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盆景制作方法
(一)植物学知识
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灌木,小枝有锈褐色鳞片,通常有棘刺。单叶互生,革质,椭园形,边缘波状而常内曲,背面银白色鳞片并有锈褐色斑点。
秋季10月开银白色花,翌年5月果成熟,椭圆形,呈红色,味甘可食。
主要变种1.金边胡颓子(var.aurea
Serv.)叶缘呈深黄色,中部为绿色。
2.玉边胡颓子(var.rariegata
Rehd.)叶缘呈黄白色,中央为绿色而有光泽;新叶时几乎全部为黄色。叶腋开淡黄色小花,果实椭圆形呈红色,而有银白色鳞斑。
3.金心胡颓子(var.frederici
Bean.)叶狭小而有黄心及绿色边缘。
以上各变种均为观叶与观果之优良品种。
胡颓子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均有分布。日本亦有分布。
喜光,耐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干旱,亦耐水湿;中性土、微酸性土均可生长。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胡颓子主要用播种、扦插法繁殖。播种可于5月份胡颓子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处理,曝晒脱粒后及时播种,苗圃地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整细耕耘,播后覆上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以稻草,浇一次跑马水。
在6~8月间,要搭棚遮荫,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次年移植换床培育。扦插以春季3月份进行为好,夏插亦可。春插要选择去年生粗壮枝为插穗,枝长8~10厘米,除去下部枝叶,上部留叶2~4片左右,剪平下端切口,置入萘乙酸50ppm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随即扦插,插后及时浇透水,夏季要搭棚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
夏插宜在5~6月梅雨季节进行,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粗壮春梢为插穗,长约10厘米左右,带踵,留叶2~4片左右,用萘乙酸500ppm溶液快浸即插,插入深度约12,用指把周围土压实,浇透水,随即搭棚遮荫,保持土层B
湿润,极易成活,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植。
山野采掘:胡颓子山地野生甚多,可选取根茎粗壮,形态古朴的老桩,于冬末初春之际掘取。注意多保留侧根和须根,锯断过长的主根,枝干要进行一次强修剪,除留下以后造型需用的枝条外,其余的一律剪净。选择光照适中、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下地培育。栽前须打泥浆,栽时注意用土把根壅实,尽量把土壅高些,利于发芽成活。栽后浇透水,在枝干上覆以苔藓或稻草,晴天时每天喷水2~3次,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时要搭棚遮荫,经细心管理“养胚”
,树桩枝叶茂盛,待第二年春季上盆造型。
(三)上盆过程
选盆:胡颓子以釉陶盆或紫砂陶盆为宜,形状依树桩而定,一般以较浅或中深的长方形、椭圆形盆为好。盆的颜色可选浅黄色,和红果绿叶形成对照映衬,可使桩景更加赏心悦目。
用土:胡颓子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盆栽以熟化的田园土、河塘土掺拌沙土或适量的砻糠灰为好,亦可用疏松肥沃的腐殖土。
栽种:宜在春季3~4月萌芽前上盆,秋季亦可。栽时要整理根系,用土把侧根、须根壅实,盆底要垫空,浇透水,置荫处养护,半月后再逐渐移至光照处。
(四)整姿技术
加工:胡颓子的加工造型可采用粗扎结合粗剪相辅进行,攀扎用金属丝和棕丝均可。攀扎时间宜在花前进行为好,将主干和主枝稍作攀扎,小枝则以修剪为主。
树形:胡颓子盆景制作,适于造成自然树形,常见的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等树形,颇具古朴苍雅之韵味,是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制作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
(五)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胡颓子宜放在光照充分、空气流通的场所。
夏季不需遮荫,冬季较耐寒,可置于室外,浅盆可连盆埋于土中越冬。
浇水:胡颓子耐湿亦耐旱,故浇水宜充足,但须在盆土干透时才浇水,浇则浇透,不能经常盆土均带湿,这样易使根系腐烂,不利生长。盆土应见干见湿,才能枝繁叶茂,生长良好。
施肥:春季每1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梅雨时期停施,挂果前用磷酸二氢钾追施根外肥。
秋季每半月施一次,须以磷钾肥为主,如骨粉、过磷酸钙等,促使花繁果盛。冬季施一次腐熟的饼屑作基肥。
修剪:胡颓子萌发抽梢能力较强,在环境适宜,水肥优厚的条件下,易抽生徒长枝,扰乱树形美观,应及时修剪,并可摘芽去梢来控制生长。
翻盆:每隔3~4年翻一次,时间宜在早春,秋后亦可。
板结的旧土要换去13~12,换以疏松肥沃的培养土,盆底B B垫一层蛭石或粗沙,以利排水。
病虫害防治:胡颓子抗病性强,偶有红蜘蛛、介壳虫等虫害,可喷洒1000~2000倍40%乐果乳剂防治红蜘蛛,介壳虫通常用人工刷洗除之,亦可用乐果乳剂防治。喷药宜在中午强光下进行,注意喷洒枝叶背面。
