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 文选 谭杰赋文选

                          谭杰赋文选

             

 

        
              
            

    【作家简介】谭杰,原名谭大柱,笔名崤石,河南洛阳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协副主席。1983年毕业于洛阳师院。河南大学研究生;1984年后历任洛宁县文化、教育局长,洛阳市第三、第一师范副校长、党委书记;现任洛阳大学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当代师范》主编,《洛阳诗词》副主编。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翠竹庐随咏》等诗集5部,小说集《翠竹庐趣话》1部,书法集1部。《洛阳清吟集》获洛阳市“五个一”工程奖。在省作协、省诗词学会为他举办的“谭杰诗词创作研讨会”上,著名诗人王怀让有感于谭杰诗词中忧国爱民的诗人情怀,欣然而书“洛阳诗龙”四字相赠。这既是对诗人谭杰文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诗人博大胸襟的盛誉。

 

      洛阳赋

洛阳形胜,天下之中。千载浩荡,帝王之风。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山河拱戴,钟灵之地;先祖创维,盖世之名。昔居三代,源流悠远;定鼎九朝,气势恢宏。二里头下,隐夏王之城郭;尸乡沟里,藏商朝之帝宫。东周汉魏,阙遗隔世楼宇;西晋隋唐,基留故都廊亭。天子驾六呼啸过也[1],风带霸气;文武百官逍遥行也,道塞精英。天定二千年帝都之所,地安八万具皇臣之灵。邙山冢陵,隙无卧牛之地;苏杭才俊,胸怀京洛之情。万人游学,千人成名。百位皇帝,数竞中兴。三江执驭,四方升平。海清河晏,和谐春风。左思公尝云:“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一言掷地,锵而有声!至若神龟出洛,大禹则之而成《洪范》;龙马负图,伏羲因之而立卦宗。终结绳之史,仓颉仿兽迹而制文字;兴母系之治,仰韶出彩陶而鉴文明。皆“根在河洛”之佐证也。

咦吁!前人赋韵备矣,今余援笔步而咏之曰:河洛圣地,光耀汗青。群星灿烂,文韬武功。灵汇十三朝帝都之精气[2],雅聚五千载华夏之群英。洋洋大观,卓尔不同。龙门石窟,巨制大艺;白马古寺,释源祖庭。玄奘故里,云绕禅气;仲尼问礼,碑遗儒风。老子千言,道教宣世;程门万语[3],立雪留名。皇家太学,勘校经典;浑天妙仪,观察辰星。贾氏《要术》,首载农技;蔡侯造纸,始代竹绫。含嘉仓中,探研储法;郦公斋里,集注《水经》。丝路绵延,驼穿欧亚;运河曲折,帆扬西东。唐志千方,铭载盛世;唐瓷三彩,色透晶莹。许慎《说文》,嘉惠后学;司马《通鉴》,资治王公。贾谊鸿论,定秦功过;王充哲辩,唯物《论衡》。不食周粟,《采薇》夷齐[4];举案齐眉,《五噫》梁鸿。李贺短寿,长念吴钩;诗圣悲歌,总忧民情。香山居易,九老诗会;洛下李杜,二尊仙逢。建安七子,文寓风骨;初唐四杰,韵含雅声。左思《三赋》,洛阳纸贵;衒之《伽蓝》,录记废兴。陈寿才高,壮修《三国》;曹操怀远,放吟歌行。子建怜香,情倾《洛神》;元稹惜玉,爱注《莺莺》。学书修身,艺拜欧阳;弄墨励志,谛叩真卿。王铎二帖,堪称神笔;道子疏体,冠推高风。孝义巷里,拜谒苏秦;万安峰下,祭祀范公。关帝陵头,慕仰忠义;会盟台前,盛赞群雄。铜驼身边,秋说故事;天津桥畔,夏唱升平。古人云:“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5]。此言之见,庶几余同。才雄济济,智囊盈盈。学压南北,技盖西东。声震夷域,誉扬瑶宫。千秋领雁,壮我黄龙。

呜呼!悠悠哉河洛,煌煌哉文明!巍巍哉帝都,昊昊哉胜城!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数不尽风流人物,道不尽兴替云烟。探不尽玄机文化,赋不尽名都大观。自古兵家必争地,历代枭雄逐中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6]。敢问天下,堪与匹衡者有几城哉?

时至共和成立,列强败踪。万民翘首,百废待兴。大塑工业,科技先行。玻璃浮法开创新艺,中航制导科技领衔。化工首创蒽醌技法,卫星轴承竞争尖端。洛矿掘开五洲富矿,洛拖犁遍九州沃原。学人遥莅研修文化,院士博导引领科研。天下皆识“洛阳制造”,产品操控水陆地天。改革开放,经济苏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区开发,磅礴大气。引资招商,万民鼎力。艺体文教,创造奇迹。陆空交通,六域网织。旅游观光,天涯鹜趋。澳非欧美,接踵遥莅。景点举目多厚重,市井触处尽生机!

若夫假日有兴,一览景观。蛟平浊涛兮,黄河起坝;水断小浪兮,波荡游船。故县陆浑兮,湖映天地;老君青要兮,景秀山川。逢节漫步兮,白云仙境;度假竞攀兮,花果名山。乘兴细读兮,龙门山色;结朋遥赏兮,洛宁竹园。夏来沐浴兮,天池碧水;冬去探幽兮,龙峪妙湾。叩访古木兮,中岳汉柏;研修功夫兮,少林醉拳。参谒“龙王”兮[7],日过汝阳;品味溶洞兮,夜宿栾川。若夫凌空俯视,扶摇回还。高楼林立,民居悠闲。绿茵铺地,四水横贯;岸柳抚风,歌发舟船。鲤吹洛浪,戏银发之垂钓;波摇鸥影,穿水映之蓝天。河连水道,环清流以过巷;花开街圃,溢馨香于游园。诗吟情侣,月窃听而怀笑;韵惹嫦娥,心萌动欲下凡。夜赏喷泉,灯光音乐传逸趣;日听豫剧,水袖青衣舞翩跹。品尝美味,乐啖九都老水席;研讨诗文,漫读文坛新《牡丹》。美哉洛阳,牡丹花城!阳春花会,遥聚宾朋。南苑北浦,锦绣簇拥。雍容华贵,国色仙容。风姿绰约,清香盈庭。噫吁!古都风姿兮,灵脉交贯;名都风采兮,浩气擎天!大都风度兮,倜傥儒雅;胜都风貌兮,福祉泰安!

嗟乎!万韵难赋河洛史,千笔难书洛阳风。勉为终篇抑赋兴,聊吟诗韵作篇终。

歌曰:野分陆海历沧桑,龙府天中是故乡。研洛方知文字古,探河始晓史源长。九朝皇殿精英聚,三教圣门隽秀藏。遥望时空隧道处,群星环拱耀洛阳。

又曰:三月春风秀洛川,牡丹香透九都天。洛神舞醉邙头月,金凤戏迷洛浦仙。百代风流凝大雅,千秋鼎盛化长安。笑迎天下八方客,共创洛阳新纪元!

注释:

[1]天子驾六:周代的一种礼制。《逸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2]十三朝帝都:洛阳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唐朝、后梁、后唐、后晋13个朝代在此建都。

[3]程门:指程颢、程颐,洛阳人,世称“二程”,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        

[4]《采薇》:即《采薇歌》,由伯夷、叔齐弟兄二人所作。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粟,入洛阳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山中,孔子称其为“古之贤人”。

[5]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诗句。

[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诗句。

[7]龙王:指在汝阳、伊川、栾川一带发现的恐龙化石——黄河巨龙。它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最重、体腔最大的恐龙,被称为“亚洲龙王”。

 

        梦游洛阳赋

御龙星汉,穿越万古沧桑;遨游寰宇,遍览天地风光。驾凌银河,身浴暖阳;桥遇织女,月逢吴刚。悠悠哉,翻飞千里;飘飘乎,跨跃三江。茫茫兮,万物栉比;朗朗也,满目焜煌。嗟呼!乘神龙以游太空兮,啸长天以傲苍穹。偿余嗜游之逸趣兮,圆吾好吟之雅情!风抚发乱,仰天而歌:“经天翱兮,抚云翔;披敞衣兮,着华装。极远目兮,赏美景;醉吾心兮,喜欲狂……”

