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结果又‘更年期’撞上‘青春期’,和睦的家庭乌云密布,教育孩子真是困难重重。”生活中,不少家长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本期安徽人文讲坛上,嘉宾崔跃松就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厌学、叛逆、网瘾和早恋四大突出问题,为家长们一一支招。
崔跃松,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文明风》杂志副总编。省演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导读》杂志特约专家,全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多年来潜心研究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工作,曾为国家有关部委、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等单位和全国100 多个城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高等院校做过1700 多场演讲。著有《爱,我们有话要说》《家庭教育101 招》以及青少年教育等系列丛书。
厌学
——“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
" 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都不同程度遇到过厌学的问题。谁都明白多学知识很重要,可为什么就是不想学习呢?原因很简单,‘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崔跃松认为,现在的孩子没有朋友、游戏、生活,只有学习,只有从家到校“两点一线”,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能不厌学?
>>>支招
崔跃松说,现在很多家长为一句话而苦恼——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句话只是商家的一个噱头,误导了很多家长。人生是长跑,跑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由于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在家什么事都不干,因而缺少基本的生存能力,从而导致没有责任心,厌学 情绪加剧。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高考诞生了很多第一名,但是至今并没有几个第一名成了哪个领域的精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能力没能很好地得到培养,知识面不宽,应该学的东西因为不考,就放弃了;没有用的东西因为要考高分又拼命学习,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题目、押题猜题上。”崔跃松建议,家长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帮助找寻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事。
网瘾
—— 孩子上的不是网,是寂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往往是贪玩孩子的首选。但因为网络,有多少孩子功课一落千丈?沉迷网吧而不能自拔的年轻学子更不知有多少!天下有多少父母对此束手无策?如果家长不同意在家里上网,孩子可能会去其他的地方,更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支招
崔跃松说,孩子为什么爱好上网?为什么不能自拔?戒掉网瘾的难度在哪里?“这些问题其实一句话就回答了:孩子情商不够。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的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孩子恋上了网络并不可怕,问题是对症下药,分析其网瘾的根本原因。就目前情况来说,孩子大多是缺少快乐。他们寂寞,他们没有朋友交流,没有获取快乐的条件,在网络中他们能得到生活中无法给他的快乐和自由。”崔跃松说。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培养好习惯,防患于未然。崔跃松认为,如果孩子有好习惯,就大胆让孩子上网,与他约法三章,而且从第一次起,就坚决说到做到。聊天可以,打游戏也可以,但必须是严格遵守时间,兑现承诺。养成了坏习惯,要下决心改掉。其次是让孩子广交朋友,不能让孩子感到孤独。要他多与同学、伙伴交往,要他从与别的孩子交往过程中获得快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叛逆
——"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很多孩子称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唠叨。崔跃松说,13岁到17岁是一个人鼎盛的逆反期,因人而异,可能有的孩子会更早或更迟,甚至持续时间更长。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许多极端行为就是由此而来。
>>>支招
" 看一场电影,我们认识了主角,压根没见过导演;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主角永远只能是孩子,而不是家长。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往往变成了主角。”崔跃松说,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定式,使孩子成了低于长辈的一族,影响了上辈与晚辈的交流和沟通,也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发掘。要想与孩子保持" 亲密”关系,父母就要与孩子交朋友,要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情感、意愿、选择甚至隐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和你交流思想。大部分家长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应该做孩子的朋友。但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却不自觉地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对孩子提出这也不允许做,那也不能违反的种种规定,甚至对孩子实施监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能不叛逆呢?
崔跃松建议家长要做到" 三个不”,即不溺爱、不啰嗦、不简单粗暴。
早恋
—— 并非洪水猛兽,不用惊慌失措
崔跃松认为,“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家长用不着惊慌失措,更用不着大呼小叫,并采取一些“专政”手段。“早恋”现象的出现,固然离不开社会、家庭因素,但更离不开心理、思想因素。为此,解决孩子的“早恋”问题应着重从心理、思想因素入手,去了解情况,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同时也让孩子理解你,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护。
>>>支招
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早恋,如果只是对异性的好感、新奇,相处阶段是纯真的友谊,家长大可不必神经兮兮。不可轻易下“早恋”的结论。纵使真的早恋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季节开什么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来到社会就应该有担当。
最后,崔跃松告诉大家,做父母的要多了解孩子,关心他们在看什么书,在交哪些朋友,有没有异常表现。比如早出晚归、过分讲究穿戴、学习成绩下降、不做作业、逃学、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和惶恐不安等,发现这些危险信号,家长就应高度重视,要用感化教育的方式给孩子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