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笔记 杜甫的诗歌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

第 2 卷 O
V 1 2  o . O

总第 8 9期 
Sm o 8  u  N . 9

广 东广播 电视 大学学报 
J0 URNAL  OF GUANGDONG RADI & TV O  UNI VERSI   TY

21 0 1年 第 5 期 
N . 5 2 1 o . O1  

从 宋代笔记看 宋人对杜 甫及 其诗歌 的接受 
王 红 丽 
( 东文 艺职业 学院 ,广 东广 州 ,510   广 140)    
【 摘要 l宋代是笔记 发展的重要 时期 ,笔记资料 浩如烟海 。宋代 笔记 中对杜 甫及 其诗歌 以赞扬肯定为主 。观 点 
主要集 中在 四个方 面即 :肯定杜 诗 的 “ 史”价值 ;推 崇杜诗 的儒 家特色 ;赞美杜诗用 字之工、诗 意之精、体制 之  诗

妙 ;欣赏杜诗 多样化的风格特征 。此外 ,从笔记 中涉及李杜优劣论 的部分 也可看 出宋人对杜 甫及其诗歌 的接受 情况 。  
【 关键词 l杜甫 ;杜 甫诗歌 ;接受 ;笔记 

I 中图分类号 lI0 . 【  2 62 文献标识码 lA 【       文章编号 l 10 -9 6 (0 10 -0 7 —0    0 8 7 4 2 1) 5 0 1 6

宋 代是笔记发展 的重要时期 。所谓笔记 , 指撰  著者 随 笔记录 而非 刻意著 作 的文字 。笔记涉 及 的  内容 , 正像唐 李肇 《 国史补序 》 云 :纪事实 、 所 “ 探物  理 、 疑 惑、 辩 示劝戒 、 风俗 、 谈笑 。 笔者所 见宋  采 助 ” 代笔 记 , 2 1 , 共 5 种 涉及 有宋一代 政治经 济、 思想文  宋代 笔记 中有 关杜 甫的 论述有 8 则 , 占已  5 约

宋人笔记 杜甫的诗歌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



对 杜 甫 及 其 诗 歌 的 肯 定 

知资料 的 2% 3。单从 这一简 单 的数 字 中, 就可 看 出 
其 受重视 的程度 。对 于杜甫 , 宋人从 以下几个方面 
加 以评述 。  

化和 社会 生活 的 方方面 面, 内涵 极其 丰富 , 中论  其
及唐诗 的有 5 余种 , O 贯穿了两宋 20 0 余年 。重要 的  笔记著作 , 欧阳修 《 田录》 苏轼 《 有 归 、 东坡志林 》沈  、 括《 梦溪笔谈》王谠 《 、 唐语林》叶梦得 《 、 石林燕语》 、   洪迈 《 容斋随笔》陆游 《 、 老学庵笔记》罗大经 《 、 鹤林  玉露》周密 《 、 齐东野 语》 。 等   虽 然 笔记 往往 零散 不成 系 统 , 其 史料 价 值  但 却是不容 忽视 的。著名 史家 刘叶秋先 生认为 , 历代  笔记充溢着 中华 民族丰 厚的精神气质 , 以相对 凝  它 定的视角 , 点滴 日常生活到 学术研 究再到 典章制  从 度, 一一 开辟 具有风 韵 的学术 和艺 术天地 , 而这 一 
切又大 都标 示 出作 者对 过去和 当下 生活世 界 的文  化 的深邃 反省、 思索
和忠实记录  。  

( 肯定杜 诗的 “ 史” 一) 诗 价值 
杜 甫之 所 以 “ 独立 千载之 上 ” 邵博 《 氏闻   ( 邵 见后录》  , “ ) 为 千载诗人之冠冕”( 罗大经 《 鹤林玉 

露》 , 的一点就在于其诗所具有的“ )重要 诗史” 价值 。   最 早谓 杜诗 为 “ 史 ” 是晚 唐五代 时 期 的  诗 的, 孟 柴 。在 其 《 事诗 ・ 本 高逸 第三 》中, 柴 在叙 述  孟
李 白事迹 时涉及到李杜 之间 的酬赠 , 引出了对杜  遂

甫诗歌 的这一 著名的论断 :杜逢禄 山之难 , “ 流离陇 
蜀, 毕陈于诗 , 推见至 隐, 殆无遗事 , 当时号为 ‘ 故 诗 

史 ’” 。 其意是杜甫诗歌对安史之 乱前后 社会 生活中  重大 事件 的记 录几 无遗漏 , 且反 映细致 , 称一 部  堪
以诗 歌著 成 的史 书 。这 一观 点对后 世 的影 响不 可 

作为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甫对 后世的  杜
影响 非常之 大 。以具有 丰富史 料价 值 的笔 记 为研  究范畴 , 从宋代笔记 中探讨宋人对 杜甫及其 诗歌的 

估量 。此 后的人们从不 同角度 、 同层面对其 进行  不
阐释 , 使其 内涵 日益丰 富。宋代 笔记 中亦不乏 此类 
论述 。  
予以谓世称子美为“ 诗史,盖实录也。( 臣继 史》  , , 王得 )

肯定意义重大。  

I 基金项 目l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 宋人唐诗观 的嬗 变与宋诗 的发 展”( 0 C 5 0 7 1YJ 7 18 )的部分成果 。   【 收稿 日期l2 1 —0 —0    01 9 7

l 作者简 介l王红丽 (9 4 17 一) ,女 ,山西洪洞人 ,文学博士 ,广东文 艺职业学 院副教授 。  

广东广播 电视大学 学报
杜 甫 为诗 多 用 当时事 。 ( 钦 臣 (_ 王 C 氏谈 录》  T - )

