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履行对谁的诺言?说明晋文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退避三舍此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将“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履行对谁的诺言?说明晋文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wWW.aIhUaU.cOm

  读后感:

  读完文章,我深受感动,晋文公真是一个大丈夫,能伸能屈,这样才能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成为中原霸者,做人也应该如此,不能一意孤行,应该失败后总结教训和经验,能屈能伸,最后一定会是一个富有成就的人!

  最后送给朋友们一句我自己的凡人凡言:诚信是照出一个人灵魂的镜子。

  晋文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他从流亡者成为霸主,身边追随者屡有冒犯,甚至有让他拿着鞭子追打的行为,但是最终他都是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和安排。

  其次是他的诚信待人。他不像他的前任,受了秦国莫大恩惠,反而恩将仇报,导致外交上彻底失败。重耳始终记得自己流亡中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连“退避三舍”也是对楚国的回报。

  最后就是他的知人善任。他在回到晋国后,面对破败的国家,能够迅速恢复国家实力、进而争霸天下,当然离不开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上的安排。但是这些都取得成功,与他的知人善任密不可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751/662734584156.html

更多阅读

重耳的故事和介子推精神 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 张振中 编撰  近日,在构思《守望无定河》的一篇散文。油然想起我出生地子洲县的南川重耳川的传说,2700多年前在此避难的重耳和介子推的传奇故事。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流亡走马水一带,一住就是13年,重耳川介子推演绎了一幕令人动

晋文公重耳曾因生理问题遭偷窥 晋文公重耳之亡

当晋文公重耳还是落难公子的时候,为躲避追杀,在各个诸侯国之间逃亡。逃亡路线,大致从狄国到卫国,又到齐国,曹国,宋国,经由郑国,再去了楚国,最后到秦国,秦穆公出兵帮他回到晋国,当了国君。重耳逃亡期间,诸侯国对其态度良莠不一,齐国、宋国、楚国

声明:《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履行对谁的诺言?说明晋文公是个怎么样的人?》为网友最美不过初相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