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体 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今多称五言、七言、杂言古体诗为“歌行体”,称魏晋至唐代入乐的古体诗为“乐府诗”。
古体诗直写性情,形式自由,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从时代上看,六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就字数上分,有两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就句数上分,有一句、二句、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七句、八句、九句乃至数百句。
为别于散文,本书将古体诗作律体诗排式。
两言古体诗:
弹歌
见《勾践阴谋外传》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三言古体诗:
京都谣
汉民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竹
清·郑板桥
竹君子,石大人。
千岁友,四时春。
题梅花
清·李方膺
折梅花,酿春酒。
歌白云,扣土缶。
山中人,自长寿。
四言古体诗:
柏舟
《诗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成仪棣棣,不可选也。
赠兄秀才从军(其二)
魏·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犸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砥柱山
唐·魏征
仰临砥柱,北望龙门。
茫茫禹迹,浩浩长春。
五言古体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田园旧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子夜歌
南朝民歌
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六言古体诗:
和阿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
宋·苏轼
五噫己出东洛,三复愿比南容。
学道未逢潘盎,草书犹似扬风。
和阿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四)
苏轼
清风初号地籁,明月自写天容。
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舞媚娘
北朝·庾信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祗疑落花漫去,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七言古体诗: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国殇
楚·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杂言古体诗: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生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以题为韵,偶对成联的一至七字诗:
雪
唐·张南史
雪,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曰:“(古诗)有三句之歌,有两句之歌,有一句之歌。”
一句之歌,见《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年(年,另作平)。”
两句之歌,见《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句古体诗:
大道歌
孔子
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大风歌
汉高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四海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民谣
侯非侯,王非王。
千乘万乘上北邙。
四句古体诗:
猛虎行
汉乐府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酌贪泉
晋·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句古体诗:
击壤歌
尧时老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荆州歌
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唐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亲何!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
唐·杜甫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巢。
六句古体诗:
歌一首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七步诗
晋·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七句古体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凤求凰
汉·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
邀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通遇无所将。
何悟今夕开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八句古体诗:
鸿鹄歌
汉高祖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赠从弟(其二)
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涉江采芙蓉
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九句古体诗:
秋风辞
汉武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百句古体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契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亦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事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岗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憀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崪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征卒。
优端齐终南,濒洞不可掇。
明·谢榛《四溟诗话》云:“长篇古风最忌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
入律的古体诗
律诗产生之后,诗人在写古体诗时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注意音步交替,注意平仄粘对,喜用律句。
入律的五言古体诗:
葛山潭
唐·孙逖
园潭写流月(平平仄平仄),
晴明涵万泉(平平平仄平)。
山翁何时还(平平平平平),
绿水空荡漾(仄仄平仄仄)。
凉哉草木腓(平平仄仄平),
白露沾人衣(仄仄平平平)。
犹醉空山里(平仄平平仄),
时闻笙鹤飞(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一首仄韵五古,后四句是一首平韵律绝。
湖边采莲
唐·李白
小姑织白绽(仄平仄仄仄),
未解将人语(仄仄仄平仄)。
大嫂采芙蓉(仄仄仄平平),
溪湖千万重(平平平仄平)。
长兄行不在(仄平平仄仄),
莫使外人逢(仄仄仄平平)。
愿学秋胡妇(仄仄平平仄),
贞心比古松(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前两句不合平仄声律,后六句合乎平仄声律。
入律的七言古体诗: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平平平仄平平仄),
佩玉鸣銮罢歌舞(仄仄平平仄平仄)。
画栋朝飞南浦云(仄仄平平平仄平),
珠帘暮卷西山雨(平平仄仄平平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平平平仄仄平平),
物换星移几度秋(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中弟子今何在(仄平仄仄平平仄),
槛外长江空自流(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合乎声律,粘对基本符合要求,可以说是两首绝句连在了一起(前为仄韵律绝,后为平韵折腰体律绝)。
晚泊岳阳
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仄平仄平平仄平),
系舟岳阳城下树(仄平仄平平仄仄)。
正见空江明月来(仄仄平平平仄平),
云水苍茫失江路(平仄平平仄平仄)。
夜深江月弄清珲(仄平平仄仄平平),
水上人歌月下归(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阕声长听不尽(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短楫去如飞(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的前半部不合平仄声律,用的是仄声韵;后半部合乎平仄声律,用的是平声韵。
不要把不入律的五言八句诗与七言八句诗标示为“五律”“ 七律”。
有些七言歌行也多用律句,讲究粘对,四句换韵,平仄交替,不押通韵,运用对仗。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仄平平平仄平仄),
汉将辞家破残敌(仄仄平平仄平仄)。
男儿本自重横行(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子非常赐颜色(平仄平平仄平仄)。
枞金伐鼓下榆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旌旗逶迤碣石间(平平平平仄仄平)。
校尉羽书飞瀚海(仄仄仄平平仄仄),
单于猎火照狼山(仄平仄仄仄平平)。
山川萧条极边土(平平平平仄平仄),
胡骑凭陵杂风雨(平仄平平仄平仄)。
战士生前半生死(仄仄平平仄平仄),
美人帐下犹歌舞(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漠穷秋塞草衰(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城落日斗兵稀(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当恩遇常轻敌(平平平仄平平仄),
力尽关山未解围(仄仄平平仄仄平)。
铁衣远戍辛勤久(仄平仄仄平平仄),
玉箸应啼别离后(仄仄平平仄平仄)。
少妇城南欲断肠(仄仄平平仄仄平),
征人蓟北空回首(平平仄仄平平仄)。
边风飘飘那可度(平平平平仄仄仄),
绝域苍茫更何有(仄仄平平仄平仄)?
