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权品评书谱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7讲 诸家势评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7讲

  诸家势评

一、原文

至於諸家勢評①,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今之所撰,亦無取焉。若乃師宜官②之高名,徒彰史牒③;邯鄲淳④之令範⑤,空著縑緗⑥。

二、注释

①势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评论家们关于中国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们的评论。

②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今河南)人。擅长八分。大则一字经丈,小则方寸千言。性嗜酒,有时空囊至酒家,因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灵帝极赏其才华,一时称盛。曾书《巨鹿耿球碑》,今佚。

③徒彰史牒:仅仅留有姓名于书法史册而已。“徒”,只,仅仅。“彰”,彰显,这里是指显名。“史牒”,书法史册。

④邯郸淳:三国时魏书法家,名竺,字子叔。颍川(今河南禹州)人,魏黄初为博士给事中。博学有才,师从曹喜,精通古文、大篆、八分,笔法精湛有力。曹操素闻其名,召于相见,作《投壶赋》呈奏,曹丕以为工,赐帛千匹嘉奖。

⑤令范:好的典范。

⑥缣缃:这里指书卷、书册,即书法史册。“缣”为双丝细娟,“缃”为素浅黄色细娟。

三、译文

书法史料中的那些具有影响的书法评论家们,关于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的评论,大多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没有不是只说书法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却不说明书法的内在实质,搞不清书法艺术的理论。今天,我在撰写《书牒论》的时候,既不采取他们的做法,也不沿用他们的评论结果。比如像师宜官那样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地位很高,书法名气很大,但一往的书法评论家们却没有说明其书法艺术具有哪些实质性的内容。如此评论,只能是师宜官于书法史料中徒留个姓名而已。再比如像邯郸淳那样的书法家,虽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被树为学书人的典范,但除了留下书法作品外,其它的也空空如也。

四、品评

“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句。“至于”,转折语。因为上一讲讲的是《笔阵图》,这一讲接着要讲诸家势评。《笔阵图》虽无名氏假托之作,“常俗所存”,但它“尚可发启童蒙”,孙过庭说“不籍编录”,实际上却是对其进行了评论的。“诸家势评”是书史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书法评论家们关于中国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们的评论。但孙过庭对“诸家势评”的看法却不及《笔阵图》,“至于”二字用于转折,但转折中有递减的意思。“诸家”,各家。各位书法评论家。“势评”,具有影响的评论。“涉”,涉及。“浮华”,华而不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书法史料中的那些具有影响的书法评论家们,关于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的评论,大多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句。“莫”,不是。“外”,字的外在形状。“状”,当动词用,意思是描述、描写、形容。“内”,字的内在内容 “迷”,说不清楚,没搞清楚。“理”, 书法艺术中的内在道理,即书法艺术理论。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不是只说书法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却不说明书法的内在实质,搞不清书法艺术的理论。

“今之所撰,亦无取焉”句。“所撰”,就是撰写《书牒论》。“取”,吸收,采纳。前两句是孙过庭对“诸家势评”的看法,这一句是孙过庭撰写《书牒论》一篇时对“诸家势评”的态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我在撰写《书牒论》的时候,既不采取他们的做法,也不沿用他们的评论结果。

“若乃师宜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空著缣缃”句。“若乃”,比如,比如说。“师宜官”,东汉书法家。“高名”,书法地位很高,书法名气很大。“徒”,只,仅仅。“彰”,明显,显著。“史牒”,书法史料。“邯郸淳”,三国时魏书法家。“令范”,使其成为典范。“令”,使,使得。“空”,白白地,没有结果。“著”,明显,显出。“缣缃”,“缣”为双丝细娟,“缃”为素浅黄色细娟。这里指书卷、书册,即书法史料。“空著缣缃”当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空留书名于书法史料中,一种是只留有书法作品。孙过庭前边已经讲了对“诸家势评”的总体看法,这一句则是对“诸家势评”总体看法的举例说明。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如像师宜官那样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地位很高,书法名气很大,但一往的书法评论家们却没有说明其书法艺术具有哪些实质性的内容。如此评论,只能是师宜官于书法史料中徒留个姓名而已。再比如像邯郸淳那样的书法家,虽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被树为学书人的典范,但除了留下书法作品外,其它的也空空如也。

所谓“书牒”,就是历代书法评论家关于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的评论专著。论及对书法评论的专著,应该说是相当多的。追朔其源,关于书法的评论,从文字的诞生,应该就开始了。人们在追求将字写美写好看的时候,就伴随着对书写的评论了,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书牒”。只是相当多的评论仅限于语言,而没有采用文字形式而已。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艺术的成熟,历代书法评论家关于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的评论专著则越来越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孙过庭所要研究的“书牒”。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书牒”一直是散落的,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编辑,孙过庭研究“书牒”时所能接触到的有多少“书牒”,我们不得而知。孙过庭所说的“诸家势评”是书史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书法评论家们关于中国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们的评论。根据《历代书法论文选》所收录的孙过庭之前的“诸家势评”大概有这么几篇:赵壹的《非草书》、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势》、王愔的《古今文字志目》、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王僧虔的《论书》、《又论书》、江式的《论书表》、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论书启》、《论书启》、袁昂的《古今书评》、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庾肩吾的《书品》等。这些应该就是“诸家势评”的典型代表作。

