所谓的心灵鸡汤 三本是什么 所谓的“心灵三本书”究竟是什么书?_三本是什么

刘振年编写2012-06-28

前言:有一位好友在2012新年伊始的1月24日发来信件说:“新年勿谈工作三把火,劝君品读心灵三本书:1、《幸运四法则》(美国);2、《钝感力》(日本);3、《脑力革命》(日本)。” 据我所知,此三书在国内虽然有译文和简要介绍,但未见有合称“心灵三本书”的资料。近年来国内虽然有些人提出各自不同的“人生三书”, “三本触及心灵的读物”和“用心灵阅读的三本书”等。然其内容和含意却不尽相同,其中有的是选读他人之著,有的是自己的经验之谈,有的是限于三本书,也有的是广指三大类书。总的看不外乎勉励自己或鼓励他人积极向上,建立信心,乐观进取,不畏困难,争取事业成功。下面先简要介绍一下那位好友所说的美国和日本学者的心灵三本书然后再谈谈国内的人生三书。

一、所谓美国和日本学者的 “心灵三本书”

(一)关于《幸运四原(法)则》1、概要:幸运四原则是美国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博士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运气好坏并非与生俱有的,有些幸运好的人他们取得成功,并不是由于他们格外勤奋或格外聪明,而是往往在不知不觉间,通过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好运。怀斯曼博士通过对大量好运和坏运的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最终归纳出涉及心理因素的“幸运生活四项基本原则”。他发现这些原则能用来提高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好运的数量。 这本革命性的书作,是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能大大改变生活的四大幸运原则。他说:“ 不妨试试看,如果在生活中能注意遵从以下的四个原则,则幸运一定会降临到你!”。本书共分三部分九章,国内有张佳昱译本及符泉生、何金娥译本。下面摘要介绍该书的第二部分第3--6章“幸运之四大原则”及其主要意义与奥秘。2、作者简介:理查德·怀斯曼博士曾是一位得过大奖的职业魔术师,是“魔术大世界”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他拥有伦敦大学的心理学甲等荣誉学位和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过剑桥三一学院著名的佩罗特——沃里克奖学金。他现在是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个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主持研究的一系列不同建党的课题,包括幽灵与奇迹、魔术、谎言和直觉心理学等。 世界上许多知名的科学杂志都报道过怀斯曼博士的事变,其中包括,《自然》周刑、《科学》周刊和《心理学通报》月刊等。他在许多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上阐述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应邀在皇家学会、皇家艺术学会和皇家研究所发表过有关其研究课题的演讲。 3、幸运四原则的来源:怀斯曼博士认为,运气具有扭转乾坤的神奇力量。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增加自己生活中的好运。但是靠向上帝、向神佛祈祷是没用的,那么有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剖析运气?幸运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什么样的技巧和练习可以提升好运?于是他由十多年前开始组织起研究班子,并通过全国性媒体登广告,征集了一千多名特别幸运和特别不幸的志愿者参加,进行一次独特的调查研研究,认真研究了这两组人的思维和行为差别。研究结果十分有趣,它揭示出,人们应当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运气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当怀斯曼的研究即将结束时,一批自认为运气不幸的人,前来接受了关于怎样按照幸运生活四项基本原则那样进行思考和行事的指导。结果几乎全部参加者都声称自己的生活大大改变,其中包括运气、信心和成就得到增强。怀斯曼博士最终归纳出涉及心理因素的“幸运四法(原)则”,可用来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好运的数量。幸运的四原则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幸运。4、全书目录:第一部分: 最初的研究第1章 运气有何能耐第2章 幸与不幸的人生第二部分: 幸运之四大原则第3章 原则一:增加幸运的机会第4章 原则二:聆听你的直觉第5章 原则三:期待好运降临第6章 原则四:扭转厄运第三部分 创造幸运的人生第7章 幸运学校第8章 学习如何走运第9章 毕业之日附录1附录2译者后记5、对幸运四原则内容的简要介绍

原则一,增加幸运的机会: 幸运的人他们善于发现和创造机遇,并且在机遇来临之时,能及时采取行动,把握与利用机遇。

1:幸运的人建立并维持一张强大的“幸运网络

2:幸运的人对生活持轻松的态度

3:幸运的人对于生活中的新鲜经历持开放的态度

原则二,聆听直觉:幸运的人听从和利用直觉与灵感及内心的感受做出成功的决定

1:幸运的人听从直觉和灵感原则

2:幸运的人采取措施提升他们的直觉

原则三,期待好运降临:幸运的人对于未来的期待,有助于他们实现梦想

1:幸运的人期待他们的好运在未来会持续不断

2:幸运者即使机会渺茫仍试图达成目标,而且在失败面前仍不低头

3:幸运的人期待与他人的交流,会带来好运和成功

原则四,扭转厄运:幸运的人能够将厄运变成好运

1、幸运的人在坏运气中看到积极一面原则

2:幸运的人坚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子原则

3:幸运者不因厄运而自怨自艾子原则

4:幸运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更多厄运发生

附:幸运四法则(Principles of Luck )决非杜撰:这不是瞎说,而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法则一,最大化你的机会:幸运的人创造机会,利用机会. 创造自己的人际网络(和你不认识的人交谈,如, 在超市等待队伍中)。 对新的体验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可以每个月写下6件新的,力所能及的事 (如 尝试一种新的食物,去动物园);并去尝试。

法则二:倾听你的幸运直觉:幸运的人对他们的直觉采取果断决定,如在冥想中得到的灵感。

法则三: 期待好运:幸运的人确定未来是充满好运的。 这种期待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使他们在困境中坚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时期,告诉自己每天都有好运,你做的每件事都会有好结果。法则四:化否为泰:当幸运的人遭遇不幸时,他们不会沉湎过久,而是主动控制局面。如果事情糟了,问问你自己如何从中学习或受益。(二)关于《钝感力》1、概要:在日文的词典中,只有“钝感”,并无“钝感力”一词,“钝感力”一词是,日本医学博士、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发明创出的。按他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进。”旨在告诫现代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害,修炼“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和幸运的手段与智慧”。他因感觉到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复杂、紧张,竞争激烈,一切需要节奏快,敏锐反应和快速地应对,这就容易造成失误、出错的不良后果,同时也易使自己的身心和与社会各方面关系产生不平衡。与此相比,如果能养成钝缓于外而慧敏于内的稳准、持重、老练性格,就可产生一种特殊的“力”——刚毅的耐力、坚劲的弹力,精细的智力,定会大大提高成功率和幸运的几率。笔者想,中国古代儒家的治学之道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道家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诺”也是这一道理吧?

据说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出书之后,曾被业者推荐给当时的安培内阁,因而引发日本人民阅读的热情。

“在中文里也没有“钝感力这个词,从字面上看,“顿感”容易给人以反应迟钝、不聪明机敏、木讷呆板等负面感觉,是敏感、机警、灵敏的反义词。但对“钝感力”一词,则应当理解为“顿感之力”,即在工作或社会交往中,由于有意识的采取'顿感’的方法而产生的力量或能力、能量,是一种策略的方式,是稳重,不浮躁,不盲动,有耐力,她是超越人们一般才能的另外的一种才能,是能使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这就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按照该书内容的说法,钝感力的含义也较深远,所能起的效应也较广,她小则能修身养性,大则可齐家治国,有的读者所写的试读感,值得我们参考。”。总的看,钝感力,不是一个人真正迟钝,而是另外的一种才能。为了让朋友们更好的了解钝感力一书的内容,现将李英耀的译本电子书附下。点击列表中1—4可全读。

2、钝感力全书:钝感力c渡边淳一.txt [本书TXT电子书下载][在线阅读] [全文阅读] [本书EPUB电子书下载]列表中的小标题可点击打开看全文

本书章节列表如下

·钝感力c渡边淳一 (1)

·钝感力c渡边淳一 (2)

·钝感力c渡边淳一 (3)

·钝感力c渡边淳一 (4)

3、钝感力 文章节选:人们常把婚姻幸福挂在嘴边,年长后常会有意味深长的感慨:“和你共度一生真太好了”,其实那都是经过漫长的忍耐才得出来的结论。我们不要忘记,在夫妻双方相互容忍的背后,是出色的钝感力一直在支持和守护着他们。

在前一章中,我阐述了钝感力在恋爱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恋爱之后的结婚生活中,将会发挥的更大作用。是否拥有钝感力,将决定将来你和伴侣的婚姻能否长久,你们的未来是一片光明还是常被乌云笼罩。

同居之后---所谓结婚,自然就是一对男女,凭借一时的热情住在一起,双方从此一起生活在狭窄的空间里。到结婚为止的整个恋爱过程,男女双方都被眼前的快乐所吸引,根本无法想象结婚生活的真实情况。即使双方感到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可当时头脑里除了结婚,没有别的,他们的想法十分简单,如果结婚之后发生了问题,相互改正也就行了。

然而,正是这种轻率的想法,造成了结婚之后各式各样的冲突。冲突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两个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有人因此会反驳我:“结婚就是要住在一起,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种反驳也有道理,结婚的确要生活在一起,然而正因为如此,对彼此的缺点才会看得更加清楚。在恋爱和订婚的时候,双方各自住在自己的家中,所以对对方的缺点了解甚少,或许正是由于了解甚少,两人才能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结婚之后生活在一起了,彼此的缺点一下子就映入了对方的眼帘。这些都是因为双方距离过近造成的,我想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牙膏管的故事:说起来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个编辑来到我这里商量工作方面的事情。到傍晚时分,工作上的事很快就谈完了,可那个编辑忽然提出:“我可以在这儿再呆一会儿吗?”我正好手头不太忙,两个人都在喝着兑水的威士忌,所以答道:“没问题。”我多少有点儿担心,就试探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他脸上现出一丝难堪,回答道:“其实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跟妻子大吵了一架,所以不想就这么着回家。”

说实话,我对别人夫妻之间吵架根本没有兴趣,可当时两人又没什么可聊的,于是就继续问:“你们因为什么吵起来的?”“咳,是因为牙膏管。”他接着回答。原来他家用的牙膏,牙膏管又白又长,材料较软,每次挤牙膏的时候容易留下指痕。 那位编辑本来就是个一丝不苟的男人,每天他都要把牙膏管上的指痕抚平,并从后面将牙膏管卷起来一点。但是她太太对这种事却不太在意,挤牙膏的时候随意一挤,牙膏管上常常留下很多指痕。可他对那些指痕特别在意,为了抚平太太留下的指痕,他每天早上都要做一番修整。

这天早上,他终于忍不下去了,冲着妻子发作道:“我说,你挤完牙膏后,请像我这样从后面把牙膏管卷起来,把指痕去掉。我最讨厌的就是你挤牙膏之后留下的那些凹凸不平的指痕,这种随随便便的做法真让人受不了。”他的话音刚落,太太顿时向他示威道:“那么,你令人讨厌的地方……”太太的指责竟是他的三倍,于是两个人大吵了起来。这件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例子,把这件事如实地写下来的话,就是一篇不错的短篇小说,题目当然就叫《清晨的口角》。

这件事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吵架的原因十分无聊。如果是因为丈夫的外遇被妻子发现,或者妻子挥霍无度之类的事情,一方怒火攻心,大吵大闹当然无法避免却也情有可原。然而,因为挤牙膏的方法这种小事,引发了一场夫妻大战,这件事就显得有趣且耐人寻味了。

这件事正好把中年夫妇(当时那位编辑41岁)那种正在走向厌倦、又没达到离婚程度的婚姻关系,鲜明地表现出来了。不说大家也能明白,这位一丝不苟的男人在新婚燕尔之时,是不会这样、那样地抱怨的。那时若看到牙膏管上太太的指痕,他可能会喃喃自语:“啊,多么可爱的指痕”,或许还会对那个地方吻上一下哩。但是在结婚十几年后,妻子的这个毛病就变得无法容忍了。爱的热情在岁月流逝中不断消失,以前能够容忍的,现在不仅不能容忍,还会变成怒火,一触即发。

我想双方吵闹的终极原因,就在于两个人结婚后共同生活在一起,无可无不可的小事。当然,这对夫妇除了挤牙膏的方法之外,一定还有很多地方都不相同。而这一切也不仅限于这对夫妇,几乎所有的夫妻都一样。男女双方无论是生长环境、兴趣爱好,还是个人教养、价值观等不可能相同,然而结婚,就是不同的男女在一时热情的怂恿下,共同在一个狭小的家中生活。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夫妻之间出现各种不满与琴瑟失和的情况。多数的夫妻,都是在相互容忍中继续生活下去的,有时争吵两句,有时改正错误,有时相互妥协。

这种状态长年持续的结果,就是夫妻心中一些小的不满和烦躁,会渐渐累积起来。这对编辑夫妇怨气爆发的导火索,只不过凑巧赶上牙膏的挤法而已。但是,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争吵的原因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究竟是应该从牙膏管尾部将其卷起为好,还是保持原状就好,这种问题本身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此不管怎么争论,也是无法解决的。

关键在于,在乎的人耿耿于怀,不在乎的人完全不把此事放在心上。然而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类似这种无所谓对错、全凭人的感觉或感性认识的不同,却造成双方失和、令人烦躁的事情可以说数不胜数。于是此时,钝感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像这种牙膏挤法的问题,如果是拥有钝感力的人,就不会过于在意。就算平时喜欢从牙膏后面将其卷起,不过不卷的话,也不会介意。也就是说,那种小事怎么都行。这样的话,一开始就不会发生口角,之后他太太也就不会进行还击,因此也就没有大吵大闹的情况了。当然,因为丈夫钝感,也时常会在各方面被太太抱怨。不过即使这样,丈夫也可既不在意,也不往心里去。如此情况,妻子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得不死心,或许也会渐渐养成慢性子的脾气,说不定性格上也会变得随和、不拘小节。

相反,那种天生聪慧、神经质的人就不可能那样了。他(她)们对对方做的每一件事都极为在意,烦躁和不满不断升级。前面提到的那个编辑,曾说“终于忍不下去了”,其实他爆发之前,倘若事事都要抱怨的话,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早就土崩瓦解了。正因为他一直忍耐了十几年,夫妇关系才得以延续下去。女性们也常常感叹,“点点滴滴我都十分在意,真令人发愁,我怎么才能变得迟钝一些啊。”这也是能说明问题的事例之一。

我认为结婚时间一长,夫妻双方都不该在某些地方过于在意,应该更不拘小节一些才对。当然,即使如此,有时因一时火起,两个人也会吵起架来。但若双方都是不太在乎的钝感之人,问题应该不会搞得不好收拾。当然,过于钝感也令人棘手,很多夫妻都希望对方的钝感恰到好处。从某一方面来看,结婚生活就是一条漫长的容忍之路。而在夫妻双方相互容忍的背后,是出色的钝感力一直在支持和守护他们。

4、转载【文化·文学】钝感力的“力”来源: 甘肃日报(兰州)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源于杂文集《钝感力》。按照他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旨在告诫现代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害,修炼“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中文里,“钝感力”这个词不常见,只听说在科技领域有“钝感剂”“钝感机理”等说法。这可能是“钝感”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因而不被人喜欢。尤其是钝感作为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时,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于是总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其实,以我揣摩,“钝感力”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力”。

