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轮复习,如果处理的好,可以一举推翻初一初二的差生史,逆袭成为学霸。那么,怎么才能处理好呢?那就要看看你有没有下面10个症状啊?!
症状1:旧错屡犯,成绩难提高
表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从做错的题目中总结经验,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解决:分析错题、追根求源,反思错题、塞翁失马。
症状2: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表现:不把知识系统化,会使复习效率低,各知识点间会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哪些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自己心中没有数。
解决:第一轮复习完后,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简洁的归纳,不仅可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做那些有难度的题目提供一种可行的解题思路,着这里我说一个形成知识网络的有效学习方法——思维导图。
症状3:根据兴趣下工夫
表现:许多考生偏科,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对喜欢的老师的学科格外用功。但是对不喜欢的科目不认真,成绩无法提高,学科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解决:要提高总分,在弱势学科上多下工夫,成绩就有所提高。这样由于效果的激励,对它的兴趣也逐步提高。
症状4: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表现:有的考生在复习中,非常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就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解决:首先要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重境界。
看书的第一重境界是“记”,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第二重境界是“联”,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知识组成系统。第三重境界就是“用”,将所学的知识用到解题中,只有会用的才算真正的掌握。
解题的第一重境界是“解”: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前问题。第二重境界是“思”: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第三重境界是“归”:获得的知识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提升到第三重境界练习,看书时多想应用,设想应用这些知识的情形,并辅之配套练习,做题时多想课本,建立习题与书本知识的联系,这样就获得了学习的真经。
症状5: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表现:中考临近,有些考生精神过度紧张,甚至病倒。
解决:考前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彻底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另一个就是挑灯夜战,导致考前过度疲劳。建议学生,休息调整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微调。特别要把兴奋状态逐步调整到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
症状6: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表现:有些同学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地学,最终的结果却是样样抓不牢。
解决: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来学。
这里的重点,一方面要注意重点学科的学习,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理清学科内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再一方面,各个知识的重点内容要能做对几道难度稍大的例题,精益求精。还有,对重要的解题方法也要作为复习重点,争取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症状7:学习计划不合理
表现:有些同学完全从兴趣出发,没有方向;或者学习拖拖拉拉,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任务又来了,往往无所适从!
解决: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
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的学习的大体安排。
短期计划,学生可以非常具体地设定自己的一周内的时间安排。制定好之后,严格执行。
即时性计划,即我们的日计划,它是对一天之中的安排,知道自己相当短的时间内要做哪些事情。
症状8:喜欢钻偏难怪题
表现: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是需要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拿下考试中的“压轴题”。
解决: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还是要重视基础。
症状9:不善于总结归纳
表现: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后果。拼命做题,一味认为练得多方法自然能掌握,却只是死做题,不思考。
解决:复习中,我们应该总结归纳知识系统;也要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形成错题档案;又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并总结某种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并要归纳不同知识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的本质区别,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我的朋友圈分享一些教学的经验与看法,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正在为孩子教育而努力的家长们,可以加我的微信:203515982,欢迎向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