孙过庭对“诸家势评”,有三个明确的观点:

第一,“多涉浮华” “诸家势评”对书法家的评论给人的影响是除了书法家的姓名外,其它的也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孙过庭特意举了思宜官和邯郸淳两个书法家的例子。思宜官和邯郸淳这两位书法家“诸家势评”中多处提到了他们的姓名,而却没有一处论及他们的书法艺术思想及他们的书作内容,没有留下可让后世书法人学习借鉴的东西。书史留名成了他们的唯一。孙过庭举这样的例子,要说明的是犹如思宜官和邯郸淳这样的书家并非个例,几乎所有书家全都是如此,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徒彰史牒”与“空著缣缃”。“诸家势评”从思想认识层次看仅属感觉层次,而没有达到认识层次。无论是对于书法艺术的评论,还是对于书法家的评论,全都是,只说好与不好,而不说为什么好与为什么不好。好,好到了什么程度和层次, 不好又不好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因为能被评论的书家全都是被认为字写的好的有名望的书法家,“诸家势评”中也就多说其好,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多涉浮华”。

第二,“莫不外状其形”。“诸家势评”中关于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的评论,所采用的方法多是形象比喻说话,只说像与不像,似与不似,而不说是与不是,也不说为什么。我们知道,比喻是帮助认知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用来帮助认识未知的。为了便以理解,也为了辅助认知,每每选择一些人们普遍认知了的事物与要认知的对象进行类比,通过二者的类似或相同去认知未知。比喻中最为关键的是只能选择一些人们普遍认知了的事物作喻体,如果不是这样比喻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而“诸家势评”中的比喻,用来做喻体的多是一些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那样一些个未知的模糊概念。试想,用一个未认知的模糊概念比喻另一个未认知的模糊概念如何说得清楚?岂不是越比越模糊?岂不是在忽悠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么行呢?就是这样的一些书法评论,我们的许多书评家、书论家还都说“评得好”,还在那里趋之若鹜争着模仿,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莫不外状其形”。

第三,“内迷其理”。书法艺术是“小道”中之“小道”,讲求的是细微中之细微,“差之毫厘,去之千里。”解读如此“小道”仅凭感觉是不行的,必须是认知。主观臆断做出的评语是不可靠的,必须有客观的事实做支撑。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进行分析论证。不同的方法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方法使用的错误,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形象比喻无法说明白书法的内在道理,更何况是缺少必要条件的比喻。不论书法之理只凭主观臆断,不说为什么只据“我以为”,抛开书法的内在道理仅就书法的外在形态去说,只能越说越离奇。评一位书法家的时候对其人介绍的很详细准确,评其书时闪烁其辞,含含糊糊,得出的评语似是而非,以至到了相互无法区分彼此的地步,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内迷其理”。

“多涉浮华”,“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是孙过庭对“诸家势评”总的定性性看法。孙过庭的这一看法有没有道理和依据?是否客观、公正、准确?我们试举如下例子说明。

“诸家势评”中最具影响之“势评”莫过于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袁昂的《古今书评》和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叙其人其事兼评其书,袁昂的《古今书评》和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是专评书的。萧衍和袁昂同是书法家且又是君臣关系,而袁昂的《古今书评》是奉勑品评之作,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又是在袁昂的《古今书评》之上修改而成。由此看来,《古今书人优劣评》作为“诸家势评”之代表当最具代表性。

袁昂《古今书评》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什么是“谢家子弟”?“爽爽有一种风气”又是一种什么风气?什么又是“河、洛间少年”?“举体沓拖,殊不可耐”又是怎么个“殊不可耐”法?这些与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是一种什么关系?“谢家子弟”会不会“举体沓拖,殊不可耐”?“河、洛间少年”会不会也“爽爽有一种风气”?我们对此提出如此一系列问题不是因为我们水平低,而是因为他们在玩弄我们,他们用的是比喻的形式,而却不满足比喻的条件,他们所进行的是一种没意义无作用的比喻。

萧衍《古今能书人优劣评》说:“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评语几近相同。“谢家子弟”与“河、洛间少年”属同一类人,“不端正者”与“举体沓拖”属同一类举止,“爽爽有一种风气”、“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与“殊不可耐”属同一意思。如若将评语对调,无不适。


袁昂《古今书评》说:“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萧衍《古今能书人优劣评》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二评语雷同,孰是孰非?

萧衍《古今能书人优劣评》说:“李镇东书如芙蓉出水,文采镀金”。“李岩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谁人能看得出来二人书有什么不同?

