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互联网的历史就是一部网恋史。网恋的历史跟互联网一样古老。早在中文互联网发轫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不但开创了华语世界网络文学的先河,也引领了网络时代第一波网恋春潮。
早期的网恋的重要特征是柏拉图式恋爱,突破地域限制,跨国网恋毫不鲜见,跨省网恋比比皆是,同城网恋都不敢在论坛里跟别人打招呼,会被鄙视。
早期网恋是昂贵而小众的,那是因为上网条件的限制。1997年,中国大多数网民还在使用28.8K的“猫”,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下载一张图片要10分钟,下载一首音乐要2个小时。而当时的上网费用也是天价,上网费每小??6元。当时没有网吧,只有网络咖啡屋,上网费用是每小时30元,而当时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平均只有700多元。
鉴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当时一场典型的网恋,男主角一般是电信部门的工程师,上网条件得天独厚。女主角一般是身在海外的留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上网。因为早期互联网上文科生如凤毛麟角,理科生就代行起舞文弄墨的职能,所以当时的网民都是文艺青年,无一例外。男女主角,每天在网上鱼雁传书,说不尽的情,道不尽的爱。一般来说网恋经过一年左右的发酵期之后,就进入惊现动魄的见面期了。网恋见面几乎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走入结婚礼堂的。有留学女生与已婚男士网恋一年,见面后发生一夜情,发现一切都没有在网上那样美好。于是,然后一拍两散,伤心不已。有农民的儿子与教授的女儿网恋大半载,在机场见面,互相尴尬万分,发现并无什么共同语言。总之当时的情况是散的多,合的少。究其原因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带来了较高的期待值,而一旦遇到坚硬的现实,跨越彩虹的美丽气球也就戳破了。
自从2000以后,互联网进入了第一轮泡沫期,中国网民数量急速上升,网恋已经从柏拉图时期进入了萨德时期。那时有人说,自从有了网络,国人的性观念,真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同城约会、网友见面、虚拟****、一夜情……这些十年前国人春梦里都梦不到的事,忽然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
一位家庭主妇,以前被男人瞟一眼都要骂娘,那时却撇家舍业,去跟男网友约会。丈夫千里寻妻,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小镇找到她,问?为什么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她坦然地说:“不装。”杭州某大学男生,以前路过胸罩店都会脸红,自从陷入网络开始狼奔豕突,先后跟40多名女网友有过一夜情或多夜情。当朋友问起他是怎么这么生猛的,他也回答了两个字:“不挑”。
当时男女见面的典型场景如一场戏剧。
男女分别拿VCD、报纸上。男上前问女。女高兴地跳跃,两人握手。走,聊,过马路,汽车驶来,两人手握住。到马路对面,手依然握住。入餐馆,推让菜单,谈,吃,饮,笑,抢夺帐单。出门,上出租车,拥抱。下车,上楼,灯亮,灯灭。一夜过去。
当时的网恋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性可以游离于感情之外。据说,那时的“一夜情”资深玩家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男女从见面到分手,信息都只用眼神和肢体交流,几乎不用说一句话。但问题是,两个人只要决定睡在一起,就开始了感情的投入。你想,这两个人至少要信任对方吧,他相信她没有携带艾滋,她相信他不会抢自己的财物。信任就是感情迈出的第一步,,一对性伙伴,即使不是朋友,至少也算是同谋吧。
对感情吝啬,对身体慷慨,似乎愉悦了身体,保存了感情,其实这样做,可能什么都保存不住。一个人把感情的花朵捂得严严实实,等用到的那一天才发现,花朵已经凋零腐烂。这是那个时代网恋的突出特征。
社会化网络带来了全新的革命,它利用六度分隔理论,重新绑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人际联系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强联系和弱联系。从表面上看,弱联系似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有限,不如真人之间的强联系来得实在,然而,随着社交网络对生活的进一步渗透,弱联系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那就是联络成本低,不需要饭局、见面等高成本的方式来维持;同时信息真实度高,揭开生活中的客套和掩饰,人们可以在社交网络里直抒胸臆,准确传达思想和看法。最为重要的是,弱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强联系。
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优点,微博时代的网恋跟以往的网恋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微博时代的恋爱更为谨慎。在没有社交网络之前,人们找不到与有趣又好玩的异性交流的通道,最终的结果,只能通过恋爱一条通道来解决问题。正如宋丹丹在微博里所说:“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微博等社交网络的产生,让拥抱只不过是拥抱,交流仅局限于交流,就不再有以后的悲剧了。
微博时代的恋爱不再分裂,以前由于路径限制,想跟异性深入交流个思想,不得不考虑合体。现在有了推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精确切割,总算可以一码归一码了。
微博时代的恋爱,选择更加从容广泛。可以选择做爱,因为做爱的理由很多,干柴烈火,顺水推舟,以身相许,半推半就……也可以选择不做爱,因为不做爱的理由也不少,良心发现,怕惹麻烦,维护形象,忘记带套……
微博时代的恋爱回归爱情。社会走向多元和宽容,人们的性观念也比以前越来越开明。性不再是洪水猛兽,爱情反而变得奇缺。真正自由的性,不能没有感情。无论世纪情也罢,一夜情也罢,都应该像戏剧一样,至少有个一二三四幕。
微博时代的恋爱是自由的。如果说网恋还是风花雪月,到中期月黑风高,那么到了微博时代,就是风清月白了。套用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来,稍作改编:男女之间的网恋都有到达高峰的时刻,那时候既没有理性的成分,也没有动物性的成分。而这一时刻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