盆栽胡颓子只开花不挂果,与盆栽时间长短、品种有关,与养分和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胡颓子在山上易结果,是因为生长时间长,根系发达,能从大量的泥土中吸收养分。而盆内种植的泥土有限,必须经过几年生长,根系发达后,才有可能在肥料充足、光照通风好的情况下,开花结果。胡颓子品种不同,结果也有差异。如小叶胡颓子与大叶胡颓子相比,小叶难开花结果,大叶可花簇布满全树。为了达到花后坐果率高,在生长期每隔10天需施腐熟的农家肥,这样坐果可达到开花量的40%以上。初春便可看到满树如缀红玉,晶莹剔透,十分可爱的红果。胡颓子属易开花结果的树种,只要注意管理,施足肥料,年年硕果累累还是能做做到的。
(六)观赏
胡颓子枝叶扶疏,姿态古雅,花状如杯,果圆似枣,熟时锈红色,鲜艳悦目,是观叶观果均相宜的盆景佳品。
注意事项
病虫害防治:胡颓子抗病性强,偶有红蜘蛛、介壳虫等虫害,可喷洒1000~2000倍40%乐果乳剂防治红蜘蛛,介壳虫通常用人工刷洗除之,亦可用乐果乳剂防治。喷药宜在中午强光下进行,注意喷洒枝叶背面。
野果胡颓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营养,保健,开发,β-葡萄糖苷酶
健康网讯:
胡颓子(Elaeagnus L.)属于胡颓子科(Elaeag- nacese)胡颓子属植物,多为野生状态,偶有庭院栽培,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诸省,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大多数胡颓子果实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酱、果酒、果汁、罐头和蜜饯等,经济价值高,极有开发利用的前景。因此,通过对粤东地区野生胡颓子果树资源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对发掘粤东的野生果树资源,促进粤东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粤东地区野生胡颓子植物资源
粤东地区山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果树植物资源。据我们调查,粤东地区堪称水果之乡,野生水果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57科、101属、205 种(变种、变型),分别占全国野生果树73科、173 属、1157种(变种)的78.1%、58.4%、17.7%。在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中,胡颓子科植物资源有1属(即胡颓子属),24种,本次调查到粤东地区野生胡颓子科果树有1属,4种,分别占全国野生胡颓子科果树资源的100%和16.7%,这说明粤东地区野生 胡颓子科果树资源较为丰富。表1列出了粤东地区野生胡颓子属植物的基本情况和用途。
二、胡颓子的营养保健功能
果实营养成分含量高是胡颓子的最大特点之一。据文献记载,胡颓子浆果含水85.3%、油5.96%、蛋白质4.26%,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3.11mg/100g,占氨基酸总量的23.4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脯氨酸含量丰富(93.88 mg/100g)也是其特点,而单糖和寡糖的含量远低于其它水果,可以满足人们对高营养低热量食品的需要;有机酸总量为4.56%高于一般水果,对生产天然保健食品有重要意义,可保护维生素C不被氧化;微量元素中,钾的含量高达217 mg/l00g,远远高于其它水果;维生素C含量高也是胡颓子的一个显著特点,达到2657.50mg/ 100g,仅次于维生素C含量之王刺玫瑰和刺梨,是枣的7倍,中华猕猴桃的10倍,桔子的60倍,柿子和番茄的200倍,香蕉和梨的400倍。
我们知道,VitC可以提高免疫能力,特别是可预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VitC还有利于提高血管弹性,它是抗氧化剂,能将胆固醇分解成硫化物而排出体外,从而清洁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有利于大脑的发育。胡颓子的VitC 含量很高,是一般水果或蔬菜所不能代替的,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维生素C 为60mg,因此,5g的胡颓子果实中VitC的含量就能够满足正常人1天的需要。钾是细胞内液中主要阳离子,具有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加强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跳规律、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热能代谢及降压等作用。缺钾可导致倦怠、嗜眠、肌肉无力,严重缺乏时,发生麻痹、心律失常和代谢性碱中毒。成人每天供给2-3g钾,儿童每千克体重每天供给0.05g为宜,因此,食用胡颓子果实,可以保证人体内钾离子的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由于胡颓子含有上述成分,决定了 胡颓子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经常食用胡颓子,可以摄人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三、胡颓子的开发利用
