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young too native too young too native 你以为穿回古代就没霾了?too young


2016年发生了许多事,天堂多了很多人,地上也发生了大变动,纷纷扰扰,但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必须是也只能是——霾


今天上午9点,收到推送说北京又开启雾霾橙色预警,上次红色预警也没过去几天......所以深处北京的人们将度过一个跨“霾”年(没关系小编陪你们!)


在面对雾霾这件事上,我们应该有的放松和调侃都有了,接下来,就只剩严肃对待了。


好了......毕竟我是搞历史的(别问我历史是谁),不是搞社会问题的,所以——雾霾起于何时?历史上有没有关于雾霾的记载?面对雾霾,古人闹出了哪些可爱的笑话?——写的这么辛苦,看了不转的你对得起外面的霾吗??




问题:作为文科生,其实并不太确定古代的霾和现在的霾是不是一个霾成分,如果有理科生读者可以在评论科普,这边只是援引所有在记载中明确写霾的部分~这篇文章配图均为手绘,作者个人趣味,欢迎吐槽。其实今天的标题想了很多,但是最终还是没想好:比如霾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2016年度汉字无冕之王:霾;这苍凉的年度汉字,我们无需解释;霾.......最终用了现在的,你们别让我后悔。




好一副末日情景


在今天,吐槽雾霾天和应对雾霾那些事成为全民的狂欢,官员“提头来见”的承诺成为笑柄,教授说开车和炒菜才是元凶,专家让大家等风来把雾霾吹散...

 

吸着醇厚的霾,很多人开始感叹:“真想穿越去古代,那时候的天空是蓝的,只有雾的朦胧没有霾的厚重...”



真是图样图森破啊!早在殷商的甲骨文里,就出现了长相十分幽默的字“霾”:一只瞪大眼睛的狸猫在雨中走;在《诗经·邶风·终风》中也有关于霾的诗句“终风且霾”;据《晋书天文志》载“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雾霾的雨露已经均沾了晋代的天地。

 

“十面霾伏”中的亲们赶紧来围观!看同一片天空下,不同时空中的古人们面对雾霾时的智(qí)慧(pā)和能(gǒu)力(xiě)吧!

 

皇帝说:怪我咯!



从汉朝开始,史书里都有《五行》这一章节来记下气象变化五谷收成等自然事件,目的是把“天机”传达给皇帝,然而“天机”下凡后却变成了“心机”。

 

《宋史.五行志》中,“大风霾”十分频繁的出现。从公元989年一直到北宋末,京师一带有记载的雾霾天就十三次,其中有气候整体变冷,与蒙古高原产生的气压差降低的缘故。北宋代手工业发达,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如延州普遍以煤(石炭)为日用燃料“沙堆套里三条路,石炭烟中两座城”;同时,对土地、林木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由皇帝亲自发起的“花石纲总动员”等举动更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从某种角度来说为“靖康之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定元年三月二十日这天,“大风昼暝,经刻乃复。是夜,有黑气长数丈,见东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次日,宫廷宴席紧急叫停,接着发布诏书对皇帝和朝政展开批评。

 

二十七日,宋太宗颁布《大风诸道德音》“而乃霾风示变,昼景中冥。震惧以思,咎谴安执。实繇灵眷,申戒朕躬。”(《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三)



说了很多,中心意思就是————“雾霾辣么浓,怪我咯!”只怪朕不是个有趣的人也不是高情商的人,所以上天才降灾。


这时,台下有个叫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的人想说点啥又忍了,他后来很含蓄的对这事作了点评:“夫风者天地之气也,犹人之呼嘘喘吸,岂常哉。”——皇上啊,风乃天地之气,灾难岂能拿一纸检讨了事?道歉有用的话,要捕快干嘛?有这矫情的精力,咋不去治霾救百姓?

 

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这场风霾来得凶猛,范围和强度巨大,持续时间超长。皇帝不停深呼吸让自己冷静,跟着就召来集礼部一众官员点上高香,跪地向天祭拜,而他只负责检讨“都是朕的错”。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雾霾数日不散,能见度极低,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粮食运不进来京城,各大粮仓告急,官员的俸禄都没法发放...乾隆皇帝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下跪焚香祷告,希望以此感动老天爷让他收回雾霾。

 

皇帝发自诏和下跪祈祷对治理雾霾有没有效果,史书中并没有后续说明,不过可以感觉得到臣民们对此很是感动和推崇。

 

秦侩:皇上快看,这霾的颜色好吉祥!



古代的“霾灾”究竟有多严重?据前面那位吐槽皇帝写检讨的梅尧臣记载,在康定元年三月二十日,他去郊游散心,走累了找了个亭舍准备歇一会儿。突闻有人大呼,“火来!火来!”听见呼喊梅尧臣赶紧跑出去看,哪儿起火了?赶紧打皇家救火热线啊!原来是雾霾来临,赤色的沙尘和褐色的灰霾呼啸而至席卷天地,只听风声呼啸只见走石飞沙。人们“莫辩谁何,执手相对”,可视范围只五六步内,连高大的城墙轮廓几乎都看不见了。

 

和今天面对天灾时群众的情绪十分稳定不同,古代的天灾是很重大的事——“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面对这如同瞬间穿越到地狱的“天灾霾”,作为国家栋梁和人民公仆的官员们一心要让皇帝开心让百姓放心。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释名》(东汉.刘熙)这书是专门探究事物得名来源,里面给大家科普了霾的表象是昏暗,“霾晦”都是大风扬尘害的。

 

提倡“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用“灾异谴告”把自然灾害和国家政事联系起来,“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这个说法成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真理,“天祚圣明,屡行谴告,去年以荧惑守斗告,今年以长日风霾告。”(《劾魏忠贤疏》明.杨涟 )今年的雾霾是想告诉我们:魏忠贤不是好人!


