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的营养价值及功能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保健品。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据分析,醋含有5%~20%的醋酸,pH为1.5~2.0,与人胃酸的pH(1.3~1.8)相近。醋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8种氨…
DOI:10.13415/j.cnki.fxpl.2014.04.001自1993年“汪辜会谈”之后,海峡两岸透过授权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签订了一系列事务性协议(以下简称“两岸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与实施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高效的锻炼方案运动科学是一门精细而且有趣的学问。有不少科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通过罗列一些指导原则,力图把最新的健身研究应用到实践之中。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健康与健身杂志》今年5、6月号刊载的一篇文章就做到了这一点。这篇文章的两位作者都在佛罗里达…
醋的营养价值及功能
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保健品。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据分析,醋含有5%~20%的醋酸,pH为1.5~2.0,与人胃酸的pH(1.3~1.8)相近。醋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8种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人体细胞、组织及新陈代谢中各种酶的构成物质,也是人体活动的能源之一。
醋含有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是人体活动的重要能源之一。由于醋有甜味使醋变得五味调和,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醋中的有机酸含量较多,正因为这样,使得醋的营养价值更高。有机酸以醋酸为主,还有乳酸、丙酮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酰醋酸、琥珀酸等十多种。这些有机酸也是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营养物质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分解和合成的产物,在这些生物反应过程向人体提供能量。
醋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来源于食物及原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的产物。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辅酶,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醋中的无机盐也非常丰富,如钾、钠、钙、磷、铁、锌等。这些无机盐来自醋的原料,食醋发酵过程中的容器或人为的添加剂。如精盐,它在醋中起到调和的作用,使醋更有滋味,并为维持人体体液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铁是人体造血和运输氧气的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钙、锌、磷等微量元素都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抗衰老的生理过程或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醇类主要是乙醇。醇与有机酸发生反应而生成酯,是酒和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醋中的酯类以乙酸乙酯为主,醋中有酯使醋味更加浓厚。此外,醇也能作为人体活动能源之一,每克醇能产生29.7焦(7.1卡)的热能。
从传统医药学、现代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醋主要有炮制中药、抗菌、防治感冒、健胃助消化、防治腹泻、降低胆固醇、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降低血压、防治肝病、治疗糖尿病、抗癌、减肥、美容及延缓衰老、调节血液酸碱平衡、有助于钙的吸收等保健作用。
醋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其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食醋的保健功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应用,具有开胃消食、缓解疲劳、调节血糖、脂质代谢、抗氧化、促进食欲等保健作用。《本草纲目》称醋能“消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善治腮腺炎、体癣、甲癣、胆道蛔虫、毒虫叮
咬等。
中药的炮制方法很多,醋制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醋制中药具有消减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药效,增强药物的独特效应,增强药物活血化瘀、止痛作用,除臭、矫味,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有益于提纯药物,减少杂质,降低刺激性等作用。现代营养学认为,醋作为调料可以增加食物的酸味、香味,还使胃酸增加,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且可解除食物的腥味,使食物更加鲜美。
用食醋治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学家在用醋治病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南朝齐、梁间大医学家陶弘景曰:“酢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本草衍义》记载:“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本草求真》记载:“米醋,酸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且同木香磨服,则治心腹血气诸痛;以火淬醋入鼻,则治产后血晕;且和外科药敷,则治症结痰癖、胆黄痈肿;暨口漱以治舌疮;面涂以散损伤积血,杀鱼肉菜蕈诸毒。”
醋的食用注意
醋的功用很多,日常饮食习惯中有人嗜好食用醋。醋吃得太多并无益处。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醋的食用量,成人每天可食用20~40克,最多不超过100克,老弱妇孺及病人则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减少食量,无节制地吃醋是不可取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量摄入食醋会有碍钙的代谢,使人骨质疏松。空腹也不宜过多摄入食醋,以免损伤胃部。