袁昂《古今书评》说:“张芝警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前四人和后四人的书法艺术水平有没有差异?差异肯定是有的。但在书评的评语中我们却看不出他们的差异,其中的“奇”、“绝”、“鼎”、“冠”全都是比较级中的最高级。

袁昂《古今书评》说:“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範,终不免寒乞。”“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丛悴不能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大家婢”好还是“夫人”好?我们经常说“书品人品”,“大家婢”的人品好还是“夫人”的人品好?是以“人品”对应“书品”呢还是以“社会地位”对应“书品”? “南冈士大夫”、“贵胄”、“晋安帝”,将书法艺术具体人物表象化了,这能说明书法艺术的什么问题?什么都说明不了。

萧衍的《古今能书人优劣评》说:“吴施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颜蒨书如贫家果实,无妨可爱,少乏珍羞。”“王褒书凄断风流,而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似扬州人”、“贫家果实”、“势不称貌”,这些模糊的比喻说明不了书法艺术的任何问题。

“多涉浮华”是“诸家势评” 所存在问题的表象,“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是“诸家势评”所存在问题的实质。“诸家势评”其所以“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形象比喻是其症结。这就是孙过庭撰写《书牒论》一篇时,对“诸家势评”不取不用,所发出的“今之所撰,亦无取焉”的感叹的原因。遗憾的是,中国书法史上像孙过庭这样的书法家、书评家委实太少了,孙过庭对“诸家势评”的不取不用以及他的《书牒论》,并未引起后世书评家及书法家的注意和重视,也未能改变后进书评的主导思想和评论模式。“诸家势评”的书评指导思想、书评方法、书评形式一直被历代书评者所推崇,“诸家势评”的俗气劣习一直被视为书法评论品评之正宗。我们的大多数书评家们对书法、书家的评论至今仍然没有超越这一认识层次和品评模式。时至今天,我们的一些书评家们关于书法、书家的评论仍然沿用着这一模式。关于书家的评论面孔几近相同,差不多都是姓名、字号、头衔、获奖、师承临帖等,什么遒劲有力、落落大气、有特点、有特色、有突破、有创意等等。“多涉浮华”,“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是中国书法评论品评的一个最大误区,是中国书法的又一悲剧。孙过庭当年撰写《书牒论》意在帮助书评家们步出这个误区,今天我们品评《书谱》,品读《书牒论》也在于帮助书评家们步出这个误区。孙过庭当年未了之心愿,不知今后能否了却!

附录:

《古今书评》

袁  昂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丛悴不能复排突英贤。

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

庾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乏精味。

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萧子云书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

曹喜书如经论道人,言不可绝。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

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钟钟会书,字十二种意,意外殊妙,实亦多奇。

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梁鹄书如太祖忘寝,观之丧目。

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

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孟光禄书如崩山绝崖,人见可畏。

李斯书世为冠盖,不易施平。

张芝惊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右二十五人,自古及今,皆善能书。奉敕,遣臣评古今书,臣既愚短,岂敢辄量江海!但圣主委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伏愿照览,谨启。普通四年二月五日,内侍中、尚书令袁昂启。

敕旨:「具之,如卿所评。」臣谓锺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豪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臣浅见无闻,暗于明灭,宁敢谬量山海;以圣命自天,不得斟酌,过失是非,如获汤炭。

《古今书人优劣评》

萧  衍

锺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张芝书如汉武凭虚欲仙。

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

李镇东书如芙蓉出水,文采镂金。

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王根权品评书谱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7讲  诸家势评

程旷平书如鸿鹄高飞,弄翅颉颃。又如轻云忽散,乍见白日。

李岩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

吴施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

颜蒨书如贫家果实,无妨可爱,少乏珍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不复排斥英贤。

王褒书悽断风流,而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

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

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萧特书虽有家风,而风流势薄,犹如羲、献,安得相似!

王彬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

范怀约真书有力,而草、行无功,故知简牍非易。

郗愔书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难,疏散风气,一无雅素。

柳恽书纵横廓落,大意不凡,而德体未备。

庾肩吾书畏惧收敛,少得自充,观阮未精,去萧、蔡远矣。

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殊不卑寒。

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张融书如辩士对扬,独语不困,行必会理。

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651/79792543926.html

更多阅读

陈海良解析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 繁体 译文

作者简介:陈海良,1968年生于江苏常州,师从尉天池、陈仲明、马士达、周玉峰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书法创作专业博士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孙过庭《书谱》原文译文原作图片 孙过庭书谱译文及注解

孙过庭(?648-?703)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师法二王。宋米芾以为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然也有论者如窦巫讥其书为千纸一类、一字万同者。  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

中国象棋橘中秘 中国象棋书谱《橘中秘》

象象棋书谱《橘中秘》。与《梅花谱》并列,为传世两大象棋谱之一。明东海朱晋桢辑。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比较完整。接下来就让小编为你介绍中国象棋书谱吧中国象棋书谱之橘中秘崇祯五年(1632)

声明:《王根权品评书谱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7讲 诸家势评》为网友我做我的改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