杀气三时作阵云(仄仄平平仄仄平),
寒声一夜传刁斗(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看白刃血纷纷(仄仄仄仄仄平平),
死节从来岂顾勋(仄仄平平仄仄平)。
君不见杀场征战苦(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至今犹忆李将军(仄平平仄仄平平)。
古时有人称半古半律的歌行体为“半格诗”。
所谓古体诗,乃与今体(近体)相对而言。古体诗一词最早见于杜甫的《送苏溪》:“早作诸侯客,兼工古体诗。”在唐代,今体诗虽已体律完备,但唐人也有大量影响深远的古体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蜀道难》等。更有一些介于“今”“古”之间的入律古风。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诗以兴象为主,风神为宗,无论是古体、今体,入神者气格自在。
明·谢榛《四溟诗话》云:“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
所谓“兴”,即有寄托。如《诗经·关雎》(其一):“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托事“雎鸠”(一种不乱配的贞鸟),用以起兴;暗比贞洁的爱情,言“君子” 好逑(婚配)。
所谓“趣”,即有趣味。如清·尹似村的《偶成》:“娇儿呼阿爷,树上捉蝴蝶。老眼看分明,霜粘一黄叶。”“娇儿”见树上有只“蝴蝶”,眼花的“阿爷”爬上树才看清,“蝴蝶”分明是片霜叶。“爷”“ 儿” 亲情,纯真可爱。
所谓“意”,即有寓义。如唐·李绅的《古风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米一粟都凝结着农夫的汗水。知其“辛若”,就当珍惜粮食,亲农爱民。
所谓“理”,即有情理。如《诗经·木瓜》(其二):“投我一木桃,报之一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桃报李是一种情谊,有情有义,才能“永以为好”;有来无往,少情寡义,就难以为好了。
“诗家语”不同于散文语。诗因受字句与声韵的限制,语言可紧缩、间隔、跳动、省略、倒装。如唐·岑参的《还高冠潭囗留别舍弟》:“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上林下棋。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这首诗咋一读,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以“诗家语”看:诗人迟迟不“还山”,老友只好“独向潭上酌” “无上林下棋”“闲卧对鸬鹚” 了。
《文心雕龙·明诗》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不能把一些“剪贴”字词、应制赶时、无病呻吟、空喊口号与一些不讲平仄、不讲用韵、不讲对仗的顺口溜一概称之为诗,称之为古风。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是自由的,不讲究粘对。唐宋诗人写古体诗,也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以与近体诗区别。例如:
古风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平仄仄仄仄),
秋收万颗籽(平平仄仄仄)。
四海无闲田(仄仄平平平),
农夫犹饿死(平平平仄仄)。
饮酒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平仄仄平仄),
姩露掇其英(仄仄仄平平)。
泛此忘忧物(仄仄仄平仄),
无宛遗世情(平仄平仄平)。
一觞虽独进(仄平平仄仄),
杯尽壶自倾(平仄平仄平)。
日入群动息(仄仄平仄仄),
归鸟趋林鸣(平仄平平平)。
啸傲东山下(仄仄平平仄),
聊复得此生(平仄仄仄平)。
岁晏行
唐·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仄平仄仄平仄平),
潇湘洞庭白雪中(平平仄平仄仄平)。
渔父天寒网罟动(平仄平平仄仄仄),
莫徭射雁鸣桑弓(仄平仄仄平平平)。
去年米贵缺军食(仄平仄仄仄平仄),
今年米贱大伤农(平平仄仄仄平平)。
高马达官厌酒肉(平仄平平仄仄仄),
此辈杼轴茅茨空(仄仄仄仄平平平)。
楚人重鱼不重鸟(仄平仄平仄仄仄),
汝休枉杀南飞鸿(仄平仄仄平平平)。
况闻处处鬻男女(仄平仄仄平平仄),
割此忍受还租庸(仄仄仄仄平仄平)。
往日用钱捉私铸(仄仄仄平仄平仄),
今许铅锡和青铜(平仄平平平平平)。
刻泥为之最易得(仄平平平仄仄仄),
好恶不合长相蒙(仄仄仄仄平平平)。
万国城头吹画角(仄仄平平平仄仄),
此曲哀怨何时终(仄仄平仄平平平)。
古体诗的用韵
古体诗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本韵到底,句句押韵,也可换韵。
平韵古体诗:
大子夜歌
南朝民歌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少年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翠鸟
东汉·蔡邕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仄韵古体诗:
古风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平声换韵的古体诗:
田野黄雀行
魏·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削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波”“多”“罗” 在平水韵下平声“五歌”韵部。“年” 在下平声“一先”韵部。
古离别
梁·江淹
远和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关” 在平水韵上平声“十五删”韵部。“还” 在下平声“一先”韵部。“团”“寒” 在上平声“十四寒”韵部。“离”“枝”“移” 在上平声“四支”韵部。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流”“愁” 在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部。“难” 在上平声“十四寒”韵部。“言” 在上平声“十三元”韵部。
平仄换韵的古体诗:
车遥遥篇
晋·傅云
车遥遥兮马洋洋,迫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在阳兮妾所愿。