歌罢,环顾左右,但见皓月影渐远,流星身后藏。白云浮四海,青峰绕三江。北极覆积雪,南极被冰霜。西方入夜梦,东方亮晨光。翼巡太空三万里,渐闻大地五谷香……余驭龙俯而急下,俄顷已临凡境矣——呜呼!域分五洲之疆界兮,地标神州之炎黄;云拢东来之紫气兮,灵聚洛神之故乡。洛水泱泱以鼓岸兮,百草萋萋而溢香。龙门幽幽以藏窟兮,众佛默默而布祥。大河滔滔以东去兮,波涛滚滚而流长。北邙梨花,雪覆千秋古墓;南岭松风,绿染十里山庄。关林香火,盛祭万代忠义;马寺钟声,长笼古刹道场……

 “此非千年帝都——洛邑者乎?”神龙乘兴而问焉。“然。”余欣然以应。“此非河图洛书之地乎?”神龙凝思而问焉。“然。” 余怡然而答。 神龙似有所悟,回首笑而谓曰:“晓之矣,此乃中华文明发祥之地也!”言毕,勇力而前:扬之,腾之,越之,折之……往瞰函谷兮,归览崤山;远眺嵩岳兮,近赏白园。龙马负图以出兮,彰显八卦之精妙;神龟载文而现兮,展示洛书之不凡。大禹奉上帝之命,则之而成九畴;仓颉遵黄帝之嘱,制之而成字典。天子游以驾六,武皇赏以牡丹,张衡出以妙仪,李白吟以诗篇……其诗乃旧作《春夜洛城闻笛》者也,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余闻而惊愕!急呼歇驾以聆太白之吟。其时也,先生倒影洛水,扇指蓝天。步履从容,仪态悠闲。且行且吟,口占新篇:“洛都三月艳阳天,车水马龙赏牡丹。柳映喷泉芳草碧,几疑仙境落人间。”“妙哉,妙哉!”余笑而击赏,兴奋不已!今与先生千年一逢,必为天意,可谓大幸之至也!闻其音也朗月,品其韵也流泉。窥其色也灵秀,观其貌也神仙!余遂亦发诗兴,奉韵而和之:“春风作伴拜诗仙,洛浦相逢一梦圆。骚客兴来当对酒,聊乘醉意赋新篇!”太白抚髯朗笑,款步进前,执余之手而言曰:“善哉,善哉!汝非洛都之‘诗龙’乎?”“在下正是。”“呵呵,老夫早有所闻矣。今日愿与诗家和鸣!”“后生不才,岂敢岂敢!”余拱手以谢,不胜惶恐。太白笑曰:“昔时,余斗酒为诗,世人传为佳话;今日,与君觥筹开怀,赋以长吟何如?”“愿遵先生之命!”此间,天空灿然一亮——乍见刘伶携老壶从云台山飘然而至,杜康奉佳酿自仙庄驾云而临。二公拱手施礼,笑而谓曰:“虽隔千里,灵犀一通。今知二位先生洛下相聚,特来相贺尔!”太白听罢,笑而应之曰:“此乃天赐之缘也!”余亦拱手回敬:“念二先生久矣,今日相见,当谢东风美意!”

遂席圆四座,酒香溢壶。呜呼!酒逢知己兮,举杯碰盏;高士相聚兮,豪饮以酣。且斟且咏兮,诗出涌泉;聊成美韵兮,播洒人间!千杯出好句,妙语似珠联。是时也,杜康击壶,刘伶击节,太白击扇,余自续酒添盞,共赏太白《咏洛》之吟曰:

 “洛阳形胜踞天中,千载堂皇扬帝风。北系黄河笼紫气,南临嵩岳镇苍穹。西出崤岭函关固,东走虎牢御道平。洛水清波滋邑域,邙山古岭壮王城。昔居三代声名远,定鼎九朝气势宏。二里头边凝夏史,尸乡沟下匿商宫。东周汉魏遗楼殿,西晋隋唐留廊亭。河图洛书启智慧,仓颉造字去愚蒙。龙门窟盖五洲艺,白马钟连四海僧。老子千言创道教,郦公万语注水经。仲尼入洛问礼乐,蔡侯造纸代竹绫。国立太学勘经典,浑天地动窥辰星。杜康造酒得神水……”

李白吟咏至此,杜康陡然为之一震!移目太白,抚掌而笑曰:“今日诗仙赋我杜康入诗,该当重谢!来来来,敬先生三百杯盏!”此时,李白正满怀兴致,遂连连举杯以饮,不意引发杜康诗兴,接“杜康造酒得神水”句续吟曰:“李白吟韵寓高情”!此句一出,皆称妙绝,击掌而赞呼之,致使姿映洛水,影荡鱼波,笑穿绿柳,声惊白鹤……

待躁声平定,刘伶即出,神态自若,大展诗才。刘伶亦非等闲之辈,论诗虽不及李白之享誉,却不负“竹林七贤”之雅名,出口抑扬多警句,妙语叠出若悬河:“诗经三百集民韵,通鉴万言资众卿。评秦功过聆贾谊,唯物论衡赖王充。汉书巨制载班固,熹平石片志蔡邕。三赋左思擢纸贵,伽蓝衒之记废兴。香山居易会七老,嵩邑邵雍拜二程。陈寿漫说三国志,曹操感赋短歌行。剧传莺莺溯元稹,文记岳阳鉴范公。学书当晓欧阳询,弄墨自知颜真卿。王铎二帖堪神笔,子温三绝盖群英。画圣冠推吴道子,乐师桂系叔孙通。铜驼身边说故事,天津桥畔唱升平……”

 “善哉,善哉!”余有感于刘伶公主述洛阳文化之美韵,惊呼不迭。王充、贾谊、司马迁,班固、陈寿、范仲淹——诸位前贤,一一入诗,行韵流水,无懈可击,可谓大手笔也!

前有三位方家鸿韵,余自大壮胆气,亦不推委,接吟《咏洛》之诗——

“白云山上名仙住,重渡沟中银瀑悬。声震九州中岳庙,横行天下少林拳。逢节膜拜灵山寺,度假漫登花果山。乘兴履游鸡冠洞,慕名洗浴九龙泉。嶕峣峰下观三水,神龙寨中采六鲜。云梦洞边寻古迹,青要山里赏晓岚。湖出陆浑映天地,库锁故县壮山川。水断黄河横大坝,蛟平浊浪荡游船。绿茵铺地净洛浦,翠柳摇风秀伊滩。西苑青青草木壮,公园比比鸟兽全。夜赏喷泉享逸趣,日观球赛度悠闲。街心广场听豫剧,露天舞池起翩跹。三月春光多秀丽,满城国花醉婵娟。雍容华贵沉鱼貌,富丽堂皇羞月颜。风韵绰约任忌妒,天姿国香笑芝兰。叶紫鹤翎皆上品,朱砂添色更不凡。姚王魏后争隽茂,承露彤云胜脂胭。春临桃李花遍野,秋到桂菊香透帘。天女总觉九都好,嫦娥几欲洛城迁。女神宓妃笑魂浴,卢舍那氏乐赋闲。华夏缘洛多风采,中州因洛更斑斓。千秋风流载青史,万古文明志轩辕。地灵人杰逢昌运,开创洛阳新纪元……”

余仰天而歌,如痴也,犹狂也,似醉也!懵懂之中,未知日竿渐移轮浮西山矣。正欲罢吟以求太白指教,忽然眼前一亮,仙光触目,惊而视之,只见三位仙人扶摇而去!余匆忙以追,大呼之曰:“诸公且慢——”太空悠悠,杳无回声!仰首长望,唯见飘飘衣裾渐行渐远。仓皇之中,欲唤神龙以追,左右盼之,亦不见神龙踪影矣!

呜呼!梦也?非也?

唏嘘!非也?梦也?

