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之地 龙兴之地——延安

  
        回顾近代历史,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共产党红军到达陕甘宁根据地站稳脚跟后,无论面临多么大的冲击,红色国土再未受到根本性的威胁。以毛泽东为首的红色力量便如同钉子钉在了延安,无法移开,并无法阻挡地开枝散叶,直到最后国民党收掉延安,却已丢掉北方中国的半壁,北京——国民党手中的北平,实际上只是一座死掉的京城,继而丢掉北京,最后丢掉天下。
        延安,本来只是中国西北的小城,作为边区首都,充其量也就控制陕甘宁片区有限的区域,黄河以西,沙漠以南,渭河以北,河西走廊以东,就是这块并不发达的地方,却成了共产党据而坐大,并最终夺取天下的“宝地”,称得上红色中国的“龙兴之地”。那这块地方,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拥有着化育天下的巨大能量呢?本文就从战略的视角,根据当时的局势,分析一番,也许会给你别样的味道。
               故事还是从日本侵华战略说起吧。日本本是中国大陆以外的弧形列岛,是中国东部方向面对海洋的第一道防线,相对于松散的,可以轻易突破的夏威夷、关岛、琉球等岛屿链,日本本土群岛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弧形防线。与此地位类似的,是中国东南的菲律宾群岛,连同附近的马来群岛,也是中国大陆面对海上方向的坚不可摧的弧形防线。
        中国大陆的第二道防线,就是两面突出的半岛——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二者犹如中国大陆城墙伸出的堡垒,成为陆地面对海洋的最好火力点。这第一与第二道防线的核心,就是福建对面的宝岛——台湾。台湾岛像是一个坚固的核心绞盘,将北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南方的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群岛绞合在一起,更是中国大陆城墙之外的火力核心。        
        中国面对东与南海洋方向的第三道防线,就是中国大陆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了,它像一道坚固的城墙,保卫着中国海洋方向的安宁。           然而,如此天然的坚固城防,本来可以完美地抵御任何海上的大举进攻,却经不起防线内部力量的反戈一击——日本侵华。固然有清政府无能,军阀混战的内因,整个地缘形势的便利,也是日本一开始顺利侵占的重要因素。日本崛起之路,第一步也是根本的一步,便是统一日本列岛一线,整合整个第一道防线,在大陆政权羸弱时,特别是海军不具备在琉球列岛压制日本的能力时,日本的侵略之路,就已经不可避免的注定了。      
         结合大陆,突出海上的朝鲜半岛,本是防御的利器堡垒,然而也是海上进攻方几乎唯一的良机——登上堡垒,突进城内,而不是在绵延万里的第三道防线上耗费力量血战,对比日本占领东北和占领上海的困难度就可知了(即使张学良东北军开战,战况绝不会比得上淞沪会战的惨烈)。占领了朝鲜半岛,整个东北,已在狼口之中。        
        东北地区,即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鸭绿江以西,蒙古高原以东,山海关以北的一大块地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江河纵横,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经济、军事、资源、人力等潜力,一旦失手,中华核心区华北、华南立即受到压顶之势。        
        如果以汉地十八省的眼光来看,日本列岛的人口、资源、潜力等综合,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两个省,朝鲜半岛当今的南北朝鲜,也相当于中国的两个省,东北地区相当于四个省,大约九省,长江流域大约九省。(讲究本土力量和潜力,日本虽较发达,一旦切断海洋供给,本土自持力并不强;东北地区除现在东三省,还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中国核心区汉地十八省,南北并不明显分别,而是相互参差互补)        
        日本侵华的步骤,大约可以看做是:        
        日本本土两省统一,吞琉球,确保无威胁        
龙兴之地 龙兴之地——延安
        凭借力量优势吞并朝鲜半岛两省,成就四省之力,吞台湾,确保无威胁        
        凭借力量优势吞并东北地区四省,成就八省之力,占淞沪,确保无威胁        
        凭借力量优势占领华北地区约五省,华南地区约三省,成就十六省之力,占菲律宾马来中南半岛,确保无威胁        
        
