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马厂类型彩陶四圈纹壶
年代:史前 新石器晚期
重量:5260g
尺寸:高40.5cm,口径14.6cm,底径11.9cm,腹围120.5cm
东汉吹萧陶俑
年代:东汉
尺寸:通高73cm 最宽37cm 底宽33cm
东汉抚琴陶俑
年代:东汉
尺寸:通高75cm 最宽41cm 底宽33cm
这件来自四川的陶俑,因当地土质之缘由,呈红色。头身模塑合制,套合成型,颈部为其衔接处。头上簪花三朵,脸带微笑,正视前方;身着交襟长袍,跽坐,琴置腿上,两手高低错落,悬于琴上,仿佛正在奏曲。东汉陶俑,不论是抚琴俑、吹笛俑、劳作俑、庖厨俑等,脸部始终充满微笑。此俑塑造手法简洁,仍保留了古朴原始的特色有团块体积感,显得较厚重。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抚琴者心旷神怡,沉浸在乐曲声中的神态。
唐彩绘贴金陶女俑
年代:唐
重量:2650g
尺寸:高57.8cm
唐三彩女俑、男俑主要用低温铅釉装饰,多为陪葬用的明器。唐三彩习惯在俑的脸部彩绘,因为铅釉会流淌,造成脸部不美观,比如在脸部用黑彩描眉、用朱砂点唇。这件女俑至今发髻和胸部还保留着金彩。唐代距今已1000多年,这种金彩的保存很难。这件女俑从服饰、造型都很精美,所以是一件十分珍贵的作品。
唐越窑四系壶
年代:唐
重量:590g
尺寸:高15.5cm 腹径11.5cm 底径2cm
辽赤峰窑白地黑彩划花牡丹纹罐
年代:宋.辽
重量:7000g
尺寸:高29.9cm 口径23.9cm 底径14.3cm
胎质灰黄,口沿与外壁敷白色化妆土,外施透明釉。化妆土及釉均不到底,边缘清晰可见。肩部双弦线内夹篦划波折纹一周。上腹部在化妆土上刻缠枝牡丹纹,细部装饰篦划纹,纹饰以外填黑彩为地。口沿化妆土及釉层多剥落。内壁露胎。此罐器形硕大,制作粗率,具北方民间用瓷的一般特点,但装饰工艺及风格均颇为独特,不同于同时代磁州窑的白地黑彩划花瓷器,是契丹民族风格的一个反映。
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
年代:宋.金
重量:2870g
尺寸:高12.8cm 纵19.5cm 横39.6cm
北宋定窑刻花葵口碗
年代:北宋
重量:360g
尺寸:高6.4cm 口径21.8cm 底径6.8cm
北宋汝窑盘
年代:北宋
重量:220g
尺寸:高2.9cm 口径17.1cm 足径9.1cm
此盘满釉支烧,细纹开片,釉呈淡青色,素雅清丽,是传世汝窑的典型器。汝窑堪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北宋徽宗时开始在汝窑烧造官窑器皿,因烧造时间短,传世器物很少。汝窑瓷器做工均极其精致。胎质细腻,多呈香灰色。釉色则有天蓝、天青、粉青等。多数盘、洗、碗等器均为裹足支烧,底部留有细小支钉痕,俗称“芝麻钉”。
北宋汝窑盘
年代:北宋
重量:210g
尺寸:高2.9cm 口径17cm 底径9.1cm
北宋钧窑鼓式洗
年代:北宋
重量:1640g
尺寸:高9cm 口径24.3cm 底径17.2cm
北宋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年代:北宋
重量:940g
尺寸:高7.3cm 口径18.8cm 底径14cm
该器物内壁施天蓝色釉,外壁呈玫瑰紫色。器身以鼓钉和弦纹作装饰。下承如意式三扁足。为宫廷用器。钧窑是北宋及金代的著名瓷窑之一,有官钧和民钧之分,官钧瓷窑址在现在的河南禹县,当地因古属钧州而得名。钧窑器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蓝色为基调,具有乳浊状和不透明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有多种变化,主要色调是月白、天蓝和玫瑰紫。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年代:宋
重量:3650g
尺寸:高26.1cm 口径21.8cm 底径16.9cm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年代:北宋
重量:4860g
尺寸:高48.4cm 口径7.5cm 底径11cm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年代:北宋
重量:410g
尺寸:高4.9cm,口径23.2cm,足径10.7cm
宋白釉莲口弦纹六管瓶
年代:宋
重量:2115g
尺寸:高40.7cm 口径4.3cm 腹径20.6cm 底径11.1cm
宋建窑“进盏”款茶盏
年代:宋
尺寸:高6.1cm 口径12.6cm 底径4cm
宋代的建窑是福建地区生产的非常有特色的品种,都是用黑釉装饰。宋代的皇家贵族之间流行斗茶,看谁的茶痕迹留存时间长,所以要用黑颜色的瓷器来突出白色的茶末。建窑就在这一时期流行开来,后来还大量流传到日本。这件盏在底部有“进盏”,说明是进贡到皇宫的作品。黑釉以铁为呈色,福建地区土含铁量高,釉面铁分子达到饱和后会产生析出现象,釉面会出现兔毫、窑变等装饰,这件盏就是兔毫的装饰,类似于兔背上的毫毛。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