( 2 卷 总第 8 期 ) 第 O 9  

据现 象并不像 中晚唐时那么严 重, 心怀 国计 民生  但 且对 政 治颇 为敏感 的杜 甫还是 从些 许现 象 中看 出  了端 倪 , 以诗歌 的形 式委婉地表达 了出来 。此即前  则材料所 谓之 “ 言大义 ” 其二 , 微 ; 杜诗用 字措 辞严  格 而有 分寸 的特 点 , 此两句 中亦 有体 现 , 堪与  在 且 “ 字寓褒 贬 ” 一 的春秋 笔法一 脉相承 。引诗 中着一 

吾是 以知文以气为主, 气以诚 为主。故老杜谓之诗 史  者, 其大过人在诚 实耳。( 《 彭乘 墨客挥犀》  )

以上三则材料 对杜诗 “ 史 ” 诗 特质 的解说颇具  典 型性 , 可互 为补 充 。王 得 臣所 谓 “ 录 ”是指  且 实 , 符 合 实际 的记载 。他显 然是 从杜 甫诗 歌 内容 的纪  实性方 面着 眼 的。而 王钦 臣所言 , 看作 是对 “ 可
实  录” 的一种具体解释 :用 当时事 ”表 明的是杜 甫之  “ , 诗并非凭 空杜撰 , 多都 是在具体 事件 的触动下 创  大 作 出来 的。如果 说王 得 臣和 王钦 臣是 从杜 诗这 一  客体本 身 出发而 言的话 , 那么彭乘 则是从主客 体融  合这一独特 角度 出发而言 的。其 所谓 “ ”即主体  气 , 精神 , 是指 主体气质 贯注在文学作 品中所体现 出的  状 态 。此 “ ” 气 之特 征 , 乘 认为 是 “ ” 即诚 实、 彭 诚 ,   正 直。这也就是 说, 彭乘认为杜诗之所 以高人一筹 ,   有“ 诗史 ” 之称 , 很大程度上就是 因为其 中所呈现 的  诚实、 正直 、 有高度 历 史责 任感 的主 体精 神 。只  具 有 在这 种主 体精神 的支配 下, 杜甫才 有可 能 “ 当  用

“ 字, 日” 便将唐 中央政府 虽焦 虑万分却无计可施 的 
窘态 以及 杜甫之忧 国忧 民极淋漓地 传达 了出来, 真  可谓一字千言 。   宋 人还将杜诗与儒 家经典 中的原文相对 举, 更 

明确 的肯定 了杜诗 的这一特色 , : 如  
《 国风》云 :岂无 膏沐 , “ 谁适 为容。 又 云 :余发   ” “

曲局, 薄言归沐。 盖 古之妇人, ” 夫不在家, 则不为容饰 
也 。 其远 嫌 防微 , 于如 此。 杜 陵 ( 至 ( 别 云 :自嗟   新婚 “

贫 家女, 久致 罗襦裳。 罗襦 不复施, 对君洗 红妆。 ”尤 
可 悲矣 。 国风    之后 , 惟杜 陵 不可及 者 , 类 是也 。(   此 罗 大经 ( ( 玉露 卷一 一) 鹤林  

此则举具 体之例 说明杜甫诗歌的儒家特色 : 杜 

时事” 创作出具有 “ 实录” 征的 “ 史” 特 诗 。  
真 宗… … 问近 臣 日 :唐 酒价 几 何 ? 能对 者 . “ ”无  

甫《 新婚 别》言, 因为家贫 , 子很久没有 置办过 新  女
衣服 了。好 不容 易有 一件 新衣服 可 以稍微 打扮 一 
下 了, 因为新 婚丈 夫要 从军 , 是 决定不 再 穿新  却 于 衣 、 靓妆 。而 这一 内容 , 《 扮 与 诗经 ・国风 》中 “ 岂 

惟丁晋公奏日 : “ 唐酒每升三十。 上日 :   “ 安知 ? 丁日 : ”   “ 臣尝读杜 甫诗 曰 : ‘ 早采就饮一斗酒, 恰有三百青铜  钱。 是 知一升三十。 上 大喜, :甫之 诗 自可 为一  ’ ” 日 “ 时之 史。 丈莹 玉壶清话》  ”( )

无膏沐 , 谁适 为容 ” 比观照 , 以看 出二者之 间的  对 可 传承性 。将杜 甫诗作与 《 诗经》 直接联系加 以评点 ,   可 以看 出宋人对杜甫诗歌儒家特色 的认 同。   ( 赞美杜诗用字之工、 三) 诗意之精 、 体制之妙  杜 甫有 “ 语不惊人死不休” 之句 , 言其在字句锤  炼方面用功颇深
。宋代笔记 中不乏对杜诗字句运用  的考察 , 中可以看 出宋人解读杜 诗的独特眼光 。 从  
诗中用 “ 乾坤” 字最 多且工, 唯杜 甫。记其十联 :   “ 乾坤万里眼, 时序 百年 心,“ , 身世 双蓬鬓, ’ 乾坤一 草 
亭 ,“ , 江汉 思 归客, 坤 一腐儒 ,“ 、 乾 , 吴楚 东南 坼, 坤 日 、 乾  