        可以说,日本直到这里战略都还是正确的,虽然北方五省并不完全,南方总体有三省,但多是互不相连的碎片沿海沿江城市,并无全省的效力。        
        但是。。。。日本人的重战术、轻战略的缺点到此暴露无遗,或者说,日本人对于十六省规模以上的、几乎可以比肩汉地十八省力量的战略完全不会运用。也许日本人即使运用了,也完全无法推进,因为这种级别的较量,已经要动日本的国家根本和全部力量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果日本还有兵力、资源、意愿、能力等等一切满足的条件下,完全架空的情况下,日本如何实现那最疯狂的世界战略。
        首先是日本海军的地位,日本是个海洋国家,从国外掠夺资源物资等等离不开强大的海军保障,从这一点上说日本总是海军建设是没错的,但是,凭借日本现有的占领地的能力和潜力,是无法建设出可以压制美国海军和陆战部队不出太平洋海岸的——即使是现在,整个中国的力量建设海军,暂时也办不到。那么,日本海军暂时的任务,只是——自保。暂时不与美国交锋,全力保障陆上力量在大陆特别是中国的推进,以及战争资源的供应,东南亚等地秩序维护等等,虽说与希特勒纳粹德国合击美国是最后的目标,但不是现在(1938~1941)。        
        再者是日本的核心。除了日本本土列岛,最大的最有潜力的占领区就是中国东北地区,以及可能完全得手的华北地区。相比于本土两省之力,即使工厂、机械、技术、人员等完全占优,从长久和宽广视角来看,日本把这二者作为核心区更为恰当,从本土搬迁一定的先进工业等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并不需要很大规模。如果这样,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决策——迁都——即把首都从东京迁到沈阳(盛京)或北平(北京)。这样做,一方面避开美国海军的锋芒,因为看到德日夹击风险的美国一定不会坐以待毙,主动出击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联通东北、华北、朝鲜半岛日本本土几大区域,整合所有力量,做进一步的推进。但,这样做最大的风险,在于东北和华北都不是战略上的安全之地,因为——苏联。        
        东北地区,虽然潜力极大,但面临苏联力量的三面夹击——蒙古高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方向,一旦苏联动手,后果是惨重的。而华北地区,中国的核心地带,如果不能解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根本无法立足。再者,一旦苏联、共产党、国民党联手,从北、西、南三面夹击,日本的华北力量可能轻易被彻底毁坏,最好的结果,可能也只是退回东北,但仍会面临更大的中苏联手四面合围。所以,日本想要入主中原,必须先解决掉北方的巨大威胁苏联。      
         解决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单靠德国或日本基本是不可能的,唯有两国联手,东西夹击,方有成功的机会。在1938年日本与国民党军武汉会战后,基本进入了相持阶段,三年后的1941年,德国终于腾出手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开始进攻苏联核心地带——东欧平原。这个时候,日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东部进击,夹击苏联,彻底消灭北方的巨人,解除将会带来的威胁。        
        然而,直接北进出击的结果是惨烈的,也实行不同的——1039年的诺门坎战役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对付苏联,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从新疆出击,兵锋指向西伯利亚,彻底切断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同时在黑龙江、蒙古一线出击,形成夹击之势,海军从日本海、鄂霍茨克海方向背后迂回攻击,牵制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区域的苏军。同时,新疆方向出击的军队可以分兵西进,指向苏联车里雅宾斯克、秋明油田方向的腹地,与希特勒进攻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南方集团军合击,彻底击溃苏联整个的国家军事体系。          南部方向,中国未占领区主要是尚且较广大的华南和西南地区,日本最大的目标,莫过于退守四川盆地的蒋介石国民党力量。要彻底击败国民党军,从中南半岛缅甸云南方向的南向迂回是行不通的,因为云贵高原特别是横断山脉大山大河的阻挡,日军想要越过每一条江,每一道山岭,都将付出血的代价。比较而言,采取当初蒙元军队的办法,从北方迂回,可能是更为可能性的方案,如果从渭水、汉中一带越过秦岭入川,同时从南面湖南广西至贵州云南方向推进,南北夹击,取得四川盆地就会易如反掌。        
        如果以上能够成功,日军只需要一路从新疆南疆地区出发,指向如今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占领印度河流域,另一路从缅甸出发,指向孟加拉国,占领恒河流域,同时海军开进印度洋,从南面辅助夹击,拿下印度是早晚的事,当时的驻印英军以及印度土著力量,根本不足以维持,即使他们力量加倍,在三面包夹之下也不可能坚守太久,相对封闭的南亚次大陆,崩溃是必然的。      
         拿下印度的日本,吞下苏联的德国,占领北非的意大利,只需要北、西、东三面夹击,拿下阿拉伯地区,则整个亚欧大陆瓜分完毕,天下基本已定了。        
        虽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还会与美军澳军残酷争夺;虽然,从南美洲到南部非洲,意大利还会遭到美军英军的顽强进攻;虽然,从英伦三岛北极和阿拉斯加楚科齐半岛,英美还会联合从北面灌顶攻击;虽然。。        
        虽然有这么多的缺口和桥头堡可以作为反攻的跳板,虽然上述疯狂的几路围攻中缺少任何一路都会以惨败收场,虽然占领区的民众的反抗会让如此远的后勤补给完全无以为继,毕竟,这还是给了德日意瓜分世界的可能,不是吗?虽然只是可能。。不是太大,但也不是太小。。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打穿陕甘宁。        
        没有陕甘宁的突破,河西走廊就无法取得,更遑论新疆的夺取。少了新疆这个三大战略方向的出发地,无论是北上进击苏联还是南下包抄印度,还是西进分割阿拉伯,都只能是妄想。      
         放眼中国,欲灭四川重庆的西南核心区,须突破渭水、汉中一带迂回包抄。否则即使日军最后打通了豫湘桂,仍然无法进逼四川盆地这个西南核心,因为巫山三峡天险,云贵高原山地连绵,横断山脉山河交替,更不用说西面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相比之下,除了北面突破秦岭,效仿三国邓艾灭蜀,蒙元灭西夏后南下灭大理之外,别无他法。      
         而欲取渭水、汉中,须突破陕甘宁边区迂回包抄。自古长安关内之地,西有河西走廊,北有长城沙漠,南有秦岭横亘,东有黄河天险、崤山函谷关之固,若如此天险不破,关内势不能取。抗战期间,日军疯狂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潼关,日军占领西安北上延安南下重庆的构想始终未能实现。与华北华南地区作战不同,失地之后可以再夺,首府丢失可以游击偏安,关内的存亡只在于险关与险河的确保与否,潼关若失,西安不能守,关内一丢,则延安与重庆都危在旦夕。双方关于潼关的争夺,势必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若日军强取,战争可能会比淞沪徐州会战都更惨烈。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从北方强渡黄河,而后长驱直下,进抵西安,然后数路推进,占领关内。                若要北面直下西安,必须解决西安北地重镇——延安。历史上凡定都长安的朝代,延安一带都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巩固长城,屏障长安的重镇。秦汉时代,在此置上郡,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铺设直道,后汉武帝时期大量移民屯垦,延安一带被誉为“新秦中”,即陕北关中之意。宋代,延安一带称延州,后改延安府,一代名臣韩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敌西夏,频繁交战。抗战期间,延安的防御方向大不相同,由秦汉的北方、宋代的西北转向了河东的日军,同时,最关键的防线也不相同,秦汉数长城,宋代数边界军事重镇,抗战时则数陕甘宁边区的黄河防线。国共合作之下,国民党地区潼关,中条山,三门峡一带重兵布防,誓死防守。共产党地区晋陕边界黄河一线专门设置了河防司令部和五个警备司令部,同时主力部队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日军曾经数次从山西西北进犯,始终未能踏过黄河一步。国共双方彼此虎视眈眈,但在黄河潼关一线对日防线却紧密连接,重兵布防,日军始终无可趁之机。直到最后,日军即使已经拿下山西全省,打通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直到东南亚,却始终不能进占陕西,进军西北,与德意共谋亚欧大陆瓜分大计,也不能谋取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和国民党四川盆地两个核心区,达成彻底灭亡中国的目标。        
        德国的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线,直到巴尔干半岛,意大利的北非-埃塞俄比亚一线,日本的东北-山西-豫湘桂-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一线,二战时期,这就是轴心三国最大的力量边界,他们从此处到会师中东的距离,就是他们从本国崛起到瓜分天下的距离,只可惜,再也不能实现了。   
        
