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之父扎德(LotfiA.Zadeh)说“做菜” 模糊数学

与模糊数学之父扎德(Lotfi A. Zadeh)合影,你能看出谁是沙鞠么?

厨师做菜都不可能精确按照菜谱来做,但他们完全能做出好菜。牺牲一些精确性,会得到更多的收益。这是今天上午沙鞠在和被誉为模糊系统理论的创始人、模糊数学之父的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扎德(LotfiA. Zadeh)教授聊“模糊”话题时获得的最大收获。

上午扎德利用参加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

扎德喜欢用无人驾驶车做比喻

“《逻辑研究》国际会议:逻辑学的趋势(之五)”休会的间歇,和几位记者聊了1个小时。他此次是作为特邀嘉宾与会并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

波兰裔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模糊控制理论。20年来他所开创的模糊集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家电、机械、工程以及管理、决策、软科学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几乎是人工智能领域里最为实用的理论工具。

10:45中山大学小礼堂贵宾室。

大师没来之前,我刚进去就听主办方的学者和记者们商量如何开聊。几位记者面有难色,有个说,对模糊理论一点背景都没有,怎么提问啊?说着大师走进来了。

几个记者挨个自我介绍了一下。

为珍惜与大师晤谈的机会,我首先提问。

问:什么契机使您对模糊逻辑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发生了兴趣,能用您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么?

扎德指着我的镜头说明自动对焦的模糊问题

答:我有工程背景,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我们一般认为数学应当是精确的,很难和模糊概念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实际生活中,特别是人的问题,更多使用的是模糊思维。我觉得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就去找一些数学家来聊。结果他们都不感兴趣,我只好自己来研究。这个研究从1964年开始,1965年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模糊集合》。就这么开始了。

扎德的回答使喜欢听故事的我很失望.

86岁高龄的扎德个子不高,慈眉善目,但不苟言笑,表情似乎不是想象的那么丰富。

我开了头,其他记者也活跃起来。

问:请您谈谈模糊数学在实际生活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答:很多产品都有应用。最早是日本,1987年在地铁系统中的应用。在医学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扫描成像,测量血压、血糖等。全世界有700万台医疗设备都用到了模糊数学。目前世界上模糊控制应用日本第一,韩国第二。在英语中,“模糊”这个词是有些贬义的,所以在一些英语国家不受欢迎。1980年在北京召开了1个模糊数学方面的会议,我至今还保留着大会的会议议程。

在谈到中国大陆的模糊理论现状时,扎德肯定中国在地震研究方面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另外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模糊数学的数学家,世界上第一本《模糊数学》杂志就诞生在中国。

扎德认为,目前解决许多现实问题采用传统的方法已经显得无能为力,模拟、逼近人类行为水平越来越需要用到模糊理论。他举例,无人驾驶车,很多都采用了模糊控制。

扎德认为,目前在模糊理论的应用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这从文献检索中能看出来。尤其像心理学这样解释人类心理奥秘的学科,应当更多的应用模糊控制才能解决问题

扎德说,人类在自然语言方面有许多都是模糊的表达,但语言恰恰是对知识的表达,是人类文化核心的东西,自然语言中这些模糊的特性,只有通过模糊逻辑来表达,因为模糊逻辑更接近人类的思维真实,所以他坚信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尽管现在还有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扎德认为那是保守的,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认可模糊逻辑。

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之父扎德(LotfiA.Zadeh)说“做菜” 模糊数学

11:451个小时的科普时间就要结束,沙鞠又抓紧提了最后1个问题。

问:模糊识别与判断的逻辑表达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的东西,人类在这方面已经能表达了哪些,还不能表达哪些,即将表达哪些,有哪些发展的趋势?

答:有2类问题,1类是用传统的方法可以解决,但很麻烦,成本很高,借助模糊控制可以很方便的解决,而且降低成本。比如摄像机在移动中的稳定问题,照相机的自动对焦,电饭煲的热温控制等,这些问题通过模糊控[www.aIhUaU.com)制解决了,成本就降了下来。

第二类是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模糊控制的途径解决。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1551/25416392460.html

更多阅读

TOC之父-高德拉特博士亲自解释什么是TOC? 高德拉特 toc

非常感谢大批的TOC迷和爱好者如TOC咨询顾问,大学教授等在关注我的博客,现在一两周不写有人在后面催我了,真是很有趣,自从做了职业经理后,尽管还是收到非常多企业和同行的邀请,但我还是控制住了诱惑,因为再次出发前我想沉淀再沉淀,周

《数学之美》读后感 马小跳玩数学读后感

《数学之美》是吴军继《浪潮之巅》后的又一力作,是他2006年起在google黑板报上一系列文章的合集,主要讲解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的算法,搜索领域的相关技术以及google云计算的一些主要算法。 为了让非计算机专业的读者

声明:《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之父扎德(LotfiA.Zadeh)说“做菜” 模糊数学》为网友我从不特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