即使从 “ 时酒价 ” 样 的 日常 生活 小 事上 , 唐 这   宋人也发掘 出了杜 甫诗歌 的 “ 诗史 ” 意义 。   ( 推 崇杜诗 的儒 家特色  二) 杜 甫诗歌 在 思想 内容方面 明显 的儒 家特色 亦  是宋人 的主要关注 点之一 。  
杜子美微意深远, 考之 可见…… ( 张邦基 《 墨庄 
漫录》   )

唐之藩镇, 犹春秋之诸侯也。杜 陵诗 云 : “ 诸侯 
春不贡, 使者 E相望。, l , 盖与 
林 玉露   )

同一笔。( 罗大经 ( ( 鹤 

夜浮,“ , 不眠忧战伐, ’ 无力正乾坤,“ , 纳纳乾坤 大, 、 行行  郡 国遥,“ , 日月笼中乌, ’ 乾坤水上萍,“ , 胡虏三年入, 、 乾  坤一战收 “日月低秦树, 乾坤绕汉宫,“ , 开辟乾坤正, ’  
荣枯 雨 露偏 , ( 勺 白 , 方   宅编   0 )

首则材 料指 出并 肯定 了杜诗 具有像 儒家 经典  般 的微言大义 的特 色 。即以精微之言 , 蕴含 重要 的  思想 意义 。第- N所 引诗句 , 正可恰 当体 现这一  - 则

“ ”“ ” 乾 坤 二字 , 古代涵 义深刻 。《 在 周易》日 :  

特色 。“ 诸侯春 不贡 , 使者 日相望 ” 二句 , 含义有二 :  
其 一 , 中杜 甫 以周喻唐 , 出正如 同春 秋战 国时  句 指 期 , 侯 国和 周天子 的 关系一 样 , 诸 唐代 藩镇 拥兵 自   重 , 把 中央政府 放在 眼里 ; 中央政府 虽 时时遣  不 而

“ : , 利 , 。乾 即天 , 乾 元 亨, 贞 ” 即阳 。元 、 利 、 亨、 贞者 ,  
为天之 四德 。其 意 : , 滋 生万物 的本原 ; , 元 指 亨 指 

使万物 流布成形 , 无不 亨通 ; , 利 指使 万物和谐 ; , 贞 
指 使万物 正固持久地存 在 。《 周易》日 :坤 : 亨, “ 元  

使 , 无 力解 决这 巨大 的危机 。其 实彼 时 , 却 藩镇 割 

利 牝 马之贞 , 子有 攸往 , 迷, 君 先 后得 主 , 。 坤 即  利 ”

21 01年第 5期 

王红 丽 :从宋代 笔记看宋人 对杜甫及其诗 歌的接 受 

地, 即阴 。此处 以雌马为象 征, 持柔顺便 是正道 , 坚  

中难 以抑制 的压 抑情 感稍稍 缓解 了一 下。而在 说  明诗歌用字 的这个特 点时, 罗大经 自然而然地选 择  了杜诗作 为例子 , 也说 明了在 宋人潜意识 中对杜 诗  全方位 的肯定 ,
即使是用字方面 , 杜诗也堪模范 。   宋 代 笔记 中对 杜 甫 诗歌 诗 意之 精 多有 意 会 。  
仅 以以下一例言之 :  
孙莘老云 牡 甫如“日长唯鸟雀, 春暖独柴荆” 言 

坤 的本质 便是阴柔顺从 。《 彖》日 :至哉坤元 , 物  “ 万

资生 , 乃顺 承天 。坤 厚载 物 , 德合 无疆 。 ”因此 “ ” 坤  
有 滋 生万物 、 厚德仁 爱之意 。二字合 而 言之 , 天  指
地、 阴阳等抽象 的 自然哲 学概念 , 具有至大至 刚、 包  容万物 的 内涵 。  

方勺之 所 以特 意拈 出杜 甫诗 歌 中运用 “ 坤 ” 乾   字 的诗 句, 据笔 者看 来, 因为他看 到 了杜 甫胸怀  是 天下 的志 向、 己及人 的仁爱精神等特质 , 推 符合 “ 乾 

乱 离, 有深 意也, 风雅体。“ 得 草黄骐骥病, 沙晚鹃钨 

寒 谓禄薄, 君子不得志 泄 乱, 兄弟不相见。( 晁说之 
《 氏客_ )  晁 {) 盂)

坤” 二字 所包 含 的精 义 。杜 甫眼 中的 “ 乾坤 ” 无所 
不在 , 且并不抽 象, 它包含在万事万物之中 。具体到  此 则材料 中提到 的诗句 , 乾坤 ” “ 二字 的含 义有 二 :  


据《 杜诗镜铨 》 《 , 春远 》 作于永泰 中, 时安史  其
之 乱 已经 结束 , “日长 ” 二旬 写的是长期 的战乱给广 

是 自然 界之天 地 , 与其本 义相近 ; 这 一是社 会领 

大 农村地 区 带来 的巨大灾难 :独柴荆 ”表 明是 一  “ , 个 小而偏僻 的边远村落 , 曰迟 迟, 曰漫漫 , 春 长 却仅 

域 内的家 国天下 , 这是 由本义引 申出来 的意义 。前 

者常 常 因其 永恒 的特质 与个 人身世 的渺 小等 形成  天然 的对 比关 系 : “ 如 身世 双 蓬 鬓, 乾坤 一 草亭 ” 、   “ 日月笼 中鸟, 乾坤水上萍”“ 、江汉思归客 , 乾坤一腐  儒” 等诗句 即是如 此。而 后者则常常与诗人或诗 中  
所写人物的志 向胸怀有关 : “ 如 乾坤万里眼 , 时序百 