持久的内力: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相对“钝感”而言,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如果对遭遇反应迟缓一些,那就不会烦恼,不会气馁,形成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内在力量。反之,如果稍遇不顺就产生厌恶,甚至无法原谅对方,那就无论干什么都无法持续下去。可见“钝感力”可以令人具有宽大心胸,能保持开朗放松心态,使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坚毅的耐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而是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它通过理智的“酵母”,可转化为对困遇的一种耐力。耐力具有韧性,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耐力;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灰心,不丧气,不放弃,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坚毅的耐力,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

抗外的能力:钝感力听上去会给人以消极的感觉,但它像至柔的水也有抵抗外力侵扰,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各行各业都有一个个不同的生态圈,在这生态圈中竞争无处不在,优胜劣汰也是常态。那貌似“迟钝”的顽强意志,能使人突破重重障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曾说:“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正是这种“迟钝”,恰恰能够使他摆脱世间常识的羁绊,出人意料地取得“世界性的发现”。

生存的伟力:在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钝感力”进入人际关系领域,是彼此和谐相处,得以生存的伟力。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看,钝感是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一个人如果发展顺利,周围掌声不断,才华或许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如果风向发生改变,便难以调整心态,从打击中恢复的时间太漫长,便失去再出发的机会。

内在的持力:如果说敏感力是一种外在的洞察力,那么钝感力则是一种内在的坚持力。以接受对方的宽大心胸,保持旺盛的斗志对应时代的变化,坚持力是一种更持久的耐力与爆发力。我们要学习的“钝感力”,就是这种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是应对困难的一种内在坚持力。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就说: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必须迟钝一点,不要总把支持率的起伏挂在心上。首相不应凡事在意,钝感力十分重要。

韧性的弹力: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的。一个人不管头脑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就无法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弹性,而钝感力正具有韧性的弹力。当遭遇矛盾和挫折的时候,如果不是郁郁寡欢,而是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那就能保持弹性,审慎地对应变化。

若愚的智力:“钝感”相对敏感而言,更像一种生存智慧。“钝感力”的过人之处,是若愚的大智力。这种若愚的智力看似笨笨的,可是“笨”得恰到好处,“笨”得惹人喜爱,“笨”得甚至可以牢牢抓住那些“聪明人”的心,让他们甘于为“笨笨的”人工作。这种“以笨制胜”,是真真切切的大智慧。

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反应机敏、左右逢源,的确是令人钦佩的,但因此而事事主动出击,处处斤斤计较,往往会失之于油滑世故,倒不如丢弃“敏感”,培养“钝感”,多一些“钝感力”老实力、律己力、可靠力、生命力。

作者:徐全利

5、转载《钝感力》试读文: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一般来说,提起“迟钝”这个词,人们头脑中联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实际上,“那个人好迟钝”和“那个人很敏锐”这两种评价,可谓是天差地别,如果听到别人议论自己反应迟钝,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同时,人们口中有关钝感一类的言词,也都带有明显的贬义和否定的成分。然而,如果把迟钝这个词的理解范围稍稍扩大一些,扩展到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考虑,那么反应迟钝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譬如,眼下大家都在外面乘凉,露在外面的胳膊被蚊子叮了。此时小A慌忙进行拍打,赶走了蚊子。由于被叮的地方非常痒,于是他开始抓挠,那里很快就变得红肿起来,然而他还不停手,接着皮肤就会变得溃烂,转成湿疹。与之相反,小B只是轻轻地拍打一下,把蚊子赶走也就算了,被叮的地方好像并不怎么痒,他一脸毫不在乎的表情。如此情况下,很明显敏感的是小A,钝感的是小B。不用说,从被蚊子叮咬皮肤瘙痒的程度上,就能得知小B的皮肤相对健康一些。而小A皮肤的过于敏感、脆弱、容易受伤,也是一目了然。由此看来,敏感和迟钝相比,有时反应迟钝的皮肤为佳,我们自然就明白了钝感的优越之处。即使挨骂,也不气馁:下面,我们再从人的心灵,或者称之为精神的这一方面,讨论一下关于愚钝的种种意义。首先,以一个暂且称为小K的男人为例,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作为一个白领,小K在公司既谈不上优秀,也不算差,属于表现平平的职员,有一次由于一时疏忽,他在工作上出了个差错。更加倒霉的是,恰好碰上上司心情不爽,所以小K在众人面前被上司狠狠地责骂了一顿。当时周围在场的同事,都对上司的怒骂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十分同情小K:“唉,刚才那顿臭骂,是否有些太过分了。”甚至有人担心说,“这样一来,小K肯定情绪低落,明天他会不会不来上班?” 可是和同事们预料的正好相反,第二天早上,小K和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并且满面笑容地向众人道声:“早上好”!似乎昨天挨骂的事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此情此景,使同事们都觉得白白替他担心了一场。面对这样一个小K,你会怎么看呢?往好处讲,被上司如此劈头盖脸臭骂一顿,小K却毫发无损,依然精神抖擞,他可以算得上结实的佼佼者吧。可话又说回来了,上司那么严厉的斥责,对小K都毫不起作用,他也真称得上是个“迟钝的家伙”。与小K相比,另一个小N,同样被上司怒骂了一顿,他却不能像小K那样迅速改换心情,回到家之后,仍旧没完没了地沉浸在个人的烦恼和思虑之中。“我真没用,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家伙。”他责备自己,然后开始钻牛角尖,“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可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再出现在公司。”第二天,小N也许就不去上班了。接下来,他一直摆脱不了这件事的阴影,一而再、再而三地休息,这样拖延下去的结果,恐怕最后就会辞职。把钝感的小K和敏感的小N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占绝对优势、值得信赖的还是钝感的一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若是小K的话,他都可以十分顽强地闯过难关,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公司的骨干。可是敏感的小N,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接连不断地遇到挫折,他的朋友们也将渐渐地和他疏远起来。6、转载《钝感力》试读部分小题(可选择章节小题,点击打开)

1、我们丧失了某种才能 2、敏感的O先生 3、钝感的力量

7、笔者对《顿感力》读后的刍议:人们的性格、智慧和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能力以及应对能力,有着千差万别,不可能要求一致。这种差异与人的体型、长相、面貌等的不同,同样是由于先天 禀赋(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家庭与学校教育,社会影响,饮食营养,工作条件等)的不同而发生差异。至于人对外来刺激的反应,究竟是灵敏快速好?还是迟钝稳重好?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反应。例如对突发的灾害,必须迅速逃避,如果迟延一两分钟,可能就会丢掉性命,对突发伤害的极速避开,是生物的自然应激反应本能,,不容时间思考,但对如何避开为好的方法问题也可能会有个快速地闪念。又如在社会生活或工作中,偶遇急需答辩之时,机敏的人和胸有成竹的人,会答辩得完美有利,愚钝的人可能思考不周,而产生失误。例如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惊恐失著,但能巧借雷电之机应对,避免了曹疑,这是机敏的优势。但日常也有许多处理问题时,有一定时间进行思考研究,可以三思而行,总比浮躁、盲目冒进为好。

我们应当知道自然界的事事物物,森罗万象,生态繁杂,世界和社会上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错综万千;人生在世,要与自然斗,要与家庭斗,要与社会斗,要想一生幸运、平安、快活,就必须学会阴阳和合与刚柔相济之道,即外柔而内刚,外钝而内敏,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故不可用此失彼。

钝感力一书的作者,是医学家,因而书中列举了许多人体生理和疾病的事例。我也是个医生,对这方面比较理解,也愿从这方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人体是个开放性的巨系统,结构精密,生理功能奇妙严谨。就拿免疫功能来说,为了防止细菌、病毒等有害物的侵袭感染,人体内有完整的防御系统。但人的免疫功能低弱时则防御力低下,容易被细菌、病毒侵袭感染疾病,反之,免疫功能过于敏感是,则会发生变态反应,产生过敏性疾病,所以人体的免疫功能低弱不行,过于强敏也不行,一定要保持适当。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如此,既不要曲弓卑膝,懦弱可欺,又不可刚愎自用,盛气凌人;既要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又不可脱离客观实际,异想天开。总之,重要的是能掌握大量而准确的信息和遵守实际客观规律,做到知己知彼,并不墨守成规,不失时机的见机行事,能如此则庶几乎可以百战不殆矣。

(三)关于“脑力革命”

1、概要:我认为,所谓脑力革命,就是提高人大脑功能和开发大脑潜能的问题。关于此问题,以前在医学上认为人的脑细胞,自出生后就是约140 亿个左右,以后只减不增,特别到老年时明显减少,大脑的重量减轻,因而,老年人记忆、思维、智力等许多功能减退,有的甚至发生脑萎缩、痴呆症。但在70与80年代间,经很多学者研究提出:

(1)人大脑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只要能经常进行脑的功能锻炼和有必需的蛋白质与核酸的充分供应,不但脑细胞还会增加,而且还会不断生长长短不同的树枝状的突起和轴突,储存信息并向四周延伸,与其他的神经细胞连接,相互传达信息,这种突起的神经细胞越多,相互间联系越紧密,人的智力就越高;

(2)另外,研究也证明,人的大脑功能也是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如果能坚持经常对大脑功能的使用与锻炼,就会延缓脑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衰减;

(3)生理学和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细胞虽然有约140亿个之多,但日常只有10%左右在活跃利用,其他则处于休眠的无用状态。因而认为,人类的大脑功能是有很大潜力的,据说,如果把一个人的大脑神经细胞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把北京图书馆里书全部内容装进去。所以,如何启发、利用人脑的潜能已成为现代脑神经科学家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4)宇宙全息统一论者和气功学家们还认为,人的大脑中储有宇宙的全部信息,有些特异功能者和通过一定的修炼的气功家们,可接受到来自宇宙中的信息和向远方的人或物发去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吧?

通过以上对人脑特殊功能的了解,可知进行“脑力革命”是何等的需要。

2、先从日本数学家茶之水女子大学藤原正彦教授畅谈脑力革命说起:可能是2008年吧?藤原正彦教授在日本《文艺春秋》月刊5月号发表一篇题为:脑力革命——培养天才六大条件的文章。文章发表后,对日本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震动,有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畅谈。现将其所谈内容简要介绍于下:

思考力、创造力究竟是什么?日本数学家、茶之水女子大学教授藤原正彦先生告诉我们,人类的头脑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认为,野心、知识、执著心、乐观、理性思考与对美的感受是培养创造力的六大条件。

首先,“野心”。这是一起问题的出发点。无论头脑多聪明的人,无论他多么认真学习,如果没有野心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具有那种解开世界上其他人解不开的难题的愿望,是十分重要的。野心,就是对真理追求的崇高的愿望。

第二,知识。藤原正彦先生认为,创造力也好,独创性也好,在挑战未知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在手上的武器,只有人类生活迄今为止积累下来的知识。要把历史上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为己所用,除了坚忍不拔刻苦学习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天赋特殊的人并不少见,但是不努力照样一事无成。似乎应当把天才解释为“具有天才的努力精神的人”。

第三,执著心。重要的是有时候经过半年甚至一年思考仍然一无所获。有时候甚至要思考好几年。不论醒着还是睡着时时刻刻都得在思考。藤原正彦先生的办法是在枕头旁边放着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发现。如果被一个问题折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肉体上是很痛苦的。最初对几个月,真是思如泉涌,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几次尝试都失败了后灵感就会濒于枯竭,整日被自卑情绪和失望所困扰。藤原正彦先生说:“我曾数度自暴自弃……但是每每到了这般田地,数学之神就会冲我微笑,帮助我抛弃失意和自我厌弃的正是这种勇气和体力。”

第四,乐观。据说,日本松下幸之助曾经在员工的录用考试中,出了这样一到题:你觉得你是一个拥有好运气的人吗?结果那些回答“运气不太好”的人都没有被录用。这是是因为只有那些觉得自己运气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的乐观的人才能成大事。

藤原正彦先生认为,不乐观并不一定不能成功,但是,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持之以恒。乐观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受到你所信赖的或者有权威的人士的褒奖和鼓励。只需这一点,就可以使你信心百倍,发挥出数倍于自身的力量。相反,要是想毁了一个学生,当教师的只要嘟囔一句“你真是没什么才能”就行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同样道理。

第五,理性思考。理性思考当然是必须的。但是比起野心、知识、执著心、乐观这四个条件,它的重要性相对要低一些。

第六,对美的感知力。藤原正彦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对美的感知力”。天才产生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其一就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美的事物包围中长大的。美的感知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环境、家庭和教育培养出来的。

重要的是思想本身的快乐。应该让自己的脚、眼睛、耳朵、大脑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去走,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感动。在青少年时期要勇于挑战数学难题,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和艺术,阅读优秀的小说,都会使你的大脑愉快起来。这可能是训练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了。

附录1:笔者对上面藤原正彦《脑力革命》中六大条件的几点解释与补充意见:

(1)野心:日文的“野心”一词与中文略有不同,有三种解释,第一解释是抱负,第二是野心家,第三是祸心。在此可理解为抱负或理想、志愿。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理想与追求的话,就不太可能有高超或较好的成就,只能平庸地一生。也就是说,没有野心、安于现状的人,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只有敢于解决他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敢于勇攀高峰的人才能创出奇迹。实际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且能勇于探索和实践。

(2)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特别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基础,就很难有所创造,有许多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几代人前扑后继的努力才完成的。有些科学课题,牵涉面较广,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是很难进行的。要知道所谓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所谓人才,是知识的结晶。人皆非“生而知之”可是人的各种工作也好,日常生活也好,又都时刻也离不开知识,所以才从婴儿时期起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3)执著心:所谓执着,中文是指固执、拘泥或者坚持不懈;日文是指贪恋、迷恋、留恋。这里的“执著心”,可理解为坚劲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劲性和勇于攀登的勇气。人生,不论是做那种行业,或学习、科研,都必需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畏困难,不达成功决不罢休。既不能为难而退,又不能见异思迁。记得在约80年前,花柳病的梅毒,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很大,药学家们研制 驱梅注射剂,初步经过606次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最后共经914次试验才达到最佳指标,因而对此药剂命名为606和914。

(4)乐观:所谓乐观,首先是建立信心,即树立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和创造需要的条件,以免半途而废。只有拥有了坚强不移的乐观信念,才能坚定不移地乐观进行。如果缺乏乐观,也就要缺乏信心,缺乏信心就会思想动摇不定,难以坚持到底。对自己事业缺乏信心的人,怎能千方百计的争取事业的成功呢。所以乐观并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有充分信心的乐观。

(5)理性思考:什么是理性思考呢?就是把自己所要实行的有独创性的方案,切实的进行思考和论证,达到不但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同时也对有关参与的人们有说服力,使之对所进行项目的意义与计划方案有切实地了解,对结果的成功率满怀信心。也就是不但能说服自己,同时也能说服他人,达到大家能共同团结,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因为一个目标也好,一个方案也好,它的产生决不能是凭一厢情愿所能完成的,情绪化的目标方案只能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存在,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没有执行性的,它必须通过严格的理论论证后才能最终成为可执行方案。这里需要的是不带一丝情感色彩的理性调查和分析,惟有如此才能利于执行和完成。现代社会讲的是团队合作,一种方案和目标的完成必须首先在团队成员中间达到一种共识才能最终达到一种合力,因此团队首脑和团队成员间的互相沟通是很关键的,沟通是消除隔阂,信息共享,达成共识的唯一渠道。中国的儒家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就早已提出,要实现一个目标或方案,首先必须做到“博学之,审问之”,然后还要进一步“慎思之,明辨之”(慎密的思考和严格的论证),最后加以“笃行之”,如此才能保障方案的最后成功。

