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竞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培养选拔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果的检阅,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大赛的目的就是“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关键词:中职生 技能大赛 夺冠
目前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已成了有效促进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国家、省技能大赛,向社会各行业、专家、领导展示了职教的风采,生动地宣传了职教,致使目前职业技能大赛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完善。本人认为学生竞赛成绩直接取决于辅导教师的技术提高、教师理念的升华、教师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突破、教师资源和经验的开发利用。有的学校年年有金牌,有的辅导教师年年培养出拿一等奖的学生,而有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始终只能拿次等奖,甚至不得奖。原因何在?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拙见。
一、“标准”问题
比赛时专家的评分标准就是学生平时的训练标准,各项目在赛前都有一个公开的书面“评分标准”,辅导教师应研究、吃透,做到娴熟于心。必须弄清赛项内容、特点和性质,评分标准的要点、重点,其中包含技能、分析、设计能力的比例。教师如能按此标准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亲眼见到实实在在的“标准”,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
准确解读标准,让学生理解掌握,开始练时不求快,只求准,教师应在场指导到位,要求要细,千万不能“放羊”,宁愿把功夫花在刚开始的起步段。学生在一开始训练,教师就应当严格按标准,一点一滴地“抠”,每个细节都标准,及时纠正训练时出现的偏差;不然,等学生已习惯了再纠正就更难了。
辅导教师要用好评价标准这把尺,改进自身不足,规范指导。书面的标准是死的,而当年能拿冠军实现目标的标准才是真正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在成熟的优秀的金牌辅导教师的心里。它不仅仅符合那个书面标准的规范,还能使训练有素的学生能超常发挥,成为比任何人都更有亮点的胜者。所以说标准只能在“金牌教练”的心里,它来自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来自于教师长期实践与学习积淀的经验。
有效提升教师技能辅导水平还可以借力,去大赛现场亲自实践感受,或观看历届比赛冠军录像资料。 去金牌学校看高水平的学生训练和教师指导,可以看到别人是如何达到标准的过程,这比只看比赛更有价值,可以真正学到他人经验,知道别人得到冠军之所以然。
专家、评委说的就是标准,常年担任评委的专家见过多种风格、各具特色高标准的比赛表演和操作,他们最能把握最近评价趋向,也最能“识庐山真面目”,往往能一目了然看到我们难以发现的问题,从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参赛学生的毛病。
综上所述,学校应改进对专业技能辅导教师的培养方式,建立科学考评机制,用奖励制度激励优秀教师,形成学校技能辅导教师梯队,使学校每个比赛项目都有优秀辅导教师,学校要着力培训几个“金牌教练”。
二、“训练”问题
即使参赛学生都十分清楚标准是怎么样的,也不等于就能拿到好的名次,因为人的技能是练出来的。
1.谁来练?
作为职高学生的榜样,未来大赛的获重奖者,选拔基础好、潜力大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毋庸置疑的一件工作。在新生刚进职校时,就要及早落实强化全体学生的技能训练,将竞赛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每年适时安排校级技能比赛。通过“海选”产生参赛对象,这样做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真正达到技能竞赛的原本目的。
2.如何练?
2013年7月我国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的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专家组组长卢勤认为,较早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的亚洲国家实力比较强,他们研究出一套规范的训练方法。这说明技能训练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有特别的方法。
参赛对象的训练,各地都有较成熟的经验,有科学的方法,在规划准备阶段:对技术要点作深入的研究,制订大计划、中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确定训练方法、流程等。训练内容分模块按计划落实,使模块程序化,模块中环节程序化,环节中动作程序化,确保训练的准确度和每一阶段的熟练度;训练每一环节要求技术要点准确,做到操作精细化落实;按时间分段分解动作训练,而后合并;把技术创新突破的制胜法宝渗透到整个训练过程。定阶段目标,及时验收、评价,过关的进入下一轮,避免重复训练。使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训练需要反复,同一个动作、同一个任务、同一个项目需要不断反复,熟能生巧,也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刻苦训练对每位参赛者都是必需的。据了解,近几年许多成绩突出的学校,寒暑假都不放弃,学生和老师克服许多困难,以不寻常的毅力坚持着枯燥的训练。
机械的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训练低效。这时可以变换训练方式,如组织学生内部相互比赛;也可改变训练环境,拉出去与兄弟单位比;也可以组织表演赛,让同行观摩,也可让行业专家及领导点评,还可让自己的家长来欣赏。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训练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训练到一定水平,技能也容易进入“高原期”而停滞不前,这时可以停止训练,让学生休息调整;进入下一阶段,人为地增设训练难度,设置训练障碍,可以让学生跟“高手”、金牌手、示范教师过招;也可以把自己的训练录像拿来与过去的金牌录像比,找差距,“查漏补缺”。
3.练什么?