 

      莫愁赋[1]

序:乙酉秋月,金桂飘香。余南下宁城,吊游莫愁之湖[2]。昔时尝闻,莫愁洛阳女也,因以萦萦于怀;今日遥临,复读萧衍《河中之水歌》[3],忽觉心底沉重,郁怀悲结,触景生情,对湖成吟:“洛阳诗客祭莫愁,三拜莫愁双泪流。天赐沉鱼落雁貌,青春薄命叹悠悠!”吟罢,涕泪盈眶,不可自抑。稍俟平复,激怀催发,又得一绝:“莫愁湖畔吊莫愁,传讯故乡已入秋。两地金菊花正艳,清香专为气节留!”因此行之故,时而念起南京,又有小诗在案,每每诵之,胸中总有堵塞之感。戊子春,和风抚柳,暖阳浴花,遂乘兴援笔而成此赋,感慨之余以释心头之重负耳。

洛阳地脉,千古灵秀。山水滋润,美女莫愁。身修修兮窈窕,步轻轻兮含羞。目澄澄兮弦月,眉弯吊兮叶柳。家无绫罗绸缎饰娇艳,纵使布麻粗织亦风流。古有沉鱼落雁,万方惜玉传天下;今有闭月羞花,无人怜香隐洛州。苍天夺爱,叹萱堂之早逝;弱女服命,守椿庭以度寒。日出而作,陟邙岭而采桑;日落而息,下机屋以纺棉。道上倩影,惹醉夕阳过鸟;溪畔浣姿,望痴晨鱼流帆。纤手灵巧,绣出孔雀展锦翼;妙剪独运,裁得邻里尽靓衫。清茶淡饭,日日厨下奉小味;大寒酷暑,夜夜塌前问平安。但得日月清白度苦乐,哪知无常失义掷倒悬?唯求老父行医糊口疗民病,未防悬崖采药误撞鬼门关——阳春风暖,晨步南山。满目草药,竞引攀援。灵芝挂壁,分外耀眼。垂手在即,失身落岩。疾声而呼兮,悲声荡谷惊天地;跌落千寻兮,峭壁溅血赴黄泉……

呜呼!可叹穷人苦中觅路无生路,可怜好人贫里求安无平安!噩耗惊魂,冰覆山川。莫女恸绝,哭地抢天。无兄无妹,邻里相探皆垂泪;无银无米,亲戚往吊多泣言。谁人肯借三百债,帮扶弱女度难关?幸得南客卢员外,慷慨解囊义相怜。买棺执丧事,灵安北邙山。高堂入土,“三七”过罢泪流尽;冢头植草,脱下孝服心始宽。孤寂难处,愿随员外赴南域;大恩当报,乐侍仁义度流年。

车马兼程,江北陆路穿驿站;舟船并用,江南水道扬风帆。眼收美景,借月漫履千里路;心向石城,乘风笑迈万重山。经月苦旅,行抵建康;衣食有寄,身安异乡。日游秦淮,喜看画舟荡碧水;夜观歌舞,乐听名姬唱宫商。画眉鸣翠柳,鹦鹉卧庭堂。金鱼湖中戏,紫蟹石下藏。假山空洞摇竹影,篱笆透风溢花香。公子挥笔伏书案,丽人摇扇步回廊。阿母生怜,赐镜换衣裾;阿姑施爱,换簪送香囊。天美,地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风香,雾香,草香,树香,花更香。天生莫愁多福份,苦尽甜来日月长!

美境生惬意,风光上脸膛。鸳鸯引春意,夜半思芬芳。姿色动人,邻人多见爱;德行可仪,阿母做红娘:“郎君非他姓,员外自家郎。文质彬彬品端正,相貌堂堂知文章……”莫愁闻言,心头一热暗应许;诺声出唇,腮起红晕眼放光。美女旷世,愈变愈俏愈俊秀;牡丹逢春,愈开愈艳愈清香:眉卧蚕兮尾翘翘,眼传波兮水汪汪。唇微启兮齿皓皓,耳吊环兮影荡荡。发髻峨兮云卷卷,簪镶金兮色煌煌。肌如玉兮肤润润,颈纤细兮脖长长。绣鞋生韵,一步一念拜故土;南曲多情,一竹一丝醉洞房。孟春花烛夜,仲秋身孕藏。季夏生贵子,三冬系红装。皇天赐爱,苦难熬尽辞燕雀;祥光浴身,富贵骤至唱凤凰!

古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大哲之言,终隐其兆。世人皆说美貌好,未知美貌双刃刀。天下好色思美貌,可叹美貌祸难逃!

南朝梁武帝,卢家有故交。春邀赏牡丹,叙旧奉当朝。蝴蝶引路,喜鹊鸣枝,但求一人悦;惠风抚柳,清馨扑鼻,唯见百花娇。武帝神来添雅兴,驻足嗅香问根梢:“牡丹华贵,雍容风骚。江南绝育,缘何独骄?”员外赔笑唤出莫愁女,莫愁合手施礼欠蜂腰:“奴本洛阳女,自幼识芍药。随带牡丹种,偶育几妖娆……”武帝聆言捻须搔头久不语,心血涌动张口惊目妒火烧:“普天之下无二色,京城之内第一佼!”怅别回府去,早饮晚宴无甘味;暗中思美人,长吁短叹自讥诮:“一国之主园中惨然缺名卉,四海之王室里黯然无美貌。九州丽人南国荷花千万万,不敌莫愁洛阳牡丹独昭昭!”思前想后生一计,遣夫戍边派疆郊。途中设伏下毒手,独霸玉人度逍遥……

莫愁长亭挥别泪,青灯孤影度春宵。朝思暮想盼夫归,未知万里征途笼杀气;日等夜守望鸿雁,未知千里朔宇起狂飙。朝歌夜舞醉朝廷,未知一派升平隐祸患;日宠夜幸伴君侧,未知百恩柔情藏暗刀!人生无爱,天地皇皇亦昏暗;妾身无主,日月灿灿亦无光!夫难临头无力救,但求赴死一笔销。三日绝餐,刀剁乱麻三思定;一梦醒过,如释重负一身轻。笑脸对镜巧妆扮,一胭一脂饰从容:云鬓漫拢嫁时髻,樱唇轻涂嫁时红。耳环吊作莲步荡,弯眉画成新月升。妆成强笑唤来阿侯子,抚脑垂泪漫语细叮咛:“勤读诗书常励志,苦练拳脚健身功。冬夏代娘孝阿祖,清明不忘祭父灵。成家且莫娶美貌,交友切忌近奸佞。为娘生来无过错,苍天失理太不公。孤力无剑斩邪恶,但求一死还清名……”莫愁言毕,怀抱娇儿满涕泪;阿侯听罢,长跪慈母几咽声。泣眼作别,轻扬玉手送儿去;晚亭坐候,岸柳枝头玉兔升。愿与嫦娥永作伴,香魂扶摇上月宫!

山静净,水静静,林静静,月静静……一更后湖水摇月,鱼眠波碧影映空。二更疏林竹栖鸟,莺卧巢暖寂无声。三更明堂歌传乐伴舞,应是武帝怀抱醉嫔婷。四更莫愁起身正裙带,款步流星一跃投湖中……

嗟乎!玉碎荡起冲天浪,林乱漫卷狂旋风!睡鸟惊梦,绕湖千匝号啕叫;乌云乍起,贯耳万电霹雳声!嫦娥唏吁,桂树泣花月暗淡;王母慨叹,天女咽舞星朦胧!人生在世求美好,百般祈求一场空。人生在世思恩爱,万般情思一孤伶。人生在世皆赴死,何须低头觅长生?巍巍乎,一死血溅咒邪恶;壮也哉,长将英气贯长虹!

有诗颂曰:金陵湖水鉴莫愁,傲骨冰容冠九州。宁死不陪权贵笑,血凝大义写风流!

