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自2014年5月启动打击微整形假冒产品专项行动以来,已移送案件19起,查获微整形假药、无证医疗器械上百种,捣毁全国30余个生产、销售窝点,全部案值超过3亿元,公安部门已对11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很多人可能会问:假劣微整形产品为何如此猖獗,监管部门应该如何配合公安部门进行有效打击?作为嘉兴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的副支队长,本文作者陈从容全程参与了上述微整形产品案件的查办和情报分析工作,并10次配合公安部门赴外省开展抓捕行动。在此,他结合执法实践对假冒微整形产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供交流探讨。
巨大需求催生地下市场
微整形这种通过注射方式实施的无创或微创整形美容,以方便快捷、不开刀的特点深受爱美人士的青睐。并且,受韩流整形等的影响,目前国内接受微整形的顾客越来越多。据报道,我国微整形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这仅仅是正规医疗美容机构的统计数字,如果加上地下微整形市场,这个数字将非常惊人。
我国可用于微整形的合法药械产品为数不多,而且管控非常严格。例如,原来用于眼睑痉挛等症治疗的A型肉毒毒素,后来被众多医疗美容机构用于瘦脸、除皱等医疗美容项目。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原卫生部联合发文,将A型肉毒毒素列为医疗毒性药品,并严格管控。目前,我国仅批准了进口的“保妥适”和国产的“衡力”两个品牌。
而且,具有A型肉毒毒素批发经营资质的批发企业也是少之又少。在严格的管控之下,这些合法药械产品流入地下微整形市场的几率很小。
笔者了解到,来自正规渠道的“保妥适”肉毒素和“瑞蓝”玻尿酸的批发价格接近2000元;而在地下市场,假冒“保妥适”肉毒素和假冒“瑞蓝”玻尿酸的进价低至40元、70元。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品价高且管控严格,以及真伪药械之间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导致了假冒微整形产品泛滥这一畸形现状。

假冒产品名目繁多
目前,假冒微整形药械产品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山寨”产品,包括所谓“精仿”的“保妥适”、“衡力”肉毒素,“瑞蓝”玻尿酸,以及一些境外走私品种的仿品;
第二种是地下生产的假劣产品,如全身瘦组合系列、溶脂王、溶脂针等众多注射类针剂;第三种是境外走私产品,以针剂品种最多,并且主要是来自韩国、日本的走私品种,如日本的“人胎素注射液”,韩国的“白玉”、“白雪”、“灰姑娘”等美白针,“利宝平”、“利宝特”等溶脂针剂,以及“纽拉美丝”等近10种假冒玻尿酸;
第四种是地下组合包装的走私针剂,主要有“雪肌”、“大S”、“奥利安东”等美白针,有些产品原产自我国台湾,用于保肝、止血及补充维生素,犯罪分子在广东沿海一带定制精美包装、自行组合,将它们包装成了美白针组合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