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觉走 宋伟:误判与冒险——外交政策不能“跟着感觉走”丨学术观察

【欢迎朋友们转发至个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本期作者:宋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跟着感觉走 宋伟:误判与冒险——外交政策不能“跟着感觉走”丨学术观察

 

本期精彩内容: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都与领土边界紧密相连,领土日渐具有了神圣的含义,而丧失领土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卖国行为。因此,不难理解阿根廷人一开始的激动与兴奋。

新兴大国千万不要低估了“衰落的霸权国”及其捍卫自己荣誉和原则的意志。

尽管英国已经衰落成为了二流大国,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更不能允许有人蛮横地将自己从“二流大国”的位置上也赶下去,成为任人欺负的“弱国”。

如果一个国家高估自己的战略地位和价值,那将是十分危险的。阿根廷领导人没有准确地评估国际战略态势,过高估计了本国的实力以及本国的战略价值,不懂得审时度势、克制自己的野心,最终一无所获。

误判和民族主义情绪最终使得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成为不可避免。

 

    “马岛”的领土纠纷


“马岛”的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以东500公里处,扼守在南太平洋与南大西洋的交汇之处,距离英国本土有13000公里。这一群岛的总面积大概在12000平方公里左右,分为东西两个大岛。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马岛海域周围不仅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同时也是沟通两大洋、通往南极地区的战略据点。18世纪60年代开始有英法殖民者在此定居,1770年左右西班牙控制了该岛和现在阿根廷的大部分(当时称为拉普拉塔总督区,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阿根廷独立后,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不过英国人又在1832年出兵控制了该岛。因此,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围绕着马岛的纠纷由来已久,各持立场。

 

马尔维纳斯群岛(资料图)

由于两国间的谈判陷入困境,久拖不决。阿根廷领导人决定强行改变现状。1982年4月,阿根廷军政府派兵4000余人,占领了过去150年间一直在英国控制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及其附属的南乔治亚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阿根廷政府的主动出击、收复马岛的行动,在国内迅速获得了强烈的赞扬和支持,加尔铁里总统被广泛视为是“民族英雄”。毕竟阿根廷人为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从1833年英国人控制马岛开始,阿根廷人已经盼望了超过150年。

 

相比中华帝国体系下的东亚国家,阿根廷进入民族国家的时代早得多,对于领土主权的重视也早得多。事实上,刚刚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不久,1820年,阿根廷就表明,它将从西班牙手中继承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英国人的强势到来使得阿根廷人一直没有能实际控制马岛。我们知道,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都与领土边界紧密相连,领土日渐具有了神圣的含义,而丧失领土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卖国行为。因此,不难理解阿根廷人一开始的激动与兴奋。

 

      加尔铁里的“三个误判”


不过,对于一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决策来说,显然不能“跟着感觉走”。尽管阿根廷在20世纪70年代里经济状况并不好,但是充足的国际借款、军政府带来的短期社会稳定以及国防力量的增强,导致一些人出现了第一个误判,就是军事上的或者说国家实力上的,以为阿根廷已经有了一定实力,而衰落的大英帝国不可能远渡重洋来发动一场针对阿根廷的战争。不过,74天的战争表明,虽然大英帝国已经衰落,但其所拥有的海空优势仍然是落后的阿根廷所不能比的。



加尔铁里,阿根廷政治家,1981年12月-1982年6月担任阿根廷共和国军政府总统。1982年他为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对英国宣战,战败后辞职下台。


阿根廷虽然在陆军人数、地理位置等方面占有优势的,但是大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各军中之间基本上没有协同作战、装备上也远远比不上英国。英国人仅用两艘核潜艇就封锁了马岛附近的海域。阿根廷陆军在马岛之战的表现更被称为是“白痴”,英国军队以一个营的兵力就能迫使1200多阿根廷士兵乖乖投降。阿根廷虽然从法国、联邦德国购买了一些相对先进的武器,但是仍然十分有限,例如在战争中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飞鱼”导弹,阿根廷其实只有可怜的5枚。尽管英国已经从19世纪的霸权国衰落成二流强国,但是它的综合国力仍然是阿根廷远远所不及的。这或许告诉我们,新兴大国千万不要低估了“衰落的霸权国”及其捍卫自己荣誉和原则的意志。

 

加尔铁里的第二个误判正是误判了英国政府坚决捍卫马岛的意志。当然,这可能也是他运气不好,或者说他根本不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家。说他运气不好,是因为他并没有去认真了解他的对手——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他根本不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家,是因为他自始至终就完全没有做好和英国开战的准备,尽管战争已经开始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尔铁里政府一直就活在自己的“梦”里。他只设想了一种最理想的情况,那就是他收复了马岛,获得了人民的热烈拥护,缓解了国内的危机,同时英国方面只是言辞谴责、最终默认既成事实。



马岛战争地面攻击路线(资料图)

不过,梦越离谱,醒过来就越痛苦。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在国内短暂的狂欢后,随之而来的战败、投降和伤亡,使得国内反抗军政权的运动更加激烈,直接造成了加尔铁里的下台和军政权还政于民——这或许是唯一的好事,对此后面我们最后再评论。阿根廷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尽管英国已经衰落成为了二流大国,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更不能允许有人蛮横地将自己从“二流大国”的位置上也赶下去,成为任人欺负的“弱国”。