有 鸟雀掠 过 , 见过 客之稀 。也就 是说 , 可 战乱影 响  之深广 , 已至如此小而偏僻 的边远村落 。写战乱造  成 的离 散, 却委 婉 曲折 , 蓄有 加, 含 因此 , 人 言其  宋 “ 得风 雅体 ”确 矣。“ 黄 ” , 草 二句 , 自杜 甫寄给 杳  出
无音 信 的五 弟杜丰之 诗, 草 黄 ” 自指 , 自己空  “ 句 言 有报 国热情却难 以实现 ;沙 晚” “ 句指 五弟丰 , 言长  期 战乱使兄 弟离 散, 以相 见 。宋人 之 “ 难 君子 不得  志 ”“ 兄弟不相 见” 之意会 , 亦颇精当 。   杜 诗 的体制 以精严 著称 , 人笔记 中, 宋 对此 也 
有揭示 。例如 :  
后 山评诗 云 : “ 诗欲其 好, 则不能好。
王介 甫以 

年心 ”“ 、不眠忧战伐, 无力正乾坤 ”是杜甫本人胸怀  ,
天下之 意 ; “ 而 日月低秦 树, 乾坤绕 汉宫 ”“ 辟乾  、开

坤正, 荣枯 雨露 偏 ”则 是赞扬其诗 中所 写人物 哥舒  ,
翰及贾至、 严武等人 的功绩 。 总体来讲 ,乾坤” “ 二字  在杜 诗 中出现 , 论其 意义 如何 , 无 均表 现 了诗人 博  大 的胸怀 , 即使是 抒写 自身经 历 的诗句 也不例 外 。   从而也更可 以看 出, 宋人对于杜 甫诗歌用字之 工的 

工, 苏子瞻以新, 黄鲁直以奇, 独子美之诗 , 奇常, 工易,   新陈, 无不好者。 i 蘧 ( 渚纪闻   ”( v 铼 )

关注中, 也包含着对杜甫主体气质 方面 的肯定 。  
作诗要健字撑拄, 要活字斡旋。如“ 红入桃花嫩,   青归柳叶新。“ ” 弟子贫原宪, 诸生老伏虔。“ , 归” " 入’ , 与“  
字, 贫”与“ “ 老”字, 乃撑拄也。“ 生理何颜面, 忧端且 

陈后 山之言 , 为杜 甫诗不 同之处 在于 , 诗  意 其 歌体制具有多样性 :奇常 、 “ 工易 、 新陈” 皆有 , “ 且 无 
不好者 ” 。也就 是说 , 杜甫之诗在 在 皆好 , 无论何 种  体制 之诗 , 是其 相应 性格特 点 的 自然 流露 , 有  均 没
丝毫刻意 。  

岁时。 名 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 o 何”与“ 字, -”“ 且”  
“ 与“ 岂” 应”字, 乃斡旋也。撑拄如屋之有柱, 斡旋如  车之有轴。(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卷十六)  

综 上所述 , 宋代 笔记 中对 杜 诗用字 之工 、 意  诗

此则 材料 , 罗大 经名之 为 “ 诗用 字 ”意在揭 示  , 诗歌创 作 中炼字 的 重要性 。他认 为, 中之字 , 诗 既 

之精 和体 制之 妙 的解 析 , 均属 微观 研究 的范 畴, 从 


个侧面体现出杜诗在 宋代 受重视 的程度 。   ( 欣 赏杜诗 多样化 的风格特征  四) 杜 甫诗 歌多样化 的风格特征 , 也是杜 诗值得 肯 

要有如屋之栋梁般之 “ 字 ”也要有如 车之轮 轴般  健 , 之“ 活字 ” 健字 ” 。“ 之特征在于字意之稳健扣题 , 可 
谓 之 “ 眼 ”如 所 引诗句 中 “ ”“ ” 句 , 入 归 二字 , 出  见 桃花之粉嫩娇艳 、 叶之青翠欲滴 皆 由内而外散 发  柳 出, 甚至 可使 人体 会到桃 花之 红、 叶之青 的生 长  柳 过程 ;活字 ” “ 之特征则在于其对诗句韵律节奏和情 
感节奏的调节, 如所 引诗句 中 “ 岂”“ ” 应 二字 , 将诗 

定 的一个方 面。众所 周知 , 甫诗歌 以其 “ 杜 沉郁 顿  挫” 的现实 主义风格 著称 。但 在宋代 笔记 中, 一  有 些材料还涉及到杜诗另外一些风格特 征。
 
叉闻 杜工部诗如爽鹘摩 霄, 骏马绝地。( (   王谠 馆
语 林    )

广 东厂播 电视 大学学 报

( 2 第 O卷 总笫 8 期) 9  

21 01年 i 2   0月 0日

“ 鹘摩霄 , 爽 骏马绝 地 ” 个词 语 的本 意 , 两 是指  善 飞 的鹘 鸟可 冲上 云霄 ; 奔驰 的骏 马能履 险如 夷。   依 此类 推 , 擅长 作 诗如杜 甫 者, 其诗 自然 可 以不 同  风 格特 征 出现 , 漓爽 快、 息万变 即是其 中之 一  淋 瞬 种 。这种 风格与其主流风格 “ 沉郁顿挫” 虽有差异 ,   却可 体现出杜甫性格及其诗歌风格 的丰 富性 。  
王文康 公称梅 尧 臣诗 文 :子之诗有晋宋遗风, “   自杜子 美没 后, 二百余年不见此 作。 曾敏行  ”( 独醒 
杂志   )