(6)对美的感知力:古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每个人对世间许多事物的美与丑,善与恶的认知不同,感知的程度不同,因而各有所好,各有所爱。当一个人被其所关注事物的美所感动时,自然会产生喜悦而发生爱,爱之深则情之切,情之切时才能产生热爱,有了热爱才能发生执着,有了执着就会产生毅力,有了毅力才能创造——成功。所以“对美的的感知力”也很重要。

附录2:转载《关于日本数学家谈脑力革命的读后感》一文

前段时间《参考消息》有一篇关于日本数学家畅谈脑力革命的文章,读后颇受启发。日本数学家藤原正彦谈了培养创造力的六大条件,论述透彻,我觉得对提升我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今后的教育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帮助。写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条件一,野心:这是藤原正彦先生引用的原词。我想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追求成功的动机”,这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无论多聪明的人,无论他多认真学习,如果安于现状,没有野心,就什么也创造不出来。具有那种解开他人没有解开的难题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工作表现不求上进,那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不可能的。同时,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都会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困难的野心和信心,那么困难终究得不到解决,我们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永远得不到提高。当前我们省在搞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我们解决的确是新问题,面对着新的课题、新的问题,我们如果不具备一种敢于尝试的野心,我想我们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进步,我们的教育行为不可能先进,我们的教育能力也不可能提高。

条件二,知识:创造力的发挥所凭借的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积累下来的知识。天才不过是具有天才的努力精神的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积累了无究无尽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的学习上,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他在知识的学习上可谓是随时随地,孜孜不倦。我记得在一篇文章里曾记录过老人家连出差的时间在专列里在会放很多的书籍,每到一地,都会找到当地的地方志等图书进行阅览;在他老人家的书房里,总是堆满了各种书籍,以备随时查阅。毛主席的这种学习精神在今天看来,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学习,我们又为什么做不到呢?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企业的发展也要靠人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靠的是文化的滋润。所以我想处于当前这个飞速变革的时代,就要适应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自觉地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做为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真正做到日有所思,日有所学,日有所进,惟有此才能不断积累起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提高工作品质和效率。

条件三,执着心:没有执着心的人是不可能创造的,而执着心是会逐渐衰弱的。因此,保持执着心就非常重要。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只青蛙把它突然放进一只装满热水的容器内,它会因为骤然的刺激而跃出水面,生命得以保全;而如果把同样这只青蛙放进温水中慢慢加热,那么这只青蛙会慢慢地适应水温的变化,到最后当水温达到它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它却丧失了跃出水面的能力,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死亡。同样,在工作中,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时,往往是开头三分钟热血,满腔热情,而到了后期,则慢慢地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热情渐消,对周围的变化浑然不觉,到了真正意识到危机的那一刻,一切都己成定局。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抱着一种执着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始终保持最初的旺盛斗志,不断警醒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善始善终地干好。

条件四,乐观:不乐观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只有乐观人才能成大事。我想起了当年我们党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想起了抗战时期我军的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这远非“毅力”二字所能完全解释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没有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我党我军就不可能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能对革命前景充满信心,为人民的自由民主而舍生忘死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无法体会前人那种艰辛,但我们却应做到当面临困难时,我们不放弃;当工作成绩上不去时,我们仍能充满信心;当我们不被别人理解时,我们仍能坚持理想信念;当我们的事业面临巨大压时,我们仍能淡定从容,笑对一切。我想这就是乐观的含义吧。

条件五,理性思考:所谓理性思考就是把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切实加以证明,并且让每一个人都能信服的能力。我想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说服自己,一层含义是说服别人。一个目标也好,一个方案也好,它的产生决不能是凭一厢情愿所能完成的,情绪化的目标方案只能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存在,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没有执行性的,它必须通过严格的理论论证后才能最终成为可执行方案。这里需要的是不带一丝情感色彩的理性调查和分析,惟有此才能利于执行和完成。现代社会讲的是团队合作,一种方案和目标的完成必须首先在团队成员中间达到一种共识才能最终达到一种合力,因此团队首脑和团队成员间的互相沟通是很关键的,沟通是消除隔阂,信息共享,达成共识的唯一渠道。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多一些理性思考,可能学生就能少受一些情绪化的批评;在我们的同事相处中,如果我们能多一些理性思考,就会少一些猜忌,多一些合力,多一份和谐;在学校的管理中,如果能多一些理性思考,可能就会少一些对立,多一份人性的温馨。

条件六,对美的感知力:首先是被你所关注的事物的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感动就不会有执着心,更不会形成乐观的情绪。这里需要的是一种爱心和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只有爱才会感动,只有爱才会发现生活和事业中的美。罗丹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有善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到工作中的快乐,而快乐无疑是人生活的动力和源泉。在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上,我们更多的应该找到一种幸福感,因为教育事业是美的,是壮丽的,是崇高的;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下面五六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你时,你是否感受到了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美;当经过你的循循循善诱,学生的思想豁然开朗,报之以微笑时,你不觉得那种笑远比蒙娜丽莎要美上百倍吗?当你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走出校园,步入大学之门,你不觉得自己得到了一种作品成功后的美感吗?当然教师职业也有枯燥的一面,但苦也好,累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有经历的人生才是丰富的,白岩松不是说过吗:痛、并快乐着;我也狗尾续貂写一句:教,并快乐着。

以上介绍了日本数学家藤原正彦畅谈脑力革命的文章,并转载了两篇读者的读后感评。关于与《脑力革命》有关的'人脑潜能开发’问题,将另行撰文介绍。 下面谈谈国内的所谓人生三书。

二、我所知的国内所谓的“人生三书”

我国自普及初中教育以来,接受初中文化教育的人已较为普遍,所以几乎每个公民最低都会读过几十本、百余本书吧?更不用说哪些高校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高等专业人才,有的人甚至读书万卷,学富五车,只读过三本书的人恐怕是极少数。那么所说的“人生三书”或“心灵三本书:是指的什么书呢?我认为主要指的是在你所读的书中,最能感动你的心灵,成为你人生观的基础与导向,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获益良多。如此说来,则每个人所选择的书并不会一致,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要求不同,自然对于作为思想指导书的选择必然有所不同,同时所选书的数量也不一定是三本,也许是一本,也可能是四本、五本或更多。例如:宋代初期有名的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三国的关云长只读《春秋》以忠义为本;僧人读佛学,道家读《老子》,文人读诗书,武将读孙子,许多学者博览群书;现代有些学者提出各自不同的“人生三本书”如:

(一)凤凰网上发表的:“人生三书”,是搜集一些名人写的情书、家书、自白书,对人生有参考和指导有意义,简介如下。

童年时老师要求记日记,每一天的自白都是时光无声的痕迹。少年时情窦初开,爱的诗句只为心上人而写。盛年时漂泊在外,一封家信胜似一碗热汤的关怀。及至暮年,往事早已沉淀,回首人生,此时的自白较之最初,竟全是晚生后辈无法体会的复杂况味。

本期专题整理罗列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情书、家书与自白书,阅读这些文字的同时或可浮现出他们人生的图景。此外,不少凤凰读书的网友也寄来了相关作品,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百味人生。  【凤凰网读书频道】(跟踪链接查看详细)

1、情书

(1)最甜蜜 《纯爱》:“天呀!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美丽的胴体,那样的光泽四射,我真想一口水给你吞了,小生何幸,老来还得到这样的艳福,我一定要吻遍你的全身……宝贝,我的好宝贝,我的可人,抱抱你,亲亲你,吻吻你!”

谁能想得到,这封炽热的情书,竟是时年80岁的冯亦代写给68岁的黄宗英的。年岁越大,爱得反而越深切、越纯粹,这样的神仙眷侣,怎不叫人羡慕?【详细】

(2)尺素传情:世间男女,谁无爱欲。爱,要传达出来。在遥远的上古,无论是“静女其姝”还是“彼狡童兮”,都是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心中爱意大胆地吟唱——但这毕竟是近在眼前的相守;如若与心上人天各一方,杳不能见,便只能通过红笺、尺素,来一慰患了相思之渴的心灵。

时代变换,古时文人才女填制情诗恨词的传统早已发展成爱情歌曲,流播众人之口;今天的人们似乎对信纸冷落已久,更多的人选择用电话、短信、网络来表达爱意。但是,谁也忘不了那些尘封已久的情书,忘不了明明满腔话要说,却又提笔难言、字雕句琢的心情。

不过,当情书被印刷出来,成为公众阅读的对象,似乎又具有了更多的意味:是猎奇?是研究?还是文化的标本?这里精选了一些结集出版的名人情书,除了惯常见到的浓情蜜意,你侬我侬外,更有其它的复杂况味。譬如茨维塔耶娃对里尔克说:“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冷静得出人意料。王尔德在狱中写给同性恋伙伴的长信《自深深处》,是爱之深、恨之切;顾城那篇亦假亦真的名作《英儿》中名为《遗嘱》的情书”,字里行间都是最深的绝望。

尽管这些印成铅字的情书风格各异,却唯有一个“爱”字是相同的:爱不计种族,不计性别,不计年龄;单恋、暗恋、三角恋……全都是爱。肉身会苍老,生命会消失。只有爱,永远存在。

(3)最深刻:《爱你就像爱生命》:“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过去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度过光阴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吗?现在我们在一片拜物声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不过我现要爱你,我觉得我很对,你也觉得我很对,别人与此有何相干。”【详细】

多年后,李银河与王小波已阴阳两隔。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她写道:既然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枯萎,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湮灭,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详细】

(4)最悲壮:《与妻书》:“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林觉民的情书字字血泪,百年之下读来仍令人凄恻。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谁说儿女情长只是些微波细澜?【详细】

2、家书

(1)最严格:《傅雷家书》:傅雷作为道德高洁的学者,对自己、对他人一刻也不放轻松,他和孩子一起成长,学音乐,翻译作品,把其毕生积累的对人生、对古今中外艺术的感悟,点滴不漏地传给了儿子。亲子之间缺少凡俗家庭的脉脉温情,更多是呕心沥血的培养。

傅聪固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成为一代钢琴大师,但童年的他真的幸福吗?还是李银河说得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不往死了逼他——将来能做什么都不重要,让他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详细】

(2)家书抵万金:血浓于水,疏不间亲。无论身在何处,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古时关山阻隔,交通不便,又无电子时代的科技便利,譬如书生赶考、壮夫从征,往往一去数月乃至数年,其间家人牵肠挂肚自不必说,而游子又何尝不时时刻刻思念着血亲与故乡?口头叮咛既然做不到,嘘寒问暖只好由文字来承载,所以家书自古有之。

值得一说的是,上世纪90年代,家书甚至被唱成了流行歌曲。尽管旋律直白乏味,但未尝不是某种洗尽铅华的心绪的反映。而这首歌能在当时在全国流行,也与经济建设骤兴、民工大潮涌入城市的时代背景不无干系。

中国历史上另有一类家书,尤其是父母写给子女的,近的如《傅雷家书》,远的如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魏国司空王昶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给儿子,告诫他们应该如何做人。它们并不着重强调脉脉亲情,而是旨在阐发人生的道理,好符合“文以载道”的核心思想。这一类家书中要数《曾国藩家书》最为声名显赫,其所涉及的内容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当然更多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如天才画家梵高数十年间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便是抒情和说理两不误的。

(3)最慈爱:《梁启超家书》: “我这封信写得最有趣,是坐在病床上用医院吃饭用的盘当桌子写的…写这封信,是要你们知道我的快活顽皮样子。”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爱、热情而又体贴的父亲,在窗前灯下,与孩子们娓娓话家常,谈自己的悲喜,对子女的相思。区别于一般中国父母表达关爱时的含蓄,他对子女的爱是形诸笔墨的。【详细】

(4)最真诚:《亲爱的安德烈》:“能不能拜托拜托你,不要只跟我谈知识分子的大问题?生活里还有最凡俗的快乐:'性、药、摇滚乐’当然是一个隐喻。我想要表达的是,生命里有很多种乐趣……”

父母慈爱,儿女孝顺,只是完美家庭的初级阶段。龙应台母子各自属于自己时代,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交锋下,努力进入对方内心世界,化解代沟。【详细】

(5)曾国藩、梁启超、张大千、沈从文、胡风、傅雷等人的家书

3、自白书

(1)最坦诚:《忏悔录》:“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

自传有可能完全真实吗?卢梭自传真实性的限度在哪里?我们从中了解到他的某些隐私,如性意识早熟和性受虐倾向,以及说谎、偷窃、手淫……他无所忌讳地描述一切,这在上流社会简直惊世骇俗。但当“坦诚”变成炫耀时,已经自我标志了一种道德姿态——卢梭甚至宣称,“将来任何人……用他自己的眼睛考查一下我的天性、性格、操守、志趣、爱好、习惯以后,如果还相信我是个坏人,那么他自己就是一个理应掐死的坏人。”【详细】

(2)我手写我心:自传,或称回忆录、自白书。可以囊括一生,也可以撷取一段时期、一个事件。总之是自我剖白便可。

屈原的《离骚》和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大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自传体诗歌和书序——从源头上不难看出,中国有着重社稷、轻个人的悠长传统,早期的自传不得不寄寓于与政治亲近的文学样式。直到民国之初,自传文学仍未受到重视,而被目为西方文化产物。当时胡适感叹中国缺少传记文学,四处鼓动朋友们留下“个人史”,包括蔡元培、张元济、陈独秀、熊希龄……惜乎应者寥寥。

近30年来,随着巴金《随想录》洛阳纸贵,杨绛《我们仨》和季羡林的自传也成为兼具史料和畅销书身份的典型。更多的政界、商界、娱乐界名人也纷纷出书,剖白平生经历。更有出版社觑准时机,于今年推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一系列开国领导人自传。

到底什么是值得一读的自传?著有《中国的自传文学》的川合康三指出,自传的出发点本来应是觉察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从而确定自己的存在,“但在酷爱典型的中国,类型化往往压倒了差异性。即使是自己的面孔,不放到类型当中去辨认,也会一团模糊。”这一论断一针见血,适可帮助读者在满目的自传书籍中披沙拣金。【详细】

1920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日的这段生活。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40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这些记忆都早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详细】

(3)最知识分子气:《我的精神自传》:你也许会不同意钱理群的某些思想观点。其实或左或右,他都站不上队,但正是这种无枝可依的尴尬彰显了他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荣耀:按萨义德的定义,知识分子应该是精神上的流亡者和边缘人,是真正的业余者,是对权势说真话的人,怀疑“怀疑”本身、反思“反思”本身的钱理群。【详细】

(二)20世纪70年代王鼎钧写的“人生三本书”

内容简介 :《人生三书》是三座金矿。鼎公自己曾说:《开放的人生》,偏重做人的基本修养;《人生试金石》探触父母师长没有想到的、没有教过或者不便说破的一面;《我们现代人》讨论更复杂的现代人生问题,当你一脚踏入社会,你要改换步伐,调整重心,才能立定脚跟。手握“人生三书”,我们如果也像鼎公一样,肯不停地思索人生,阅读人生,就能逐渐成为有智慧的人。人有智慧,才会产生信心。有了信心,我们才能服务人群,享受生命带来的喜悦! 鼎公是荷光的人。透过“人生三书”,他把光分给我们,让我们在黑暗中可以摸索前进。