        以上分析也不难看出,二战轴心国背后,隐隐都有着美国背后捅刀的强大压力,二战轴心国头顶,也都有苏联灌顶攻击的巨大威胁。整个二战,这两个最强大威胁三国一个也没解决,注定了以后的败亡和本土的侵占肢解。随着二战后期苏军东欧方向和东北方向的大举反攻,美军太平洋战争进逼日本本土,美英盟军北非登陆迫降意大利,三国的头颅被苏联彻底砸烂,三国的后背被美国彻底捅穿。冷战期间,三国再也不敢有二战那样觊觎天下的野心。从这一点上来说,苏美两国的二战战略是成功的,相当成功的。
        但是,战争并未结束,二战之后的冷战,可以看做是二战的延续,冷战之后的凉战,仍然是二战的延续。从1945年日本的投降,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以及遥遥在望的美国的衰落,最终受益的,仿佛只有一个——中国。        
        德意日三国大举侵略,可以看做是这场世纪之战的第一阶段,美苏两强的对决,可以看做是世纪之战的第二阶段,而第三阶段,现在已经愈加明显。未来的人们,也许会重新打量历史,给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起一个新的名字,现在,姑且就叫做世纪大战吧。        回顾世纪大战的第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美苏两强唯一的败笔——也是注定死亡的败笔——就是没能阻止共产党中国的诞生和崛起。当中国解放战争分出胜负的时刻,苏联的灭亡,就已经注定了;当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时刻,美国的衰亡,也已经注定无解。中国与美苏两国的关系,如果以30年以上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所谓接近的开始,就是宣战的开始。        
        解放战争后,新中国建立,靠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我们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和工业化的基本完成,同时由于中苏在亚欧大陆东西方向的战略配合,美国越来越体力不支,不断后退,甚至濒临崩溃——朝鲜战争失败,越南战争失败,中东争霸失败,非洲争霸失败——在这场无法停下的战争中,停止,即意味着失败,乃至最后的退回本土,甚至本土都无法继续保持。美国的渐弱,对应的是苏联的渐强,美国的后退,预示着苏联的前进。当苏联不断坐大,开始了进攻时代之后,庞大的红色帝国,仿佛迎来了最终胜利的曙光——然而,这却是死亡之前的前兆罢了。
        
