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不抱怨 21天找回“不抱怨”的自己

  如何丢掉抱怨这个坏习惯?当负面情绪来袭,我们该怎样宣泄?《生命时报》采访多位心理专家教你用实际行动去停止抱怨,从现在起积极生活。

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这项活动就吸引了全世界80个国家、600万人的积极参与。

  在威尔·鲍温看来,人们喜欢抱怨主要有5方面原因。

  第一,当自己得不到更多关注时,就容易抱怨,这是人的心理诉求。比如,我们向他人抱怨工作繁重,潜意识是希望别人多做一些。

  第二,人们想逃脱自己的责任,或在工作、家庭中遇到问题。

  第三,出于炫耀心理,因为人们总会抱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当他抱怨别人缺点时,其实就在暗示自己没有这种缺点。

  第四,有的人抱怨是因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这样的人往往很难超越自己。

  最后,有人是因为想控制别人,当目的达不到时,就容易用抱怨还击。

  抱怨像口臭一样惹人厌

  虽然抱怨是应对问题的一大方式,但在管理心理学看来却是下下策。“抱怨时的主语是谁?是‘你’,所以抱怨是指责别人的不是。其实,人际交往中没有不对的一方,只有不同的需求,关键在于双方怎么通过沟通达到双赢。抱怨往往就是一种无效的沟通。”汪冰对此总结了抱怨的四大弊病。

  扩大灾难

  人们在发牢骚时往往不甚理智,喜欢用“都”、“所有”的词语进行总结,难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比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样,就相当于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只看得到事物的丑恶面,最后又引发更多抱怨,如此恶性循环。

  破坏人际关系

  在威尔·鲍温牧师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抱怨被形容为“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在团队里面也是如此,只传递负面消息会动摇团队“军心”,绝对是自毁前程的不明智之举。另外,被动地接受“苦水”,也会让亲友不堪负荷,长此以往会让他们躲着你走。

  阻碍问题解决

  抱怨往往“以情绪为中心”,专注在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上(比如“你太磨叽了,收拾个屋子也得大半天”),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求真正想要的东西(希望屋子很快收拾好,怎么不动手帮忙呢)。长于说而弱于行,长于批评而弱于建议,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伤害健康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内分泌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研究表明,老抱怨会强化消极思维,进而导致大脑产生一系列不良变化。听别人抱怨产生的后果更严重。研究显示,听人抱怨超过30分钟,就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阻断神经元联系、加速细胞死亡。反复被负面情绪袭击,容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

  情绪,这么宣泄才是对的

  “抱怨作为宣泄消极情绪、维护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完全将其压抑是不现实的。”岳晓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事实上,抱怨还有两大积极功能。

  宣泄。

  在夫妻之间,抱怨的潜台词就是“我想得到你的关注和理解”。抱怨经常是一种沟通和磨合,当双方连抱怨都没有了,很可能就要暴发家庭战争或劳燕分飞。而在职场上,同事或境遇相似的人之间抱怨是一种同感共情,在听别人抱怨时,发现“原来大家都不容易啊”,心理平衡了许多,而自己在抱怨时,也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安慰。

  满足。

  有句老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人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抱怨,还会得到周围人的注意和帮助,这叫“抱怨效应”,比如下级抱怨工资太少,上司就要考虑一下是否要调整薪酬;妻子抱怨丈夫好久没有“浪漫”了,丈夫可能从忙碌中抽出时间来一顿温馨晚餐。

  当自己有了抱怨后,怎么才能不硬生生地憋住、又不让自己“口臭喷人”呢?汪冰建议:“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转移是最常用的,比如听音乐、做运动、从1数到10的呼吸控制等,找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倾诉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抱怨也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汪冰推荐了一种助人有效表达的公式: 现实情境+对方的行为+自己的感受=提要求的良好前提。比如一位要提醒上司兑现加薪承诺的员工应该这样说,“现在的经济不景气(情境),您压缩员工的开支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行为),只不过因为您以前答应过提薪,我现在觉得还是有些失望。您看……”

  对于习惯抱怨、已经形成负性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汪冰建议通过一种感恩小练习来长一长对快乐的“记性”:像记日记一样,每周抽几个睡前时间,列举出之前几天中5件值得感激的事情,越细微、不重复、具体,效果越好。

  “当然,作为倾听者,也不要跟抱怨者对着干,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最后变成一场两败俱伤的升级战。”岳晓东补充道,婴儿哭了,大家一般不会跟他计较,而是看他是尿了还是饿了,对抱怨者也是如此,最好洞察他们怨恨背后的潜台词。当然,遇到祥林嫂式的人物,礼貌而坚决地说“不”是上策。

  21天“不抱怨”,你愿意挑战吗?