胡颓子果实酸甜爽口,有止咳生津、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作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保健食品,因而博得了产地群众的青睐。胡颓子果实、根、叶药用,收敛止泻、镇咳解毒。常见临床配方:①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胡颓子根100g, 黄酒60mL,猪脚250g,加水煮1时许,取汤一碗,连同猪脚一同服食。②治疗吐血、便血、咯血、月经过多, 胡颓子根30-60g,煎服。③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叶15g,批把叶15g;水煎服。④治疗咳嗽,鲜胡颓子叶30g,水煎,加白糖少许服用。⑤治疗痢疾下血,用胡颓子15g,乌梅20g,水煎服。⑥治疗月经不调,血崩,用胡颓子15g,山萸肉20g,水煎服。除此之外,胡颓子的鲜花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茎皮纤维是造纸和制纤维板的原料。植株可作园林绿化树,配植于花丛或林缘,颇有特色。胡颓子树对多种有害气体抗性强,特别适于工厂污染区的绿化。
胡颓子的野生资源非常丰富,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林缘灌丛的阴湿环境,也发现于向阳山坡或路旁。繁殖非常容易,结果早,加之营养价值高,特别是氨基酸、维生素C和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β-葡萄糖苷酶(.beta.-Glucosidase)系统名称为 (β-D-葡萄糖苷葡萄糖水解酶(.beta. -D-glucoside glucohydrolase;EC 3.2.1.21)。1837年,被Liebig和 Wohler首次在苦杏仁中发现,后被发现存在于自然界许多植物中,还存在于一些酵母、曲霉菌、木酶菌及细菌体内。它起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它参与了纤维素材料的生物转化。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酶系中的一个组分,它主要作用于β-(1,4)糖苷键,还能作用于β-(1,1)、(1,2)、(1,3)、(1,6)糖苷键。对于低聚葡萄糖聚合度越小,它的水解能力越强。多年来,许多学者分别从苦杏仁、葡萄、刀豆、玉米、黑樱桃、水稻、大豆中分离纯化了β-葡萄糖苷酶。现将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催化反应机制、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简述如下。
1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
1.1相对分子量
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40000- 250000之间。不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量由于其结构和组成不同而差异很大。例如, Serve W.M.Kengen等人研究的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sus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是由四个亚基构成的四聚体,其分子量在230000左右;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曾宇成等所测出的海枣曲霉的β-葡萄糖苷酶由两个亚基构成,分子量为 200000左右;由Day&Withers等人从Agrobacterium 中分离出的野生性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二聚体,由两个分子量质量为50000的β-葡萄糖苷酶的亚基构成。有的菌株本身含有胞内和胞外卜葡萄糖苷酶,因此,有时来源于同一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是二种不同分子量酶的混合物。
1.2等电点(PI),最适pH及pH稳定性
大部分β-葡萄糖苷酶的PI都在酸性范围,并且变化不大,一般在3.5-5.5之间,但最适pH可以超过7.0,而且酸碱耐受性强。如:Paavilainen等人从Alkalophilus中就分离出细胞外β-葡萄糖苷酶,其最适pH就在6-9之间,而在pH4.0-10.2以外还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中国台北学者李约昆(音译)等人从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中分离出的 β-葡萄糖苷酶其PI在9.0左右,最适pH是5.0。
1.3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
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在40-110℃之间都有分布。一般来说,来自古细菌的β-葡萄糖苷酶其热稳定性和最适温度要高于普通微生物来源的β- 葡萄糖苷酶。如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β-葡萄糖苷酶其最适温度102-105℃,100℃时的半衰期为85h;而李约昆等人分离出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在50-55℃之间,在60℃下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其活力在15min后只余1%。对于工业应用来说,酶的热稳定性越高越有利,因此,从嗜热细菌中分离出β-葡萄糖苷酶逐渐引了人们的兴趣。至于来自嗜热性微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为何具有如此强的耐热稳定性还未获得共识。据Michael W.Bauer 等人对来自嗜热性和非嗜热性β-葡萄糖苷酶的分析认为,两者在相互演化过程中发生的酶修饰作用并不改变酶的活性中心,也不改变其专一性,只是将酶蛋白结构作部分调整以适应高温环境。
