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行为观察记录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幼儿心理行为观察记录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多年来的的实践证明,无论平时孩子有多惰性、任性、玩皮、倔强、胆怯,一旦进入游戏就会变得积极、顺从、友好、热情而又大胆,这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纵着他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调节自己的不良行为,表现得如此合群、融洽呢?

正是这种被众多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所发出的同一感叹,才引起我对此的现象思索,现凭借自己对学前教学、心理学的点、滴理解,作简要的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其形成和完善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对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主张游戏性教育”提出“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 他还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讲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不但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还可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

除此之外,我认为游戏对幼儿心理行为调节的影响与幼儿本身的心理特点、游戏特点和实践操作是分不开的。

一、游戏具有可接受性,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是幼儿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较分散的活动,能适应不同儿童的需要。每个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应自己的位置。都有幼儿内部动机的直接需要产生,它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参与过程,不是由外面强加于他的。因此,幼儿都比较主动投入,不带任何被迫心理,即使出现较多的规则和要求,幼儿也都乐于接受。

二、游戏具有可塑性、可操作性,是对真实生活演变性的反映。

1.根据游戏需要,结合生活经验,改变物品用途,塑造出物的新形象给幼儿头脑直接的反映。这一点就从民间流传的《摆家家》游戏中就可体会到——“草当菜、水当茶,大树底下摆家家”,多么浅显易懂的语言、多么美好的诗性画意,不但能使人身临其境,还使人产生“一点就通”的灵气和默契,无需反复强调这是菜、那是茶。简单、直接不需要操作者精心演译、精心准备,而是取之生活用之生活。这是幼儿内心独白的所产生的共鸣,也是幼儿言行一致所达成的共识。又如有一次《开汽车》的游戏中,我随手拿了一面绿边的铃鼓和红色的塑料篮作信号灯,幼儿照样不折不扣地听从指挥,遵守规则,没有计较它是临时的充当物而影响游戏规则的遵守,这是幼儿在游戏中用真诚的情感投入生活、相信虚构的真实性的一种表现,是幼儿生活经验在建立在头脑中进行条件反射后所起的一种调节行为。幼儿完全被浓浓的游戏气氛所包围,文章开头一些孩子所反映的个性问题自然而然地也在此“投降”了。

2.根据生理、心理的需要,游戏能合幼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品质上和提炼。

游戏虽具有很大娱乐性,但也能较充分反映幼儿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如每当游戏中有正反两方面的角色出现时,幼儿会不顾一切地创造条件争取当正面角色的机会,从不考虑往日自己胆怯的行为,又如分配有年龄差异的角色时,幼儿也会不顾自己能力的大小,争一个比自年龄大的角色当当,再则,敢于扮”治病救人的医生“,“热心为大家服务的警察”和“关心娃娃的妈妈”等的角色幼儿明显高于扮“病人”、“小偷”和“娃娃“的角色者。总之,扮强者的心理大大超过当弱者的动向,一旦当上积极向上的角色就会展现出更加出色的一面。这充分说明幼儿在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同时,在不断地模仿、学习着周围人的榜样,无论平时表现怎样的幼儿,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都想在同伴中树立好的形象,这是游戏中培养目标转化为个性心理过程后对幼儿行为的最佳调节,使幼儿的思想品质不断加以中升华、行动不断地加以强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09771/427848834.html

更多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我带领部分小朋友去我园的公共区域——社会体验区进行区域活动,孩子们可高兴了,来到区域入口处,我开始介绍各区域的玩法与规则,随后让他们选择各自喜欢的区域玩儿。灼灼一开始选择理发店,一手拿起吹风机一手拿起梳子,又是吹呢又在

课堂观察记录-初中英语 商务英语课堂

课堂观察记录山东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年会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教师:济南外国语学校Ms He学生: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Topic: Animals in danger时间

心理行为训练师招生简章 足球训练班招生简章

心理行为训练是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开发人的潜能,推动人的心理素质健康地发展是心理行

声明:《幼儿心理行为观察记录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为网友纨绔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