注释:

[1]相传,莫愁女为洛阳人。幼时丧母,随父采药治病为生,而且蚕养织绣无所不通。15岁那年,父亲采药时落崖而亡,因家境贫寒,她只好卖身葬父。当时在洛阳做生意的卢员外见莫愁女纯朴善良,便帮她安葬了父亲之后带其回到建康(今南京)。后嫁给卢家做了卢员外的儿媳妇,并生下了一个儿子阿侯。其时,梁武帝萧衍与卢员外交情深厚,当听说卢员外家花园牡丹盛开时,便前来赏花。他见牡丹交错如锦,夺目如霞,便问:“此花为何人所栽?”卢员外答道:“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听到这吉祥动人的名字,便传令莫愁见驾。梁武帝见莫愁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不由得神魂颠倒,觉得自己的皇家花园不仅花不如卢家,而且妃子也不如卢家,心里非常气恼。回家之后便想出一条毒计:他先下令莫愁的丈夫卢公子戍边赴命,在途中暗暗将其害死,然后传旨莫愁入宫为妃。当莫愁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悲愤交加,决心以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跳入家中的石城湖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莫愁湖位于南京城西水西门外,大小约为玄武湖的十分之一。它以典雅、含蓄、自然、质朴而著称,历史上曾享“江南第一名湖”之美誉。莫愁湖因莫愁女而得名。

[3]《河中之水歌》,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莫愁做的一首诗。其诗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阑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道德经》,意为福与祸常常相关联,祸中含福,福中隐祸。

 

      哭母赋

星宿欲坠兮,日月留之而不复;椿木将枯兮,九江灌之而不苏。秋果蒂落兮,茎蔓挽之而无济;慈母鹤驾兮,千呼未及已登途!举目望兮,烛光点点而隐现;翘首盼兮,白云皑皑不驻足。亭台危兮,楼台明灭而可见;鼓乐扬兮,群钗舒袖而起舞。王母含笑,天庭设宴以款待;侍女环绕,临座添茶以将壶。众仙施礼,拱手欠身而搭话;诸神敬酒,举杯引觞而祝福……喧哗之声盈厅,熙攘之状惊目,陶陶然,怡怡然,不知天上?人间?何岁?何年?

忽尔,苍穹有洪声传焉——如画外之诗吟,似天宫之仙言,空旷回响,叩余心弦:“恩慈安乐去,笑向西天游。天地终归老,功德尚自留。千秋传善举,百代誉高丘。大赋书风范,遗文载九州!”闻其言也,句句清朗;品其韵也,字字难求;观其意也,一片真挚;思其理也,大道千秋……余不禁愕然!百思不得其解,万叩未晓其玄?合手扑地,一拜再拜,继而循声以觅:上下无踪,左右无影!复跂而仰天巡视,左右顾盼……良久,勿复回声焉。

余恍然醒梦,扶棺定魂;泪下如注,百感交心;往事如昨,目历古今——

母为田氏女兮,居城北之凤翼;取名曰小芝兮,列姊中之尾裙。家室多姐弟兮,无豪门之殷富;勤朴务农桑兮,披冬夏之风尘。先祖辈出仕兮,交天下之骚客;家落失中道兮,违风雅之诗文。七岁始缠足兮,奉父母之尊命;十一学针线兮,织御寒之衾巾。十四定终身兮,结谭庄与风口;十五着红妆兮,坐花轿而成亲。举族乐济济兮,睹新妇之风采;邻妇笑呵呵兮,扶娇娘之袖襟。三日闹嚷嚷兮,醉喜庆之酒宴;十日忙时令兮,下田园以耕耘。缝过隆冬锄仲夏,收罢晚秋灌早春;忙来常忘西沉月,忙中不顾怀胎身——

母生多弱女兮,串上下之八妹;育九女并二男兮,历多少之艰辛?夏织单布衫兮,冬缀御寒之袍裤;寒查露肢被兮,暑驱叮咬之饿蚊。天蒙蒙而下地兮,披星星而戴月;扶犁耬而耕作兮,呵黄牛而出村。肩背篓以挑担兮,驭牛车而转运;储柴禾与米粮兮,推磨碾而饲禽。里外一把手兮,侍公婆与叔侄;皇粮谨供奉兮,累风霜与晴阴。春忧籽之不种,秋患实之不殷。寒念举家受冻馁,挑灯不顾苦累身!劳哉吾母!累哉吾亲!仁厚慈善,懿德高云!

与邻里合乐兮,守和睦而相处;与桑梓之俱亲兮,有疾苦而相恤。与路人同行兮,遇灾祸而相助;与六亲共渡兮,逢患难而相扶。嘱儿唯笃诚兮,识大理与谦让;训儿读诗书兮,奉国家和社稷。教女唯娴淑兮,侍公婆以至孝;诲女勤持家兮,重相夫与教子。一碗青菜汤兮,忍噜腹之饥肠;两个小窝头兮,子未餐而不食。日扶杖而望兮,盼稚孙之归校;夜踞门而候兮,子不归而不息。盼子长兮成其家,成其家兮盼抱孙;忧其子兮疼其女,忧嫡孙兮惦外孙。弥留之际忧心在,可怜天下父母心!

乌鸦反哺防娘老,羊羔跪母报娘恩!树欲静兮风不止,子欲孝兮不见亲!悲声荡兮天亦恸,长城覆兮地亦昏!长足跪兮头抢地,口啼血兮无回音!扶摇去兮莫牵挂,畅怀笑兮履青云!路漫漫兮长相望,思绵绵兮寄星辰!

呜呼,吾母!青山苍郁,永安乐土!

 

    老君山赋[1]

巍乎!八百里伏牛,三鼎擎天[]2。两千年经韵,五洲响传[]3。大名赫赫,唐宗封冠[4]。金殿煌煌,老庙聚仙[5]。其脉茫茫兮,基连昆仑;其势渺渺兮,意接天山。其峰危危兮,峻赛五岳;其灵幽幽兮,魂统三关。白云悠悠,蹄尘漫漫系函谷[6];紫气冉冉,福光盈盈布百川。老子修道归隐地,千古灵秀一名山!

岭界南北兮,水分两川[7];南通汉江兮,北发伊源。东汇河洛兮,一脉中贯;呼啸入海兮,浩波荡烟。中鼎耸立兮,西华相伴;东景形胜兮,隐哲藏贤。下映江河兮,上辉星汉。道统九州兮,地标中天!无峰不奇兮,千姿竞岩;无水不秀兮,悬瀑卧潭。无涧不幽兮,行云悠闲;无石不名兮,掌故流传。无林不茂兮,枝稠叶繁;无花不媚兮,争春斗艳。无庙不供兮,肃穆庄严;无神不灵兮,香火连绵。其险也,如华山之猿履;其姿也,似黄岳之层峦。其朦也,犹庐山之弥雾;其高也,盖泰山之齐天[8]!

至若春之来也,惠风和畅,天浴暖阳。彩蝶对舞,俊鸟穿翔。万木争荣,百花吐芳。鱼虾戏泳,泉溪流淌。四月初八兴庙会,车水马龙动山乡。夏之至也,日出东岭,朝岚浮荡。新雨成瀑,彩虹呈祥。石林夕照[9],落霞鎏光。幽谷追梦[10],玉兰送香[11]。一步一景添游兴,醉入画图十里廊。秋之到也,红叶满目,凌风傲霜。野果缀枝,凝紫溢黄。大雁越顶,叫声悠扬。缆索往返,凌空徜徉。一步三株中草药[12],悬壶济世救四方。冬之临也,雪覆旷野,鸟兽潜藏。花遗枯枝,冰状苍凉。老滕无语,根孕梦乡。经歌溢宇,佛音绕梁。一洞五天堪奇景[13],远山近岭裹银装!

奇也!斯山来之有龙,去之有脉,自然也;凸之为峰,凹之为谷,自然也;春之向荣,秋之向枯,自然也;阳之居木,阴之居水,自然也。斯自然之景,可赏;自然之物,可取;自然之趣,可娱;自然之谐,可容。然则,弗如觅自然之道而法之以享天道之永久也。四海名山不乏景、物、趣、谐之妙,而独不可与斯山并论者何哉?道教之胜地者也!

壮哉!亘古迄今,游人接踵以朝者,无四时之分也;天南地北,香客并肩而谒者,无贵贱之别也。熙熙嘻嘻而来,攘攘嚷嚷而去,许心中之夙愿,发感世之豪情,其快也如是,非它山可与媲美者焉!若夫,仕宦之临斯山也,近闻普度之经文,远聆救苦之钟声[14]。思溶润笔之池水[15],身浴拂竹之清风。长仰耸天之老子[16],遥忆吐哺之周公[17]。当有感于老子之言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18]。”于是乎退而思焉:古之贤者常以黔首为本,识“舟水”之理[19],知“鱼渊”之辩[20],是谓明道也。吾侪今日当以何为?在其位,谋其政,正其行,廉其声,民意不可背向,进退不可失明。而或商贾之临斯山也,日寻亮宝之台宇[21],夜抚玉皇之辰星[22]。朝拜灵官之真仙[23],暮谒方丈之高僧。遥望伊水之东逝,近伤秋花之凋零。当有感于老子之言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24]。”于是乎思而叹焉:人之于宇宙渺如尘埃也,人之于草木寿在朝暮也。人生富贵,三生之幸,然则,勿忘“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25]”,取财不可以无道,富贵不可以独享也。抑或庶人之临斯山也,笑摸青牛之首颈[26],怅议连石之亲情[27]。探看舍身之崖壁[28],追忆淋醋之丰功[29]。敬焚祭祀之香火,祈求家国之太平。当有感于老子之言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0]。”于是乎感而云焉:苍天在上,良心不负。尚勤尚俭,积善积福。莫存大富大贵之奢望,常怀朴淳仁厚之民俗!