2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反应机制
2.1反应机制
M. W.Bauer等人对分别来自嗜热菌Pyrococcus furiosus和非嗜热菌Agrobacterium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研究发现,两种来源的菌催化反应时按同一种机制进行,即在催化糖苷键的裂解反应时都遵循双取代反应机制。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第一步是酶与底物键合形成米氏复合物ES(反应速率K1和K_1);第二步是酶-底物中间体(E-S)的形成(反应速率K2);酶的亲核基团按酸催化机制进攻异头碳,形成共价的糖基酶中间体(E-S)。在这一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中心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底物而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结构变化,从而使β-葡萄糖苷酶可以和多种糖类底物结合,这一步决定了β-葡萄糖苷酶具有的底物专一性;第三步是中间体的水解:由水按碱催化机制对异头碳进攻,形成 β-葡萄糖基产物并使酶回复其初始的质子化态。其中,糖苷基酶中间体的形成和水解过程经历了共价结构的氧碳翁正离子过渡态。另外,β-葡萄糖苷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其构型严格保持不变。
2.2活性中心结构
在多数β-葡萄糖苷酶中起催化作用的残基是二个谷氨基酸残基,其中,靠近N-端的谷氨酸起酸/碱作用,另一氨基酸起亲核试剂的作用。但 Grabnitz等人研究发现来自Clostridium thermocel- lum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部分在N-端的130个氨基酸区域,该区的个性特征是氨基酸序列中心基团His-Asn-Glu-Pro,存在于该区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残基是相隔35-55个氨基酸的His和Glu,其中质子化态的完全保持残基Hisl21作为质子供体与Glu 166协同稳定氧碳翁正离子。而高度保持的 C-端附近的残基也许参与了酶与糖苷基底物的键合,其中在该区的一些微小差异与不同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有关。
2.3底物特异性
几乎所有的β-葡萄糖苷酶对底物的糖基部分结构的专一性较差,能袭解C-O糖苷键、C-S键、C- N键、C-F键等;有些对糖基部分的C4和C2构形也不专一,能同时水解β-葡萄糖苷键和β-半乳糖苷糖,有些甚至C6位的专一性也不高,能水解木糖。但在所有底物中,β-葡萄糖苷酶对纤维二糖的活性最强。
2.4反应抑制剂
Kempton等人研究发现Agrobacterium(β-葡萄糖苷酶的一系列有机物抑制剂都与底物和过渡态结构相似,并且所有的抑制剂直接与底物竞争。有相似的过渡态结构即意味着带有相同的正电荷和相似的半椅状结构,这些抑制剂能与酶键合得更为紧密。比如,最好的抑制剂是反应过程中有相似过渡态结构的gluconolactone和gluconopheylurethaneo 而不同位置正电荷(如1-dexynojirimycin)的抑制剂与酶的亲和力就相对较弱,非半椅状结构(如椅式构形的isopropyl-p-D-thioglucopyranoside和船式构形的1, 6-anhydro-p-glucopyranose)的抑制剂与酶的亲和力更弱。这些抑制剂都直接与底物有竞争作用。
在无机抑制剂Ag+对(β-葡萄糖苷酶有强的抑制作用Hg+及4mol/L脲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 Cu2+、Pb2+、SDS及EDTA等常见抑制剂对该酶活力无明显影响。
3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1. Banish和swisin法:它以水杨苷作底物,酶解产物用4-氨基安替比林作显色剂,使释放出来的水杨醇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定。
2.荧光法:利用伞形酮(7-轻基香豆素)与4-甲基伞形酮具强烈荧光的特点,将它们生为无荧光的底物,以此测定。
3.以对硝基苯基-β-D-葡糖昔(P-NPG)作为底物进行酶解,底物水解后释放出来的配基对硝基苯酚可直接在400-420nm之间测定。
4β-葡萄糖苷酶的应用
β-葡萄糖苷酶能参与生物体的糖代谢,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如它在酶解纤维素时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由纤维素酶降解生成的纤维二糖和三糖转化成可发酵的葡萄糖。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功能使它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1作为食品风味酶应用
