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之可以走天下,忍之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安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经查这《百忍歌》却是张公艺治家的遗训。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111世祖,是唐代名人,外号张百忍。他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之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之有益。公艺提倡的“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因张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所以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据《资治通鉴》记载:寿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其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上善之,赐以缣帛。
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封公艺为醉乡侯,长子希达为司仪大夫(寿张县志载)。故尔张旭题诗曰:“张公书右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族人便以“百忍”为族徽。这“百忍歌”便成了张姓祖训,世代相传。
《百忍歌》通俗易懂,谈古说今,虽非尽善尽美,但在处理睦邻、人际关系、家庭问题上,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百忍歌》还是个人修身的准则,反映了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它激励家庭成员成为优秀成员,由此可知《百忍歌》是构建和谐家庭的精神力量,也体现了家训文化中重要的一员。《百忍歌》不仅是张姓祖训,而其他各姓实际也在流传诵读,成为历代各姓的和睦之道,它和清代阎敬铭作的《不气歌》和石成金的《莫恼歌》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人生三境界,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