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鲁番县城以西10公里的地方,两务寂静流淌的小河中间,夹着一块柳叶状的台地河流在台地北部左右分开,到台地南端却交汇合一,使台地成为与四周分离的一座江心孤岛。古人们就利用这天赐的台地,建筑了故城,并因“河水分流城下”而改之为“交河城”。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960-1279)以前中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最为奇特之处,是整个城市利用自然地面,从上向下挖掘而成,实乃建筑史上一大奇观。这块台地南北狭长,达1650米,最宽处300米,高出水面30多米,四周斧削刀切般的峭壁就成了故城的天然城墙。故城集中建在台地中南部长约1000米的范围内,东、南、西三面各有一道城门。游客沿南门进入城中,立即会被惊骇的情绪所笼罩,因为故城太雄伟了。从南门向北,是一条宽约10米的纵贯全城的中央大道,两侧与条条小巷相连,将故城切割成几个区域。南面是官署衙门和居民住宅,北部集中了许多佛教寺院,如著名的“大佛寺”、“西北小寺”、“东北小寺”和排列如阵的“塔林”。由这里再往北,是一处古墓地,1994年在这里掘出了一座地下寺院,全部建于地下,令人叹为观止。古代吐鲁番曾经流行过祆教、摩尼教、佛教等多种宗教,尤以佛教盛行的时间最长,所以城中有许多和佛教有关的遗迹,而当地居民改奉伊斯兰教则是15世纪以后的事了。整个故城,是人力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杰作,如同一座完整的巨大雕塑,镶嵌在吐鲁番盆地中。交河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前206-公元220)的车师人,车师前王国就是以交河为都城。后来,交河城经过高昌国、唐代西州、高昌回鹘王国几个时期的不断扩建,规模愈见宏大,至公元13世纪后期,毁于战火。
游历过交河故城,游人可以驱车前往吐鲁番市东郊,这里汇集了高昌古城、阿斯塔那古墓区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几处著名古迹。
苏公塔
造型精美的阿帕克和卓墓是典型的维吾尔建筑
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50公里的地方,是一座巨大而又韵味十足的古代城市遗址,背靠赤红色的火焰山,西邻木头沟河水。高昌古城在公元前1世纪就以“高昌壁”之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以后一直是西域东部的政治中心,为丝绸之路重镇。南北朝(420-589)时的高昌国、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和后来的高昌回鹘国都在这里建衙、定都。古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川、回鹘高昌、火洲等长达1400余年的变迁,量后于13世纪后期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古城,城垣基本保存完好,城内建筑遗址星罗棋布,门窗、佛龛历历可数,游人可以穿堂入室欣赏这座古城。它分内外三重,外城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周长5公里,城墙高11米,墙厚12米,为夯土建成。内城在外城中部,宫城居北,保存有很多建筑物的台基。据史书记载,高昌城原有12个大铁门,遗迹至今仍清晰可辨。古城的规划带有明显的功能性特色,分为官署、作坊、市场、寺院和民居几个区域。城内街巷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城西南角有一处大型佛教寺院遗址,占地1万平方米。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时曾在古城中停留,讲经的遗址至今犹在。今天,走在古城中,会依稀领略到昔日商旅穿梭、僧尼梵唱的繁荣景象,是一处访古悼往的好地方。1961年,高昌故城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地(“和卓”是旧时新疆一些地区对伊斯兰教封建上层的称呼)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墓之一,位于高昌古城北面的戈壁滩上,包括阿斯塔那、哈拉和卓两个地方,占地8平方公里。造墓年代大约在3世纪~8世纪之间,死者有官员,也有平民。每个墓葬一般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很多土洞墓室墙壁上还有逼真生动的壁画,至今仍然栩栩如生。按当时流行的葬俗,墓中埋有墓志石、泥俑以及用纸糊的棺材、衣带、鞋等物品。这些明器用纸打开来看,全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帐本等珍贵文献,用汉文毛笔书写。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吐鲁番文书”,它是当今国际学术研究——吐鲁番学的基础。 由于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墓室内形成了天然无茵环境,所以死者尸体和随葬物品虽历千年而不腐,尸体也因迅速失水而形成了比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还要珍奇的干尸,有的干尸连眼睫毛都历历可见。目前已挖掘了400多座古墓,出土文物近万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博物馆”。目前,有几座保存完好的墓穴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喀什古城街景
维吾尔族的庭院
维吾尔特色食品——烤馕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也在吐鲁番的东郊,座落在火焰山中段木头沟中,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洞窟遗址。今天,如果你从吐鲁番市前往千佛洞参观,一路上的黄沙戈壁衬托着泛着红光的火焰山,会让你觉得枯燥、压抑。然而,当进入胜金口峡谷,景色立刻为之一变:木头沟水奔涌而出,河谷两岸,绿树葱茏,山谷峭壁之上,佛窟排布,让人感受到接近佛家清净地界而俗念顿消的启示。“柏孜克里克”是维吾尔语,意思是“美丽的有装饰的地方”。这里的洞窟都建在木头沟西岸,大部分是在崖壁台地上向里挖凿而成,也有用土块砌成的,分布整齐,雄伟壮观。保存到今天的还有83窟,有编号的57个,其中40多窟还保存有壁画,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最初开凿年代可以上溯到6世纪前后高昌国时期,唐代称这里为“宁戎窟寺”,香火非常旺盛。9世纪中叶回鹘人西迁高昌以后,将高昌佛教推向了新的高峰,柏孜克里克也成了王室寺院。今天现存的壁画,主要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20世纪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遭到一些西方探险家的掠夺,一些精品流失国外。
到吐鲁番旅游的人,没有不去苏公塔的。不仅是因为这座中国现存最大的伊斯兰式砖塔十分雄伟大事业壮观,值得一看,而且也和它位于市区、交通方便有关。苏公塔其实应叫“额敏塔”,是清朝(1644-1911)乾隆年间(1736-1795)吐鲁郡额敏为感激清朝皇帝的恩宠而修建的。因工程浩大而费时多年,最终在额敏死后于1778年在其长子苏来曼手中竣工,故而称“苏公塔”。苏公塔塔身浑圆,由底部向上逐渐收拢,状如花瓶,造型优雅古朴。塔高44米,底部直径10米。塔身因砖砌手法的不同变化,呈现出10多种精美绝伦的花纹图案。更奇妙的是,塔身里面建有螺旋中心柱,可供人作梯子攀登到塔顶。塔顶是一个圆亭式阁楼,游人置身其上,远近风物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苏公塔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它与底下同名的清真寺直接相连,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实,该塔本身就是许多清真寺中常见的那种邦克楼(又叫礼塔)。它独特的造型和风格,杰出的建筑技巧,在中国伊斯兰教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堪称维吾尔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1988年,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