作者简介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苍山县人,旅美作家。幼年受沈从文、受夏丏尊影响,立志写作,当代华人作家中力行将小说戏剧技巧溶入散文之一人,在海外华人世界中对文体的混合有首开风气之功。其文学生命丰富,历经抗战、内战、台湾时期和纽约时期;兼收并蓄,取精用宏,以“良工式古不违时”自我经营,颇耐时潮淘洗。主要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作文三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籽》)、自传体三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等。

王鼎钧的《人生三书》目录

之一:开放的人生

开放 三种成长 睡眠之前 一日之计 完人 团队接力

鸡口?牛后? 过程 君子之争 合作 人才 遗珠 取予 邪正 苦 考证 运动员精神 企图心 老人与海 六字箴言 炎凉

社会责任 人比人 别人田里的庄稼好 延年有术 看鱼 求职记

万鸟之灵 小吃店 自知之明 天才 师旷的眼睛 人生如戏

伤肝伤胃 贵庚几何 迎接挑战 才命 寒音 奇遇 信心的力量

心魔 行为的前奏 自然领袖 与人为善 非洲人的鞋子 歌与歌手

恕道 石匠的智慧 大鱼?小鱼 认识谣言 甜芋泥 两则传说

秋茂园 车上 三人行 后果 父与子 团结 求才广告 友谊银行

代差 因果 黑耶稣 下毒与撒种 找知识 以大为贵 蛾来了

现在几点钟 画地自限 路 取法乎上 人兽之间 奇货 思而后行

手套 洗手 康老子 回馈 劳者多能 出乎自然 对话录 债

慎言 学笑记 心声 其言也善 共同经验 好话多说 利器深藏

好不好? 兴趣与钱 职业 创意 武训?洛克菲勒 一块钱 第一次

为谁辛苦 捉海鸥 迟到竞赛 爱的迷惑 现代恋爱 如果有爱

改造 死点 求新 转捩点

之二:人生试金石

积木 地圆 新婚之夜 创造回忆 大志 水葫芦 名匠铸剑

你的跑道 从十万到十亿 再试一次 变负为正 一人一球

巴班的汽船 老王过年 秘密天平 小张的遭遇 靠不住 雪埋诗兴

迎春 拾到一支歌 记得当时年纪小 茧 饵 百年之计 几岁自杀

春草年年绿 繁星 天生我材 生存秘诀 地下楼 北极鸟

迷你战争 适者生存 退休机密 受气 老板论 河东河西 想一想

忍辱仙人 注意 组织家 焦尾琴 人才幼稚病 得理让人 一席话

有用的人 猫上树 人缘 听人劝 迷僧 考绩风波 人分四等

借盐 侏儒症 非卖品 第一颗金丹 循环 现代君子 别善恶

戏剧与人生 现代浪子 也是代差 有热爱 自轻 率真 久而敬之

清水变酒 层层选拔 弃友 过河拜桥 人人与我 两种知己 知彼

职业面具 笑意、笑容 原争 你我他 从狗到人 知言 说不如做

机智 对象错误 上上下下 蜜月 公开的秘密 真正的秘密 谏

老兵不死 赶上时代 求新求远 书与人 忙与闲 功夫之外 根

伦理骨牌 现代经典 现代儿女 反面教材 梦与现实 珍惜自己

现代孝道 现代孝子 看山 爱与被爱 奉献 解铃系铃 宽厚

冷热短长 大器 当局者清 心理健康 惊弓之鸟 镇静 犹豫

旅行箱 悲剧主角 人的尊严 政治第一 风气 往来古今 法则

变猪 以人为鉴 你真傻 大漠弱者 锁匠和小偷 中间人物

我们 人人成功

之三:我们现代人

自序 今生今世 生生不息 婴儿时代的鞋子 开放的进度 创业的时代 现代眼光 媒体作用 小小外交谈判 采访战 你不能 注意差距 迎头堵上 两全 生死之谜 人格层次 三度贞操 女暴君 站在前面 独出心裁 明契 应变的智慧 入城问俗 选择角色 智者就山 没有代用品 人缘 武训死了 生之意志 知己知彼 永远成功 稍安勿躁 可怜 半本生物学 半本心理学 庸人自扰 专家 谁该加薪 新女儿经 窗里窗外 二度梅 高速度 现代金句 女会计 竞争 谁能当选 神棋 懒人奇遇 职业造人 假如人像秋千一样 无忧惧 纪念日 蘸水的故事 本是同根生 急就章 创造你的知音 心物之间 将来? 文明 进一步的文明 反其道 一朵花 色难 本末先后 爱之害之 迷失的一代 某种热病 挽留时间 人境 旋风 毒牙武士 成功与成熟 自然 流浪的警长 沉思时间 迷途知醒 才能测验 怎样讨债 现代报应 速朽 定于一 放弃 解释人生 心像 红与黑 颠倒年 现代人的母亲 第二生命 造桥 小小语言学 文字背后 空中飞童 各如其面 主观 自信 一定强 天下第一书家 馋 异师 两极之中 今天的心 一览众山小 消费哲学 点痣记 我还缺少什么

总序:“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何况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但不管人多人少,中国人或外国人,老人或小孩,男人或女人,只要是人──都一样的;有人能自我管理,有人不能。有人会反省,有人从来不会。所以世上的人,其实只有两种:有人懂得怎么活、如何活,生命操纵在自己手里。有人刚好相反,他只是活着,不知活着为何?糊涂一生,莫名其妙的来到人间,又莫名其妙的离开人间。 这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其实,有谁生下来就是智者?人两手空空来到世上,每个人都一无所有,然而只要肯学习,不停地学习,我们就会从愚者逐渐移向智者。

“人生三书”的作者王鼎钧先生自小努力学习,他一生观察,观察使他成为一个智者。他来自守旧的农村,连年战乱,他从“未开发”、“开发中”、“已开发”和“现代化”的环境里成长,面对沧桑变化,他靠着眼睛和耳朵,一支笔和一本随身记事簿,他思索、记录,当然他也大量阅读,思与读,使他成为哲人。他的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在台湾已经销售了四十万册,二千三百万的人口,每五十人中就有一人买过他的“人生三书”。其实一本书何止一人阅读,一本书在家庭中是流动的,家庭的每一成员都会翻读,有时青少年也会把书带到学校借给班上同学,在同学中流传,一本书的读者不知增加了多少,何况还有图书馆里的“人生三书”,借阅的人更是无数又无数。

如今“人生三书”要正式发行简体字版本了,这样一本彷若“人生金丹”的书,谁读了都有益──只要我们肯打开心胸,吸收新观念、新知识,等于让我们的人生在心田种满智慧的花朵。

“鼎公”如今著作等身。他的四十种书,有散文、小说,有诗和论著,他是一位文学中的十项全能。他的《碎琉璃》、《左心房漩涡》、《风雨阴晴》、《关山夺路》有如高山大河,澎湃激扬。他的“人生三书”,用小故事探讨人生大道理,娓娓道来,更是小品中登临绝顶之作。在他的四十本书里,“鼎公”不知说了多少智慧的话,他也告诉我们他练武功的方法。他的文字绵密又简洁有力。他讲解如何作文的书──《讲理》、《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籽》,是多少年轻学子学会如何运用文字的最佳途径,可惜许多人视而不见,也就怪不得当今青少年连写几个最简单的句子都不会了。

有人说:“人生三书”是青少年的最佳励志书。我一向不这么认为,本人虽然已经七十岁,不时翻读“人生三书”,仍然使我获益无穷。七十岁,甚至年纪更老,面临变化万端、像机械般冷漠的离奇环境,一样心生挫折。沮丧如杂草丛生,这时鼎公的六字箴言“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多么管用。“与高超的思想为伴,永不孤寂”是一帖多么好的人生良药。“不要希望让真理站在你的一边,你要站在真理的一边。”有了这一句话,我们的背脊就站直了。“没有任何人来殷勤抚慰你,那就自己抚慰自己吧!”鼎公的话,真的永远会让“男儿当自强” !

“人生三书”是三座金矿。鼎公自己曾说:《开放的人生》,偏重做人的基本修养;《人生试金石》探触父母师长没有想到的、没有教过或者不便说破的一面;《我们现代人》讨论更复杂的现代人生问题,当你一脚踏入翻转的社会,你要改换步伐,调整重心,才能立定脚跟。

手握“人生三书”,我们如果也像鼎公一样,肯不停地思索人生,阅读人生,就能逐渐成为有智慧的人。人有智慧,才会产生信心。有了信心,我们才能服务人群,享受生命带来的喜悦!鼎公是荷光的人。透过“人生三书”,他把光分给我们,让我们在黑暗中可以摸索前进。

精彩书摘

苦——流泪播种的,必欢呼收割。

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你看,人人脸上写着一个“苦”字:左右眉毛像草字头,左右颧骨加中间鼻梁像一个十字,底下一张嘴是一个口字。 可不是?学生必须“苦学”,谁贪玩谁的功课就不及格;做事的人必须“苦干”,谁苟安谁就要失败。宗教家必须“苦修”,音乐家必须“苦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苦”使人头脑清醒,意志坚强,精神抖擞,身体健康,自来圣贤豪杰都是苦出来的,绝不贪图舒服容易。闲来无事,凭窗望马路,看烈日当空之下,几人挥汗前进?几人躲在大楼的阴影里打盹?冬天寒流来了,几人鸡鸣而起在寒风中昂首阔步?几人赖在被窝里不敢伸出头来?这就像天平戥秤一样,可以掂出人的斤两来。古人管用功读书叫“苦读”,又叫“攻”读。攻城略地,须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发挥高度“不怕苦”的精神。古人论读书,以一个“攻”字了得,今之为学者良可深思。

六字箴言——要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

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少小离家,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他动身后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临帖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一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三十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哀乐中年,他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近乡情怯,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封套来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只听到人生一半的秘密。拆开封套,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对了,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这六字箴言的奥义,要一本长篇小说才说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对那些有慧根的人,这几个字也就够了。留一点余味让人咀嚼体会,岂不更好?

焦尾琴——不潜深水,焉得珍珠。

传说有人拿桐木当柴烧,蔡邕经过炉旁,听见火裂之声,知道这块桐木是制造乐器的上等材料,就立即把没有烧完的半截木柴从火里抽出来,交给良工做琴。桐木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过琴尾必须留下烧焦的痕迹。这张琴,就叫“焦尾琴”。这个故事教给我们的是当机立断。蔡邕如果稍稍迟疑片刻,让桐木多烧一会儿,剩下的长度就不够制琴之用了。琴尾的焦痕代表一位音律专家的果决。“果决”曾经为世界保全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从这个角度看,人生原是一种不断的选择:种瓜还是种豆?取鱼还是取熊?有人为自己选择,有人为一家选择,有人为一群选择,负重责大任的人为一国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后果,每一种后果都需要有人承担,果断的人能够毫不胆怯地负起这种责任来。邮轮在海上航行,第一舱忽然进水,船长派两名水手入舱潜水勘察船底,人还没有回来,第一舱水已涨满,即将溢入第二舱,这时需要有一个人为全船作一选择,断然下令封闭第一舱的舱门,这人当然是船长。

果决的反面是因循。因循是积累问题,不加解决,日久“沉淀”成为潜在的危机。潜在的危机有一天表面化,那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了。亚历山大大帝深明此理,有人请他解一团百年无人能解的死结,他是一剑劈开的。

“可怜”——慎重选择你的口头禅。

一个清廉正直的人死了,身后萧条,你会听见有人说:“可怜!”上级要来视察,下级兢兢业业地加班准备,你会听见有人说:“可怜!”诸如此类。  “可怜”是一个古老的辞汇,在我们祖父的一代,没有今天这样的用法,他们用这两个字对感染了重症的婴儿、在饥荒中呻吟的灾民、误入歧途执迷不醒的亲友表示感伤与同情。至于谨慎服从、为了价值抛却价格,那一类事跟这两个字扯不上关系。如果有谁胆敢把“可怜”加在忠臣孝子节妇义仆头上,老一辈的人会提出警告:“你这样说话是要遭雷劈的!”

现在,不知怎么,这两个字的用法变了。它表示轻蔑与不屑。这样说话的人往往在社会上略有成就,自命不凡,处处要表示他不是池中之物,表示他是役人而非役于人,从这里找到最有效、最简便的表达方式。他完全忽略了那些为理想受苦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可怜”!别小看了这两个字,它是在散布某种观念,酝酿某种风气,摇撼某种标准。它像硫酸溶液一样,点点滴滴,把某些东西滴穿、蚀尽。由这两个字用法的改变,你可以觉察现代社会确已“人心不古”。   现代人注重人身尊严,“可怜”二字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即使把它加在一个肢体残缺的乞丐身上,也会造成某种伤害。怜悯之情只宜形诸眉宇,若要再进一步,应该是援助的行为。看见了别人的不幸,就激起自己的骄傲和优越感,那是多幼稚的反应!倘若那人的不幸是由他的优点造成,谁有资格可怜他?大厦上层的砖瓦有资格“可怜”基层的磐石吗?

