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浅析宋型文化形成的背景

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浅析宋型文化形成的背景
作者简介:孙伟(1982-),女,汉族,山东东平县人,在读研究生,单位:聊城大学。
摘要: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把因为战争而颠覆了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重新找了回来,并积极吸收新的文化成分,加以发展和创新,最终创造了辉煌的宋文化。宋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成果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它表现出了显著的、区别于前代文化的突出特点,包括普及性、义理性、过渡性、整合性等方面。
关键词:宋型文化;过渡性;普及性;历史背景笔者认为,一个时代所呈现出的多个文化特征,有着共同的生成土壤。本文欲从过渡性和普及性入手,来分析宋型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过渡性主要表现在平民文化的兴起,它为后来明清时期雅俗文化的定型奠定了重要基础;而普及性则主要表现在文化空间的扩展及文化向社会下层的移动趋势。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宋代过渡性和普及性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力求以小见大,充分透视出整个宋型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一)门阀政治彻底终结,为文化的普及和文化向社会下层渗透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始于汉的门阀政治,经过长期的发展后,逐渐走向衰落。到宋初,门第等级观念彻底终结,传统的依靠血缘、门第选官的标准也被逐渐淘汰掉了,这就有力地杜绝了权门请托的现象。重视个人价值及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生活状况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而宋朝不问门第、以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恰恰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封建政权逐渐向广大的平民阶层敞开,从而吸引更多的读书人热心于政治。
(二)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导致人们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北宋立国后,统治者采取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宋太祖曾鼓励石守信“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①。南宋高宗也十分重视商业发展,他曾说过,“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奉官宜得人而久任,庶番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②可以说,重商思想几乎贯穿于整个宋代,这使得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导致平民文化兴起及文化的大普及。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宋代女词人的大量出现;宋代轿子的普及;“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③……这些都折射出,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独立意识大为增强,追求人性解放、冲破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开明的文化政策
(一)宋太祖在立国初就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既定国策。这个政策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导致儒学地位下降,社会道德沦丧。通过儒学思想重整道德秩序成为广大士人的共识。宋立国后,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学,希望通过确立儒学的纲常伦理,起到团结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宋太宗即位后,增加了科举录取的人数,提高了录取者的待遇。宋真宗时,把太宗时试行的糊名法确立为固定的制度,同时,又创立了誊录制度,并将糊名誊录制度逐渐推行到各省、府、州、县的考试中,这使得科举考试向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从而加快了文化的普及与平民文化的发展。
(二)统治者重视书籍的整理。从整体上看,宋代统治者的文化素质都较高,这和他们对书籍的重视有很大关系。宋太宗时重修崇文院,努力充实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他本人也很爱读书,曾亲自审阅《太平类编》,一丝不苟。经后世帝王们的不断努力,到徽宗时,图书数量已远远超过宋初。南宋建立后,政府积极补充因北宋末年战乱造成的书籍的大量遗失,使南宋藏书又恢复到了北宋时的水平,且书籍质量较北宋时已大为提高。另外,宋代印刷业发达,为书籍的印刷与普及奠定了基础。“自国家取士场屋,世以决科之学为先,故凡编类条目,摄载纲要之书,稍可以便检阅者,今充栋汗牛矣!”④适合不同人群的书籍大量出现,这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意义重大。
(三)兴学运动的兴起。宋统治者对科举的推崇及其采取的完善科举制的措施,使得整个社会读书和学习的风气很盛。宋真宗曾写过“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劝学诗来鼓励人们读书。宋代学校入学门槛比之唐代已大大降低,取士不问家世。政府还为各类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支持。这些都推动了宋代中央官学、地方府州县学及私学的蓬勃发展。另外,宋代的书院教育也非常兴盛,尤其在南宋,书院作为一种具有教育和学术双重功能的机构,为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民族冲突与融合
宋代周边民族众多。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宋与周边族之间虽有过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由于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所以民族战争也频繁发生。这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较量,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相对于和平时期的相对封闭,对立反而用另一种方式拉近了各族人民间的距离。这使得多种文化得以并行发展,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因为战争所导致的宋政治中心的南移,为广大的岭南和西南地区接受先进的文化、为宋文化向更广领域的传播和普及创造了条件。
而为结束冲突而进行的“和议”活动在客观上为民族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虽然宋政府为结束战争要支出大量的岁币,但是这却为双方带来了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战争结束之后,各族人民广泛开展经济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在边境进行的榷场贸易,极大丰富了双方人民的物质生活,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南宋时期大批的契丹人、女真人进人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生活,接受了中原先进的文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⑤的确,在整个宋代历史中,各少数民族政治家对汉族政治制度和文化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吸收,从而加速了这些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和彼此融合,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这充分说明宋代文化由于民族间的冲突和融合在空间上得到了极大扩展。
结语
宋代人民总结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影响元明清三代几百年的高度繁荣的宋文化。特殊的时代催生出了独特的宋文化。元灭宋之后,宋文化并没有伴随朝代更替而消亡,反而不断成长、发展,其影响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之所以会出现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的王朝,究其深层原因,不能不归结于宋文化的深远影响。(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宋]司马光.涑水记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宋]钱若水.宋太宗实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4][宋]岳珂.愧郯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351/479374868991.html

更多阅读

成功学习需要的七种综合素质之三——专心致志

成功学习需要的七种综合素质之三——专心致志一、“闭关修炼”的奇迹太阳光怎样才能点燃一根火柴?答案很简单,用凸透镜把所有的光聚集在一点上就行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创造奇迹?答案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中去就行了。

石种寻揽之二:九龙壁石福建

石种寻揽之二:九龙壁石(福建)出生背景: 九龙璧石,或名茶烘石、梅花石、华安玉。属于沉积变质岩,分布在福建漳州市九龙江流域。它沉积于距今2.48亿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起,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生代侏罗纪,是在二次热力作用

儒家和契约:两种信用文化之差异

 文/赵海华  两种信用理念之不同因“诚”而“信”:儒家诚信伦理。征信在我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然而这里所说的信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人格化的

声明:《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浅析宋型文化形成的背景》为网友花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