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刚
01
穷人嘛,就是缺钱的人。没错,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他们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穷人就是那种钱“绝对”少,但时间相对“多”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有一次,我在知乎上推荐了一本书,有人问我有没有电子书资源——没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我帮他补充了:免费的。
过几天,他又来留言说自己在各大网站、网盘、资源站找遍了,都找不到资源。这好像是说:没有免费资源的书,你推荐个屁啊。
拜托,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思维能力的书,各大网站上都有卖,也就 40 多块,而且书的内容我也一一介绍了,你既然想看,说明读这本书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免费的东西不一定真免费——难道你找资源的时间,就不值这 40 多块钱?
这本书的名字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它向我们解释了“穷人为什么这么穷,富人为什么这么忙”。
我先得补充一句,“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
02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最近有一部超级烂片叫《热血雷锋侠之激情营救》,豆瓣上有 95.7% 的人打一星。但根据我的经验,就算片子再烂,中途退场的人也不会超过 30%。就是说,有超过 60% 的人看来,90 分钟的时间价值不会超过 30 元的票价。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当你的口袋已经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和别人的时间都看得不太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 就是你花了 30 块钱看电影,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所以你为了这 30 块的沉没成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去忍受这部电影,而不是干脆中途退场。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买鞋定理”:
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的时候又发现夹脚,退也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 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换句话说,你越穷,受的罪越多);
● 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放在你家里占地方的时间就越长;
● 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终于,世界清静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此,富人思维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
当然,这种“时间不值钱”的穷人思维,往往只在人生过渡期对我们产生影响。但下一种思维惯性,就没那么好摆脱了。
03
有一句话平时说出来会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的理论铺垫,我就不怕大家打死我了:
价格贵?这怎么会是产品的缺点呢?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
我不是嘲笑大家穷,而是想说穷人思维容易在价值判断上出问题。
举个例子: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 300 元、250 元和 200 元,现价一律 150 元。
根据售货员的经验:穷人更倾向于买大的——省钱,而有钱人更倾向于适合的尺寸——也就是纯粹为了自身需求。
这就是穷人思维造成的第二个影响,《稀缺》一书中称之为“管窥效应”:指人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专注,但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穷人思维让我们过于关注自己拥有的资源,从而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你的目标。
拿我自己当例子吧,就在几年前,我太太说要买一套学区房。
我把家里的钱给她一算,连首付都不够,于是就建议她,等钱再攒多点吧。
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太太七拼八凑、东挪西借,居然把首付给凑足了。穷人买房大多有这样的感受:当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后来也就办成了,想想也没那么难。
论理财能力,我绝对在太太之上;但在买房这件事上,我却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不去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且合理的目标,而是首先考虑自己的钱够不够。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而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
带着穷人思维的人买房,最先考虑的是自己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然后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而带着富人思维的人则先问我要不要买房、买房有什么用、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04
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穷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都受到自身思维的制约。
电影《华尔街之狼》就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很容易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电影里有句台词说:“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
这不仅是全天下骗子们的心声,更揭露了穷人思维的弊端。
把“垃圾”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 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那些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3M 骗局”,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么,带有富人思维的人是怎么投资的呢?
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
05
不过如前文所说,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专利。
事实上,许多富人在重大决策中也常常会陷入穷人思维中,哪怕是最不缺钱花的——皇帝。
在历代皇帝中,清朝的道光皇帝最以“节俭”闻名:
皇后过生日,一人一碗打卤面,吃完不准添。
在建自己的陵寝时,因为他给的银子太少,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工程不得不返工,经过两建一拆,耗资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
用《稀缺》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道光会有如此严重的穷人思维,我认为这是历史原因的:康乾盛世的虚假繁荣后,导致嘉庆一朝财政空虚,这给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可怕印象——穷怕了。
于是,道光的“节俭”,省到了“误国”的程度:他挖空心思想节省开支的办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驻守新疆的军队上,想撤了他们。大臣想,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给钱了,大家自己想办法吧。
这一逼,果然逼出办法——大臣把驻守在其他要塞的军队平均撤掉一些,然后把节省下来的军晌拨给新疆。到了十几年后的鸦片战争,大家才发现,英国军舰可以在十几天内把大批士兵从广州运到天津,而清军则分散在全国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结往往要花上几个月——仗都打完了,十几万军队还在半路上东奔西跑。
这就是穷人思维的核心:如果你只关注钱,你往往是在浪费钱;如果你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你很可能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场。
06
在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大爷我还是你们的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我不知道怎么让穷人变成财主,但我认为这首先要摆脱穷人思维。以下,给大家几点建议:
1. 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 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3.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的项目永远会遇到钱少的问题;但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4.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每年年初设立一个“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预算外消费都在这里开支,从而不必每次消费都反复权衡;
又比如说,选择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太多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
再比如说,对于需要大量意志力的活动(学外语、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做,因为多了会影响你做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
5. 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管窥”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
以前,我妈每年年底大扫除扔东西时,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才留破烂,越留越穷。”
其实,穷人思维才是越留越穷、最应扔掉的“破烂”。永远记住——真正的穷不是缺钱,而是呆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