(三)唐君毅写的“人生三本书” :《人生之体验》,《道德自我之建立》,《人生之体验续篇》。

内容简介:是唐君毅先生从事中西印三大哲学系统研究的同时,就人生目的及理想安顿深加思索,从儒家开新返本立场出发而进行的思想探索与创造。三书包括《人生之体验》、《道德自我之建立》及《人生之体验续篇》。

人生问题、道德问题不能简化成为纯理论问题,而必须通过人自身的实践体验才能建立起真实的信念,由此而发出的理论反思,才不致化成空言和偏离生命之正道。《人生三书》正是当代中国哲学巨匠唐君毅先生在这一进路下的杰出作品,《三书》结集了三部唐先生人生实践与道德体验的代表著作。

第一部《人生之体验》:唐先生由现实心境的反省出发,通过其纯朴真诚之思,一一发现各种现实心境背后,原皆深藏着人性的美善;带领读者从幽暗中发现光明;重拾生命的信心,而对人生永不失望。

第二部《人生之体验续编》:则是写于时局动荡流离困厄之中,唐先生此时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挣扎与陷溺,有了更悲切的反省和同情。因而本书写来更为凝重,唐先生对生命中各种艰难纠结反复咏叹,迂回幽深,似在慰解一切在人生道路上无告的灵魂:指点失道者,激发向上者,使人看见生命复位之道,令精神再次上升。

第三部《道德自我之建立》深入讨论道德生活的本质:人超越现实自我、自律地依理而行、支配自己之道,入如何从现实世界的虚幻残酷中超升,发现纯善的心之本体之存在人心本若光明,则罪恶从何而来人生上进之机如何把握

三书虽写于不同时期,风格亦有不同,但合而观之又不失其整体性,即由唐先生所见证的一条人生之路,虽经波折跌宕,而始终走向光明。

  目录

重版自序

自序

导言

导言附录——我所感之人生问题

第一部 生活之肯定

导言

第一节 说人生之智慧

第二节 说真理

第三节 说宁静之心境

第四节 说自我之确立

第五节 说价值之体验

第六节 说日常生活之价值

最后的话

余音

第二部 心灵之发展

导言

第一节 心灵与自然之不离

第二节 心灵在自然世界之发展

第三节 心灵之自己肯定与自己超越

第四节 心灵在精神世界中之发展

第五节 精神自身之信仰

结论

第三部 自我生长之途程

导言

第一节 婴儿之自言自语

第二节 为什么之追问与两重世界之划分

第三节 爱情之意义与中年之空虚

第四节 向他人心中投影与名誉心之幻灭

第五节 事业中之永生与人类末日的杞忧

第六节 永恒的真理与真理宫中的梦

第七节 美之欣赏与人格美之创造

第八节 善之高峰与坚强人格之孤独寂寞

第九节 心之归来与神秘境界中之道福

第十节 悲悯之情的流露与重返人间

第四部 人生的旅行(童话)

导言

第一节 母亲的隐居

第二节 长途的跋涉

第三节 幸福之宫的羁留

第四节 虚无世界之沉入一

第五节 罪恶之尝试

第六节 价值世界的梦游

第七节 到不死之国的途中

第八节 重返人间

附录——心理道颂

前言

第一节 明宗

第二节 呈用——文化

第三节 立体——率性

第四节 世出世间

第五节 思道

(四)朱荣智博士的“人生三本书” :《向人生问路》,《与生命拔河》,《把生活安顿》。他认为这人生三书,是幸福美满的人生钥匙,将带领你一起昂然阔步于庄严的人生大道,探索生命的真谛;让你了解生命的本质,寻找生命的着力点,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并帮助你追求圆满自足、幸福快乐的人生。还能帮你解开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这些永远难以解开的谜团。他说:人品万殊,不只每个人对生命的看待不同,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会因为生活情况、环境的改变,而有不一样的人生观。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能确定的只能是现在。

附:读《人生三书》有感

假期中认真拜读了朱荣智博士写的这本书,看完之后受益良多!本书分为三部分,从“向人生问路”到“与生命拔河”再到“把生活安顿”,三部分环环相扣,写出了作者的体验与心得,亲切而真实。

作者在书中提到人生的寻寻觅觅,到底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王国维《人间词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从“望尽天涯路”的寻觅,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以及“蓦然回首”的释然,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这三个不一样的过程。

孔子在川上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如流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历史的长河里,百年光阴真像白驹过隙;在浩瀚的万物中,我们的生命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人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珍惜所有,寻找生命的立足点,要懂得投资自己,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多一种语言,多一只手,多一种能力,多一种机会。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就有多方面成功的机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偏食、挑食,不要自限。其次,要认识而且接受这个真实而不完美的自己;很多人用旧地图找新地址,所以迷路了。掌握心灵的地图,寻找人生的坐标,给自己的生命找到定位。“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有心、用心,用对方法,就是成功之道。朱熹《读书偶成》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命的活水如何能够滚滚而来?日日新、又日新,除了汲取古今中外圣贤豪杰的智慧与经验,也要靠自己的真切体悟、用心探索。

我想人生的可爱、可贵,正是因为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历练。走过千山万水,前路又是万水千山。没有永远的成功或失败,好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

《人生三书:幸福美满的人生钥匙》摘要

《人生三书:幸福美满的人生钥匙》将带领你-起昂然阔步于庄严的人生大道,探索生命的真谛。让你了解生命的本质,寻找生命的着力点,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帮助你追求圆满自足、幸福快乐的人生。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永远是解不开的谜团。人品万殊,不只每个人对生命的看待不同,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会因为生活情境的改变,而有不一样的人生观照。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唯一确定的是现在。

内容简介:不是每个人都长得漂亮,可是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漂亮。人生的目标应该是如何使自己活得漂亮,也帮助别人活得漂亮。“利已是生命的基调,利他是生命的价值”。所谓生命的价值,是指我们的生命对别人有价值,做个有用的人,就是有价值的。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爱因为分享而更多。人生的努力,不只在于成就自己,也在于造就别人。佛光山星云大师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种利他的思想,正是快乐的泉源。

做生命的主人也要能够享受自己。享受不在花钱多,也不是有钱的人才能享受生活。快乐是一种心境,人从物质上得到的满足是一时的、是短暂的。人只有从心灵上得到完整的开放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和愉悦。快乐不是拥有很多而是抱怨很少。要求少一点,痛苦便少一点;心存感恩的人,人生不美也难。

作者简介:朱荣智,中国台湾新竹县人,一九四九年生,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研究所硕士班、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毕业。一九八一年七月,荣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退休后转任元培科技大学教授。

出版有《孔子管理哲学》、《孟子新论》、《老子的人生智慧》以及《庄子的美学与文学》等著作二十余部。

目录

第一部 向人生问路

推荐序

引言

人生的观照 人生的美化 人生的忧患 人生的庄严 人生的负荷

人生的志向 人生的期许 人生的学习 人生的教育 人生的信仰

人生的自律 人生的实践 人生的经营 人生的服务 人生的奋斗

人生的得失 人生的苦闷 人生的情缘 人生的聚散 人生的疏离

人生的孤寂 人生的关怀 人生的安顿 人生的喜乐 人生的自得

人生的至境 人生的明灯

第二部 与生命拔河

推荐序

引言

一元与多元 常数与变数 知命与认命 主角与配角 平凡与不凡

立志与励志 理想与幻想 训练与磨练 体力与国力 傲骨与傲气

斗智与斗力 心动与行动 再思与三思 果断与寡断 目盲与心盲

讨好与求好 知过与改过 经师与人师 悟人与误人 学历与学问

职业与事业 钱途与前途 修心与修身 率性与任性 放松与放纵

自由与自律 灵感与杂感 美感与快感 美学与文学 净化与美化

无为与有为 自爱与爱人 友情与爱情 求福与惜福

第三部 把生活安顿

推荐序

引言

限 计 急 等 知 行 源 师 品 诚 弄乙 道

理 安 定 虑 疑 恕 爱 伴 哭 笑 豪 放

勤 俭 简 闲 静 梦 美 余 圆 中

《人生三书:幸福美满的人生钥匙》 - 精彩书摘

第一部 向人生问路

人生的观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点,有的人以为人生充满希望,有的人以为人生充满失望,甚至抱持绝望的态度,尤其一想到人生只有数十寒暑,比起千千万万年的宇宙运行,显得那么地短暂;又想到人在天地间,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因此,自古以来,文人骚士在他们的诗文中,无不浩叹人生的无奈。的确,人生天地间,飘忽不定,不是归人,只是过客,有生必有死,就像白天和夜晚的变化一样,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任凭达官富豪,也无法抗拒这个事实。古代多少人求为神仙,练功、服丹,无奇不有,但都枉然白费。于是就有人对酒当歌,秉烛夜游,托为放逸,及时行乐。

人生确实非常的无常,变幻莫测,因为宇宙的现象,原来就是瞬息万变的。曾经有人说:“如果要问天下什么道理是不变的,答案是:天下没有一样事情是不变的,这个道理是不变的。”这也就是说:“常者,无常也;无常者,常道也。”天下很多道理都是相对的,相反而相成,所谓常,所谓无常,其实也很难定论,我们看日夜的变化,四时的更替,是无常也可,是常道也可。从变的现象看,没有永远的白天,没有永远的春天,这是无常;而有日必有夜,春去必然夏来,秋去必然冬来,这是变的本质,这是常道。以道家思想来说,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自然的秩序,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的运作,是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的。

天下任何事情,往往可以从两方面看,甚至可以从多方面看,两个水桶在井里打水,一上一下,甲桶满脸愁苦,乙桶满脸欢笑,因为甲桶老是想,上来怎么满,下去都是空的;乙桶却是想,下去怎么空,上来都是满的。人的得失、苦乐很难定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古代丽姬刚要嫁到晋国的时候,悲伤哭泣,满怀不乐意,等到嫁到晋国,享尽荣华富贵,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会悲伤哭泣,恨不得早一点嫁过去。

我们常常看见许多人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各持一片理,都只是想到自己有理,而没有冷静地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理?是不是只有自己有理而别人没有理呢?从前两个武士经过一棵大树,树上挂着一个盾牌,甲武士说这个盾牌是银色的,乙武士说这个盾牌是金色的,两个武士争了很久,最后为真理而战,两败俱伤,躺在地上,结果才发现这个盾牌,一面是银色的,一面是金色的,两个武士都对,两个武士都不全对。我们如果凡事能从另一个角度着想,就可免去许多无谓的烦恼;我们如果凡事能从别人的立场着想,就可减少许多无谓的争执。

苦在哪里,乐就在哪里。苦乐是相对的,人生的责任,是种种大大小小的负担,人为了承担责任,必须吃尽不少的苦,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可是,人生的快乐,就在于责任的完成,人是为理想而生,人是为责任而生,人活着不只是吃饱喝足就够了,吃饱喝足是为了生存,生存不只是为了吃饱喝足。人生的可贵,就是人活着,可以自己决定一些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尽管每一个人手中的筹码不多,但都可以随心所欲玩几回人间游戏;尽管我们只有几十年的生命,只要妥为经营、规划,人人都可以有一些作为的。

穷人家,每一笔钱都要算计得很清楚,人生是挥霍不起的,每一个日子也要精打细算,不可轻易浪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经说:“爱惜生命的人,一定爱惜光阴,因为光阴是生命的原料。”所以,早起的人比别人多争取了一些光阴,可以多做许多事,零碎的时间也许不经用,但是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了。

生活不能没有计划,生活不能只有计划,伟大的事业,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心动马上行动,任何的事情,当然不能鲁莽草率,但是过于谨慎小心,以至畏首畏尾,也会阻碍理想的推展。金钱虽少,只要有计划,再少不穷;生命虽短,只要有安排,依然可以多采多姿。一个人把握了自己,就把握了全世界。

生命虽然有限,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很大的空间,人生这一出戏如何演出?自己是编剧、导播,兼演员。成功的人,是不断要求自己的人。抢时间,是抢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抢别人的时间;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觉,不必太压抑自己、太迁就别人,但是也要尊重别人的感觉,不能太压抑别人而来迁就自己。懂得不要求别人,就懂得人生的艺术;对别人抱怨愈多的人,是愈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

人生的座标:你认为人生是来受苦的吗? 你时常抱怨别人,或是埋怨自己吗?

人生的美化: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所著《谈美》一书,普受青年朋友们的喜爱,几乎人人都能从他这本书,获得一些美学的理念,而更可贵的是,朱先生一直试着把美学与人生结合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慢慢地欣赏美丽的人生。在《谈美》这本书的前言里,朱先生很感慨地谈到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衰乱,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人心太坏,每一个人都贪求富贵,害己害人。而解决之道,不是靠道德家的几句话就管用,而是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他说:“要求人心净化,先要人生美化。”人要在饱食暖衣、高官厚禄之外,追求一些较高尚、较纯洁的生活。

朱先生是个有心淑世的人,他一生研究美学,成绩斐然,但是他不只是为研究美学而研究美学,他的理想,是希望借着美学的提倡,把陷溺的人心,加以净化、美化。很可惜,在他的90年生命(公元1897年~1986年)中,虽然留下了五大卷文集和大量的译著,但是他的美化人生、改善社会风气的目标,并没有能够实现。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变得太快、太多,呈现不少的乱象,脱序、脱轨、脱法的行为,层出不穷。由于过分强调经济的发展,大家盲目追求财富,有人一夕之间成为巨富,有人一夕之间倾家荡产,贫富的差距,愈来愈大,娱乐场所,弥漫着奢靡浮华的不良风气。在一片开放脚步声中,整个社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过去只有在电影中方看得到的不良情节,已是时有所闻了。

生活中关于生命的安全、财产的保障,成为人人最关切的话题,这绝非故意耸动听闻。不过,危机同时也是转机,我们不必因为当前的社会,发生了许多复杂而严重的问题,就灰心丧志。现实的生活有时会令我们不满,难免会失望,但不必绝望。转型期的社会,本来就会有许多适应不良症候,小自个人的立身处世,大至国家的前途发展,都必须因应这个多变、巨变的社会需求,重新定位。

社会再怎么变,生活再怎么变,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人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性中难免还有自私、贪婪、凶暴等物性,但是,人为万物之灵,人在万物之中最为灵贵,所以保有其他万物所没有的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环境再怎么恶劣,人性是朝向光明的。

人心有时会被情欲所陷、外物所蔽,而不能清明亮丽,自制力不强的人,受了情牵、物累,有时会犯下错误,甚至铸下大过。古人谈道德的修养,首重“明明德”的功夫,因为古人相信人心本善、向善,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把天生灵明的德性阐明出来。心地光明,就能明辨是非、善恶,知所取舍;有智慧、能判断,这就是智者不惑的道理。心地光明,自然慈悲为怀,不求非分之得,平平实实,不患得患失,这就是仁者不忧的道理;心地光明,则知所取舍,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勇者不惧的道理。能够把天生灵明的德性阐明出来,就能做一个智者、仁者、勇者。

人生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惑”字,人往往因为想不开,所以徒增许多烦恼,谈到人生的美化,首先必须了解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人活着绝不只是过一天算一天,图三餐饱而已,人是为理想而生的。人生的理想,不是只有名利二字,人生的意义,在一个义字,义是道德的实践、真理的追求。人生所追求的,是坦坦荡荡、俯仰无愧的生活。人生的陷溺,往往因为不知足,尤其是对物欲的追求,永无止境,因为不知止、不知足,所以疲于奔命、愈陷愈深、无以自拔,不只害了自己,可能还会累及亲人,甚至伤及无辜。其次,人生的灾祸,往往是一个争字;朋友失和、夫妻反目,以及许许多多的人事纠纷,往往由于不能谦下退让。天下无物不美,但是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如果我们以仇恨的心看这世界,这世界便充满仇恨;如果我们以欢乐的心看这世界,这世界便充满欢乐。心有多宽,世界便有多宽。美是不假外求的,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名利的获得而得到肯定,功名二字,得固可喜,失亦欣然,如果刻意追求,只是徒增烦恼与痛苦。

水沟被淤泥堵塞,流水便不能畅通;人心有太多的污染,人生便不能亮丽清明。人生的美化,要从生活简化开始,简化生活,自然可以减少污染,显现光明的心地。

(五)、一念行者写的三本触及心灵的读物——能令人解析生命真相,探寻幸福之路。

第一本,从身、心、灵的不同层面解析了生命的真相;第二本,探究了家庭教育的问题; 第三本,则是探讨了婚姻、灵魂、伴侣等关乎现代人切身幸福的议题。每本书都探讨了一个稍显沉重的话题,每本书又都足以去扣问心灵。并详尽探讨了身体与疾病、治疗与修行、谋生与生存三大议题。作者敏锐地洞察到当前人们在追求灵性生活的潮流中所进入的误区,在对待身体、修行和谋生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犀利的笔锋进行剖析和解悟,提醒人们回归正知正见,过如实觉知的智慧生活。

作者简介:一念行者,一个走在路上、站在街上或坐在椅子上的人。喜欢写作,以心为田,以字为种,以写为春耕夏锄。自喻为一个心灵的农民,春种秋收,披星戴月,笔耕不辍。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仅有当下一个不停变幻着的念头。身份:一念。名字:一念。全部的所有:一念。一念行者,一念觉行。