        美国一旦崩溃,跟着倒下的就会是同样的红色中国——毕竟,世界不能二主。不为什么,这就是中国跟苏联分离,转而与美国联合的最根本原因。        
        随着中美关系缓和,中苏关系恶化,中美联手共抗苏联的局势愈加明朗。随之而来的惩越战争,阿富汗抗苏战争,中东石油霸权之争,美元卢布货币战争,盟国体系意识形态战争等,苏联在中美联手的对抗之下不断失血,不断后退,不断衰弱,最终走向崩溃。冷战结果分晓,然而,这也是中美宣战的开始。        
        美苏时代,大概可以概括为陆海之战。占据世界岛的苏联,要想真正掌控天下,必须要有两个拳头——中国和欧洲。在欧洲的广袤平原上,东欧的钢铁洪流陆上力量,对于美国西欧的海洋力量是碾压性的,然而,这并不能造成事实上西欧国家的吞并,美苏对抗的前沿,从来只在东西欧之间的铁幕那里,未曾向前推进到欧洲的大西洋海岸。而在东方的中国,美苏对抗的前沿,却切切实实的从中国的太平洋海岸,大步推进到了整个中苏中蒙边境。话句话说,苏联获得了欧洲大部分的力量支撑,而美国,获得了中国的全部力量支撑,苏联阿富汗的进攻,不过是整个东方濒临崩溃的绝死反攻,在中美联手攻击之下,最终失败。阿富汗的破局,最终引发了苏联帝国东西方向全面的崩溃,而这一结果,在中国倒向美国一边时,就已经可以预见,然而,早在中国解放战争胜负分晓的时候,这一结果,便已注定——绵延万里的中国太平洋海岸线,可以抵挡任何海洋力量的灭国进攻,然而同样绵延万里的北方中苏边境,面对苏联百万钢铁洪流,却完全不可能有像样的防御能力。一旦大战,中国北方的防御边界,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退到绵延西北华北东北的长城一线,这对于中国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所以,无论中苏中美关系如何变化,阵营如何切换,中国对于海岸方向,采取守势便可,至多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一二防线完全拿回来,完善整个防御体系,但在北方中苏边境,中国只能采取攻势,而且是最猛烈最彻底的全线攻击,直到敌人彻底灭亡。历史上汉朝击败匈奴,唐朝击败突厥,皆是如此,所以才有汉唐之盛世,而两宋、明清时代的攻而不彻底,最终给中华埋下了巨大隐患。
        