    呜呼!天下游客涉三江而蜂拥,越千山而鹜趋者,意在品山之逸趣,问道而明心者也。坦然乎?可凌虚而吐纳百川;朗然哉?可旷怀以明志清心!玉在山而草木润,人思辩则世事明。山育人之懿德,人赋山以空灵。山因哲人之哲辩而千秋鼎盛,人以圣山之圣洁而万古留名! 

诗曰:大智无疆界,道德天下行。哲思容宇宙,物辩启人生。

      万世尊师表,五湖仰盛名。悠幽悟道地,千载鉴文明!

已丑季冬二十四日于翠竹庐

注释:

[1]老君山,即景室山,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境内,为伏牛山主峰,海拔2200米。传说老子归隐于此,因以名扬天下。2008年至2010年间,乡贤杨植森投资三点六亿元巨资,进行修整,并勒此赋于照壁。

[2]伏牛三鼎, 指中锋鼎室山,西峰华室山和东峰景室山。

[3]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曾在京都(今洛阳)做官,任周朝“收藏室史”,著《老子》(即《道德经》)五千言。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一书被翻译 成了17国文字、140多种版本流行于世。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语,曾一度引发美国“老子热”。

[4]唐太宗李世民曾钦封老君山为“天下名山”。

[5]老君庙,位于老君山(即景室山)南天门处。始建于北魏,唐朝唐太宗认老子为祖,派尉迟恭进行过监修。庙内供奉太上老君铜像一尊,高3、3米。古往今来,朝者如云,香火鼎盛。

[6]传说老子“被免而归居”之后,骑青牛西游。函谷关令尹喜拜老子为师,并求:“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后骑青牛漫游天下,最后归隐于老君山。

[7]以老君山为界,其南水注入长江,北水源发伊水,汇洛水注入黄河。   

[8]东岳泰山,海拔1532米,比老君山约低668米。

[9]石林(峰林烟岚),为老君山八景之一。此处石柱林立,形态各异,蔚为壮观。专家认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为壮观的花岗岩峰林奇观”。

[10]追梦谷,是老君山一著名景区。有老龙窝、太子洞、老君瀑、醉秋亭、野趣苑等景点,人称“十里画廊”。

[11]老君山有一株千年望春玉兰,虬枝满身,历千载而犹荣,人称“看山老”。游客常在此留影并抚摸,民谚曰:“用手摸一摸,活到一百多。”

[12]老君山有柴胡、夏枯草、连翘、苍术、茯苓、威灵草等数十种中草药,有“一步三药”之誉。

[13]一洞五天,是老君山舍身崖一处奇观。一洞之中有五个自然天洞,可观远近五处田野风光,十分奇妙。

[14]救苦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毁于清末,甲申年(1944年)重修。殿内供奉着太乙救苦天尊,是拯救苦难普度众生的天神。此处有吉祥大钟,宏声悠远。

[15]润笔池,老君山一著名泉池。其色赤,久旱不竭。传说是老子在道德府写文章时所用。

[15]2009年新塑老子像一尊,高30多米,远处望去,蔚为壮观。

[17]“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恐失天下之士。”(《韩诗外传》卷三)。意思是:周公恐失天下贤士,洗一次头几次握起未梳理好的头发,吃一顿饭几次把吃到口里的饭吐出来,迫不及待地去接待天下贤能。

[18]《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其意是:圣人的心境非同一般,想百姓之所想,思百姓之所思。

[19]《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20]《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其意是:鱼不可离开渊泉,国家的军队不可炫示。

[21]亮宝台,传说老子曾在此诵经。在此可观云海日出。

[22]玉皇顶,海拔2192米,峰顶有玉皇大帝庙。相传此峰为老子所骑青牛的犄角所化。

[23]灵官殿,始建于元代,因年久失修,2009年进行了大幅度整修。该殿群山环抱,三进院落,依次为山门、厢房、财神殿、娘娘殿和灵官殿。殿内供奉的是得道真仙王灵官。

[24]《道德经》第九章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其意是:金玉满堂,是不可能守得住的。富贵而骄横,是会自取祸患的。事业成功了能及时退让,是符合天道的。

[25]《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其意是:过分爱惜功名必定耗费巨大,过多积累财物必定损失惨重。

[26]老子骑青牛石雕,位于救苦殿洼,高3、8米,长4、5米,重18吨。此石雕根据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中对老子的描述雕刻而成。因传说青牛有灵性,所以有民谚曰:“摸摸青牛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青牛颈,一辈子不生病。”

[27]连心石,是老君山二大一小连在一起的三块石头。传说,老君山下有一个男耕女织的三口之家,女儿采药的时候不慎落崖而亡,夫妇二人在寻找女儿时,也因天黑而坠下悬壁。老子感念一家良善,一口仙气将三具尸体吹起,变成了三块石头,后人称“连心石”。

[28]舍身崖,因民妇白莲花在此跳崖明志而得名。传说北宋年间,白莲花丈夫李金旺参加抗金义军,莲花在家中侍候父母,十分孝顺。后因长舌妇无中拨弄闲话,白莲花不堪忍受,遂到老君庙哭诉之后跳崖身亡。

[29]淋醋殿,是为了纪念身有善举的林老太太而建的一座祀殿。传说清朝末年瘟疫流行,林老太太梦中得仙人点化,用山腰泉水和小米做醋,医好了自己儿子的疾病,遂开醋店济世救民,高寿百岁而终。

[30]《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意是:至高的善事如水一样。水善的时候,有利万物而不与之争利,甘居众人不愿处身的低下之位,因此水与道差不多啊。

 

      华山赋[1]

嗟乎!盘古开天地兮,列宿布山川。宇外引天水兮,仙界移华山。三皇封西岳兮,五帝赐擎天。威仪凌三界兮,紫气覆六关。西接昆仑,脉系灵源;东压崤岨,势扼中原。北眺黄河,朝霞夕岚;南望秦岭,虎踞龙蟠。俯收函谷,鼎镇长安;仰察四海,磐固轩辕。古今朝圣地,天下第一山!

巍哉!群岭逶迤兮,百壑凌风;奇峰突兀兮,万古峥嵘。朝阳莲花兮,东西对峙;落雁云台兮,南北竞崇。长空栈道兮,阶通幽境[2];鹞子翻身兮[3],姿悬碧空。千尺幢井兮[4],天工一线;五龙潭水兮,风情万种[5]。回心石险兮,扶云思乱[6];擦耳岩危兮,凭目魂惊[7]。金锁石门兮,越越不尽[8];云梯御道兮,复复相迎[9]。遗台放雀兮,牛心灵峪[10];摩崖刻题兮,鸟道仙屏[11]。玉泉醉溪兮,水寓酒味[12];仰天碧池兮,影映辰星[13]。金龟玉蟾兮,戏逐天宇[14];聚仙灵台兮,仰居北峰[15]。南天圣门兮,豪纳灵气[16];西岳神庙兮,遥忆白龙[17]。桃林阔坪兮,笑观花海[18];响水凹石兮,暗传诉声[19]。鹰翅出宇兮,势趋毛洞[20];云根腾雾兮,伞笼棋亭[21]……咦兮!天域旷古,嵯峨绵亘耸霄汉;地脉精深,云气宕荡贯苍穹。扬手揽星月,俯身驾鲲鹏。立岩托宇宙,穿虹步天宫!其险峻奥古如是,何患旷世奇观神话仙踪之有失哉?

