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矮行星,没有过天文研究的人看矮行星的名字会觉得矮行星就是最小的星星,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的冥王星就是现在的矮行星。爱华网网小编为你解答宇宙中矮行星和冥王星有何关系?什么是矮行星?
什么是矮行星?
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大会中确认了矮行星的称谓与定义,决议文对矮行星的描述如下:1、以轨道绕着恒星(如:太阳)的天体;2、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体引力,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几乎是球形的);3、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它小天体;4、不是行星的卫星,或是其它非恒星的天体外形,但是也不能大到足够让其内部发生核子融合。
但是实际上,最终的定义会比这复杂得多,有的天文学家倾向于把太阳系外围较小的天体称作“矮行星”,而另外一些人则愿意把它们叫做“小行星”,或者“柯伊伯带行星”,还有一些人则根本不想用到行星这个词。
相信矮行星的数目会很多,随着观测的不断进步,会越来越多。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协会第26次会议上,国际天文学协会术语委员会已正式决定以后不再称冥王星为“行星”,而是称其为“矮行星”。
宇宙中矮行星和冥王星的关系
矮行星是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会重新对太阳系内天体分类后新增加的一组独立天体分类,它的定义仅适用于太阳系内。简单来说,矮行星是一种介乎于行星与太阳系小天体这两类之间的太阳系天体,但会议后天文学家对此类天体定义仍然存在争论。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矮行星的定义如下: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呈现近似球形;该天体在公转区域中不具备支配性的作用,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不能清空在近似轨道上的小天体;该天体不是某个行星的卫星或其他非恒星天体。
在确定了这个定义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三颗已知的天体划入矮行星之中,它们是:冥王星、原本登记为1号小行星的谷神星和原名齐娜的一颗柯伊伯带小行星,这颗原本编号为2003 UB313的小行星也正式被命名为希腊神话中引起纷争的女神厄里斯,中文译名为阋神星。国际天文学大会未来还会把外海王星天体、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一些符合矮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天体划入矮行星之列。矮行星与行星定义的不同之处,只在于矮行星未能清除在轨道上相邻的小天体,冥王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从行星变为矮行星——因为它未能清除柯伊伯带上邻近的小天体。
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又赋予了另外两颗矮行星小行星编号和重新命名。这两颗矮行星都是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颗由于发现于复活节后不久,因此用复活节岛拉帕努伊族原住民神话中的人类创造者与生殖之神“马奇马奇”为其命名,中文译名为鸟神星;另一颗则是以夏威夷生育和丰饶女神的名字“荷米亚”命名,中文译名为妊神星。
此外,由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对“双行星系统”做出定义,因此原本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虽然一度被提议列入矮行星之列,但到目前为止它仍然只能被当作是一颗“卫星”。此外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以及目前观测到的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外天体赛德娜,将来都有可能通过进一步的观测证实其符合矮行星定义而成为矮行星家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