        而苏联灭亡之后的中美之战,可以概括为东西之战。与我们平时习惯的沿大西洋分隔的世界地图不同,沿太平洋分割的世界,才是中美之间最真实的战略局势。中国,处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日本属于中国),美国,处于亚欧非大陆之外的最西端。中美之间的较量,从根本上说是对于亚欧非大陆的控制权的争夺。中国的本土天然在亚欧非大陆上,而美国本土,却因大西洋的阻隔而孤悬海外。从战争的角度讲,中国在亚欧大陆上的推进是无法阻止的,美国在太平洋大西洋的防御却也是无法突破的。中国凭借强大的陆权,即可取得天下,而美国强的海权,却只能自保。      
         美国的世界霸权,一如苏联,也需要两个桥头堡——欧洲和中国。凭借强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海军(海上力量),美国可以绝对控制太平洋和大西洋,并且通过这两洋控制对面的欧洲和。。只有日本。控制欧洲的美国,可以进一步压制俄罗斯,压制非洲,控制中东;如果美国控制了中国,也可以从东线攻击俄罗斯,攻击东南亚和印度,进而攻取中东。与日本时期一样,美国若能从欧洲和中国东西对攻,最终在中东会师,天下即可大定。然而,红色中国的存在,使得美国的幻想始终是幻想,绝无实现的可能——这一点,也早在解放战争胜负分晓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中国的太平洋方向的三道防线,从来都能有效地防御海上的大规模入侵,在红色中国刚刚出生的1950年,中国的志愿军就能攻取汉城,在中国的幼年时期,中国仅仅是不出兵的抗美援越(有防空部队之类的出击了,不过相对于朝战,不算什么),就足以将美国力量赶下海。待到中国逐渐成长起来后,特别是解决了北方灭顶威胁之后,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台湾、菲律宾马来、日本,皆是中国的囊中之物,无论美国花费多大的精力,付出多大的国力,都不可能阻挡中国收归本土的脚步。美国在亚洲的海岸,只有不断退却一条路。所谓第一第二第三岛链,不过是美国掩人耳目掩耳盗铃的幌子,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简单来推理一下就可以知道,当年的日本可以凭借联合舰队的力量打到珍珠港,即使是到美国战争机器全力开动的二战后期,日本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如果是中国强大的核心区战争力量全面开动,美国的海军力量根本不可能阻挡中国海军的进攻锋芒,从冲绳、关岛到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停下的安全区域,只有最终的防线可以勉强维持——美国本土西海岸。        
        所以说,从苏联解体,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的那一刻,美国的世界霸权的幻梦,就已经彻底破裂。没有中国方向的攻击推进,美国连欧洲方向的防御都不能维持,最终不过是重复希特勒的命运罢了。在亚洲方向,美国连站稳脚跟都不可能,起码的防御都办不到。美国的霸权之路,只有不断退却——直到退却到本土。而这样的结果,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胜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在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亲近美国的时候,也就可以预见到了。所以说,中国开始亲近苏美两个大国的时刻,苏美两强的死期,也就已经注定了,回过头来看,反倒是严重对抗的时候,苏美的命运还安全一些。        
       说到这里,也牵扯到一个问题——如果当年国民党胜利了,后面的历史会如何?好吧,先不说国民党胜利的可能,如果国民党统一中国,并且中苏边境可以勉强维持(军阀割据的国民政府不叫统一,它连太平洋海岸防线都守不住),那么美苏的命运可能会倒转,也就是美国先死,苏联后亡,不过这种过程就不会是冷战了,而是彻彻底底的热战。如果国民党中国倒向了美国,那么苏联就会面临真真正正左右夹击的环境,灭亡就会是看得见的事情。苏联绝不会坐以待毙,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选择,那么,东欧平原的百万苏联红军,会越过现有边界继续向前,直接推进到欧洲的大西洋海岸,占领整个欧洲,到此才会有和有了中国的美国集团对抗的资本。然后,西方的日本——英国不会再有冷战时代日本的命运,也不会再有二战期间不列颠空战胜利的运气,英国会被苏联红军迅速打趴下,苏联不会留给美国任何反击的堡垒,哪怕是冰岛、格陵兰和阿拉斯加。接下来苏联会直接从楚科齐半岛-白令海-阿拉斯加方向和英国-冰岛-格陵兰方向两面夹击,攻取加拿大,然后直下美国本土。另一方向,占领欧洲全境的苏联会继续走二战德意的扩张道路,剑指北非,占领南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防备中国方向的出击,以及美国可能的迂回,然后向南美洲突进,向北美进发,就像二战美国在非洲登陆进攻意大利那样,在美洲上演类似的版本,所不同的是,美国本土不会死于太平洋大西洋的东西夹击,而是苏联力量从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勒比陆路推进的南北夹击。当然,美国不会对此毫无反应,这一进程也不会那么快就迅速完成。