目前,β-葡萄糖苷酶的主要应用是在食品工业中。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风味化学的研究也引人关注。近年来,人们着重研究水果风味物质在水果中存在的前体,包括一些二级代谢产物,如糖苷类物质。这一研究领域在风味研究中被认为“前体分析”。法国的Cordonnier等人1974年首次提出葡萄中可能存在键合态的不挥发的萜烯类化合物。80年代澳大利亚的Williams等人对葡萄做了比较深人细致的工作,发现葡萄中的一些风味物质如萜烯醇和芳香醇等不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且还以糖苷键合态的形式存在,并指出,糖苷键合态化合物的含量大大超过其游离态的含量oEngel和Tressl等经研究指出,许多水果中含有单萜烯糖苷,C(13)降异类萜糖苷、倍半萜烯糖苷以及其它的糖苷,几乎所有的天然糖苷是β-糖苷,所以可以利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水果中的风味前体物--糖苷,释放出挥发性糖苷配基,用以增强葡萄酒等果酒、果汁香气。因此β-葡萄糖苷酶作为水果风味增香酶最合适。 Shoseyov等(1990)报道分离到一株产内切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用该酶来处理玫瑰红葡萄酒及西番莲果汁,通过GC-MS分析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葡萄酒中的单萜、苹果醇、苯乙醛等风味物质有明显提高。J.L.lborra等(1992)则研究了甜杏β-葡萄糖苷酶水解苦藏花素,产生藏花醛(可作食品风味添加剂)的过程。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和发展,运用这一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果制品的天然风味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2在青梅脱苦中应用
β-葡萄糖苷酶在青梅脱苦中也有重要作用。梅果中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但也含有大量的苦味物质,主要是苦杏仁苷。据方祖达和五德裕(1988)报道,约七分成熟的新鲜梅子含苦杏仁苷高达784ppm,若是九分成熟者约含260 270ppm,约为前者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愈成熟的果实愈不苦,但成熟的梅子制得的果汁仍然苦涩难以接受,这就是梅子过去都没有被利用做成纯天然果汁饮料的最大原因。而β-葡萄糖苷酶却可以把苦杏仁苷分解为苯甲醛及氢氰酸和两分子葡萄糖,而使苦味大大减少。虽然分解出的氢氰酸有时可使人食后中毒,但氢氰酸可在加热过程中蒸发掉,而且据七十年代《美国农业联合会学报》报道,一定剂量的苯甲醛和氢氰酸混合物具有防癌效果。
4.3在降解纤维素中应用
β-葡萄糖苷酶的另一主要应用是用于降解纤维素。纤维素酶转化纤维成葡萄糖的过程细节和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或未有定论。一般认为由内切葡聚糖作用于微纤维的非结晶区,纤维二搪水解酶再从非还原端依次分解产生纤维二糖和三糖,后者再由β-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是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的聚合物,为植物细胞壁的构成成分,占植物干重的1/2-1/3。全球一年间由光合作用生产的纤维素达1000亿吨,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植物纤维应用于发酵食品工业原料,对人类将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可以使我们摆脱对谷物粮食的绝对依赖,缓和世界资源紧缺。
4.4在水解大豆异黄酮中应用
β-葡萄糖苷酶还可以用来水解大豆异黄酮,制备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苷元产品。酶水解条件温和,多采用弱酸性的缓冲溶液,大豆异黄酮苷元不易变性,是工业上制备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元产品的十分有前途的途径。不过目前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酶还在研制阶段,也没有进行工业化。大豆自身含有的内源β-葡萄糖苷酶水解活性不强,水解效率只有22-29%。添加足量的高活性酶(如苦杏仁和酵母中提取β-葡萄糖苷酶可使水解达到100%。
4.5其它应用
β-葡萄糖苷酶还可应用于乳品工业来分解乳糖,与其它酶协同作用生产葡萄糖与单细胞蛋白。多酚化合物是一类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它们在植物体中主要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而苷元(即游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和防癌功效比其糖苷大得多。应用β-葡萄糖苷酶催化水解这类糖苷是一类生产天然抗氧化剂的好方法。应用β-葡萄糖苷酶可以生产天然色素。如桅子蓝色素(Gardenia blue)就是以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原料,通过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天然色素。通过基因突变改变β-葡萄糖苷酶的氨基酸序列中活性中心中的氨基酸残基,可使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水解作用变为催化糖苷键生成的酶。如 Withers用基因突变的方法把tlgrobacteriumβ-葡萄糖苷酶358位上的谷氨酸残基用一丙氨酸替代使其成为合成低聚糖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