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网传“撕不烂的紫菜是塑料薄膜做成”等视频,昨日下午,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利用红外光谱仪等实验,对通过媒体和市民收集到的45个紫菜样品进行了分析,未发现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
北京市食药监局表示,塑料薄膜在常规食品抽检中是可以被检测出来的,近三年本市紫菜抽检中,未发现样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视频中凭“不好撕”来推断“紫菜是塑料薄膜制作的”,这一说法并不科学。
专家对45个紫菜样本进行专业检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二楼实验室看到,45个紫菜样本被标了编号依次摆放在桌子上。
据悉,其中35个样本来自本市7家媒体记者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商超、便利店、食杂店和农贸市场随机购买,涉及25家生产企业、22个不同品牌。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自行采购了9个紫菜样品,此外,门头沟区热心群众结合网传中的紫菜品牌,送来了1个紫菜样品。另有3个塑料薄膜样品。
监控中心吴燕涛博士介绍说,针对网传视频,考虑紫菜和塑料的差异性,该中心利用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检测。
通过扫描电镜对比图可以看到,紫菜和塑料袋断面微观形貌具有明显差异,紫菜的断面结构复杂,中间夹着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紫菜细胞;而塑料的断面只有剪切时留下的撕裂痕迹,没有复杂的多级结构。
从红外光谱图看,不同品牌紫菜样本红外光谱图相似度较高,而塑料的波段均无特征吸收。从成分看,紫菜中都检出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在塑料袋中未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相应的元素含量极低。
“根据检测结果,送检的45个紫菜样品均未发现网传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蓄意使用废弃塑料制成紫菜的问题应该不存在。”吴燕涛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