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听多了热闹的公开课,忽然听到特级教师林莘一堂异常安静的语文课,有一种久违的欣喜。
整堂课,都是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进行:老师说话很轻柔,学生回答问题音量适中,同桌互相交流也轻声细语。那种安静从容,那种和谐默契,让人感动。
这样安静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不是少数优秀学生在自我表现,而是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地学习。同学间轻声讨论,认真倾听,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状态。
这样的课堂转变,来自林莘老师对当下课堂的深度思考。
尽管“课改”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课堂发言总是集中在部分好学生身上,后进生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很多老师过于追求形式热闹:声光电多媒体让人炫目;教师讲课慷慨激越如同表演;学生争抢发言,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课堂热闹的外表下掩盖着很多问题:过多过滥的多媒体应用,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老师表演式的话语方式,很少顾及学生的理解感受;学生频繁举手,回答的往往都是没多少思维含量的简单问题。这样的课堂缺少一种认真读书、安静思考的氛围,表面的热闹带来的是虚假的学习。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地发生,如何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力?福州教育学院第四附小在校长林莘的带领下大胆引进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经验,开始了扎实有效的实验。
师生在课堂的位置变化了。课桌不再是秧田式摆放,而是围成U型。教室的中心不再是黑板和讲台,老师在U型通道上、课桌间走动,给每个学生以等距离的“关爱”。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和权威的评判者,而是学习的设计者和主持者。
课堂不再是少数优生展示的舞台,而是所有孩子共同学习的地方;课堂不再是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而是同伴间互动,轻声讨论,安静地思考。小组内、同桌间互助合作学习蔚然成风。
课堂不再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是追求内在的质量和效果。老师不再提那些表面花哨,实则细碎,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也不再是老师频繁提问的应声虫。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面对挑战的过程,向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发起冲击,成为课堂普遍的价值追求。
教师听课、评课的关注点也变了,不再把目光集中在讲课老师身上,而是贴近学生,倾听他们对关键问题的讨论交流,观察他们学习领悟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时间是否得到保障,学生是否在真正思考、交流,每个学生是否都在参与学习,这些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
一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变革,正在“四附小”悄悄进行着。这场课堂变革的目的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力得到落实。它的意义正如林莘老师所说:“我们的课堂不是为了培养只会拿高分的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未来公民。”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来。希望这样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在更多的学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