但整个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即使国民党中国和美国合力,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中美集团也只能实现事实上的守势,从中苏边境到中东再到印度一线,中美力量只能以攻为守,获得事实上的均势,因为无论如何努力,苏联力量突破西欧南下非洲东转中东的速度,会大大快于中美联军挺进西伯利亚合围远东苏军然后拿下印度的速度,战线很快会演变成沿鄂毕河-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一线的较量,然后比拼的,就会是苏联欧洲力量拿下加拿大进逼美国本土,以及美中力量突破苏联鄂毕河防线越过乌拉尔山脉进逼苏联东欧平原本土的速度了,这个时候,中国的态度很关键,一旦国民党中国突然倒戈(我想国民党也一定会倒戈的),站到苏联一边(欧洲却没有倒戈向美国然后胜利的可能,因为非洲的存在),停止对苏联东线的威胁,那么美国灭亡就会是分分钟的事。在此之后,同样会演变成中苏二者的对抗,一旦中国在西伯利亚向苏联重新大举进攻,同时从中东印度洋方向欧洲非洲进发,美国本土的苏军势必无法兼顾,如果回军救援,那么美国起死回生,中美重新结盟攻灭苏联,也会在不久后的时间实现。但这个时候的美国,不过向今天的俄罗斯罢了,甚至还不如。        
        很多人会说,在有核弹的二战之后的时期,这种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我只想说,和平只是源于核平衡的建立,核平衡的建立源于国家联盟实力的相对平衡的建立。二战后的美国,即使率先研发出了核弹,如果面对中苏联军的进攻,尚未大规模生产的核弹并不能造成战略性的影响。用二战的轰炸机投掷核弹,并不如二战的战斗机发射子弹有效——就像美国人所说,有弹无枪是没用的。在双方很快都拥有了核弹技术(这个基本没问题),并且核导弹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下,大规模战争仍然可以进行胜败的比拼。相比于昂贵稀少的远程核导弹,廉价的核炮弹、核火箭炮、核地雷等等会是更具决定性的力量。核生化三防坦克、飞机、舰艇,会是战争决胜的关键。战争,从来都没有不可爆发的理由,只有不想战争的借口罢了。        
        好吧,扯远了。如果苏联面临上述的这种“热战”命运,显然的选择就是拼命把这种可能扑杀在萌芽状态。所以,一旦国民党真有彻底剿灭已经占据华北、东北的共产党的苗头的话,苏军直接越过中苏边境,联合共产党力量(哪怕流亡苏联,也要再送回来的)将苏美对抗的前线推进到长城一线、秦岭淮河一线甚至长江一线。如果苏美之间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与其在全世界大打出手,先在中国战场解决会是更好的选择。从这一点上看,共产党中国想不胜都难,虽然这样的话只会让中国继续南北分裂,而不是由共产党完全统一,因为统一的共产党中国,首先杀死的反倒是苏联了。。与其这样,像欧洲一样分成两半,维持均势会是苏美共同的选择。        
        中国南北分治的局面并没出现,(如果说大陆和台湾对立也算南北分治,那好吧),中国也没有沦为欧洲那样的分裂的苏美争霸的前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共产党迅速的胜利和坚决的统一。        
        日本投降撤军后,共产党主要势力范围为华北、陕甘宁、东北地区,国民党主要势力范围是华南、西南、西北地区。整体来看,算是北与南的对决,或者东北与西南的对决。随着对决的开始,共产党将首都从延安迁到了北京,国民党将首都迁到了南京。虽说东北、华北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都在国民党手里,但真正能够运用东北、华北丰富的人力、物资、技术、人才等等支持的还是共产党的力量。举例来说,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主要给养人员装备等等,都要国民党从南方调运,而无法依赖本地自给自足。而东北解放区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迅速壮大,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物资、人员、技术等补充华北、陕甘宁等地的共产党力量,谁主谁客再明显不过了。在北平的傅作义,虽居京城却不能任意调动华北军队,处处受到共产党解放军的掣肘,而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居一村之中却能指挥东北、华北、陕甘宁的千军万马,谁是首都谁是囚牢也很明显了。        
        此时的延安,或者说陕甘宁,局势已经与抗战时期大不相同。此时的共产党解放区,核心之地在于华北,后方在东北,双拳在陕甘宁和山东。讽刺的是,国民党沿着铁路线在华北和东北来去自如,却根本无法对共产党核心和后方造成任何根本性的影响,近在咫尺,可见而不可及,这是国民党的悲剧。      
        如果说国民党有什么胜利的可能的话,重新走当年北伐军的路显然不通,国民党需要更大的战略迂回——一方面从渤海沿岸登陆,彻底掐断东北与华北解放军的联系,另一方面从陕甘宁出击北上,沿内蒙向华北一带包抄,同时在中原大举推进,三面压缩,东北方向更多的是确保东北解放军无法支援华北,建立防线即可,而不是在东北拼命地攻城略地。按说,以当时国民党的力量,这一战略是完全可能视线的,然而,这一三路合围的战略,在毛泽东主席的大智慧下,成了蒋介石高级“送人头”的成功案例。
        