并称 “ 双子 星座 ”的另 一位 伟大 诗人 李 白。而 且 ,  
在论及二 人时 , 总免不 了要对二人及其 诗作 品头 论  足、 排优 定劣。因而 , 有宋 一代 , 关于李 杜优劣论 的  讨论颇 为活跃 , 扬杜抑 李者有之 , 李抑杜者 有之 , 扬  

李杜并重者亦有之 。   宋代 关于李杜优劣 论的讨论 , 经历 了一个 发展  变化 的过程 。   首先, 北宋初 期, 家对李 白杜 甫均 互有臧 丕。 各  
“ 落日欲没岘山西, 着接篱花下迷, 倒 襄阳小儿齐 

今或 内实躁忿, 而故 为闲肆之 言 ; 内实柔懦, 而 
强 作雄 健之 语 。 虽 用尽 力, 人 读 乏 终 Lo 杜 子 美  使 go

拍手, 大家争唱白铜辊。 此常言也, ” 至于“ 清风明月不 
用一钱 买, 玉山倾倒非人推, 然后见其横放。其所以  , .

云 : “ 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i , & , 玉尝三复爱之。或日 :  
“ 子美安能至此 ? 是 非知子美者。 方至德 大历之 间, ”  

警动千古者, 固不在此也。杜 甫于白, 得其一节而精强 
过之, 至于天才 自放, 非甫可到也。( 阳修 ( 欧 ( 笔说   )

天下鼎沸, 固有不幸罹其祸者。然乘间蹈利, 士 窃名取 
宠, 亦不少矣。子美闻难 间关, 室远去, 尽 及一召用, 不 
得志 , 卒饥 寒 转徙 巴峡 之 间而 不悔 , 不肯一 引颈 而西  终

欧 公对 李 白杜 甫两 人 的评 价可 谓客 观 。他 认 
为 , 白善 于 以 日常生活 中的 口语 入诗 , 李 不假雕 琢 ,  

自然可喜 。然而 , 更为可 贵的是能够 淋漓尽致地 表  现 出其无与 伦 比的主体气 质 的诗句 , 上所言 “ 如 清  风” 两句 , 冲 口而 出, 事雕琢 。 因而 可知 , 无  亦 不 其 与 伦 比的主体 气质 便是 驱动其 诗取 得 巨大成就 的 

笑, 非有不竞迟留之心安能然 ? 目所接, 耳 宜其 了然 自   与心会
, 固与渊明同一 出处之趣也。( 此 叶梦得 避暑 
录话 》 上) 卷  

上两 则合 言 , 是对杜甫诗歌 另一种风格及 其成 
因的揭 示 。第 一 则在称 颂梅 尧 臣时 引 出对杜 诗 的 
评价 。所谓“ 晋宋遗风 ”当是指其 时人们 孤高傲世 、 ,  

内在 因素 , 亦是其 诗所 以千古流传 不衰 的决定性因 
素 。而杜 甫 , 虽主 体气 质 不可 与李 白同 日而 语, 但 

其 于诗歌精 强之 处 的锤炼 , 白却也难 以企及 。因  李 之, 两人各有其优劣 。  
欧 阳公每哦太白“ 山半落青天外, 水中分白  三 二 鹭洲” 句, : k 之 日 a-  ̄ 子美不道也。 ”予谓约以子美律诗,   “ 青天外”岂可以“ 白鹭洲”为偶哉 ? ( 邵搏 《 邵氏闻见 
后 , )  录) )

卓 尔不群 、 任性 脱俗 的性情气 质操 守等 具有 时代特  色 的特质 。 以此来评价 杜甫诗歌 , 该是指杜 甫本  应

人 的气 质 中有魏 晋 风度 的 因素 , 贯注 在诗 歌 中, 即 
形成平 易 冲和之 类 的风格 。第 二则材 料则 可视 为  对 上 则材 料所提 及 的风格 成 因 的揭 示 。杜 甫 晚年 
某些 诗歌 的风格 , 与其 生活环 境关 系密切 : 德大  至 历 问, 唐朝堪称 乱世 。杜甫虽被皇 室召用却无 法实 

此 则材 料 中涉及 的两 种观 点着 眼 点有 异 , 因  而 对两 人 的评价亦 有 不 同 : 欧公从 诗歌风 格入 手,   认 为李 白诗 歌飘逸 横放 , 甫 不及 ; 博从 诗歌韵  杜 邵

现理 想 , 既不像 大不 幸者 殒却 生命 , 却也 不屑 与投  机钻营 者为伍 。故而晚年 即使 漂泊流浪 、 衣食 不足  也不 以为意 , 尽显耿介脱俗之傲骨 。此种精神气质 ,   与陶渊 明颇 为相似 , 而其诗歌 中有与 陶诗风 格相  故
似者也不足为奇 。  