  心理学家发现,21天通常是一个行为转变成一个习惯的周期。如果我们能连续21天不抱怨,那它就会慢慢成为习惯。如何坚持下去?马健文给了一些小窍门。

  1.换个思考角度。

  美国职场培训师特雷弗·布莱克说:“当抱怨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时,别等它脱口而出,就立刻换个想法。比如想到‘房子真贵,可我没钱买’,不妨换个想法,‘等我有钱了就把它买下来,但这需要我马上开始工作’。”这样能给大脑积极暗示,更好地调整自己。

  2.转移不良情绪。

  如果负面情绪根深蒂固,难以通过转换角度来消除,可以试试“物理方法”——拿出耳机听音乐、去外面跑步等。

  3.常做感恩练习。

  习惯抱怨的人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可以通过感恩小练习来增加对快乐的记忆:每周抽几天,在睡前列举出几天中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最好是细微、不重复、具体的。

  有时候,自己坚持很久不抱怨了,但亲友、同事突如其来的抱怨却会让我们的努力化为乌有。马健文说,避免被外来的抱怨影响,可以试试下面几招。

  首先,找借口远离负面对话。比如在社交场合遇到一群可怕的抱怨者,试图阻止抱怨会被他们攻击,保持沉默又显得不太有礼貌,此时不妨赶紧找理由离开。

21天不抱怨 21天找回“不抱怨”的自己

  其次,在脑海里重构他人的消极对话。比如有人说,“我讨厌星期一,因为周末太短,没休息够”,我们不妨反向暗示:“好在我休息得不错。”任何积极想法都可以避免陷入别人的牢骚中。

  最后,如果实在走不开,不妨要求抱怨者亲自解决他提出的难题。他们只是为了发泄,根本想不到皮球会被踢回来,可能就会气冲冲地走掉。

  好运气,从停止抱怨那一刻开始

  张德芬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

  少了抱怨的职场,你会发现工作更顺利;少了抱怨的生活,你会感到更快乐。有人说,不抱怨是自己与自己建立的心灵契约,是一种阳光、积极、独特的心灵体验。

  研究也显示,很少抱怨的人生活态度更积极,幸福感强,家庭和朋友关系处理得更好,而且更加自信。李建明说,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和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人无所谓好坏,一切思想使然”,心态变了,世界也会变得开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1571/288711946.html

更多阅读

簤阌影院 《爱情闯进门》 进门鞋柜装修效果图

爱情闯进门剧情介绍袁氏集团董事长袁浩天领养的孙子秦雨江,受命帮浩天找回失散二十年的外孙女雅音。这个寄住在姑妈家的女孩突然变成尊贵的千金小姐,和雨江以及袁氏集团的另外两位才子发生了一连串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雅音因为父母过

不抱怨的世界:紫手环不万能

2009-05-08 09:37:24作者: 黄杨 来源: 京华时报如果你最近看到有人戴了紫色的塑料手环,不要奇怪,这个人很可能正在进行一项名为21天“不抱怨”的自我修行。这项由美国牧师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发起的活动,现

不抱怨,一切靠自己王孝忠 演员王孝忠逝世

这几天我反复的看着崔万志的演讲,深深地被之折服。崔万志,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残疾大学生,因为残疾,九岁才上小学,因为残疾,自己靠着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但被那个校长以占名额为由赶了出来,哪怕父亲为此下跪了两个小时也无济于事。上了

21天不抱怨,你戴紫手环了吗? 不抱怨紫手环

不讲课的闲暇时间里,我的手上经常会戴着一条紫色的塑胶手环。很多人见到时会觉得奇怪,这算是什么饰物呢?直到有一次我带儿子去一个新建的儿童科普俱乐部办卡时,看到老板手上也带着相同的手环,我们两个顿时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们戴着是

第2节:不批评,不抱怨,不责备(1)

系列专题:《谈人际关系:卡内基给青少年的礼物》  第一章  不批评,不抱怨,不责备   想吃蜂蜜,可别踢翻了蜂窝。 - 戴尔。卡内基  想象一下,一天早上你起床后, 发现你的每一个动作-丛你选择穿什么衣服,到你与父母及朋友道

声明:《21天不抱怨 21天找回“不抱怨”的自己》为网友迷迭香的记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