        毛泽东主席的策略,就是不把解放区连成片,放敌人进来,然后各个击破。按说东北是没有必要放弃那么多的,国民党暂时也并没有强烈的需求去打通哈尔滨长春沈阳大片城市群,重要的是从锦州上岸,掐断东北与华北,合围华北的共产党核心力量。然而,东北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的一退再退,让国民党军陷进了东北的大陷阱之中——几十万国民党军占领者并不需要的东北城市,而华北最需要占领的大片农村地区无兵可占,仍然留给了共产党,这注定了东北和华北国民党彻底失败的结局。下面详述。        
        中原方向,基本的策略是以攻对攻。国民党大举进攻,打通了北平石家庄郑州等数条铁路线,但却仅仅是几条铁路线而已,广大的华北农村,仍然牢牢的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另一方面,刘邓大军向南突击,千里跃进大别山,使国民党在陕甘宁和山东的攻击箭头大大缩短,再也不能打穿整个解放区,更别提三方会师了。。如此,整个南部方向的战略方向,一点没起到压缩华北共产党核心力量的作用,唯一贯通的平汉铁路方向,几十万大军又送进了平津地区的大陷阱之中。。        
        陕甘宁方向,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算是成功的,然而此时的延安,就像是孵化后剩下的蛋壳,对于国民党毫无意义。只有胡宗南打穿陕甘宁,进军晋西北、察哈尔、绥远方向,与锦州-东北方向、中原方向整齐开来,城市农村一起压缩过来的三路大军会师华北,才算是真正成功。然而。。他在陕甘宁被绕晕了。。
        