 

英国人当然意识到了自己力量的有限性,并且在马岛战争爆发之前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处理马岛问题的。英国的工党政府表示可以与阿根廷谈判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况且相关谈判也已经开始;阿根廷准备减少在马岛的驻防力量,包括撤走“忍耐号”巡逻舰让其退役。但是,阿根廷领导人误读了这一信号,认为英国已经准备“放弃”马岛这一海外领地。它没有意识到,即便英国人要放弃,也一定是体面的放弃,而不可能是在阿根廷武力夺取之后的被迫放弃。何况,马岛的居民大多数是英国后裔,80%以上持有英国国籍,英国人如果随随便抛弃了这些领地的英国居民,那么英国如何能维系仍然残存的“英联邦”和大国信誉?

 

即便面对着英国人的军事压力,如果阿根廷人能够自己做得更好一点,或许更多争取到一定的国际支持,懂得克制和让步,那么他们就不会让战争变得一无所获、唯有失败。第三个误判就是阿根廷领导人误判了当时的国际局势,这些误判不仅直接导致了阿根廷的军事失败,也直接导致了阿根廷最终的一无所获。

 

为何对国际局势的误判直接导致了阿根廷的军事失败?原因在于,阿根廷自己并没有多少先进的军事装备,而马岛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场先进武器的战争。以前面提到的飞鱼导弹以及“幻影”Ⅲ型、“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为例,阿根廷都是从法国进口。这一导弹帮助阿根廷给英国海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雷达发现能力只有不到40-48公里,而阿根廷“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的雷达距离是70公里。因此,阿根廷战斗机可以选择在50公里左右发射飞鱼导弹。但是,马岛战争爆发后,法国、联邦德国都坚决站在了英国一边。尽管它们是阿根廷的主要军火卖家,但是,在法国和德国眼里,它们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欧盟一体化的顺利推进。英国的战略重要性自然远超阿根廷。



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海航第2战斗攻击机中队执行任务的示意图。


事实上,法国是第一个明确给予英国军事援助的国家,并且这一援助是致命的:法国人把相关军事装备的绝密技术参数都给予了英方,甚至派出一个中队的幻影战斗机和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与英国飞行员现场演练。法国和联邦德国都对阿根廷实施了武器禁运,甚至为了防止秘鲁把原定1982年4月交付的8枚飞鱼导弹转给阿根廷,法方硬是将交货拖延到马岛战争结束之后。


      过高估计本国实力及价值导致阿根廷最终一无所获


从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这第三个误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国家高估自己的战略地位和价值,那将是十分危险的。阿根廷领导人本来乐观地认为,如果马岛战争爆发,法国和德国等欧盟国家应该只会在口头上进行谴责,并不会真的站在英国一边;美国也会保持中立。这是因为加尔铁里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国际战略大势。加尔铁里甚至指望能得到苏联的支持,因为苏联肯定会站出来反对英国帝国主义。事实上,当时的美苏关系缓和,欧洲并没有剧烈的安全上的担心,阿根廷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也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在苏联的全球战略中同样如此。苏联人的确表达了支持,但是却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


按理来说,美国的确是倾向于保持中立。阿根廷领导人想火中取栗、得到一些实际好处并不没有可能。问题在于,阿根廷领导人没有准确地评估国际战略态势,过高估计了本国的实力以及本国的战略价值,不懂得审时度势、克制自己的野心,最终一无所获。美国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偏袒英国。尽管有英美特殊关系,但是美国人的确是希望和平解决马岛争端。在阿根廷人一开始挑起的南乔治亚岛事件(一些阿根廷人在拆该岛的废旧工厂时升阿根廷国旗、宣示主权导致的争端)中,美国人对英国和阿根廷的态度是基本上不偏不倚的。对于美国来说,英国固然是它在北约的盟友,但阿根廷和美国都是泛美防务体系的成员。尽管阿根廷武力夺取马岛违反了国际法,但美国也不希望因此导致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反感,以及让苏联方面在拉美地区有机可趁。

 

因此,阿根廷如果能够在夺取马岛后懂得克制和让步,见好就收,那么它并不是不能从中获取一些实质性好处的。但是,阿根廷人可能过高估计了自己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点恃宠生骄了。美国人虽然希望马岛冲突能够和平解决,但绝不意味着美国愿意在英国和阿根廷中选择阿根廷,也不意味着美国会容忍赞同通过武力的方式改变现状的方式。美国方面派出了国务卿黑格居中协调,提出了数个方案。实事求是地说,如果阿根廷的领导人还能保持一点清醒的话,那么阿根廷还是有相当收获的。不仅可以避免后来的战败投降,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到对马岛的控制中。例如,一些方案提出,双方都撤军,建立美、英、阿三方联合的临时政府,并在规定期限前解决马岛的归属问题。如黑格所说,“任何理性的人都会接受这一方案”。可是,加尔铁里政府在主权上寸步不上,必须要承认阿根廷的主权,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就是阿根廷一无所获、回到从前,空有战争伤亡和屈辱。


