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表现边疆戍卒的怀乡思亲。烽火城的西面有一座楼高百尺的瞭望台,黄昏时我独自坐于此面对着青海湖的秋风。随风更吹来羌笛吹奏的惹起乡愁的《关山月》乐曲,不管怎样也无法排除我对万里之外闺中妻子的思念。
2.唐·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战士把思乡之情服从于卫国的需要。引导起舞的琵琶曲调已经换上新的,但曲中总在倾诉关山的旧别情。撩乱的边愁使战士听得心烦又还想再听,凝视着秋月照长城涌起悲壮的卫国豪情。秋月、长城分别象征思乡和卫国。
3.唐·王昌龄·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独特的视野显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气候恶劣的边关城地榆树叶子早就已经稀疏黄落,古战场上傍晚暮云与黄沙交织看不见暴露的枯骨。应该上表请求调派军队掩埋这些尸骨,别让牺牲者在遥远的龙城边地上痛哭。
4.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写戍边将士勇敢面对艰苦战争的豪情。青海湖上空绵延的云层遮暗雪山,站在孤城还可遥望远方的玉门关。在黄沙塞外身经百战磨穿盔甲,不彻底打败西部敌人决不回还。楼兰,原西域小国,借指吐蕃和突厥的当权者。
5.唐·王昌龄·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将士在险恶条件下战胜强敌。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变得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前方部队传来了在洮河北夜战的捷报,他们已经在战斗中生擒了敌军首脑吐谷浑。
6.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描写一位立志杀敌保边疆的英雄。储水的胡瓶挎在胳膊自身骑着紫色的薄汗骏马,抬头可见碎叶城的西边上空挂着圆圆的秋月.白天皇上敕令他星夜飞驰出发还赐封宝剑一把,他辞别君王后立功心切真想一夜之间直取楼兰。
7.唐·王昌龄·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描写玉门关地形险要,也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艰苦和责任。玉门关这里层峦叠嶂该有好几千重,山南或山北总是烽燧连绵逶迤相接。军队保证远程戍守需要时时刻刻察看烽火,骑士巡逻深山密林只闻其声不见人马踪影。
8.唐·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表达了作者怀念名将李广和痛恨匈奴入侵的思想。在塞外可看到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自秦朝以来人们就悲叹万里长征人未还。从汉朝开始人们就坚信只要有李广般的人物,便能有效制止胡马渡过阴山入侵中国的领土。
9.唐·王昌龄·出塞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战事基本结束的瞬间回味。一位战将跨着通体红毛新配上洁白如玉马鞍的骝马, 当他战罢离开沙场皓月的银辉也令人感觉寒凉凄冷。此际城头铁鼓的响声还如在耳,插进匣里的金刀血迹尙未枯干。给人惊心动魄的形象冲击。
10.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写了一位贵妇登楼赏春时的心理变化。闺中一位少妇本来不知愁,春日盛妆打扮独自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绿心里难受,后悔不该让夫君觅取封侯。从不知愁起,接着盛妆登楼,转上见柳绿而惜时光,再以后悔丈夫远行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