出 版: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三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本《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从身心灵的不同层面解析生命的真相,并详尽探讨了身体与疾病、治疗与修行、谋生与生存三大议题。作者敏锐地洞察到当前人们在追求灵性生活的潮流中所进入的误区,在对待身体、修行和谋生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犀利的笔锋进行剖和解悟,提醒人们回归正知正见,过如实觉知的智慧生活。

《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序:当一个人在梦中被蛇缠绕,感觉痛苦,梦呓中呼喊求助时,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如果有神通,我们可以潜入他的梦境,告诉他,这条蛇是前世与他有因缘,如今再次相遇,是为了让他忆起过去,完成功课。只要臣服、接纳,痛苦就会离去。

我们也可以说,修炼吧,增加你身心的能量,与宇宙相接,当你有足够能量,就会战胜这条蛇。我们还可以建议他去拜访大师,接受加持,给他信心和勇气去摆脱这条蛇。要不就打坐禅定,不挣扎,不反抗,蛇的缠绕会自动脱落。最后还有一个选择:看星座,看手相,知道这蛇什么时候会自动离去,然后耐心地等待它的离去。但最彻底的办法,莫过于直接唤醒这个梦中人,告诉他:“朋友,醒来吧,你在做梦。”当你了解你的心如何创造了你的世界,了解每一个念头如何构成了当下的每一刻生命,你就会真正醒来。这时,所有的痛苦已不存在。这里的文字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摇”。这本小书,就是行者那温柔而坚定的手,在不停地摇醒梦中人。

第二本《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探究了家庭-----家长与孩子教育的问题,本书着眼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议题,解析当今社会在此领域中显露的种种弊端,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要想让孩子合乎天性地自然成长,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首先应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开始,而自我教育的关键就在于省察自己内在的种种恐惧、欲望和不安全感。当家长不再把自己的恐惧与种种问题投射在孩子身上,当家长懂得真正爱孩子的方式,孩子与家长都能从亲子关系中收获成长的喜悦。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阐释了“道”的教育,也就是心灵教育、生命教育。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大人,这都是一生的学习。

你知道什么对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吗?在孩子面前,我们似乎都是上帝。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挟持和强奸。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强奸他的心。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他就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哦。

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呗。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第三本《爱的提醒》 :则是探讨了婚姻、灵魂伴侣等关乎现代人切身幸福的议题。提倡从头脑之爱回归到心灵之爱,为深陷昏沉无明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帖清凉的药方。

在整个生命成长之中,性能量驱动的成长占很大一部分时间,但一旦你由性来到了爱,你发现在那没有时间存在的存在中,那成长的部分更长。那简单是无限,那确实是永恒。来了解这不在狭隘意义上的性。

人们总以为“关系”总得或必须建立在“我”、“他”之间,否则,就不存在关系。关系变成一种他们向外的桥。而实质上,所有向外的都是幻象。只有朝向内的才靠近真实,而站在真相上讲,那也不真。人们把关系理解成一种“我”、“他”关系。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我他关系,有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自己念头的关系。所有的外在关系,只是自己和自己念头关系的外在投射。所有关系的实质只发生于自己与自己,那是一种内部关系。因为对于心来讲,没有一个“外”,也因此不会真正存在一个我与一个外在的“他”的关系。来了解关系的实质。当你觉知到自己有关系障碍时,不要再在关系对象上下工夫,在你自己的念头上下工夫。处理你和你念头的关系,才是真正地处理关系问题。世界是你的投射,你把你和你念头的关系投射到外面——你回收或“看到”你的外在关系。但记住,外在关系是个幻影,它是你与自身关系的投影,犹如树枝投射到水面产生一个水中的树枝影一样。一切都是人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外在的相,但因为那“外相”显得太真实,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里面也存在世界,不知道这个是那个的投射——所以,当问题出现,他们在眼前的幻影上狠狠地下工夫、动心思、费力气。努力的人,不对,你的方向反了,你用功用错了地方。你应该回到你的内在、那投射影像的源头上去用功,否则你在那虚假的外相上努力一万年也没有什么用,因为你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呢。外在可见的关系是一座桥,但你应从那座桥上向里来,而不要走向另一个桥墩。从关系的桥上向里来,走向你自己,那是在走向真实和根本。关系是一根心灵的神经,是引导你进入自己心的最敏感的一条路。那些在关系上出现障碍——那些觉知到那根神经疼的人,由那疼痛来到疼痛之源——你的心。当一份关系引导你来到你的心,那份关系无论是好是坏,它已经发挥了它最大的意义,它已经行使了它本来的善。如果你能够从那份关系抵达你自己,那么你将解救你自己;如果你沿着那关系的方向向外发射你痛恨的箭,那么你将给自己创造更大的伤害。觉悟的人了解,伤害另一个人就是伤害自己,就是你在无明中伤害自己的表现。借关系或关系问题的存在,拨动自己痛苦的神经,引自己回到清醒中来吧。记住关系是一座走向自己的桥,而不是一条走向他方的路。记住你没有一个我他关系,你所有的关系仅仅是自我关系。请梳理自己与自己(念头)的关系,以明晰自己回到安宁的路,这才是关系处理的根本。离开自己而谈他人,无关于解决你的关系障碍问题;你必须抛开他人,来谈自己和自己心念的关系,你的解脱和自由才有真正的希望。

(六)姑苏一风:用心灵阅读的三本书

在我的书架上醒目位置摆放着这样三本书,一本是催人奋进的成功法则,一本是语言优美百看不厌的经典丛书,还有一本是感人心怀的心路历程,这三本书籍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向成功一步步迈进,让我的心灵变得更加明亮,人生充满着更多自信,生活演绎得更加精彩。

我最喜爱的书——成长法则(即青年人不可不知的人生经验),作者罗宇,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该书总共分为十章。我喜爱这本书不仅因为这十个小标题把年轻人的心态分析得如此透彻,更因书中的内容以故事引导和说理相结合、以优美的语句和经典诗句相结合、以清晰的思路和饱含哲理叙述相结,让我陶醉在书的内容之中,突然之间犹如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像从她深邃的心灵中撒出来的珠玉,句句闪耀着光芒,又像走入七宝楼台,发现到处是奇珍异宝,拣不胜拣,又像是行在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充满着人生的积极追求和无限的激情。最让我喜爱的那句论述——要想开发自我的潜能首先就是逼迫自己,逼自己战胜自己,必须比自己的过去更新,逼自己超越竞争,必须比别人更新。几年来,我一直以这本书为操守,逼着自己头悬梁锥刺骰去勤奋阅读,逼着自己与清贫和寂寞相伴,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像崖石上的一株翠松,执著挺拔,四季葱绿,像石缝中的一株小草,坚韧顽强,永不枯竭。每当事业遇到挫折,我就会静静地把自己关在书房内,点上一根香烟,在烟雾缭绕中重温这本书带给我的能量,渐渐地没有了宋玉“萧瑟凄凉”的悲秋,没有了贾谊“时运不济”的忧愁,没有了王勃“怀才不遇”的叹息,也听不见黛玉那“絮飞花谢”的衰歌……一种青春、梦想、奋斗、拼搏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最难忘的书——季羡林说写作,作者季羡林,中国书店出版,2007年1月第1版。这本书是他逝世之前的一部新作,分为四部分。在第一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他认为一个小孩起码要背200首诗,50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段对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也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到脸上羞愧,尽管自己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但对古文又能了解多深,又能背出多少首诗歌呢!正因为如此,季老先生才对我们这一辈人有着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在我怎样写散文一节中,他又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不同的风格:《史记》的雄浑,六朝的浓艳,陶渊明、王维的朴素、徐庾的华丽,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无不各自擅胜场,我们写东西,在一篇文章中最好不要使用一种风格,应该尽可能地把不同的几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季老先生一生钻研文史的感悟给我们再次明晰了方向,经典阅读对我们写好文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在该书的后半部,他着重对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进行阐述,对怎样写散文和散文应具备的真精神进行细说,用“满招损,谦受益”来鼓励我们要努力在才、学、识上拓宽,才能在文学事业上有所建树,这本书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后的文化遗产,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面对死亡时刻,这位头脑清晰、思维敏锐、充满智慧的高龄老人还孜孜不倦、惜时如金地研究世界各国文史,这本书揭开了他心中的奥秘——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我最感动的书——我的人生笔记,作者毕淑敏,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为什么将这本书作为我最感动的书之一,主要原因是我们都曾是一名军人。当我一气呵成看完这本书时,我无时无该不被毕淑敏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面对长期缺氧的西藏高原,她和那里的战士们用生命和奉献默默守卫着祖国的西藏线,作为一名军人我曾无数次被这样的场面感动得泪流满面,就像现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冲在第一线的就是咱当兵的人,他们纯朴、善良、爱国爱民,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时代如何变迁,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记载了毕淑敏从一名军人到一名军医再到一名作家的艰辛历程,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克服着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不断地寻找人生的支点,正是对祖国饱含着浓浓深情,对文学事业有着强烈的热爱,在经受军旅生涯种种磨炼之后,那种喝望和激情鼓励着她将这些优美感人、有趣的故事,付助于笔端,成就了这位著名的军旅作家。我爱这本书,爱书中的军旅故事,更爱作家毕淑敏不断向人生挑战的高尚追求,在书中我可以寻找到曾经军旅生活的美好回忆,更能时时感受到中国军人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魂,让我充满无穷的力量!

附:成长法则--青年人不可不知的人生经验 作者:罗宇

内容简介:人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有不一样的结果,年轻以后的家庭、事业、成就、人际关系都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到底怎样去选择成功?这就需要你去了解更多的成功基石,领悟更多的成功心法。这世界,发展太快,变化太大,资讯太多,让你无所适从,不知道何去何从,在茫茫人海里迷茫彷徨。现在请阅读无数经历过年轻,经历了成长的老者、智者为你带来的真心文字。这里为你呈上的是选择成功的非常成功心法;这里有经历成长的至理名言。这里有体验人生的宝贵经验,这里有年轻的案例经典,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你马上要去做的事。

认识与众不同的我,缔造属于自己的年轻时代,追逐心中的梦想,让阳光心态照耀美好人生,提升通往颠峰的自信,拥抱披坚执锐的勇气,打造坚韧不拔的意志,执着追求目标的实现,培养卓越全面的品格,实施刻不容缓的行动。年轻的朋友啊,请认真阅读这些心法选择成功吧,它将如烈焰跳跃的高炉留下的奔腾铁流,如精耕细作的田园捧出的丰收硕果,为你的孜孜不倦记下智慧的新页,为你的立志奋斗录下战斗的业绩。"

  目录

"第一章非常成功心法之:认识与众不同的自我。

自我的认识 你就是与众不同 四个行囊认识自我 引爆你的无限潜能

认识潜能 发掘自我的潜能金矿 保持本色变快乐 发现自我,秉持本色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第二章非常成功心法之:缔造属于自己的年轻时代。

正当年少轻狂时 认识年轻 年轻的宝藏 年轻就是资本 年轻的资本

成功的秘密 年轻改变世界 改变:从自己到世界 年轻没有失败

第三章非常成功心法之:追逐心中的梦想

伟大的梦想是成功的起点 梦想是什么 要有雄心壮志 梦想是指引前行的灯光 点燃生命的激情 明天更美好 描绘心中美丽的蓝图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用行动谱写梦想

第四章非常成功心法之:让阳光心态照耀美好人生。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积极的心态 不要为打翻了牛奶而哭泣 牛奶不小心被打翻了 不要哭泣 乐观是生命的力量 何谓乐观 乐观是种力量

学会放弃是生活的智慧 学会放弃 在放弃中体会快乐

第五章非常成功心法之:提升通往颠峰的自信。

自信是生命的脊梁 自信让你神采飞扬 自信给我们带来了奇迹 天生我材必有用 时刻相信自己 亮出我们的绝活 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说能行就能行 带着自信上路

第六章非常成功心法之:拥抱披坚执锐的勇气。

向世界推销自我 推销自我 给自己勇气 勇气是成功的助推器 叩开虚掩的门 勇者的字典里没有退缩 要有点冒险的勇气 突破常规 抓住迎面而来的机遇

第七章非常成功心法之:打造坚忍不拔的意志。

读懂挫折的美丽 人生处处是挫折 挫折是成功的基石 等待明天的希望

忍耐逆境 让挫折在你的斗志面前跌倒 别让压力压倒自己 正视压力 为自己加压

第八章非常成功心法之:执着追求目标的实现。

设定通往成功的目标 从设定目标开始 设定目标的方法 成功来自于专注 专注于目标 矢志不渝地坚持目标 实现预定的目标 按照目标寻找机会 化目标为现实

第九章非常成功心法之:培养卓越全面的品格

品格之内涵 品格的价值 品格的力量 扎根于自律的土壤 自制、自律是品格的精髓 经常开展自我反省 展现你的绝佳风度 风度的内涵 风度的培养 理解人格与交往处世的关系 高尚的人格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十章非常成功心法之:实施刻不容缓的行动。

成功的秘诀是行动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没有天生的赢家 绝不要坐等成功养成“现在就去傲”的好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的关键靠行动

勇于拼搏

天下有路勤为径,在年轻时选择成功。年轻是什么?有人说,年轻是潇洒,可以无所顾忌地挥洒青春;有人说,年轻是幼稚,总是用很不成熟的心态去看这个世界,用很冲动的行为让周边的人又爱又恨;有人说,年轻是早上的太阳,让人看到生命的跳动、生活的绚丽……其实年轻就是轻轻流淌的溪水,轻盈欢快;年轻就是冲动,敢爱敢恨、敢闯敢冲;年轻就是无聊时,总是期盼早点儿成熟;挫折时,急切地渴望下次能够好运。年轻,可撑一把伞在雨中漫步,独享宁静与浪漫;可背起行囊信步周游世界,豪言不让青春虚度。但是年轻也会留下很多遗憾。老年人说,年轻时没能好好打理一下,生活过得很被动,现在只留下一片空白,人生没有太多的眷恋,年轻啊,它已不再来,心已随落日而下。总是驻足沉思的老人,你应该揣摩出他哀叹过去寻找青春的心态。中年人说,年轻时,生活过得算是一般,天天数着日子,在一片唠叨声中去创造不算事业的事业,现在下班的脚步总是急匆匆,夜晚的时间总是把握特准,抽烟的时候总是掩掩藏藏,结局呀,都是年轻时没有选择成功的错。成功可以选择吗?当然!人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有不一样的结果,年轻以后的家庭、事业、成就、人际关系都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选择正确,结果就一定正确。人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拥有更多的财富,可这一切并不是通过想象就可轻易得到。你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智慧、时间、汗水……你可以经由这些因素取得成功,但关键是选择必须正确,一旦选择错误,成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想让自己的事业成功,首先就得学会选择成功。怎样去选择成功?这就需要你去了解更多的成功基石,领悟更多的成功心法。这世界,发展太快,变化太大,资讯太多,让你无所适从,不知道何去何从,在茫茫人海里迷茫彷徨。一生太短,年轻片刻,遗憾无数,你担心无力回天,感到没有时间弥补。现在请阅读无数经历过年轻,经历了成长的老者、智者为你带来的真心文字。这里为你呈上的是选择成功的非常成功心法;这里有经历成长的至理名言。这里有体验人生的宝贵经验,这里有年轻的案例经典,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你马上要去做的事。年轻的朋友啊,请认真阅读这些心法选择成功吧,它将如烈焰跳跃的高炉留下的奔腾铁流,如精耕细作的田园捧出的丰收硕果,为你的孜孜不倦记下智慧的新页,为你的立志奋斗录下战斗的业绩。年轻的朋友啊,切莫把青春浪费。青年,好像三四月的大地,最宝贵的是春意;青年,好像出土后的壮苗,最宝贵的是生命力;青年,好像七八点钟的太阳,最宝贵的是朝气!珍惜吧,珍惜令人羡慕的青春吧!请选择成功!