    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催化马岛战争

 

阿根廷领导人为何不能懂得克制和让步、见好就收?一方面可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出现了种种战略上的误判,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被国内的民族主义狂热情绪所控制。既然自己已经成为了民族英雄、收回了马岛,那么怎么可能在美国的条停下就拱手让出既得的马岛主权呢?但问题是,阿根廷能保得住吗?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恐怕加尔铁里也只有铤而走险,寄希望于阿根廷在战争中获胜了。误判和民族主义情绪最终使得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成为不可避免。

 

回过头来看,阿根廷领导人发动马岛战争的本意并不真的是要夺回马岛那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虽然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但是马岛自然条件恶劣,并不见得有多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尽管它的周围有石油和天然气,也具有一定的地缘战略意义,但是这对于当时陷入国内经济困境、国力弱小的阿根廷来说,并不足以挽救阿根廷的经济,阿根廷也不能发挥马岛的“战略意义”。对于当时的加尔铁里政府来说,它所打算的是,仅仅是利用武力夺取马岛来转移国内矛盾,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当时的阿根廷国内已经是风雨飘摇,经历了多次货币危机,失业率达到30%,所借外债突破了400亿美元。但是,这一做法最终被证明是饮鸩止渴。



2012年,在上世纪80年代应征入伍准备参加马岛战争的阿根廷老兵占领了位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英国塔”,表达对英国占领马岛的不满。(图片源于新华网)


对于英国来说,马岛同样其实没有什么战略价值。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英国的信誉。在英国人看来,这一领地的居民都是英国后裔,也是英国国民。保卫他们就是保卫英国的国家信誉。而马岛战争也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英国的大国形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帝国的尊严——即便我衰落了,但也不是任人宰割。

 

而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英国马岛主权主张的合法性和阿根廷主张的合法性都不是完全令人信服的。英国人虽然统治了150多年,但是阿根廷一直在表达主权诉求,因此也不是严格符合国际法的有效控制原则;阿根廷人以地理相近和继承西班牙属地的理由也同样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此,两国之间最终恐怕还是要通过政治谈判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马岛居民超过95%都赞成继续作为英国的属地而存在,这一强大的民意更使得阿根廷不可能再次通过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除非阿根廷能够强大到无视英国和美国这些大国的介入。但在可见的将来,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阿根廷来说,马岛战争所带来的唯一好处或许就是军政府的倒台、民主化的到来。阿根廷民主进程的巩固不仅导致它与巴西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也使得它在马岛主权争端中具有了更加有利的地位。一直以来,英国人的借口就是,不能让马岛的英国居民处于专制政权的统治之下。那么,现在阿根廷的民主进程已经很巩固了,这一理由也就失去说服力了。2013年的马岛居民公决有超过95%的人支持继续作为英国领地,那简单地说是因为他们觉得留在英国之内更好。阿根廷曾经是国际社会中排在前十名之中的富国,也曾经辉煌过。如果通过自己国内踏踏实实的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英国,那么阿根廷获得马岛其实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不过,到了那一天,可能阿根廷人已经超越了现有的领土民族主义和领土崇拜,会觉得马岛回不回归并不重要了。


(作者:宋伟;编辑:陈菲;文中标题及图片均系编者所加;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宋伟,男,197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期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双博士学位。2007年起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副教授。2015年8月经人才引进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本科时期起就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专著两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其它媒体不得转载。

欢迎朋友们转发至个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关注我们,可在微信里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众号,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订阅。

微信公众号已开放置顶功能,欢迎您在本号设置页面里打开置顶开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551/527685170204.html

更多阅读

跟着感觉走苏芮歌曲精选 跟着感觉走苏芮 微盘

跟 着 感 觉 走1968年,苏芮开始音乐生涯,在香港及台湾的夜总会及俱乐部里演唱英文歌曲。1976年出版一张英文唱片,1983年凭《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大器晚成,一跃成为华语歌坛“黑衣歌后”、摇滚女神,街头巷尾到处都回旋着她摄人心魄的歌声

跟着感觉走歌词 跟着偏好走

     所谓“消费需求”和“顾客价值”,通俗点讲,就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相对客观的购买能力,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是相对主观的价值倾向。  中国自古有云“民以食为天”,因此,中国

体育赛事营销 体育营销 跟着数据走

 文/任敏     体育营销应该选谁做代言?应该付出多少成本?广告主往往跟着感觉走。万瑞数据的研究  报告证明,体育营销应该跟着数据走。     近日,万瑞数据颁布了一份名为《鼠标下的2009》的研究报告,报告中与体育行业有关的数

理财:千万别跟着感觉走

俗话说得好,利令智昏。你对当下的股市和债市感到困惑不解吗?那么,你可找到组织了。不幸的是,投资──以及广义上的理财──是不能跟着感觉走的。下面给出了你该注意并仔细思考的9条理由。 投资者们相信会发生的事很可能不会成真。我经

声明:《跟着感觉走 宋伟:误判与冒险——外交政策不能“跟着感觉走”丨学术观察》为网友好男人的代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