圣哉!纵论人文兮,唯其独尊;皇封三教兮,卓尔不群。黄帝巡狩,群仙聚会仰天地;始皇封禅,万臣匍匐拜乾坤[22]。瓮肚开元,玄宗拟书勒盛世[23];道崇清妙,慈禧题匾净凡尘[24]。无极仙图,陈抟勒石鉴独悟[25];紫金宝囊,王母书卷暗藏身[26]。青牛功高,老君犁沟迹尚在[27];竹笛声远,清乐绝谷号长春[28]。寇准壮怀,对天放歌吟红日[29];李白寻圣,携琴琢句觅知音[[30]]。顾公开馆,力推新潮研中外[31];退之投书,浩叹巉岩传古今[32]。智取华山,一曲赞歌酬壮士[33];劈山救母,千载石斧志萱恩[34]。弄玉情痴,二人乘凤辞凡界;萧史义重,一枝玉箫奏晨昏[35]。中方仙桥,虹跨绝壑人晃影[36];云崖神灯,夜望烛光福盈门[37]。莲台佛影,五彩雾晕簇莲座[38];飞燕衔表,八面飘忽荡人魂[39]。雨雾弧光,替天行道照晨径[40];地球阴影,环光柔蓝映晚村[41]……咦兮!人仙交会之所兮,帝王封仰而频临。亘古贯通之界兮,文明悠远而相闻。释道融合之地兮,中外卓识而共存。情爱发升之处兮,天定良缘而遂心。是乃凡界乎?仙境也?

天下胜水各有其性也,天下名山各具其格也。性恶自鄙,格高自崇也。山有高矮之分,民有长短之度也,益民者自高,损民者自矮也;山有雅俗之别,民有智愚之砣也,荟文者自雅,集蛮者自俗也。华山凛然大气——不谋怀之藏金也,勿齿喷之扬天也,不求水之为灌也,勿烦农之为耕也,而浩气云表,懿德盖世!其巍而无语,险而不殃;博而无傲,尊而不彰;长而无怠,灵而不狂;坚而无懈,裸而不妆;殷而无私,施而不扬;曝而无怨,寒而不伤……穷香泉甘露以哺育生灵滋养万物,尽袒胸赤臂而顶天立地超迈千秋,其高格如是,与吾民族精神有何异哉!

物有物理,天有天心,民有民意,国有国魂。中华之族标者,炎黄也;都标者,北京也;水标者,黄河长江也;山标者,西岳华山也[42]!神州广大,不乏灵山秀峰,而先祖慧识,独以“华”而冠炎黄,足见斯山之尊也!

洛神赋 文选 谭杰赋文选

噫唏!仰望长空兴嗟叹,豪吟西岳壮新篇——明月为灯兮,白云作船;彩虹为桥兮,苍龙作骖。群星为种兮,宇域作田;银河为溉兮,南湖作泉。薄雾为帷兮,疏雨作帘;天池为钵兮,晨露作餐。牛郎为邻兮,竹林作筌;北雁为使兮,红叶作函。俊鸟为歌兮,索道作弦;流瀑为吟兮,长歌华山!

歌曰:有容乃大兮笑纳千山,俯仰天地兮喜招紫岚。

      福被黎庶兮乐业平安,灵佑中华兮长领风帆!

注释:

[1]华山,亦称西岳,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为我国五岳之一。其景域148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华山有5座主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中峰玉女和北峰云台。

[2]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长20余米。因其道凿绝壁,游人履此常魂飞魄荡,被誉为华山天险。道中有朝元洞,道尾有贺老石洞。据传这是贺老在华山开凿的第72个洞。室侧有卧龙松,室内有神水,室洞口上壁镌“全真岩”三个朱红大字。

[3]鹞子翻身,是华山东峰上的一条险道。该道绝壑悬空,游人自清虚洞转索道必有几步如鹰鹞转身一般,摸索脚窝方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

[4]千尺幢,位于青柯坪回心石上。其形如裂隙,西壁直立,仰视如一线天开,俯视如一临深井,故又名天井。明代阎尔梅有诗云:“险光一线开,窄缝夹青天。蹬险先妨膝,扳崖侧用肩。木梯橦外补,铁繘井中悬。怪石横如窦,阴风直上穿。”

[5]五龙潭,位于华山门以北五龙桥下。相传潭中蜇居五色巨龙,它们常化为五位老人飞往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后来,一位老人背负陈抟腾空迁居华山。

[6]回心石,位于华山青柯坪东道院后坡。其石高数丈,上刻“回心石”三大篆字。其意有畏险止步和悔过转意两种说法。

[7]擦耳崖,是指北峰石券门到上天梯的险道。东临绝谷,西傍悬崖,行之如粘壁鼠行,摩面擦耳,稍有差失,便会坠深渊而亡身。

[8]金锁,即金锁关,又名通天门。在山峰口箭峰侧,是通往华山三峰的咽喉。杜甫《望岳》诗有“半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句,素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之说。石门位于五里关至莎萝坪途中,为步登华山必由之门。

[9]云梯,为引凤亭通往东峰的一段险道。梯高10米,与地面成90度角,中上部向外突出,呈倒坎崖势。梯置悬索三条,可援索而登。御道系阎王砭到救苦台的一段登山路,因汉武帝、唐玄宗游山履道而得名。当年道不盈尺,谷视千仞,十分险要。

[10]牛心峪,位于华山峪东,因峪口山若牛心而得名。牛心峰顶有放雀台遗址,得名于“黄雀衔环”的传说。

[11]华山历代皆有高僧名士就隐,帝王驾幸,骚客游吟,留下了众多内容丰富的摩崖题刻。

[12]玉泉,即峪中之水。因传说与峰巅镇岳宫之玉井潜通,便寓于许多美谈。醉溪,位于华山峪口玉泉院东,发源于院内小溪,因其水稍含酒香,多饮者可微醺,故而冠以此名。

[13]仰天池,位于南峰绝顶,池深1米,水面面积约2平方米。清澈澄碧,旱而不竭,涝不盈溢。甘露池,位于东峰三茅洞旁,方形,甚甘甜。汉宣帝刘询曾于甘露元年(公元前52年)命工匠在峰头铸一三足铁鼎,上铸“万国服贻长久铸神鼎承天酒”字样,此池亦大旱而不耗损。

[14]金龟戏玉蟾,为华山奇石之一。远望二石似玉蟾金龟追逐嬉戏,栩栩如生。传说它们乃王母宫中金童玉女,因二人私下相好,被贬出仙界咒为此石。

[15]聚仙台,位于北峰横翠崖西。台上有古洞、道院,环境险绝幽雅,登临有四面悬空之感。

[16]南天门在南峰东侧,传说因轩辕黄帝曾在此宴会群仙而得名。今南天门内上下有两栋庙宇,上称文昌阁;下庙中有通道,为登聚仙台长空栈道的必由之路,称南天门。

[17]西岳庙,位于华阴市城东2.5公里处。它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地方。据《五岳真形图》记载,华山神白帝少昊“领仙宫玉女四千一百人”“身服白素之袍,头戴太初九旒之冠,佩开天通真之甲,乘白马”。

[18]桃林坪,位于五里关南西谷,因桃林遍布而得名。阳春时节,幽香溢谷,人都称之为桃花源。此处曾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19]响水石,在三皇台南百余米处。石高数丈,中间凹进,两侧旁突,上部前倾若坎。游人侧耳细听,石中流水潺潺,泉水叮咚,宛若琴弦,如泣如诉。

[20]鹰翅石,在南天门西北。其苍黑色,如硕大的鹰翅,羽毛清晰,纹理可辩,生动逼真。传说雷电击松时,雄鹰俯冲过来以翅护松,而击化为石。毛女洞在毛女峰,为秦始皇宫女玉姜为避骊山殉葬逃入华山而成仙女。

[21]云根石,位于华山峪口一公里处。当河矗立,断面如削,上镌“脱俗”二字。当地人传说,华山峪中之云雾皆由此起,所以叫“云根石”。下棋亭位于东峰东侧。

[22] 《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驯狩,从秦始皇祭封华山之后,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清乾隆等诸多皇帝,都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23]瓮肚峰,位于华山中方之上,因状若瓮状而得名。《开天传信记》载:唐玄宗叹其高峻,欲在峰腹处开凿年号“开元”二字,让百里之外便可以看到,后因谏官劝阻而搁置。

[24]慈禧太后曾游华山,并为玉泉院含青殿题“道崇清妙”匾额。

[25]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据《宋史·隐逸传》载,因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先入武当,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传说《无极图》由吕洞宾传给陈抟,由他将其刻于华山。

[26]华山上有邓霖题记的五岳真形图碑,碑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亲降,见王母巾器中有书卷,紫锦囊盛之,即是五岳真形图。

