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压床 鬼压床到底是什么 被称作支架终结者的“血管抽吸”到底是什么鬼?](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758/4614060402461077684410.jpg)
很多血栓患者被网路上的一个血管抽吸的视频误导:由于视频中显示血管可以被像“吸尘器吸尘”一般将拥堵的血栓清除,误以为血管抽吸可以不需再做支架。那么到底这一技术是否真的像视频中宣传的那样神奇呢?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下血管抽吸技术的发展现状。
血栓抽吸
所谓“血栓抽吸法”,即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植入支架前,先行抽吸血栓,以减轻血管的梗阻。现有的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还存在术后仍可能出现卒中、远端栓塞、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等不良事件,“血栓抽吸法”就是国际医学界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的全新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理念。虽然多项小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已表明,“血栓抽吸法”对减少远端栓塞、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具有积极作用,但受制于样本数量,这一方法对于患者的远期获益,业界仍存在疑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其所导致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流缓慢、再灌注无复流及PCI围术期主要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如何完全彻底清除急性血栓成为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需要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选择最佳抗栓器械,既要考虑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又要降低出血风险,增加临床获益,故而不断更新的血栓抽吸是抗栓的一个利器。
血栓负荷根据TIMI血栓分级可以分为6级:
¶0级,没有血栓
¶1级,管腔显影模糊
¶2级,血栓长度为血管直径的1/2
¶3级,血栓长度为血管直径的1/2~2倍
¶ 4级,血栓长度>2倍血管直径
¶5级,血栓全堵病变
造影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提示冠状动脉血栓负荷重:
长度大于参照血管内径3倍以上的长条血栓
闭塞近段存在漂浮血栓
闭塞近段有>5mm长的条形血栓
闭塞近段血管没有逐渐变细的突然齐头闭塞
冠状动脉闭塞相关血管参照内径>4.0mm,闭塞远段对比剂滞留
2010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会议建议,根据血栓分级选择血栓抽吸装置:
0~1级血栓不用抽吸
2~3级血栓采用手动抽吸
4~5级血栓采用机械抽吸
凡是出现冠状动脉血栓负荷重的状态均给予血栓抽吸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栓抽吸装置包括手动抽吸导管(Export、Diver、CE、Thrombus等)和机械抽吸装置(Angiojet、X-Sizer、TVAC等)。手动抽吸导管操作简单、即刻效果显著、费用较低。而机械抽吸导管的抽吸力度大,抽吸范围广、抽吸更彻底,尤其是对血栓负荷重的患者更具优势。
研究表明,血栓抽吸联合微创植入支架治疗,能够提高术后血流状况,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对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也有相应的帮助。或许基于样本量仍偏小,在患者总体死亡率这一指标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尚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临床研究还发现,血栓抽吸能够降低远端栓塞发生率,对于血栓负荷重、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手动血栓抽吸术被证实能够使植入支架的操作更为顺畅和安全。
急性心梗之血栓抽吸术的利弊