除了训练技能,当然要训练操作条理,还有选手的规则意识,再如操作速度等。有的比赛项目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需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不仅要练个人技能,还要练配合,练团队,努力做到“1+1>2”。
能否在正式的赛场上正常发挥、超常发挥,还取决于参赛者的心理素质。2011年6月,学校两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因紧张接错线头,屈败于省赛落后的两个单位,结果与全国一等奖失之交臂。诸如此类的教训十分常见,其他学校也都大量存在。这些紧张不仅仅只是紧张,它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职高学生很少有人经历过这些大赛的环境,一般都是“第一次”尝试,对农村或山区学生来说,更需要多加大赛的心理训练,可以组织模拟比赛,或人为制造一个紧张的比赛环境,或放在干扰十分强烈的环境中训练,或让专家或陌生人来“吓”学生。赛前做大运动量的活动或做深呼吸等等,因人而异,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农村学生要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大城市和先进地区中职学生一比高低,在大赛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教训,实现理想。
同时,训练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所辅导学生的个性特质,挖掘其特长和独特的闪光点,使正式比赛中能“出彩”“抢眼”而出现惊喜,赢得加分。训练的后阶段必须安排有效的综合训练和大赛前的适应性训练,注重操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效果,做到动作有效,节奏明快;提高操作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操作稳定性,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最终提高操作速度;防止学生顾此失彼、不协调等,不断增强其训练的灵活性。
学校管理层应营造训练氛围,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促进交流,落实心理训练等重要内容的具体措施,尊重辅导教师建设性意见,发挥校内外各方面资源,挖掘个性,出奇制胜。通过管理以求训练科学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三、“比赛”问题
技能比赛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参赛者不仅要与自己比,赶超自我,更重要的是要赢过对手,而对手是崭新的,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还是变化的,所以要求参赛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好胜的激情,具备赢他人的信心,这样才可能赢得比赛。
比赛,归根到底凭的是实力,应形成国、省赛组队机制。团队负责人必须能带头吃苦,善于调动教练的积极性、协调关系,负责任、懂管理,不计利益,有一定威信的骨干;教练辅导教师自愿申请、公开竞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公开待遇,并且参与选队员,按期完成辅导任务,同时学校组织严格的验收;选拔比赛队员应采取由专业内海选与跨专业特选相结合且训练一段后逐步筛选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环节都要硬碰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学校的专业、师生、硬件、政策条件、部门协调能力、领导和师生的期望值与决心,过去的比赛经验等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劣之处,确定突破的方向。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摸清对手的信息,知道别人的强项,抓住他人的弱点,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亮点,做到“一剑封喉”而一举击败对手。比赛的成功,才是经验积累的证据,应该让大赛来检验辅导能力和经验。千万不能做井中蛙,按过去的经验来应对新的比赛,不能自以为是。
争夺冠军的比赛是高手与高手的博弈,胜负只在毫厘之间,现在的比赛更是综合实力的争夺。人人求胜心切应该可以理解,投机取巧不可取,作弊更是可耻的,但充分挖掘潜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如了解评委是如何灵活掌握评分标准的,确定训练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再如,提前知道比赛场地及设备,清楚设备的规格、型号和特点,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因为东道主熟悉场地而占便宜也是常有的事。另外,比赛者得体的仪表服饰、礼貌态度、精神状态、文明规范举止等都可以赢得评委的好感而加分。总之,要积极争取“能打胜仗”。
当然,技能比赛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追求冠军也不是职教人的最终目的,但它可以测量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生的技能水平,可以引领更多的人关注职教事业,可以鼓舞广大的职教师生更有力地前行。
参考文献:
[1]伍宣霖.世界技能大赛及其社会价值[J].成人教育,2013(2).
[2]王晓丽.技能大赛日常化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2(8).
[3]吴丽梅,程显峰.对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作者单位:浙江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