[27]相传太上老君在华山修炼时,见人们开山凿道十分艰辛,便牵坐骑老青牛犁了一道沟,以使人们上下可手脚并用,即现有的“老君犁沟”。

[28]传说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杯谦隐居华山长春石室,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无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

[29]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七岁赋《咏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0]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为寻觅黄芦子真迹,携友荷长瓢拎琴登上华峰巅,并写下了“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名句。

[31]顾炎武,明末清初学者,地理学家。他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被后人传为佳话。

[32]据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登华山,但是在他返回苍龙岭时,下看深渊万丈,回头白云缭绕,双腿发抖,抱头痛哭,写了遗书投于岭下。现遗“韩退之投书处”石刻。

[33]《智取华山》,是一部描写解放军进军陕西巧登华山歼灭土匪的电影。

[34]《劈山救母》,是一部流传很广的神话戏剧,又名《宝莲灯》。华山有“斧劈石”,位于华山西峰。石旁有一巨斧,柄上题有“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予沉香,劈山救母”,传说为沉香救母时用的石斧。

[35]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传说她与善吹玉萧的隐士萧史结为夫妇,二人乘凤飞至此间而双双修炼成仙。秦穆公曾四处寻找,后知女儿升仙,建萧女祠于华山明星崖上,以酒果祭典。

[36]中方仙桥,在华山王猛台三清殿南绝壑,为华山八景之一。据《华山志》载:薹逢全适天气,远而望之,中方峰壑间,有桥若虹,时隐时显。有时,还可见桥上人影幢幢,飘飘若仙,犹如蓬莱海市蜃楼,故称仙人桥。

[37]夜宿华山常见峰崖之间有如灯烛一样的光团,三五聚散,游移不定,人们称之为华山神灯。《雍胜略》和《玉女峰记》皆有记载。

[38]莲台佛影,又名华山灵光,为华山十大谜团之一。此奇观多出现在华山南峰,这种自然现象出现时,一片轻雾上方突然出现一团彩虹一般的光晕,光晕正中有一阴影,恰如佛身,惟妙惟肖。

[39]飞燕衔表,为华山十大谜团之一。春夏时节,常有香客站在聚仙坪上求神祈福,向西南山谷抛撒黄表。黄表飞飞扬扬,久而不落,便有燕子衔之而去;亦有黄表返升坪台,飘荡忽悠,便有燕子戏相追逐。此时,香客大悦,以为祯祥将至。

[40]雨雾弧光,此景多在日月崖的夏秋雨后出现,被称为华山第二谜。此时,日月崖云雾缭绕,忽有几缕弧光穿过云隙,自崖畔划过,耀眼夺目,使朦胧之中的日月崖石纹清晰可辨。

[41]地球阴影,为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每年夏至前后,当晚霞消失时华山西峰顶出现一半圆形灰蓝色光环,并且徐徐上升,颜色亦慢慢加重,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犹如地球的阴影一般。

[42]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

 

     香山居士赋[1]

嗟乎!禹凿龙门兮,青峰中开;阙引伊流兮,浩波南来。艄公泛舟兮,举楫膜拜;游鱼鼓浪兮,浮鳍徘徊。情系千秋石窟千尊佛[2],长恋一脉香山一诗才。椽笔凌风,啸吟日月三千首;大韵弥空,俯仰天地堪壮怀。香山古寺,佛光悠悠鉴名胜;居士高格,诗文煌煌何佼哉!

美哉,香山!曦光初照,鎏金兴岚;晚风轻拂,引紫荡烟。喜鹊群聚,枝唱悠闲;白鹭排空,影掠蓝天。碧池漾波,瀑落山岩;弯虾列队,漫泳清泉。翠竹成林,荫铺绿毯;繁花簇拥,园放牡丹。释家寺里,晨钟暮鼓起经韵;擂鼓台畔,赋诗夺锦寓大观[3]。乐天堂中,素衣鸠杖半仙卧;九曲廊内,狂草大篆墨龙旋。听伊亭下,骚人对酒赋明月;琵琶峰上[4],乐师抚琴奏山川。一步一景,曲径幽通斗母庙[5];千手千眼,檀香焚拜观音龛[6]。夜静安卧,犹闻庄子戏说蝴蝶梦[7];日朗远眺,似传范公长吟忧乐篇[8]。西望石窟,但见万佛打坐目凝爱;东仰马寺,如聆千载钟鼓音带禅。南耸九皋,崖立仙鹤一鸣惊天地;北荡洛水,浪涌宓妃轻歌舞蹁跹。天赐一方圣土好风水,代出几多诗客会兹山。客中独有居士白少傅,情寄山水一醉不知还。生为香山士,号尊香山贤。死作香山鬼,魂守香山天!

伟哉,居士!祖居太原府兮,徙栖渭南郡;复迁新郑地兮,投胎东郭村。少时逢战乱兮,举家多颠沛;贞元中进士兮,一朝倍荣身。奉官几易任兮,政事必躬亲;暮年恋洛邑兮,籍贯洛都人。生死本天定,仕途任浮沉。卅载无定处,漂流付烟云。缘归河洛地,笑与佛为邻。幽居香山下,酿酒赋诗文。秋来聚咏,醉对桂月会九老[9];冬至酬唱,喜向飞雪发豪吟。夏日伴僧,虔奉香火示善意;春夜邀客,畅饮旨酒话良辰。一壶酒,一张琴,霓裳弹奏乐荡魂;十二载,十卷韵,《洛集》声中寓乡音[10]。青丝聊发凌云志,白首不失潇洒心。笑赋风流昭日月,大写人生壮乾坤!

日出日落,草木枯荣千秋过;朝吟暮唱,诗文留传几人存?赋成纸贵,妇孺朝廷皆称道;韵出巷乱,异国他乡竞传闻!日本诗朋,遥莅九都总参[11];朝鲜文友,暇临王城常吊君。功德盖世,后人泣作《白亭记》[12];忧思撼天,来者感念“卖炭”人。天下皇王将相千权重,不敌关注民生一诗魂!日日忘餐,胸中常念农桑苦;夜夜难眠,口里时唱《刈麦》吟。感慨人生,《长恨歌》中呼情爱;嘘吁不幸,《琵琶行》里叹风尘。扶直匡正,折剑“犹胜曲全钩”[13];扶弱济贫,天下长仰“兼济”心。愿达天子,为诗“唯歌生民病”[14];祈福黎庶,驱寒但得四海春。防治水患,高筑白堤凿六井;便利舟民,深掘八滩通水门[15]。乐奉酬银,遂缘修葺香山寺;喜捐俸钱,集经建堂藏典文[16]……

呜呼!山以人名,人由诗贵。诗因思哲,思缘德尊。人为山伴,魂守永年。诗随人诵,韵播悠远。思寓诗灵,启导后贤。德容思辨,鼎国擎天!长叹人有齐天之才德,而无齐天之高寿也!

人生不满百兮,转眼入荒坟。难得留盛誉兮,千载仰昆仑。大爱抚天下兮,冬寒春暖常抚爱;赤心忧社稷兮,天高地远总忧心。爱无穷,忧无尽。宿星坠,云天昏。无常召唤,漫理行装鹤驾去;诗友相送,香焚灵前吊英魂:饯君西天去,仙界有醴醇。日餐莫相忘,邀月吃三巡。酒酣得雅兴,放歌奏瑶琴。开怀赋豪咏,警天泣鬼神!

唏嘘!伊洛汤汤兮,歌荡乾坤;松柏萧萧兮,韵贯星辰。风雨柔柔兮,岁沐坟草;日月悠悠兮,长载诗君!

歌曰:岁月倥偬又履春,千秋故事付烟云。修堤济世扬中外,讽喻忧国誉古今。

      亲政尽酬刺史志,佐朝无愧少傅心。笑聆遗韵传天下,长慰香山居士魂!

