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安全驾驶与开车技巧”关注我,看更多!
有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周边的人说:“这人开车还行,这人开车开的很好。”
试想一下,这个“行”与“好”是什么标准呢?
又是谁去评判的呢?
让一个会开车的人和不会开车的人评判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呢?
显然不一样,
不是有句话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就像我们不懂英语的话,看到一位会说英语、而且流利的人就会觉得很厉害了,
其实呢?
也许有些许错误,也许只是英语水平很一般。
这说明什么呢?
要向真正的高手看齐,而不仅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被周围的夸赞所迷惑,真正的自我剖析,真正的虚心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取长补短,坚持练习,才能有所进步。
做到这点难吗?
一看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二看周围的环境,比如在北京,在上海等大城市开车时,作为驾驶员,你必须按规操作,按道行驶,否则不仅罚款,还会吃亏,但是在小城市似乎就没有那么多规范,加上驾驶员的主动安全意识不强,有时候就容易存在隐患。
这点我是深有体会。
过年期间走亲戚时,开车去我表弟家,他家住在一个小县城里,
当时正好我们要和表弟一起去另一家,距离也就10多公里,人不多,不用开两辆车,
这时,表弟提出要开开我的车,他开车,我坐副驾驶。
心想:表弟两三年前就买车了,技术应该没问题,加上周围的人也都说他开的很好。
我也就让他开了。
我坐在副驾驶上,给我的直接感觉是什么呢?
速度虽然不快,但是不稳,别人我不知道,至少给我不是特别踏实的感觉。
路途中,我认为: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好:
第一:喜欢临近前车再踩刹车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以为刹车嘛,我只要能刹住就行了。
更为关键的是不仅要能刹住,还要能刹好,能刹稳才是真正的功力。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开车的经历,试问一下自己?
是否经常急刹车?
乘客是否舒服,是否有前倾,或者乘客有想拉住把手的感觉?
..........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刹车,怎么操作才是刹车好呢?
通过实践和总结,不难得出:
刹车也是分为三种情况的,这三种情况是基于不同情况而使用的,作为驾驶员,如果不分路况,不分时候,当需要踩刹车时,只知道一脚下去就行,车辆就会减速,那绝不能说算一位好的驾驶员。
其一:急刹(行驶中,遇到非常意外的突发情况时使用)
真正的高手是基本上不用急刹车的,通过预判和油门来控制车速,知道何时该快,何时该慢,知道什么地方需要提前减速慢行。
也就是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驾驶员,必须明白,任何突发的险情都不是靠反应和急刹车处理的,而是靠观察、提前预判和预处理提前化解掉的。
其二:点刹(跟车,或者速度过去,需要降低车速时使用)
点刹,顾名思义:就是当需要降低车速时,快速的点一下刹车。
也就是脚由浅入深,需要快速的踩一下刹车,同时根据车速的变化和前车的速度和路况的变化,来决定深浅,然后再快速的抬起来的过程。
事实上是靠短暂频踩刹车来控制车速的目的。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视线放宽放远、提前预判,提前预处理,松开油门,然后根据路况再加油门,真正的实现用油门来控制车速和跟车。
其三:缓刹(停车时使用)
缓刹,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刹车时要由浅入深,缓慢发力,同时还要使用点刹来配合。
练到绝对的平稳?
具体到什么标准呢?
就像我们拿个球抛出去,球靠摩擦力自由缓慢前行到慢慢停止不到的状态,当需要刹车停车时,练到这个程度才行。
也就是当车内有乘客时,身体没有任何的前倾和晃动,车停下来也是一个平缓的过程。
这是刹车停车时最佳的状态。
真正完美的刹车一定是点刹加缓刹,同时配合脚的轻抬轻踩来控制车辆的平缓停下。
谈到刹车,再次提醒:脚只要不在油门上,一定要放在刹车上,备刹。
第二:右转弯时,不走右转车道,骑着车道分离线就转过来了。

如果我说大城市的司机的驾驶素质要比小城市的好,
是不是有人会反驳,
但事实上,在小城市,由于车少、管理措施也不是太紧,确实有一些驾驶员不管不顾惯了,没有形成良好的开车习惯。
例如:车辆变化不打转向灯、不按车道行驶、夜间驾驶时总是喜欢一直用远光灯,以上这些情况确实经常在小城市能够看到。
规则等必须心生敬畏,
因为谁都不能保证下次一定没事,这次没事不代表下次没事。
难道说真的需要“痛”,才能领悟吗?
别人的“痛”,虽然没有打到自己身上,但是我们身上倘若也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坏习惯吗?
难道我们自己不需要警醒并且改正吗?
我说了这么多,安全驾驶,归根结底还是你说了算。
第三:公路上不提前减速,高速闯过烂路的区域
什么意思呢?
当时,在路上行驶时,时速大概有60,突然前面出现一段烂路,
本该提前减速,缓慢通行,
可是他最终的操作方法却是,先来了一脚急刹车,最后还是高速通过了烂路区。
试想一下,如果车上坐的是客户,会怎么想?
如果车上乘客中有小孩,会不会发生磕碰?
其实这都是开车习惯的问题,从思维习惯到驾驶习惯的问题。
我说了这么多,
作为驾驶员,必须明白:知道不等于做到。
必须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切忌纸上谈兵。
所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开车其实也是一样,
最终表现的是驾驶员人生经验的丰富性,是他对于自己这些经验在理解上的深度和高度,说白了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整体境界。
昨天看书看了一段话,说的是阶层和势差
大体意思是:
一个人尽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够改变自己所在的阶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强者更强,软弱的人要是继续原地不动,那连本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可能也要被拿走了。
唯有积极的努力,开始吧。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明天见!
每天一则事故分析(事故分析假期后恢复),使自己在复盘中,提高安全行车技巧,增强安全行车意识,轻松驾驶,安全出行。
文章有偿阅读,自愿付费(点击“赞赏”)!
文:大君(QQ╱微信号:778234605)
?
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一键关注
大君——公众号(safedriving2015)运营人,6年行驶28万公里,每天与您分享:安全驾驶秘籍、开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