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记》中的传奇故事
教案编写者:张泓钰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初步了解作者司马迁;
2.欣赏和思考有着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3.学习其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其中的成语。
2.能够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和学习运用。
【课程大纲】
一、导入:介绍太史令官职
二、简单介绍司马迁
三、文本讲解
《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四、本课重点梳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ppt、视频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始——————————
一、自我介绍(3分钟)
二、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要讲的是《史记》里的小故事,那么,《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史,可以组一个词:历史;记,也可以组一个词:记载、记录,连起来就是历史的记载,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录历史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历史的小故事。
【互动】
师:那么在历史上,有一种人权利最大,高高在上的,这一种人叫什么?
生:皇帝。
师: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最大的就是皇帝,那大家想一下,皇帝要管理整个国家,那他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呢?当然不是。那么现在假如你是皇帝,你身边需要哪些人为你做事呢?
1
生:【五花八门】宫女(洗衣服、倒茶、倒水)、御厨(做饭的人呢)、太医(生病了还要找医生给你看病)、大臣(一个国家有很多事情,当然皇帝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所以他需要大臣)、侍卫(当然皇帝还需要人保护他,所以还需要保镖,我们叫他侍卫)……
师:皇帝除了需要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人之外,还需要一种人,这种人是每天跟在皇帝后面,记录皇帝每天做的事情的人。比如,皇帝早上先和大臣们商量国家大事,接着去公园游玩,下午去打猎,那么他身后就会跟着一个人在记录,这个人的官职就叫太史令。
我们今天要讲的《史记》,就是汉朝时的一个皇帝——汉武帝的太史令写的书。这个太史令的名字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生活的汉朝,究竟在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处于哪个位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朝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2200多年了,那么汉朝对我们现在的文化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汉族;我们的文字叫?——汉字;我们的语言是?——汉语。从这些,可以看出汉朝文化对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影响。
三、人物和著作简介(15分钟)
对汉朝有个初步了解后,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司马迁,出生在龙门。龙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黄河峡谷水流最急的地方有一个龙门,如果有鲤鱼能跃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但这只是传说,没有鲤鱼真正能跃过去,因为龙门那里的瀑布太高了,水流太急了,所以一直没有鲤鱼能跳跃过去。好多年过去了,小鲤鱼们的爷爷的爷爷告诉它们:“孩子们,你们看,你们沿着黄河往上游,在黄河上游有一个龙们,如果能够跳跃过龙门,就能变身,成为神龙!”“哇!”小鲤鱼们听着觉得好神奇,都想去试一试。一天,它们相约一起游呀游,游到了龙门前,它们抬头一看,“哇!好高呀!”其中一条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要不我们回去吧”,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其中一条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我来试一试。”它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嘭”,掉下来了,“嘭”,掉下来了,“嘭”,又掉下来了,小鲤鱼们看着红鲤鱼在跳,也跟着一起跳,可是“嘭、嘭、嘭”,大家都掉下来了,小鲤鱼们跳得精疲力尽,还距离龙门顶好远。
大家说,小鲤鱼们会放弃吗?是的,小鲤鱼们没有放弃,它们决定回去好好练习跳跃,下一次再来试一试。它们就游回去了,回去之后它们每天练习跳跃。又有一天,它们又相约一起游呀游,游到了龙门,它们又开始跳跃,“嘭”,这一次,它们跳得更高了,可是瀑布的水流还是把它们冲下来。再来一次,“嘭”,接近了,“嘭”更接近了,“嘭”又高了一点点,小鲤鱼试了好多次,可还是没有成功,看来这真是太难了!