注释: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祖籍太原,晚年迁居洛阳,涉佛学,常与诗友遊香山寺,并饮酒赋诗,自称“香山居士”。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年代久远。它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式更名为“香山寺”,白居易曾出资修缮,去世后葬于寺侧琵琶峰上。

[2]龙门,位于洛阳城南龙门山处。因伊水中流,两山对峙,宛若天然石门,故称“龙门”,亦称“伊阙”。龙门石窟开凿在龙门山的壁崖上,它从北魏太和年间开始,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长达四百多年。据统计,龙门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像100000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各种石雕佛塔50余座。

[3]擂鼓台,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口南侧。天授元年武则天巡幸香山寺,曾在此设擂鼓祠。据《唐诗纪事》载:“武后遊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易之。”

[4]琵琶峰,位于龙门东山,是埋葬白居易的地方。从高处俯瞰,此处山势结构颇似琵琶,“琴箱”、“琴弦”、“曲颈”依稀可见,故得此名。白居易通音律,又有《琵琶行》这一千古名篇,所以他特意在这里选择了自己的墓地。

[5]斗母庙,坐落在洛阳龙门东山的顶峰,道路曲折,松柏掩映。庙内有斗母石雕,其眼睛微闭,十分安详。斗母(斗姆),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

[6]千手观音(亦称千手千眼观音),位于万佛沟深处北崖。它是一尊高约二米的露天像龛,内雕观世音菩萨立像。此观音像额上刻一眼,十二手臂做不同屈伸状,身后又伸出无数只手臂,手掌向天,掌心各刻一眼,千臂呈辐射状,宛若孔雀开屏,美丽多姿。

[7]庄子(公元前约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他曾为小吏,拒楚威王礼聘,探研老子学说,并著《庄子》一书。传说,庄子酷爱蝴蝶,一日他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餐露食粉,与蝶共舞。梦醒后,他依梦中景象追寻之,一直来到蝴蝶山(今伊川县白元镇),在这里过着安闲的生活,去世之后葬于此地。

[8]范仲淹墓,位于香山寺东南许营村北。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光耀千古,对后世影响很大。其陵墓北依万安山,南临曲水河,是一块“众星拱月”的风水宝地。

[9]九老,指白居易在香山寺结交的诗友,即“香山九老公”。有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

[10] 白居易将自己在洛阳期间写的800首诗合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存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

[11]白居易的诗在唐代流传很广,声名远播新疆、朝鲜和日本,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陵园里有专门由日本书法家书写的“日本书法廊”。时至今日,每年都有日本文人雅士到此赋诗吟唱,进行吊唁。

[12]《白亭记》,是清代王先谦于宣统三年为白居易陵墓所建“白亭”作的记。

[13]折剑犹胜曲全钩,取白居易《折剑头》诗意,诗中有“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14]白居易认为: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上达天听。《寄唐生》中有“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句;《伤唐衢二首》中有“但伤民病痛,不知时忌讳”句。

[15]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曾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在西湖筑长堤(即白堤),蓄水灌溉,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73岁时,又出资疏通伊河河道,凿修龙门八节滩,改变了此处过去舟行不畅,常需船夫赤脚裸体下水推船的现象,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句)。

[16]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自己为元稹撰写墓志的润笔银钱,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其后,又出俸钱为香山寺新修藏经堂。晚年,他乐随佛缘,自我斋戒,常与寺僧如满一起研释论诗。

 

     【评论】钟阳:洛阳辞赋的领军人

       2012-05-09 16:47:43 来源:光明网   

辞赋文章能者稀。我最早是从辞赋同仁的交流中了解到谭杰教授的一些情况,又在网络上读过他许多辞赋作品,领略到他是洛阳的一位辞赋大家。直到2010年4月17日,我出席在山东聊城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时,主席台上出现了一位秃顶的老者,雍容大度,温文尔雅。我一看,这不就是谭杰教授吗?会上,他发言稳重、风趣,很有学养,对辞赋文学分析得深入浅出,对辞赋的未来发展颇有见地。去年,中国辞赋家协会成立仪式、第二届中国青年辞赋论坛在北京举行,谭杰教授都参加了,我对他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

说到洛阳,众所周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辞赋文化名城。 中华民族史前的英雄人物 “三皇”、“五帝”就生活在这里;开启中华民族文明之光的“河图洛书”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这里建都,自夏以降,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

洛阳还是中国重要的思想策源地,诞生了一些对中国思想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学说。比如,儒学奠基于此,道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盛行于此,理学开创于此。深厚悠久的人文,养育了无数彦杰。谭杰教授就是当代文学家的优秀一员。2002年,首届国际辞赋创作研讨会和2007年的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都在洛阳召开,谭杰是重要参与者。这两次辞赋大会,为中国辞赋创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2012年中国老君山会议,则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把辞赋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更加奇伟的高度。

谭杰,雅号翠竹庐主,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大学原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现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洛阳辞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

谭杰教授是从小说创作步入文坛的,继之转入诗词和辞赋,现出版有辞赋、诗词、小说、书法集12部。河南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洛阳市作家协会先后举办两次谭杰诗词研讨会,对其创作予以高度评价。他不仅创作诗词数量多(3000多首),而且有灵气,有思想,被著名诗人王怀沙称为“诗龙”。由于谭杰具雄厚的古典文学底蕴,经过了诗词创作上的长期历练,得以其特有的人生经历、开阔视野和旷达胸怀,在辞赋创作上成就卓然。

2009年,谭杰教授创作的《洛阳赋》在《光明日报》“百城赋”栏目发表,如突如其来的一阵旋风,使洛阳人竞相传诵,一时为之新的“纸贵”。《中华辞赋》的四期刊物,先后刊载了他《洛阳赋》《梦游洛阳赋》《莫愁赋》《绿珠赋》《老君山赋》《香山居士赋》和《君召赋》七篇大赋。谭杰辞赋的成功之处在于篇篇有见地,而且独具哲思,卓尔不群。他在《老君山赋》中突出老子的自然和谐理念。《老君山赋》现已镌刻于21米长的大型照壁,它像一面矗立在老君山的千古明镜,将吸引天下仕宦、商贾、庶民到此一游,以鉴“民意不可背向,进退不可失明”、“取财不可以无道,富贵不可以独享”、“ 苍天在上,良心不负。尚勤尚俭,积善积福”真伪得失,从而达到明道悟理,澄怀修德。著名辞赋家张友茂撰写了《知玄宏而造化 化虚空成遂远》的谭杰辞赋赏鉴文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友茂说,“纵观中华辞赋之渊流,举凡能够传世流存之赋篇,皆为写天地之精义,歌弥缛之勋德,序遗事之陈谟,晓民生之患忧。老君山“道”文化体系为中华民族贡献着特殊的文明知是,其价值系统也是地域历史形成和调适的精神结构,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真理和情感智慧。由此我认为,谭杰老君山赋的文学文明价值,似可为社会进步与延续发展增加一些普世有机系数”。今天,老君山风景名胜区的7名导游,人人都能背诵与讲解谭杰的《老君山赋》,拓展了游众的老君山“道”文化纵横空间。这些历史与文化价值,将会有历史来做出评鉴。

谭杰教授为人和蔼,注重指导晚辈,并且胸怀宽广,有全国性的目光,有大局意识。他曾专门从洛阳寄书和字画予我,并希望我能于辞赋等方面有所进步。此次洛阳老君山辞赋大会,他能从全国辞赋发展的高度看问题,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当我提出打造北京赋都的想法时,他马上予以赞同。认为,这应该是中国辞赋家协会全体人员的历史责任,丝毫没有狭隘的地方观念。在中国辞赋家协会洛阳老君山辞赋研讨会上,大家认为,谭杰的赋,"指陈事物,殚见洽闻;婉转流畅,腾文耀彩;循声得貌,度古映新。"在当代赋界的认知度很高,他凭借着自身的执着与辞赋文学修为,而不是利用职权和社会关系的运作,成为当代洛阳地区文赋第一人,是为洛阳辞赋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者、领军人。

谭杰教授多才多艺,辞赋、小说、琴棋书画,皆达到很高艺术境界。他正在信心百倍地进行着新的文学创造,迈向着一个新的高峰。我们也衷心祝愿他取得更大成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951/708511143640.html

更多阅读

风雨《洛神赋》 洛神赋图作者

文/马伯庸2010年《人民文学》 第08 期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黄初三年。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

中国舞剧《洛神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洛神

中国舞剧《洛神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洛神文/田金双曹植少年得志甄宓曹植互受胯下之辱甄宓已麻木全体演员亮相“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初读曹植,是从《七步诗》和《洛神赋》开始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洛神,每个人心中都

国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 顾恺之洛神赋图大图

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目录作品简介 作品赏析 作品典故

洛神赋 作者:曹植 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作者: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

洛神赋的全文以及翻译 洛神赋全文

简介:这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

声明:《洛神赋 文选 谭杰赋文选》为网友酒伴清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