“忘”“愿”是仄声。“身”是平声。
江南曲
梁·柳恽
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春”“人”是平声。“晚”“远”是仄声。
卖饼儿
宋·张耒
城头月落霜茹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雪”“绝”是仄声。“声”“行”是平声。“饼”“冷”是仄声。“坚”“闲”是平声。
这首诗一联一换韵,仄平韵交替使用,有人称之为轳辘韵。
句句押韵的古体诗:
柏梁台
西汉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孝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兹。(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卿)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清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欀樽栌相支持。(大匠)
枇杷桔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啮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洁屈几穷哉。(东方朔)
这首诗中的韵字在平水韵“十灰” 与“ 四支”韵部。
(“灰”古通“支”)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筑柏梁台。元封三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要求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后人称这种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诗为“柏梁体”。
燕歌行
魏文帝
秋风萧瑟气侯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争归雁南翔,念君远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的韵字在平水韵下平声“七阳”韵部。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萧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首诗的韵字在平水韵下平声“一先”韵部。
句句押韵的古绝:
张平章席上
宋·汪元量
两鬓萧萧不耐秋(仄仄平平仄仄平),
兴来今日谒公侯(仄平平仄仄平平)。
舞余燕玉锦纏头(仄平平仄仄平平),
又著红靴踢绣毬(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韵字在平水韵 下平声“十一尤” 韵。
时有今古,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百里不同音,千年不同韵。因今古字音变化,有些古诗现在读起来好象无韵。
《诗经· 凯风》(其三)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下” 与“苦” 的音韵不同。按《韵补》:下,后五切,音户。按《笔乘》:古人读“下” 皆音“虎”。虎 音的“下” 与“苦”读音相近。
《诗经·关雎》(其三)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按《集韵》:服,弼角切,入声“觉”韵,与“得”“侧”读音相近。
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者”“下” 虽读音不同,但在“平水韵”里都在上声“马”韵部。
韵因时、因地、因人各异。例如徐陵,庾信是南朝人,他们“青”韵独用,“江”归“阳”; 隋炀帝,卢思道是北朝人,他们“青”“ 耕”“ 庚” 混用,“江” 不
归“阳”。有些同代诗人,用韵却不同。例如谢灵运“真、文” 混用,同代的鲍照却是“真、文” 分用。(王力先生《龙虫并雕斋文集·南北朝诗人用韵考》)
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偶尔用之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例如:
和胡兴安夜别
梁·何逊
居人行转轼,
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仄仄仄平仄),
分为两地愁(平平仄仄平)。
露湿寒塘草(仄仄平平仄),
月映清淮流(仄仄平平平)。
方抱新离恨,
独守故园秋。
从字词上看,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从平仄上看,不合对仗要求。
拟行路难(其一)
南朝·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
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仄仄平平平仄仄),
九华蒲萄之锦衾(仄平平平平仄平)。
红颜零落岁将暮(平平平仄仄平仄),
寒光宛转时欲沉(平平仄仄平仄平)。
愿君裁悲且减思(仄平平平仄仄仄),
听我抵节行路吟(平仄仄仄平仄平)。
不见柏梁铜雀上,
宁闻古时清吹音。
这首诗的中间三联字词对仗,平仄不合对仗要求。
古柏行
唐·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平平平仄仄仄平),
黛色参天二千尺(仄仄平平仄平仄)。
君臣已与时际会(平平仄仄平仄仄),
树木犹为人爱惜(仄仄平平平仄仄)。
云来气接巫峡长(平平仄仄平仄平),
月出寒通雪山白(仄仄平平仄平仄)。
忆昨路绕锦亭东(仄仄仄仄仄平平),
先主武侯同閟宫(平仄仄平平仄平)。
崔嵬枝干郊原古(平平平仄平平仄),
窈窕丹青户牖空(平平平平仄平平)。
落落盘踞虽得地(仄仄平仄平仄仄),
冥冥孤高多烈风(平平平平平仄平)。
扶持自是神明力(平平仄仄平平仄),
正直原因造化功(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厦如倾要梁栋(仄仄平平仄平平),
万牛回首丘山重(仄平平仄平平仄)。
不露文章世已惊(仄仄平平仄仄平),
未辞剪伐谁能送(仄平仄仄平平仄)。
苦心岂免容蝼蚁(仄平仄仄平平仄),
香叶曾经宿鸾凤(平仄平平仄平仄)。
志士仁人莫怨嗟,
古来材大难为用。
这首诗的对仗联多不合平仄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