 

那么现在的雾霾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正月,“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今年才开始,灰霾就占据了天地,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人们都十分恐慌。大咖“公知”郎顗(经学家、占候家,推阴阳言灾异的重要人物之一)发微博并@皇帝说,“霾雾蔽日”、“ 天地混浊”是因为亲爱的皇桑没有选贤任能,惹老天爷生气,只要皇桑及时“爵贤命士”,雾霾就会散去,迎来阳光明媚,月朗星清。其实这个办法对治霾是“然并卵”,但对民众来说是因祸得福。

 

天禧四年(1020)五月,“霾,大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黄尘蔽天。”群臣研究得出结论“主阴谋奸邪。是秋,内侍周怀政坐妖乱伏诛。”意思是这场沙尘暴带来的霾是上天在警示“有妖怪——内侍周怀政作妖造反。


跟这一对比,现代的专家解释雾霾是因为居民炒菜显得十分科学。

 

 

“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壬辰,肆赦,天有云赤黄,近黄祥也,太史附秦桧旨奏瑞。”(《宋史·五行志》)---哇塞,皇桑快看,雾霾天空中的云朵都是黄色的,可真有大宋祥瑞范儿!这是英明神武的秦桧原创,史书都只能“转发”。

 

庆历二年(1042)九月,宋仁宗任命宰相吕夷简判枢密院事(管理枢密院),宣布任命那天“黄雾四塞,霾风终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这次雾霾如此汹涌,说明皇上的此项任命不正确...


吕夷简主动背锅,没等皇上降旨就自行降职改任枢密使(兼职)。

 

雾霾天和诗词更配哦!!


 

在《还珠格格》里,5阿哥教小燕子一边舞剑一边背诵的“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李颀《古从军行》),吃喝玩乐的小燕子自然无法理解在雾霾中的行人有多么幽怨,真正的文人雅士是怎样描述关于雾霾的那些事呢?

 

 

诗人有时候用没心没肺的欢乐态度来边吸霾边写诗,很优雅很含蓄。就和我们现在边吸霾边写段子是一样一样的,看来国民的没心没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雾锁烟霾宴寂堂,含虚凝绿水云乡。”(宋.释延寿《山居诗》)雾霾笼罩下,住在山里等于移民天宫。“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在写景抒情诗词中,诗人们发现雾霾是万能的“百搭”景。李白说“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深爱他的杜甫跟帖说,“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宋代的大V们纷纷表示,雾霾能在天上地下肆意横行无所不及,额滴个神啊,那气势那规模可了不得啊!


柳宗元说“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王安石说“霾风摧万物”;曾巩说“今晨霾曀一扫荡,羲和徐行驱六龙”;苏轼总结说,“云霾浪打人迹绝。”到了明朝,厉害的霾更加多元化。顾炎武说“尘霾蔽昏旦”;王世贞也表示“青霾吹荡翳”;刘基总结“挥禺强出玄渚,荡涤歊熇清霾。”




“啊,好忧桑!”——作为诗人必须要得“雾霾抑郁症”才算完美。没有病,叫什么诗人(都市人)!


“前恨多幽霾。”对于前尘往事,孟郊只记得许多许多霾!“自知愚拙生霾雾,临事昏蒙无远识。”(《送符正民罢倅永嘉》宋.郑刚中)哎,雾霾都在提醒我太傻太天真;“眊眊然骚扰内生,霾雾填拥惨沮。”(唐.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本来人家就不开森,雾霾和忧郁把我整个人都掏空。

 




正啃着螃蟹腿儿的苏轼又说,“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最后请出明初的散曲家汤式,他深情的唱到,“十年踪跡走尘霾,踏破几青鞋。”


十年之前,雾霾在路上等着我;十年之后,我已经和雾霾合体成功,我吸霾故我在!

 

(欢迎分享盆友圈,未经授权,任何形式抄袭转载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

《晋书天文志》,《宋史.五行志》,《元史》,

《清史稿》,《明实录》,《清实录》《唐诗宋词三百首》

《文人笔下的霾》内蒙古日报


《古人治霾有妙招》作者廖保平

 

科普: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too young too native too young too native 你以为穿回古代就没霾了?too young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451/7313087121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你这个操蛋的国家是怎么了? 中国操蛋

中国你这个操蛋的国家是怎么了?现在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什么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塑化剂,地沟油,问题奶粉,过期月饼,染色馒头,牛肉膏,毒黄瓜等等,麻痹的,坑爹啊!!!!!还让给不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活啦!黑心的商人,你们满脑子的利益,不顾百姓的食品安全,政

第43节:耐心:你是不是把灵魂留在身后了?(1)

系列专题:《让事情变容易的成功宝典:仁慈的吸引力》  10. 耐心  你是不是把灵魂留在身后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男女,一个鳏夫、一个寡妇,相遇后坠入爱河。两人决定共组新家庭。可是有个问题:男方有个小男孩,对死去

奶水稀有营养吗 母乳六个月后就没营养了吗

   母乳六个月后就没营养了吗爱华阅读配图  经常听到老人家说母乳六个月后就没营养了,这也成了说服妈妈们给宝宝断奶的“最有力”的理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母乳会专家表示,这个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正常情况下,新生

声明:《too young too native too young too native 你以为穿回古代就没霾了?too young》为网友陷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