        纵观全局,国民党军如果没有城市农村一起压缩推进的话,是不可以贸然开进东北、华北内部地区的,进去了,就陷入共产党力量的全面包围之中,再也无法逃脱。然而,蒋介石不但把几十万部队送进大陷阱的最深处,还不许他们及时撤离出来,妄想以城市和铁路线为骨架,全面占领整个东北华北解放区,然而,不能从广大腹地吸取养分壮大自己的骨架,不过是死骨罢了。不久后的三大战役,把全面包围中的三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彻底吃掉,损失了几乎全部精锐的蒋介石,即使凭借长江天险,仍然抵挡不住百万雄师跨江攻击,究其原因,也许是对延安这个蛋壳太过于执着吧。。如果说延安是共产党毛泽东的龙兴之地,等到龙破壳而出,进入华北的大海的时候,蒋介石彼时虽有移山填海之力,却未能施展,而是投石入海,而非筑坝拦波。石头虽利,砸碎蛋壳,却对神龙毫发无伤。等到幼龙长大,排山倒海之后,国民党蒋介石再也招架不住,只能灰溜溜败退台湾一石之上,终老余生。
        
        毛主席似乎说过,蒋介石不过一顽石耳,果真如此也。然而在共产党最危险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犹如抗日抗霸,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中流砥柱,也是化育神龙的“龙蛋”所在,蒋介石有心击碎龙蛋,阻挡毛泽东共产党的崛起,却不能触碰断决定中国未来百年命运的中流砥柱,否则,玉石俱焚,整个中国,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可能都会彻底崩溃,消失于历史洪流之中。        这,恐怕就是宿命吧。        
        红色中国,龙游天下。我们即将迎来这场世纪大战的最后胜利,二战燃起的烽烟,终会彻底消散,中华真正的盛世太平,即将到来。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851/917960878391.html

更多阅读

长安游记57:红色之旅延安行一 ——壶口瀑布

2009年7月15日。我清晨4点半就起了床。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的130名共产党员要途经西安到延安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派出了4辆旅游大巴,我上了3号车。由北京开来的T41次列车清晨5点22分正点到达西安。早餐安排在东八路的阳光国际大酒

延安行之六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行(之六)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区清凉山南麓,是由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展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80平

两难-新包青天白龙驹观感 包青天之白龙驹全集

第二次看白龙驹,只看了最后三集,我的心居然忍不住纠结起来,因为沈让和小蝶手足情深的兄妹之谊,还因为小蝶和展昭失之交臂的错落之缘。我知道这个单元一直以来屡遭昭迷们诟病,争议颇多。很多人不喜欢姜华饰演的沈蝶,不喜欢展昭和这只“大

声明:《龙兴之地 龙兴之地——延安》为网友静若繁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