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戏剧 侗族戏剧 侗族的“咚咚推”是一种什么表演形式

戏剧一直是古代唯一的观赏消遣方式,北方的京剧、豫剧、还有川剧都是十分有名的,在南方的歌仔戏也是很火的,在一些民族中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戏剧。本期侗族文化带你了解侗族傩戏。

“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时在“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

“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明永乐十七年(1419)从本省靖州迁来。龙姓人说:“‘咚咚推’头在靖州,尾在天井。”依此推论,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代由靖州传来的。

天井寨旧时有盘古庙、飞山庙各一座,春节期间每庙一年,轮流祭祀,祭祀时必演“咚咚推”。每逢天灾或瘟疫时,也要演唱“咚咚推”。“咚咚推”有简单情节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戏剧雏形的傩戏。所有的演唱全部用侗语。

它的剧目有反映本民族生活的《跳土地》、《癞子偷牛》、《老汉推车》等;也有《关公捉貂蝉》、《古城会》等以关公为主角的三国戏。“咚咚推”的音乐多由当地山歌、民歌发展而成,常用的曲调有溜溜腔、石垠腔、吟诵腔、垒歌等。“咚咚推”演唱时所有角色全戴面具。常用的面具称为“交目”,共有36个。

“咚咚推”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老艺人介绍,这种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是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是一个三角形。是侗族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咚咚推”。

三江侗族戏剧 侗族戏剧  侗族的“咚咚推”是一种什么表演形式

1949年,“咚咚推”所有的面具失散。此后,演唱时或以临时做的纸面具,或以涂面化妆代替。1992年,当地群众重做面具,恢复了“咚咚推”的本来面目。咚咚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日、韩等专家对其进行过多次考察,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侗族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1651/585254565569.html

更多阅读

三江视线:月亮街

P12012年6月12日,跟随柳州电信员工培训大蓬车,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入住月亮街的景江大酒店。P2月亮街,吊角楼群,石板路,青瓦顶,延伸在城区的寻江河畔。P3江景大酒店,临江而建,依然是一座座侗族的木楼。清晨,一杯茗香,伴着江上升起的浓

黄氏宗亲网 江夏黄氏族谱辈分排行

广西黄氏行政区划南宁市: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横 县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桂

天下鱼生--横县鱼生 横县鱼生配料

国内走过一些地方,感觉广西人对鱼生有一种执着的偏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鱼生食法,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桂西北的酸味鱼生,以柳州三江侗族鱼生和百色澄碧湖鱼生为代表。油浸鱼生,以南宁周边的壮族地区为代表。份量最重、也最普遍的,就是南

声明:《三江侗族戏剧 侗族戏剧 侗族的“咚咚推”是一种什么表演形式》为网友荒词旧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