律 法度入手 , 为李 白此两 句诗不合律 诗的对偶法  认 则, 不及 杜 甫。据 笔者看来 , 正因为李 诗不事雕琢 ,   凭 天才 白放冲 口而成 , 故而得 以飘 逸横放 ; , 同样 也  正因 为杜甫 精于 字句 语言 的锤炼 , 语 不惊人 死不  “ 休 ”故而 得 以句 律精严 。两人各有千秋 。 ,   可见 , 宋初 很长 一段 时 间 内, 在 人们 对 于李杜  两 人 的评价 各有褒贬 , 并无 一人压倒 另外 一人 的情 
况 出现 。  

从上 文所言可见 , 宋人对杜 诗风格 的多样 化特 
征, 是很欣赏的 。  

二 、 李 杜 优 劣 论 看 宋 人 对 杜 甫  从 诗 歌 的 接 受 过 程 
如 果独立 地看 宋代 笔记 中宋人 对杜 甫诗 歌 的 
接受 情况 , 大致 不#  ̄ 此 。但 事实上 , ln - 在宋 人对 杜 

其 次, 两宋 之交 , 况发 生 了一些 变
化 。叶梦  情 得《 石林燕语》 所载一 则资料 可为之 证 :  
吴 门下喜论 杜 子 美诗 , 每对 客 未尝 不 言。 绍圣 问 

甫诗歌进行评 价 时, 往往 避不开文 学史上与之 同时 

为户部尚书, 叶涛致远 为中书舍人。待漏院每从官晨 

21 0 年第 5期 1  

王红丽 :从 宋代笔记 看宋人对杜 甫及其诗 歌的接受 

集, 多未厌于睡, 往往即坐倚壁假寐, 不复交谈, 惟吴至  则强与之论杜诗 不已, 以为苦, 人 致远辄迁坐于门外檐 
次。 一 日忽 大 雨飘 洒 , 列呼之 不 至, 同 问其 故 , :怕  日 “

至 于孰优孰劣 , 显而易 见, 则 此其 一 。其二 , 苏轼 从 

杜 甫 为人 的忠君 爱 国和 为诗 的忠义端 亮两 个方 面  来 肯定杜 甫诗 歌 , 是颇 具慧 眼 的 ; 氏对 苏轼这 一  罗 点评 的肯定表 明他 对于杜 甫其 人其诗 是 同样 推 崇  的。其三 , 朱熹认 为李 白从 永王 李磷 造反 , 现 出  体
其 完全 没有 政治 素质和 政 治头脑 , 杜 甫, 而 虽然在  诗中 I h诩甚 高、 政治 素质 如何 也有待 商榷 , 最起  但

老杜诗。 ”梁中书子美亦喜 言杜诗, 余为中书舍人, 梁 
正在本省, 同列相与白事, 每 坐未定, 即首诵杜诗, 评议  锋 出, 不得 间, 语 往往 迫上 马不及白而退。每令 书吏  取 其诗稿示客, 有不解意 以录本至者, 必瞑目怒 叱日   “ 何不将我真本来 ! 故近岁谓杜诗人所共爱, ” 而二公 
知 之 尤深 。  

码在救房珀 一事上行事 正确 ; 罗氏对于这一点评 的  认 同体现 出的同样 是他 对于杜 甫其 人行事 的肯 定。   综上所述 , 从总体上考虑 , 罗大经认 为, 论为人或  无 者为诗, 甫均 高于李 白。 杜  
李太白  去妇词 云 : “ 忆昔初嫁君, 小姑才倚 
今 日妾 辞君 , 姑如 妾 长。 回 头语 小姑 , 小 莫嫁 如 兄 夫。  ”

此 则 论及两 宋之 间论杜 风气之 变 。绍 圣 为北  宋 后期 宋哲 宗赵煦 的年 号 , 从上 引材 料 当中 , 以  可
看 出, 在北宋 后期, 诗并不是特别 受欢迎 ; 杜 而至 叶  梦得为 中书舍人 的南 宋高宗年 问, 论杜 却 已成为一  种时 尚。  

古今 以为绝唱, 然以余观之, 特忿 限决绝之词耳。……  杜子美儒冠忍饿, 垂翅青 冥, 残杯冷炙, 酸辛万状, 不得 

虽 然如此 , 对于 李 白及 其诗 歌 , 了鄙 薄其 思  除
想 内容外 , 并无更多更明确 更深刻 的批判 。 以说, 可  

已而去秦, 然其诗 日 : “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渭滨。 ”恋  君之意, 蔼然溢于言外, 为千载诗人之冠冕, 良有以也。  

两宋之交 , 宋人对 于李 白及其
诗歌采取 的是一种冷 
处理 的方式 。宋人对李杜态 度 的一冷 一热, 其实昭 

如果 说上一 则材料 从理 论上说 明 了杜 甫优 于 
李 白的原 因, 么, 那 此则材 料 中, 氏以具体诗歌 为  罗

示了一种时代的趋 向。  
到 了南宋 中后 期 , 在李 杜优 劣论 的讨论 中, 杜  甫逐渐压倒 李 白。其 中尤 以罗大经 《 鹤林玉露 》中  的两则材料 , 更具代表性 :  
李太白当王室多难, 海宇横渍之 日, 作为歌诗 , 不 
过豪侠使气, 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 曾不系于  心膂, 其视少陵之 忧国忧民, 岂可同年语哉。唐人每以 

