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逆淘汰”历来是个令人愤恨的事,如何扭转“逆淘汰”现象?既然逃避不了,干脆以一身当之,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李东阳一边和刘瑾等人周旋,虚与委蛇,沉着应对,一边力挽时弊,保护朝中部分没有被驱逐的“良币”,为国家保存一点元气。——引子明代官场逆淘汰中的孤臣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的一天,顾命大臣左柱国刘健,太子太傅谢迁正要离京回老家,柱国首辅李东阳闻讯赶来饯行:“臣等三人,事同一体,而臣独留,何以自容?不知何以为处。”
李东阳说完戚然涕下。刘健很有些鄙视地说:“哭什么?假如当天你能够力争,那么今天就能和我辈一同离开了。”
李东阳听到昨日的同事不肯原谅自己,只能默然。
李东阳孤身无奈回去了,就在前几天,他与刘健、谢迁三人一起上疏乞求退休。但是武宗皇帝批准刘、谢二人离职,却独留李东阳。接下来,他要一个人面对宦官刘瑾。他并非没有力争,他前后打报告20多次要求退休,无奈皇帝不批。
并非他依恋相位,与其始终处于矛盾和被人误解之中,不如归去,落个正直的好名。
原因很简单,朝廷中宦官专权,武宗信任刘瑾等8个宦官,形成太监集团刘党,他们分据要津、矫旨妄为、迫害忠臣、贪脏枉法,朝政日坏。刘健、谢迁二人辞职,就是前不久他们三人谋划铲除阉党失败的结果。
作为“楚地三英”之一的李东阳,湖南茶陵人,是明代有名的神童,18岁中进士,满腹经纶,深得孝宗皇帝的信任,弘治年间进位大学士,与刘健、谢迁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关系融洽,时人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孝宗死时,三人同受托孤之命,位居中枢。
刘、谢去后,刘瑾等人更加肆无忌惮,朝中正直之士都秉承正邪不两立的态度,要么选择离开,要么被刘瑾放逐。刘瑾的亲信纷纷跻身高位,李东阳既要防范刘瑾等人随时找岔子迫害,又要承受士林对他的舆论巨压。
是的,别人可以离开,但他不可以,一则因为他是“旧臣”,帝后都不愿意让他抽身离去;二则因为他是托孤之臣,既受先帝之恩,又有武帝信任,是众望所归,“海内名士,多出其门”,连刘瑾对他都有所忌惮。他当然明白,官场逆淘汰现象已存在千年历史了,劣质淘汰优秀,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但他早在读《唐书》读到武后篡位,狄仁杰和褚遂良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时写道:“狄仁杰事高于褚遂良,死天下之事,不若成天下之事。”
既然逃避不了,干脆以一身当之,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李东阳一边和刘瑾等人周旋,虚与委蛇,沉着应对,一边力挽时弊,保护朝中部分没有被驱逐的“良币”,为国家保存一点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