(七)张德芬的"心灵三部曲

1、传授快乐秘方:2007年6月,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无数人认识了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她随后又出版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三本书被读者称为“心灵三部曲”。张德芬接受东方网专访时说:“那时候我研究心灵成长,花了四年的工夫,自己走了很长远的路。觉得自己越变越快乐,心态越来越好,我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于是就想写书。谈到几部书的主人公,张德芬表示都有自己的影子。《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主人公是一个乡下小农夫,第三本书《活出全新的自己》塑造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台湾的商人在内地经商,另外一个是北京的事业女强人。这些人物都跟我有点像,也是我自己的影子。在谈到三本书的联系时,张德芬说,《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我修行四五年的心得,让大家知道未知的自己,就是内在究竟是怎么事,是什么东西阻碍你的人生,是什么让你没有办法得到你的快乐。《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跟大家分享我的技巧,有些东西太强调维新的部分,会误导一些读者,我把自己的经验,怎么样实际的操作,把它写出来。《活出全新的自己》副标题叫做唤醒疗愈,就是突然一本书把我们打醒,醒来能再这样下去了。在《活出全新的自己》中,我干脆列出了让人快乐的几个步骤,碰到负面情绪的时候这是可以做:1、2、3、4、5……五个步骤,实操过程。

2、心灵三部曲简介

(1)《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小说故事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若菱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地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2)《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以一场人生的追寻之旅,讲述实现愿望和目标最强有力的“吸引力法则”,并揭示法则背后的陷阱和秘密,书写生命的秘密,揭示心想事成的真相:清除层层的内在阻碍后,心所向往的东西,会毫不费力地来到你我的生命中。小说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不存在的时代和王国,但主人公阿南的追寻之旅却代表着现代人在心路上求索的普遍经历,并带出对现代都市人大有帮助而且可行的心灵修炼方法。书中最后附有“心想事成30天实践计划”。人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旅程,而达到一个喜悦的终点。每个人自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散发出比任何东西都要强的吸力。学习放手,学习信赖,才会轻松地得到真正渴望的东西。阻止人们成功的,并不是人们不懂的事,而是人们深信不疑但其实不然的事情。

(3)《活出全新的自己》是一堂找回内心全新自我的三阶段生命课程。遭遇生命困境的台湾男人幸雄,工厂倒闭、股票套牢,在接到老婆想离婚并要求儿子监护权的通知书之后,觉得万念俱灰,终日靠打电玩度日。聪慧美丽、衣食无忧的北京女强人向东,夫妻关系始终不顺遂,在领养一个小女孩之后,又开始质疑:“难道人生就只是这样?”因缘际会之下,幸雄和向东经由一个奇妙的三阶段旅程,学习了观照自己的思想、疗愈旧时伤痛,以及找回自己真正的力量。因为学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两人寻回了自己生命的源头,进而活出了全新的自己!

这3本书是张德芬多年来经历生命旅程所得的精华,一路修行的用心良苦,就在字里行间,与众生交流。透过书本,读者可以跟着书中主角一起体验心灵的自我解脱,享受生命的喜悦。

作者简介:张德芬,曾经的台视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2002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空前热烈。

图书目录

《遇见未知的自己》

台湾知名艺人 凌峰序

奥美营销传播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长

自序

第01章 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

第02章 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第03章 做爱像去迪斯尼乐园、

第04章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第05章 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第06章 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第07章 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

第08章 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第09章 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第10章 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第11章 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第12章 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第13章 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第14章 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与呼吸

第15章 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第16章 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第17章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第18章 一场“Ego B 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第19章 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第20章 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第21章 在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第22章 爱过、通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第23章 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第24章 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第26章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第27章 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第28章 我是个婚姻失败者?!——认同的解离

第29章 什么记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第30章 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分认同的探索

第31章 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第32章 未实现前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

第33章 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代跋:给读者的一封信

感谢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推荐序1——李欣频得到不想跟任何人交换的人生

推荐序3——严云农在心想和事成之间找到遗失的任意门

自序·你绝对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缘起·从一个遥远的故事说起

第一部·学习心想事成的秘密——接收宇宙的讯息,达到心想事成

1 神秘学院的炼金师──主宰一切的无形世界

2 万事万物的振动频率──无形影响有形的法则

3 欢乐树和愁苦树──觉察自己的感受

4 大自然的振动频率──秘密转移物

5 我正在通往成功的正途上──你到底想要什么?

6 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创造人生的步骤

7 结业不是毕业──为别人的成就开心

8 奇妙旅程的开始──实现自己的承诺

9 山城国的冒险──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能力

10 让事情自然发生──等待接受,学习放下

11 得到秘密的勋章──让宇宙的力量带领你

第二部·秘密后的秘密——经由喜悦的旅程达到喜悦的终点

12 在编织美梦的憧憬里──心想事成的秘密

13 那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不配得”的情结

14 不要为难宇宙──心想事成的陷阱

15 你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是否能发出喜悦振动的频率

16 积压的情绪是堵塞的能量──慈悲地观照负面情绪

17 连接上你的源头──心想事成的终极秘密

18 紧抓不放的人生模式──重新设定信念

19 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设定──欢乐的人生

20 打破因循的模式──先泻再补的原理

21 全然接受你的负面情绪──释放情绪的模式

22 为旧信念换上新衣服──成功是一种习惯

23 这些垃圾从哪儿来的?──自问自答修正法

24 走出受害者模式──让理性与感性平衡的技巧

25 心想事成的捷径──短短的祈祷词

26 最后的梦想成真──让宇宙来成全

后记·给读者的一封信

《活出全新的自己》

“心灵书坊”有言 明灯

作者序 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

第一部 唤醒沉睡中的你

邂逅——觉醒的契机

幸雄的求救讯号——人生真的太苦了

千载难逢的机会——意识提升实验

女中豪杰也呼救——难道人生就是这样

课程开始——认识身心灵

你在想什么——如如不动的观察者

地球人都睡着了——开展有意识的探险

看似简单做来不易的练习——在生活中观察自己

一通情绪性的电话——回观自己,不被情绪左右

向东的内在对话——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

如果身心灵是一栋房子——培养灵性空问

幸雄的领悟——不要用头脑思考,要用“心”去体会

为什么互看不顺眼——回顾自己的阴影

向东的反思——拥抱自己的阴影

幸雄的回观——接纳自己

第二部 疗愈受伤的你

面对自己旧时的伤痛 ——人生问题是旧伤浮现的结果

大家都有孩子难教的困扰 ——成为有效能的父母

谁会因幸雄的失败而受到打击——探索潜意识动力

我想拯救你 ——受害者牢笼

从报复心理解脱 ——转念作业

全力往幸雄的内在深掘 ——面对受害者的痛苦

幸雄痛到不能呼吸 ——走出受害者牢笼的唯一途径

放下防卫层 ——接触核心真我

你竟敢瞧不起我——自我安抚的方法

觉得自己不够好——用转念对付想法,用自我安抚应对情绪

向东的原生家庭发生了什么事——家族系统排列

不哭的向东终于溃堤 ——总结问题的根源

你是属于哪一边——平衡男女特质

向东的亲密关系怎么解——真心接纳自己的源头

第三部 随心所欲地玩生命游戏

生命会不会是一场游戏——找出你是谁

找寻人生的彩蛋 ——重新收回你失落的力量

生命游戏开始 ——你永远不会输

自编自导自演的戏 ——接受你创造的幻相

向东的恐惧 ——赎回力量的练习

幸雄的彩蛋 ——面对威力强大的人生关卡

平安喜悦在哪里——由内在解脱烦恼

拿枪的禅师 ——观黄庭的气机起伏

相同的感受,不同的标签 ——内在不安的起源

让心头能量自由流动 ——黄庭禅的实践步骤

幸雄在钢索上感受恐惧和平静 ——学会与负面情绪相处

实验已然成功了 ——发现真正的自己

亲爱的,我们上了图特的当了 ——拯救地球的生命游戏玩家

感谢 老天的恩赐

(八)许宜铭的心灵三部曲

作者简介:许宜铭先生是华人世界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心理治疗师、婚姻咨询师。20多年来,带领工作坊数千个,协助数万人走上心灵成长道路。 他先后为协和、同仁、中日友好、宣武、回龙观、解放军总医院等20多家医院的心理科、神经科的主任、医生们做一年期系列心理专业训练。 许宜铭先生早年往来美国、日本的各心理治疗专业机构,倾注生命中的所有诚恳与专注,潜心于“心灵潜能”研究,将中国的传统哲学智慧及西方的人类潜能开发(Human Potential Movement)精华熔于一炉,发展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的心灵成长之道。

内容简介:《心灵三部曲》主要内容包括《活出自己: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重塑心灵》和《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在《活出自己: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这部华人心灵成长、潜能开发的奠基之作里,字字充满生命的智慧,会引领你揭开“潜意识”的神秘面纱,协助你快速认知自己、接纳自己,清楚地“觉察”到蕴藏在内心的无限潜能,转烦恼为智慧,有效突破家庭、生活和事业的瓶颈。拥舞生命潜能,还可以让你的生命拥有一切可能,可以调整并平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温暖的阳光,也可以用来疗伤止痛,让自己的心灵更和谐、平静、自由、快乐、健康和幸福,最重要的是让心灵找到家的感觉。

《重塑心灵》内容简介:你知道吗?我们惯常的思考模式,创造了我们种种的经验,籍着改变思想,我们便有能力改造生活经验。带领成长课程、团体治疗有二十年经验的资深治疗师许宜铭,在书中提供一套清晰可遵循的架构及人格剖析范例与练习,带你进行一场自我人格的回溯之旅。

你会开始明白父母、原生家庭的特质及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何点滴烙印在你的人格上,如何强化了你的思考与应对模式;也只有在更清楚自己的时候,你才可以为自己做出新的抉择,找到更适合你展现的人生剧本,拥有自主的人生。

《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重点探索男人和女人间不同的心理需求、人格和心灵深层,有别于一般的两性情感书。希望读者在看完这《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后,对两性感情的本质与发展过程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与自身两性关系的经验进行验证,从而会对自己和伴侣有更深刻、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清楚双方生活互动模式及对关系的影响,明白因男女价值观和认知差异所产生的核心冲突及盲点,并建立化解负面情绪的建设性能量,让关系中充满更多允许与接纳,分辨并打开爱、情绪、性等不同的能量中心,从而深入了解其能量转化过程与提升能量品质,享有身心合一之真爱。会更清楚该如何提升爱情的层次,也会更有能力和意愿去经营美好的两性关系。

活出自己——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目录:

第一章生命潜能——在仅有一次的生命里,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 。本单元让你触动自己无限的可能性,从而激发“我能更好,我要更好”的信念

第二章我是一切的根源——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现状都源于自己 本单元通过阐述因果律,让你了解:内因与外在环境(他人的刺激)这个外缘结合后所创造出的种种“果”——婚姻、事业、人际、亲子关系等

第三章觉察与觉醒——一个觉醒的人,他的名字就叫佛 一尊迷失的佛,他的名字就叫人 。作者将为你阐释发挥无限潜能的唯一途径——“觉察”的真貌,如何做到不偏不颇,既能享受生命,又能在与身边人的互动与生活中,让自己成长和开发无限潜能

第四章智慧的殿堂——用勇气去接触生命中的每一个真实的发生 知识是资讯的堆积,智慧是生命中心的经验,知识常是对立冲突的,智慧则是和谐的。在此你将看见智慧的殿堂,并为跨入智慧的殿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五章烦恼即菩提——生命所经历的每一次痛苦,都将引领你走进智慧的殿堂 。当你开始生命潜能之旅时,你将发现自己的无限潜能竟然是蕴藏在成长过程中的制约、烦恼与痛苦中,是卡在自己过去避开的、压抑的、否认的自我当中

第六章原罪(意识、存在和我)——执著于自己世界里的是非对错,你将沉沦于人生的苦海 。社会上确立的许多标准、制约会成为我们心中的鞭子,它们会不停地鞭打真实的自己。当我们达不到那些外在的标准时,就会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爱自己、欣赏自己

第七章真爱——爱他,如他所是,并非如自己所想 。你就是最美的,除非你能真正的爱自己,否则不会有人真的爱你

第八章成长与转变——随着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感觉、情绪等模式的觉察,自己变了,你的世界也就随之改变了 。如果你将自己的不足当作敌人,那你只会想击毁它或逃开它,然而生命的能量是永远不会被摧毁或被压抑的,它会转到其他更深的层面影响着你

第九章拥舞自然——接纳和欣赏生命中每一个春夏秋冬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比自然做的更好。当欢笑要走时,想要留住它,那就是痛苦;当悲伤、挫败来临时,想要赶走它,那也是痛苦。作者将和你走入自然,进行头脑和内心的统合,拥舞自然

第十章如来——我健康,是因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饿了我吃 ;当你心中已有信念,即使周围有人反对,也无法动摇你的抉择;当你眼前有片美景,你能刹那间抛开自己完全被折服,无我的融入,你就进入了如来的境界

(九)身心灵归类的三本书转自方宁的学习课堂

最近把自己有关身、心、灵体系方面的书做了个整理分类:

1、身: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重要并紧急事项,身体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中国人的身体还是老祖宗最了解,长寿未必是我的目标,这取决于我的命。减少这容器因为衰老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疼痛认知以及因为医学病理现象而造成给其他人造成的麻烦,这才是我的个人的意图。

2、心: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紧急并不重要事项,时时觉察自己非正常的行为表现以及意识,通过自我催眠或认知治疗,快速进入正常范畴,这个和感冒一样,感冒太严重,西医立竿见影,不过还是需要中医调理。

3、灵:佛学/西方哲学:中国佛学很重要的一个独特的东方哲学体系,系统的学习在西园寺,将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十)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的三本书上海大学乐乎博客[转帖]

1、围炉夜话:有这样一本书,当你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潜心默读,你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般的宁静。“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结束了一天的喧嚣,围炉而坐,品品茶,饮饮酒,说说话。任门外大雪纷飞,屋内宁静温馨,“风平浪静中,见人生之真谛;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尘俗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都会在这静静的夜里、暖暖的炉边升华为对生活的洞察、对生命的感悟。

夜是这样的美妙,更何况围坐在暖暖的炉边呢?静夜炉边独坐,手捧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围炉夜话》,细细品味作者那平淡而优美的话语和讳讳叙出的琐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不偏激、不做作,就像夏日里的一杯清凉的香茗,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从善如流。

由清人王永彬所著的这本《围炉夜话》是中国古典宝库中的精华之作,号称是“东方人智慧珍品”,亦被称著为中国古人立身处世和修身养性的三大必备书之一。正所谓:读奇书,长奇智,丰富人生的智慧宝典,玄机深妙的哲理精华,悟彻世事的传统箴言,实为不可多得的禅趣珍品--------

