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武,生于1907年。自学中医理论。1924年悬壶于乡梓。由于屡起沉疴,遂名声大振。1930年在长治市创办友仁医院。解放后,任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山西省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1945年前著有《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等,惜因战乱,未付梓而稿已佚。近二十余年,根据《伤寒论》之辨证思想,倡"三部六病"说,其中所拟协调疗法十余方,对冠心病、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红斑狼疮等均有卓著疗效,颇受好评。著有《三部六病》、《刘绍武医案选》等。
尿血
验案赏析
例1
张某,男,50岁,干部
六八年七月,出现尿血,并腰困,渐形体消瘦,精神疲惫。经某医院检查,诊为“双侧肾结核”,造影所见,右肾为重,较左侧增大二倍,因不宜手术,遂来求中医治疗。脉弦数,苔略燥。与调肾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仙鹤草30克、小蓟30克、生蒲黄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八剂尿血止。五十剂后造影复查,右肾明显缩小,一百二十剂后检查:“右肾比左肾略大,余未见异常”。体重增加,腰困消失,复上班工作。现仍健在。
例2
赵某,女,46岁,工人。
患者1966年出现尿溺淋痛,1969年在河北某医院以肾结核行右肾切除术,约半年后又出现尿血,左侧腰痛如刀割样,尿检查:RBC满视野,脓球(++),蛋白(+++),1972年3月初门诊,消瘦,面色苍白,痛苦,颈部淋巴结也肿大,伴有食欲不振,脉细数,苔黄质红,处以决渎汤:党参30克、口芪30克、川玉金15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白第根3克、车前子30克、王不留30克、小蓟30克、川椒3克。服药10剂觉腰痛明显减轻,尿基本正常,食欲增进,服30剂后尿常规正常,颈部淋巴结变小,50余剂后,诸症消失。
按:肾结核病亦当属痨瘵之类,而抗痨之药寡效,当责正之不济。今用调肾法,益正气而退邪热,畅三焦而利决渎,更合薄黄小蓟之属活血而止血以除其标,俾正气渐复则瘵邪自退,必在缓图,方可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