试了这么多次,如果你们是小鲤鱼,你们会放弃吗?小鲤鱼们想:绝对不能就这样放弃,我们还有机会。它们决定回去后好好锻炼身体,继续练习跳高。过去好多天,小鲤鱼们都长成了大鲤鱼。一天,它们相约再一次来到龙门,还是那一条红鲤鱼,它说:“我先来!”只见它从很远的地方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嘭”,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这时,它感觉到自己全身在发热,似乎有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烧着它的全身。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它越过了龙门。是的,传说是真的,红鲤鱼真的变身成为神龙。
2
而这时,在水里的小鲤鱼们忽然看见天上飞下一条巨龙,对它们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最后,就有好多鲤鱼都变身成为神龙。这就是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你看小鲤鱼们努力拼搏,终于取得成功。
好了,司马迁就是出生在龙门这个神奇的地方,那么司马迁会不会像小鲤鱼一样,遇到困难也努力向上呢,最后取得成功呢?现在我们来看看司马迁小时候,司马迁在小时候在村里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后来又有了全国最好的老师教他学习,学习成绩突飞猛进。20岁那年,他的爸爸司马谈告诉司马迁,不能总是死读书,读了那么多书,也在到处走走看看,实地考察一下,这样才能真正的增长知识。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司马迁就从长安出发,到全国各地游历,整整两年时间。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曾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些都为他后来创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很博学,为人也很正直,大家都很尊敬他,因为他的官职是太史令,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太史公。司马迁写完《史记》之后,这本书其实还没没有名字,大家想,这些历史是太史公记录下来的,要不我们就把这本书叫做《太史公记》,后来大家觉得书名太长了,就简化成两个字,就叫《史记》。那么这本《史记》记录了多少年的历史呢?又写了多少人物?老师告诉大家,《史记》一共记录了3000多年的历史、4000多个人物,有100多个典型人物。写了这么多人物,那到底是哪些人呢?比如:皇帝(黄帝——汉武帝)、神医、外交家、军事家、将军、侠客、演员、商人等。
四、文本讲解(30分钟)
接下来,我们开始来讲讲《史记》里的小故事,今天我们讲的第一类小故事:明理小故事。
【故事一】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就对打仗很感兴趣,他熟读兵法,认为天下的良将都比不上他。他经常和父亲赵奢辩论军事问题,有时赵奢也说不过他,但赵奢不认为赵括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觉得自己的儿子不会灵活应变,最大的本事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赵奢去世几年后,赵王准备让赵括换下廉颇去和秦国打仗,当赵王的封赏和任命到达赵家时,赵括非常兴奋,他的母亲却请赵王收回任命。她说:“赵奢活着时,常把封赏分给将士,一旦打仗便把全部心思都放到战事上。再看赵括,才当了几天大将军,就开始目中无人了,所有封赏都归自己,根本不像他父亲!”但是赵王心意已决,不听赵母的劝阻,还是派赵括去了前线。赵括到了前线,更改了军中制度,还把廉颇留下的军吏换成了自己的亲信。
秦国的白起听说了赵括的举动,就派一支精兵去向赵括挑战,并假装败下阵来,绕道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赵军断了粮草,军心涣散,四十多天后,实在耗不下去了,赵括决定带一队人马和白起决战。
秦军早有准备,万箭齐发,赵括当场阵亡,饿晕了的赵军向秦军投降,白起将这几十万俘虏全部活埋了。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那些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空谈。
3
【互动】你觉得赵括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赵括,你会怎么办?
【过渡】刚刚认识赵国的廉颇,不用说,廉颇打仗怎么样呢?(所向无敌)廉颇不但勇猛善战,而且顾大局,识整体,勇于改错,有着高尚的品德。这更使他在战国后期的军事将领中出类拔萃,受到各国的尊重。讲一个故事。
【故事二】 《负荆请罪》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过渡】刚刚是发生战国时期的小故事,教会我们一些小道理,现在我们来讲讲春秋时期发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励志小故事:
【故事三】 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率兵把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范蠡建议派大夫文种去求和,给吴王献上厚礼,向吴国称臣。可是伍子胥不同意,他说一旦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放了勾践,还从越国撤兵了。
勾践从此开始苦心经营,他睡在干草上,把苦胆悬挂在坐席旁,坐卧之时都要舔一下苦胆,吃饭时也要尝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兵败之辱。他和百姓一起劳动,亲自耕种,他的王后也亲手织布。
伍子胥知道勾践在偷偷壮大实力,就建议吴王攻打越国,可吴王没有听从。后来勾践派文种来向吴王借粮,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阻,把粮草借给了越国。
七年后,越国越来越强大,而吴国老跟齐国和晋国打仗,很多兵都战死了。勾践趁机发兵攻打吴国,把吴国的国都围困了三年,吴国彻底灭亡了。吴王在临死前很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劝。
注: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集中全部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
4
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拓展】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五、本课重点梳理(3-5分钟)
(一)《史记》是由司马迁编写。
(二)《史记》又叫做《太史公书》
(三)成语: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六、布置作业
1. “太史公” 司马迁 写作的 《史记》 。
2.“卧薪尝胆”主要讲了越王 勾践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报仇,经常尝苦胆的故事。这个成语中的“薪”指的是 柴草 ,后来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 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
3.“纸上谈兵”中赵国和秦国的那场战争就是著名的( C )。
A.长勺之战 B.吴越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第二课时完——————————
【板书设计】
5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