2、菜根谭:一部《菜根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她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词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耐人寻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该书自问世400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远播海外。作者洪应明,明末隐士,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生平不详。从《菜根谭》的内容及其友人于扎兼等人的记载中,可知洪应明是一位儒生,早年热衷尘世,晚年皈依佛门、广事交游。其著述另有《樵淡》、《笔畴》和《传家宝》等,内容多是当时的警句教言,并包含自身的感慨,既为自律,也为劝世。

《菜根谭》书名隐喻着“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含义。全书内容尽述了作者对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累积,有超脱,有体会,也有感慨,对于人们正心修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菜根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多根据儒家思想,阐述为人处世之道;后一部分多依据佛家义理,就自然现象透析人生的意义。

《菜根谭》以其精练明隽、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即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她不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人的正心修身及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味,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还我们一个宁静的世界。她似和风细雨涤荡人性心灵,如同山川之气宛见古贤之心。

3、《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也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集。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继儒自幼颖异,博学多通,尤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二十几岁时,绝意科举,隐居于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闭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名重一时。陈继儒一生涉猎甚广,著述宏富,除《小窗幽记》外,尚有《陈眉公全集》传世。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多做善事;或描述隐居生活,赞美田园生涯,宣扬朴素为美;或状物写景,以景悟情,回归自然;或强调静心,体味物韵,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评述奇人异物,阐言美文奇书,推崇高人奇士;或描绘物、景的和谐绮丽,赞美阳刚和阴柔之美。

《小窗幽记》所选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当然,如能将《中华句典》(李问渠)一并欣赏,应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十一)人生要读好三本大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一、人生要读好的第一本大书是无字之书。:无字之书,就是生活本身这本大书。谁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谁就会变得日益聪明智慧起来。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朋友,不能说读书不多,不能说读书时间不长,但是,我们读的书,其结构本身有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实践这本大书用的时间太少,用的心思不够。

生活之书读得少有什么危害?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子越来越不灵敏,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呆,越来越笨。人的大脑发育,人的大脑运动,是离不开生活之树的润泽和养护的。这里,生活实践既能满足大脑运动的有氧需求,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大脑发育和运动的刺激。同时,生活实践之于大脑运动的结果,最终体现为大脑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认知,这些又都转化为大脑的灵性。因此,在生活实践面前,在生活实践的挑战之中,脑子会越用越灵,越用越聪明。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读好无字之书,就是让大脑作有氧运动。因为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常常使大脑需要运用新的问题解决模式才能应对,这对大脑思维活动是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的。读好无字之书,让人生更加聪明智慧。

二、人生要读好的第二本大书是有字之书

有字之书,就是人类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的经典知识。

今天的人类,为什么能够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能不感谢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文字,如果没有文字,仅仅通过口耳相传,很难想象我们今天人类文明会发展到如此繁荣的程度。

今天,我们的高中生读书不少,但我们读的书通常教科书、考试书、作业书多了些,除生活之书少了些之外,人类经典书也太少了。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的父母、你们自己都想考个好大学,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好事、人生大事!没有什么人能否定它的正义性。但是,只读好上面的书,并不能为你们打开通向理想大学的光明大道,因为无论是为今天的高考做准备,还是为明天的就业谋生做准备,仅有死的书本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文精神的塑造,还是综合素养的培育,都离不开人类的经典知识。

我赞同你们学校把培养你们的领袖气质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因为你们都是非常有潜质的优秀高中生。可什么是领袖气质?领袖气质至少要有独特的思想。而经典,就是人类为后人用知识垒就的思想大厦的阶梯。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要是攀登着一级又一级阶梯,拾级而上,才能达到人类思想的顶峰,才能超越,才能有所新的成就。

我们今天都说,一个国家,不仅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什么是软实力?大家是不是知道,《大学》中讲过这样的话:“此所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这里,我们的老祖宗,把所谓“软实力”讲得多么透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讲正义,有正义,这个国家就是不可战胜的。

今天都讲,细节决定成败。似乎这些思想是西方企业文化的独创。其实,《道德经》第63章有这样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还有,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朴实无华。我们看不起那些口中常常充满花言巧语,而实际生活中行为卑鄙的小人。同样,在《道德经》第81章中有这样的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花言巧语常常是不能让人相信的。

如果我们学会了、学懂了老祖宗的这些经典,它们就会融入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就会成为我们的人生智慧。

读好有字之书,让人生更加丰满充盈。

三、人生要读好的第三本大书就是心灵之书

读好心灵之书,就是每个人要读懂自己,读好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讲的,就是人能读懂自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多粗多长。很遗憾,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多粗多长。

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都能读懂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粗有多长?这就是学校教育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让每位同学学会自我反思。

我们的老祖宗历来强调一个人要“内省”。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反求诸已”,用曾子的话说,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可是,我们今天的高中生似乎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没有心情、没有时间停下来脚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这样的人生,怎么能过得有效率?一个人,要有思有行,才能走得远,才能走得好!读好心灵之书,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

(十二)卢新华的“三本书主义”——书本、社会、自己的心灵

打从少年时代起,就曾不断地听人宣传和推崇“一本书主义”。那意思大约是,人生只要有一本成名作,便是获得一块敲门砖,足以敲开文途或宦途的大门,躺在上面吃喝一辈子了。所以,当年《伤痕》发表并引起轰动后,就曾有朋友半是戏谑半是羡慕地对我说:“你这可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义啊。”这话从客观上来讲似乎倒也不错,但那朋友肯定并不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后来越发看重的倒是“三本书主义”。

何谓“三本书主义”?并不是我想写三本立身、立命、立言的书,以便获得三块“敲门砖”,去敲富贵腾达之门。而是觉得人生退一步从小处想,要做到不虚度,善始善终,全身而退,当读好“三本书”;而如果从大处着眼,起心动念自度度人,经国济世,就更得读好“三本书”了。

我所说的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大书”,主要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书本知识”。“三十而立”之前,我对这本“大书”最为情有独钟。尤其因为“文革”期间学业的荒废,思想的混淆,甫进复旦大学中文系,我便如饥似渴地找来古代和西方的各种典籍细加阅读。除一点点“啃吃”过《昭明文选》以及《战争与和平》等大部头著作外,还先后背诵过整本整本的唐诗、宋诗、宋词及元曲等,以为“补课”之举。作为这种阅读的收获,我在鲁迅先生的《祝福》的影响下,曾写成了第一篇小说习作《伤痕》。同时,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言“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取法要高”,最高境界是“法乎自然”的话,也曾启发和鼓舞了我在而立之年后更好地去“行万里路”,花更大的气力去捧读“自然和社会”这第二本“大书”。

世间一切的“书本知识”,包括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书,以及马列、毛泽东的著作,归根结底还是前人或别人咀嚼过的“馒头”,是别的个体生命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下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虽然可以给我们以种种启示,但毕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个体生命体验”。更何况,唯有“自然和社会”这本“大书”,才是宇宙间最原初的版本,一切“书本知识”充其量也只能是它的“摹本”。读书又岂能只读“摹本”而不努力捧读“原作”呢?为此,我先是在1985年辞去记者的职务,下海经商;嗣后又远渡重洋,留学美国。其间,既踩过三轮车,当过书店经理,卖过废电缆,做过金融期货,也在赌场发过牌……而在牌桌上,我不仅“阅牌”、“阅人”无数,还从那些固态的五颜六色的筹码上,逐渐领悟到“财富如水”的性质:“那一枚枚的筹码其实就是一滴滴的水,那一堆堆的筹码就是一汪汪的水,那一张张椭圆形的铺着绿丝绒的牌桌,则是一处处碧波荡漾的荷塘。而偌大的赌场,俨然也就是一片财富的湖泊了”。由此进一步想到,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也正是围绕着一张张赌桌展开的: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是围坐在这一张张赌桌四周的玩家,土地、人口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财富是赌桌上常年流转不息的筹码,贪婪是赌桌上最难以平息和抑制的“汹涌暗潮”,战争是赌桌上最容易“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腥风血雨。

而今,当我步入“知天命”之年纪后,于“书本知识”和“自然和社会”两本“大书”之外,更感到还有另一本“大书 ”值得自己去认真阅读,那便是“自己的心灵”。长时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了用自己的双眼去向外部的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却忽略了对“自己的心灵”这样一个可能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在世界进行内省、反思和阅读。一个仅仅醉心于外部世界的科技成果而不能经常“反躬自问”的人类,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也缺乏真实的幸福感受的人类。一个总是“随财波,逐物欲”,“人云我云”,而不能时时事事仔细阅读“自己的心灵”的人生,必定也会是一个短视的、焦虑的、放纵的、“残疾”的人生。同样,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对自己走过的弯路,对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如果不能深刻检讨、反省和忏悔,也很难有一个光明和美好的前途。所以,我几十年来——虽然还远远做得不够,总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努力耳提面命自己读好“自己的心灵”,以期能够抵制住权力的诱惑,金钱的腐蚀……

当然, “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自己的心灵”,这三本“大书”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事相的“一体三面”,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着的“三位一体”,必须给以整体的观照,融会贯通的理解,方能帮助我们对外在和内在的“大千世界”一并“了然于心”。读“自己的心灵”,自然离不开前人或别人的“书本知识”的启发和“引路”,更离不开“行万里路”的经验、探索和研究。而阅读“自己的心灵”的过程,更是检验我们所读的“书本知识”与“自然和社会”两本“大书”,有否真正消化并加以吸收的最佳途径,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去更有的放矢地阅读更多的好“书”,以便更快更好地打破、砸碎和超越知识和经验的智障,打通我们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境。为此,我信仰并热烈地宣传“三本书主义”,并愿以一生的努力去实践“三本书主义”!

(十三)罗志军向领导干部推荐的三本书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在会议结时,用25分钟的脱稿讲话,向在座的领导干部们郑重推荐了三本书。

第一本书:《精神的力量》--作者人民日报理论部

简介:为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人民日报理论部将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的“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系列文章汇编成《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内容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罗志军说,这本书,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其中对改革开放精神的阐释请了三个省来写,一个是广东省深圳市,是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改革开放的地区;一个是江苏省,是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还有一个是湖南省,是中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也是毛泽东同志的家乡。之所以推荐这本书,除了因为应约为人民日报撰稿外,还因为不久前有两件事使罗志军书记深受触动。一件是访美前,罗志军书记会见了《他改变中国江泽民传》作者库恩博士。库恩在《时代周刊》发表文章,回应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资格和能力在中国长期执政。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内集中了大批的中国精英,从井冈山时期起,这些精英就十分热爱学习,他们从国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紧贴中国人民的需要和实际不断地总结,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共所取得的执政地位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库恩把这作为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政资格的佐证。

另一件事,是在以色列访问时他与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司长进行的交流,这位女司长毕业于耶路撒冷大学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她研究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党能代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她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精神是学习得来的,是从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提炼出来的,不但在各个时期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在未来也必将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罗志军说:“我们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要深刻理解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第二本书:《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

简介:作者张维为是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这本书的发行量、上榜率都非常高。我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它从正面角度介绍了中国为什么崛起,靠什么崛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崛起。我们常常讲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被别人捧杀、对自己估计过高。但我们首先要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信心有勇气有胆略。我们固然还是要保持谦虚谨慎,但中国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罗志军再次为大家讲了一个小插曲:不久前我到美国访问,会见了美国百人会成员,其中有一位不大友好的国会议员在发言时说,一个非洲裔、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能够当上美国总统,这样的“美国梦”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我在讲话时就说,我们这次来访的还有许多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十多年、二十年前还只是大学生、留学生或者普通公司职员,甚至是个体经营者,今天他们都是十亿、几十亿家产的上市公司总裁,他们都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就是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机会而迅速成长起来的,今天他们中有的已经在加州投资十几亿美金办太阳能电站,给加州送电,这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中国梦”。罗志军说,现在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江苏来说就是要坚信“两个率先”的基本方向、基本目标一定能实现。罗志军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和勇气,所以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第三本书:《创业的国度》--作者 丹·塞诺、索尔·辛格

简介:《创业的国度》回答了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一个仅有710万人口、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英国等大国都多?作者丹·塞诺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顾问,索尔·辛格是以色列人,《耶路撒冷邮报》社论版编辑和专栏作者。“如果直接翻译,应该是《创新创业的国度》。”罗志军说,他去以色列访问时,在飞机上看了这本书,非常有体会。两万多平方公里国土,七百多万人口,可用面积不到20%,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地方,通过创新创业的努力,创造了一些惊人的指标。这些书里讲得很清楚,人均风险投资世界第一,国民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5%,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现在是排名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95%……同样是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以色列通过创新实现了转型升级。罗志军说:“过去我们学习新加坡,注重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来吸引世界各地企业前来投资。而以色列是以创新创业为主的,它主要不是引进国外的企业,全都是以色列犹太人自己创业,技术水平绝对是处于世界前沿。现在我们仍然要学习新加坡的经验,但更不能放过学习以色列,特别要在全省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创优为核心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这本书值得大家读一读。

结语:我写此文的初衷,只是想对qq好友介绍的他所认为的心“灵三本书”——美国学者写的《幸运四原则》、日本学者写的《钝感力》和《脑力革命》进行查阅、详读。可是在查阅中,发现了许多篇与此题目类似的中国学者们写的文章,而且内容更精辟,更能促及、启发人的心灵,于是就一并搜集编写此文。这些文章中有的是我国的古老经典之书,有的是创新之作,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内容较广也很新颖,如能详读细嚼,仔细品味,定能对自己的人生生活有较深刻的醒悟并会树立信心,踏上心情愉快,勇敢前进,脱困创新和取得成功之路。衷心希望读此文后的朋友们皆能获得好运。

附记:此文是我在Wdord上写成后复制到我的图书馆的,文内 有一些小题因原文文字太多,乃去掉内容只留标题,可点击打开查看原文的。有的内容简要,附以“详细”二字,也可点击查看。由于不知文修改后如何保存,一回图书馆就又回原样,反复修改4次,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所谓的心灵鸡汤 三本是什么 所谓的“心灵三本书”究竟是什么书?_三本是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751/619120597389.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的一本,二本,三本有什么区别 高考一本二本三本区别

大学的一本二本三本有什么区别?最佳答案:一本是全国重点大学,二本是普通大学。请看看这里:http://edu.sina.com.cn/focus/utop.html能在这上面排上名的都是一本。三本是高价的,每年约多花1万元。但不是私人办的院校,有重点大学办的三本,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

「河童の川流れ」中的「河童」是什么? 芥川龙之介 河童 中文

「河童の川流れ」中的「河童」是什么?  「河童(かっぱ)」是日本传说中的动物,它与「鬼(おに)」、「天狗(てんぐ)」并列为日本的「三大妖怪」。  有些地方也称「河童」为「かわらんべ」「がたろう」「かわこ」。在日本全国各地几乎都有

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励志 励志的心灵鸡汤名言

   励志的心灵鸡汤名言  你的人生可能会因为下面的某句话而发生改变,三十条励志语录送给每位为梦想奋斗的战士: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2、与其用泪水悔恨今天,不

声明:《所谓的心灵鸡汤 三本是什么 所谓的“心灵三本书”究竟是什么书?_三本是什么》为网友中考必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