例证 明, 杜甫之所 以压倒李 白,为千载诗人之冠冕” “ ,   并非浪得虚 名, 而是名副其 实 : 白 《 李 去妇词》 罗 氏  ,

以为称 不上绝 唱, 因为其 中所蕴涵 的忿恨决绝 的情 
绪不能体现 儒家 所谓温柔 敦厚 的诗教 ; 甫 {   而杜 a- 赠韦左 丞丈二 十二韵 》虽写于个人生活状况悲惨绝  ,
伦 的情 境之 下, 但其 恋君忧国之本性仍表露无遗 , 合 

李杜并称, 韩退之识见高迈, 亦惟 日 :李杜 文章在, “ 光 
焰万丈长。 无所优劣也。至宋朝诸公, ” 始知推尊 少陵。  

乎儒家诗教的要求, 故而可谓 ‘ ‘ 千载诗人之冠冕” 。   上述两则合而 言之, 可知罗 氏之 旨。李 白更多 

东坡云 :古今诗人 多矣, “ 而惟称子美为首, 岂非以其  饥寒流 落, 而一饭 未尝忘君也欤 ? ”又曰 : 北征  “   诗  识君 臣大体, 忠义之 气, 与秋 色争 高, 可贵也。 ”朱文公 
云 :李 白见永王磷反, “ 便从臾之。诗人 没头脑, 至于  如此。杜子美以稷、 自许, 契 未知做得 与否, 然子美却  高, 其救房珀 亦正。   ”

地 汲汲于 一 己之忧乐 , 社稷 苍生 , 不系于心 , 诗 中 其   对 个性 的张扬 虽然不能不 说真率动人 , 但显然 与其 
时士人心态格格 不入 。而杜 甫, 为人为诗均恋君 忧 
国爱 民, 能体现 儒 家温柔 敦厚 的诗 教传 统, 即使 历 

经苦难 仍 旧痴心 不 改。对 于 罗大经 以及 南宋 中后  期经历过 国破 家亡之恨 的宋代士人来说 , 这无 疑是 


此 则 所 言, 两层 意 思 : 先 , 含 首 罗大 经 直接 标 

明I h己对 李 白杜甫 的看法 。他批评李 白为诗任性 ,  
只知 以诗 泄心 头之愤 , 不知 关注广 大 的 国计 民生 ;  

剂抚慰其伤感 精神 的 良方。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 ,  

说杜 甫优 于李 白就 是确 实的了。  

而杜甫 之诗则忧 国忧 民 。从这个意义 上讲 , 杜甫诗 
歌优于 李 白诗歌是毋 庸置疑 的。其 次 , 罗大经从评 
三、 造成此种接 受状 况的原 因 
造成此种接 受状况 的原 因, 笔者认 为有 以下 四  个方面。  
首先 , 受宋代主流 文化思想— - 理学 的影响  。   有宋 一代 , 化 的主流 和核 心是 理学 , 学是儒 学  文 理

价韩 愈、 苏轼 、 朱熹点评李杜 其人其诗 的角度入 手,  

表达 自己的观 点。他 认为 , 韩愈一样颇 有见识 的  像
唐代 人将李 白杜 甫并称 , 并不分优劣 的态度可 以商  榷 ; 这也 就是 说, 罗 氏心 目中, 杜是有 优劣 的 , 在 李  

广东广播 电视大 学学报

( 2 卷 总第 8 期) 第 O 9  

在宋 代 的新发 展 。它 以儒 学 为本体 , 在排 斥佛 、 道  出世倾 向的 同时充分 吸取 了二 者精华及 思维 方式 ,   使儒学 思辨化 , 为古典哲学 的总结形态 。理 学将  成 社会需要 的价 值系统理论抽象 为 “ 天理 ”并规 定为  , 人性本 身的 内涵 , 亦即通常所谓 “ ” 道 。此种 思想渗  透 到文学领域 , 形成重道轻 文 的文学观念 。 以此  便 观念 观照李杜 诗歌 , 比起李 白的为 了 自由宁愿放弃  理想而 言 , 甫 的无论 穷达 均忧 国忧 民的本 质 , 杜 显 

值越 来越 被肯 定 , 以至于被 推 崇到 了极高 的地 位 。  

其诗歌也 自然成为 了各家各派争相模仿的对象 。  
第 四, 作为接受主体 的宋人 , 往往集政 治家、 学 

者、 诗人 于一身 。由于有 宋一代 的统治者一直奉 行 
宋 太祖 定下 的 “ 文抑 武 ” 佑 政策 , 允许 文人 参政 议 

政, 文人 的地位 一直 很 高, 社会 都形 成 了崇文 之  全 风, 因而 宋代 的士大 夫, 往往 集政 治家 、 文学 家、 学  者 于一身 , 家传 统 “ 儒 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 的社会 

然更符合理学 的评价标准 , 自然被宋人格外推崇 。  
其次 , 宋代 社会状况 的影 响。宋代 是一个积贫 
积弱 的时代 。虽然结束 五代十 国的分 裂局面后 , 统 

责任感使 得他们 即使 是在进行文 学创 作和欣赏 时,  
也难 以不 从政治教化 的方面去考 量 。这种心态 下 ,   杜甫 的无 时无刻不 为国为 民, 显然 比李 白的张扬个 
性、 狂放 不羁更受推崇。  

治者采 取 了各种措 施, 使经济 、 治、 化等都得 到  政 文 了长足 的发展 , 但是宋代 社会 的阶级 矛盾和 民族 矛 

盾一直 都非常尖锐 。这种 时代 条件, 与盛唐 已有 天 
渊之 别。更何况两宋 之交 , 还发 生了令士大夫 们痛  心疾 首 的 “ 靖康之 难 ” 。因而 宋代 士人尤 其是 有 国 
破 家亡之 恨 的南宋 士人对 于杜 甫诗 中描 写社会 现 