中医理论将食物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并与五脏相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酸味可以补肝,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伐脾胃(木克土)。如果酸味食物过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主肌肉,其华在唇,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就会使肌肉角质变厚,嘴唇也会失去光泽,并往外翻。同时还常出现食欲减退、餐后胃胀、大便稀溏,语声低微等脾气虚的症状。
适当的摄入酸味食品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强化肝功能和补益心肌的功效,因为酸味食物往往具有收敛的功能,然而,饮食过酸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害处。食醋有多种保健功能,但对一部分人来讲,则不宜食用。
其一,对醋过敏者食醋时,有可能引起过敏症状;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食醋过度会使胃溃疡加重。食用醋和醋蛋液虽有降血压作用,但低血压者则要慎用,尤其是患有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在用醋蛋液时不要强饮,以免引起不适。肾炎患者在发病期间、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肝硬化患者均应慎用食醋。
其二,骨伤患者不宜过多食用醋。《本草纲目》中记载,食醋“多食损筋骨,亦损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醋酸有软化骨骼和脱钙的作用。骨伤病人食用醋后会感觉伤处酸软,疼痛加剧,影响骨折愈合。
其三,胆石症患者宜少食醋,过多地食用醋会诱发胆绞痛。酸度过高的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刺激其分泌肠激素,引起胆囊收缩,进而引发胆绞痛。
其四,服用一些药物后,也不宜食醋。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容易形成结晶,从而会损害肾脏。服用碳酸氢钠、氯化镁、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等碱性药物时,若食醋会抵消药物作用。服用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时,也最好不要食醋,以免降低药效。
与醋相克的食物
其一,醋和羊肉。《本草纲目》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 其二,醋和牛奶。醋中含有醋酸及多种有机酸,牛奶是一种胶体混合物,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而且其本身就有一定的酸度。当酸度增加到等电点4.6以下时,则发生凝集和沉淀,不易被消化吸收。脾胃虚寒的人,更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古人才有“奶与酸物相反”的说法。
其三,醋和胡萝卜。炒胡萝卜不宜加醋。因为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摄入人体后变成维生素A,醋可以破坏胡萝卜素,影响维生素A的利用。
其四,醋与海参。醋性酸温,海参味甘、咸,性温。海参就其成分与结构而言,属于胶原蛋白,并由胶原纤维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如果烹制海参时添加醋,会使菜汤中的pH下降,在接近胶原蛋白的等电点(pH为4.6)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即发生变化,蛋白质分子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紧缩。
另外,醋忌茯苓,忌壁虎,可致命。醋忌丹参,会中毒。醋忌猪骨汤,会影响营养的吸收。醋与青菜同食会使其营养价值大减。
我国的名醋
在我国众多的食醋品种中,以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最有名,还有浙江玫瑰米醋、四川保宁麸醋、福建红曲老醋、天津独留老醋等,均具有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特殊风味,不但国人喜爱,还畅销于世界各国,深受各国消费者的欢迎。
小食谱
老醋花生 医学研究表明,只要每天喝20毫升食醋,胆固醇平均会下降9%,中性脂肪减少11%,血黏稠度也会有所下降;花生含脂肪为40%~50%,是大豆的2倍,比油菜籽还高,蛋白质含量为30%,相当于小麦的2倍多,被称为“长生果”。两者配合在一起,不但口味好,而且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杀菌等功效。花生虽然被称为“长生果”,但毕竟脂类含量高、热量大,而醋中所含的有机酸恰好是解腻又生香的。
具体方法:用醋浸泡花生米一周以上,每晚7~10粒,坚持服用,可取得降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堆积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食用老醋花生要适量,吃后一定要漱口,否则对牙齿健康不利。
醋泡大蒜 中医认为,醋性温,入肝、胃经,具有开胃增纳、散瘀之血、杀虫解毒等作用;大蒜具有强力杀菌、预防感冒、排毒清肠等功效。两者配合在一起,对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疗效很好。
具体方法:将干净、去皮的大蒜瓣放水中浸泡一夜,滤干倒入食醋50天后即可食用。每天吃2~3瓣醋泡大蒜,并饮用经稀释3倍的醋浸汁,可解热散寒、预防感冒,有强身健体之效。鼻炎患者可用一小瓶口的瓶子装入醋泡大蒜的醋汁,每晚用鼻子闻之,半月后效果明显。
醋的营养价值及功能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保健品。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据分析,醋含有5%~20%的醋酸,pH为1.5~2.0,与人胃酸的pH(1.3~1.8)相近。醋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8种氨…
醋的营养价值及功能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保健品。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据分析,醋含有5%~20%的醋酸,pH为1.5~2.0,与人胃酸的pH(1.3~1.8)相近。醋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8种氨…
醋的营养价值及功能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保健品。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据分析,醋含有5%~20%的醋酸,pH为1.5~2.0,与人胃酸的pH(1.3~1.8)相近。醋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8种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