近期,针对急性心梗病人中使用血栓抽吸术的利弊,来自荷兰伊拉斯莫斯医学心脏中心的 Mahmoud 博士对近年来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全文在线发表在 NATURE REVIEWS 的 CARDIOLOGY 专栏上。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患者,常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虽然 PCI 能够有效再通血栓形成区域的血管,但心外膜血管再灌注并不等同于微血管水平的心肌再灌注。完全血运重建后仍有 70% 的 STEMI 患者中仍能检测到不完全的心肌再灌注(表 1)。
方法
再灌注指标
心电图
ST段抬高消除
血管造影
心肌对比密度(心肌Blush分级)
超声造影心动图
注射超声造影剂后进行成像检测
冠动脉内多普勒
冠动脉血流流速
冠动脉内压力测试
微循环抵抗指数
心脏增强MRI
心肌中钆剂的充盈与分布
表 1:微血管再灌注评价指标
这种不完全的心肌再灌注是由缺血损伤、再灌注损伤、远端栓子形成及其继发的微血管堵塞共同作用所导致,并且能够引起左室功能不全、梗塞面积扩大以及临床不良预后。血栓抽吸术由此应运而生。
人工/机械血栓抽吸术
与传统PCI 相比,人工血栓抽吸术(图1)具有以下优点:
¢有效的血栓抽吸能够迅速减少犯罪血管的血栓负荷,恢复心肌再灌
¢不需要在支架植入前对冠脉进行球囊扩张
¢有助于直接植入支架,避免植入时可能产生的损害
机械血栓抽吸术价格更高,且仪器笨重,操作更复杂,耗时长,仅适用于直径大的冠脉(直径大于 2 mm)中存在大血栓的患者。
图1. 一例在急诊PCI 中行血栓抽吸术的典型病例
62 岁男性患者,既往体健,突发压榨性胸痛入急诊。心电图示心脏下壁导联ST 段抬高。给予肝素和双抗后送入导管室。a 图箭头示右冠脉中的血栓形成;b 图可见使用血栓抽吸术后抽吸出大块的红色的血栓;c 图冠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现出狭窄部位所在;d 图支架植入后狭窄恢复
循证证据
近12 年来关于人工血栓抽吸术的大型临床试验共有24 项,入组成员22096 名,其中TAPAS, TASTE, TOTAL 三个试验覆盖了参与所有该类临床试验总人数的86% 以上。研究显示,与传统PCI 相比,人工血栓抽吸术能够改善心肌再灌注,并且降低1 年死亡率,但同时也可能提高脑卒中风险(表2)。
预后指标
TAPAS
TASTE
TOTAL
心肌再灌注
á
未报道
á
30天脑卒中发生率
未报道
=
á
1年死亡率
â
=
=
1年再栓塞发生率
=
=
=
1年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
=
=
=
1年目标血管再通率
=
=
=
1年心力衰竭发生率
未报道
未报道
=
操作者水平依赖
是
未确定
未报道
表2. TAPAS, TASTE, TOTAL 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
一项纳入了 20960 名患者和 17 项临床试验的 meta 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血栓抽吸术提高了心肌再灌注率,不过,在总死亡率、再栓塞发生率、支架血栓形成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并未比传统 PCI 更优越。
要点总结
¶接受急诊PCI 急性心梗患者,常出现远端栓子形成和微血管堵塞,从而导致心肌再灌注不全,影响预后。
¶在急诊 PCI 时进行人工血栓抽吸术可能有助于抑制远端栓子形成和微血管阻塞,并减少球囊扩张的需要,以及帮助支架植入。
¶尽管研究普遍显示人工血栓抽吸术能够使微血管心肌再灌注更为良好,但在大型临床试验中,与传统 PCI 相比,人工血栓抽吸术并未使得关键性的临床终点指标获得改善。
¶血栓抽吸术可能小幅提升脑卒中的风险,这或许与操作者水平有关。
¶血栓抽吸术提供了在体内研究冠脉血栓的途径,可能有助于发现新的标记物和疗法以及冠脉血栓形成的不同机制。
¶大型的 meta 分析将有助于评价血栓抽吸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应提高操作者的水平以降低相关风险。
由于改善预后的作用有限,并且可能存在其他风险,血栓抽吸并非急性STEMI 的终极解决方案。目前并不推荐对所有患者常规进行血栓抽吸,尚需meta 分析对临床试验进一步解读,以明确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鉴别患者中血栓抽吸的获益人群,以进行选择性的抽吸治疗。
目前日本很多医院都在综合应用此项技术,在血栓治疗的探索上走在前列。
-----------------------日本医疗観光株式会社 日本资源整合专家---------------------------
获得日本法务局、观光厅以及日本各大医疗机构认可和支持的专业日本医疗观光服务机构。为贵宾提供一站式日本医疗解决方案。公司官网:www.jmt-net.com。微信号:393850362(中国);jmt104(中国);tao659872(日本),贵宾专线:400-161-8586,欢迎咨询。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