综上所 述 , 代笔记 中对于杜 甫及其
诗歌 的肯  宋 定, 与重要 文学家 、 理论 家的观 点恰恰 吻合 , 是宋 代 

杜诗 学的有机组成 部分 , 可使宋代杜 诗学得到更 翔 
实 的材料支持 , 有着不可或缺 的意义 。  

实 的诗 歌 颇 多认 同, 李 白之 纵放 、 而 豪迈 、 观 、   乐 自

信 虽然 动人 , 却少 了些 直面现 实 的勇气 , 自然 难入  宋人之 法眼。  
第三 , 从文 学本 身来看 , 宋人在 为宋 诗选 择 范  本 的实 践过程 中逐 渐发现 了杜甫诗 歌 易于学 习模 
仿 的特 点 。极盛难继 , 处于唐人之 后的宋人 一方面 

【 注释 】   ① 如未特 别注 明, 本章 所 引之原 文材 料, 出 自陈伯 海  均 朱 易安 全 宋笔记 ・ 第一编 和 全宋笔记 ・ 第二编   。 【 参考 文献 】  
[]刘 叶 秋 .历 代 笔 记 概 述 [] 1 M .北 京 : 京 出 版 社 , 北  
200 : 4.   3 1  

有 着前代 人 都不 曾有过 的可 供他们 借鉴 的各 种类  型的诗歌范本 ; 另一方面也有着 寻求 突破创新 的  但

极高难度 。在宋代 , 体兼备 的杜诗 成为宋 诗范本  各
是经历 了一个 过程 的, 宋初三 体并无一 体与杜甫相 

[]朱易安 ,傅璇琮等 .全宋笔记 ・ 2 第一编 [] M .郑州 :  
大 象 出版 社 , 0 3 20.  

关。 阳修主盟文 坛时, 于李 白的肯定 多过杜 甫 ; 欧 对  
到 了苏轼 , 从刘 禹锡入 , 李杜之考量 , 终选定杜  经 最 甫为其 学 习模范 ; 受其 影响 , 以黄 庭坚 为领袖 的江 
西诗派, 更是将 杜甫当成其祖 。从此而后, 甫的价  杜

[] 总 .宋 明理学 与中国文 学 [] 3许 M .南 昌 : 百花 洲文艺 
出版 社 ,  9:1 19 5. 9  

( 责任编辑 : 楚和 )  

A  u yo   c p i n o   St d   f Re e to   f DU    n   i  e r ’ n t e S n   n sy Fu a d H sPo t y Si  h   o g Dy a t  
W AN G  n -i Ho g l  

( a g o gL trtr n r o ain l ol e Gu n z o , u n d n C ia 5 1 0) Gu n d n  i aue dA t c t a  l g , a g h u G a g o  ̄ hn , 1 4 0  e a V o C e
AB STR ACT : Thi  a rat m pt or s a c   n h  e e i   fD U    n hi  oer fom  h   rpe tveofhit rc l sp pe  te st  e e r h o t e r c pton o   Fu a d  sp ty r t epe s c i     so ia 


ma e i l o   e S n   n s , ih a em o t   o i v . h y a es mm e   p i   e f l wi g f u   s e t : r c g ii g h s t ras f h   o g Dy a t wh c   r   sl p st e T e   r  u   t y y i du   t  o l n   ra p c s e o n zn   i n h o o   v l ei e i s ;a c r i g g e t mp r n et   i  n u in c a a t rsis r ii gt ed c i n me n n sa d o g n z t n au  n“ p c ” c o d n   r a   o t c  o h sCo f c a   h r ce it ;p asn     it , a i g   n   r a ia i   i a c h o o i   i  o ty .p r c a i g h s d v r i e   t ls Be i e , h   ic s i n   o n h s p e r ; a p e i t   i i e sf d sy e . sd s t e d s u s o s c mp rn   h   d a t g sa d d s d a t g s n   i a i g t e a v n a e   n   ia v n a e   b t e I in   ewe n L     dDU  u as   l s aet e S n ’ p e e e c   f Ba a F   lo i u t t     o g s r f r n eo   l r h   DU  u a d h sp e r . F  n  i o t     y KEY  O RD S: W DU  u DU  u’ p er r c p i n h so i a  t r l F ; F s ot   y; e e to ; it r l c ma e i   a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451/609765731413.html

更多阅读

从《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 余秀华的诗歌在线阅读

   这篇“诗评”不是诗评,因为原作不是诗,也不存在诗评。本文釆用反讽和幽默手法写成,正话反说,请反其意去读,勿正读。从《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文/ 郑正西余秀华这首《狗日的王法》,写作缘由和背景很简单,流派网2013年的

张行健书法笔记——书法的魅力 颜真卿魅力句容书法展

张行健书法笔记——书法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

杜甫的谢饭诗 杜甫诗三首

杜甫的谢饭诗丁启阵秀才人情纸半张,诗圣人情诗一首。现存杜甫诗中,有不少首作品是描写朋友招待他吃饭的诗。杜甫当年写这些诗,主要目的应该是,对朋友的一饭之恩表示铭记在心,表示由衷感谢。因为杜甫写诗讲究细节的真实,使得后世读者,可以

声明:《宋人笔记 杜甫的诗歌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为网友黑夜骑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