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
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六课第二个项目
课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一、内容标准
一3.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探究,能够从感情态度上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行动中自觉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和方法 。
(三)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三、 教学重难点及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重点: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学生情况分析: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未成年人处事不深,缺少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一些侵害;二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经常是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使自己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二要靠智慧、靠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小鬼当家》片段
思考:你佩服片中的主人公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思考后指定学生回答。
师归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要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必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进一步引导:面对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不法侵害,你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吗?知道怎样依法保护自己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十六课第二个项目——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1、生活与法:
多媒体展示:漫画赏析《勇往直前 横渡亲情海》《迷途寻路 穿越社会大森林》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上述现象,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样应对呢?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点拨归纳学生的回答,出示温馨提示。
1)如果侵害的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 ;
2)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利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借助法律的力量,制止侵害,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走进生活:以案说法:关注两个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案例。
视频呈现案例一:“毛毛沉着机智,巧周旋化险为夷”
11岁女孩毛毛被歹徒绑架,她沉着机智,假装顺从,稳住歹徒,与歹徒聊天,观察周边,保存体力,争取时间,经过与歹徒50个小时的周旋,终于等到了警察的成功营救。
文字呈现案例二:“鲁莽冲动,花季男孩付出惨痛代价”
2010年4月20日晚8时许,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涛在晚自习放学回家的路上,突遇一持刀歹徒抢劫他的电动车。情急之下,小涛奋力反抗,在他反抗的过程中,歹徒先后两次将其踹倒在地,当歹徒第二次将其踹倒时,小涛揪住了想要骑车离开的歹徒的衣服,急于脱身的歹徒向他连砍两刀,其中一刀砍在了他的头部。小涛被送到医院抢救,因伤及脑部神经,最终成为植物人。
提出问题:(1)同样是面对不法侵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探讨:
教师适时点拨,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面对不法侵害,意识不同,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盲目的反抗意味着无谓的牺牲;一味的懦弱更会导致后患无穷。只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才有可能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要讲究一些具体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展示温馨提示,并启发引导学生不仅懂得而且要在实际生活中落实行动:1)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
2)没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呼救法”、 “周旋法”、拨打“110”报警 等。
3)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法治视界
七年级女生王某和李某,在下晚自习后回家路过一片树林时,忽然有一个约30岁的歹徒手握匕首出现在她们面前,意欲行暴。在危急关头,王某趁歹徒不注意,猛扑过去,顺势用胳膊紧锁歹徒的颈部。歹徒见势不妙,用匕首向王某身上乱扎。王某忍着剧痛,让李某搬起石头砸向歹徒。经过一阵惊心动魄的搏斗,直至歹徒无力反抗,她们才跑回家告诉家人。歹徒因伤势过重,还没等送到医院,便于当晚命丧黄泉。
结合课本70页“相关链接”,讨论: 王某和李某应该负法律责任吗?为什么?
多媒体出示:正当防卫的条件
1、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据学生的讨论以及回答,老师适时点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是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的自我保护,呵护青春稚嫩的花朵,守护生命不息的烛光,这才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黄金法则。
经验交流,展示图片《奔向终点 走出意外大沙漠》
学生讨论、交流:假如遇到下列情景会怎么办?
老师点拨:我们还应注意来自自然界的侵害和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等。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灾害、意外事故:我们要机智沉着,灵活处理,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
走进“青春自护营”:
假如遇到下列情景,你会怎样做?
1、在公园玩时,看见一个少年不慎落水。
2、独自一人在家做作业,突然听到有人在撬门。
3、放学回家,看到一个陌生人在自己家里翻东西。
4、在路上被坏人跟踪。
5、下午放学后有个叔叔说你家长有事,托他接你回家。
小组交流、分享,学以致用。
3、感悟生活---求助热线
小芳的父母离异了,小芳住在爷爷家。随着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增加,年迈的爷爷再也负担不起,让她去找父母。父亲只用200元钱就打发了她,而母亲却连面儿都没见上。
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追踪报道:小芳的维权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出示温馨提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引导学生明确: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①法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等。②非诉讼途径: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常用的有效手段。③诉讼途径: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这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诉讼可以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供三个案例,请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④法律援助:需要打官司讨回公道,但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在21世纪的今天,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能否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权,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三)生活与实践
一天,小芳在妈妈的陪同 下到“艺苑”照相馆拍了几张艺术照,拍的效果非常好,小芳也很满意。可几天后,小芳的同学发现,小芳的艺术照在“艺苑”照相馆的橱窗里展出了。小芳知道后,非常生气……
小芳可能会怎样做?(学生小组探讨,回答)
师生共同关注事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师评析总结:
行动一:忍气吞声,以后不上这家照相馆拍照片(错误)
行动一:和家人同学去报复,将照相馆橱窗砸碎(错误)
行动一:与照相馆交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个人损失(正确)
行动一:找律师,起诉照相馆,依法维权(正确)
拓展延伸:警示录(多媒体出示相关资料)
思考:小建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后 师归纳强调: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四)分享收获,升华提高
颗粒归仓:学习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面对侵害时,你将如何有效的实施自我保护?
回归生活: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编写《我的自护小妙招》,在班内进行交流。
六、教后反思:1、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启发引导与学生主体民主参与相结合,在过程中统筹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发展。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体验,通过贴近生活以及学生实际的同龄人的案例分析,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组合作交流中个别同学发言不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不够,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多加关注,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