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学讲”教学转化研究方案
徐州市王杰中学 吴 瑾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全球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
2、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3、2016年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且提出了核心素养的三个层级:积累与感悟、认知与逻辑、运用表达创造。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视与思考,我们提出了“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学讲’教学转化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素养内核决定了育人为本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价值理念、实践宗旨和行为指南。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时往往缺少实践意识,缺少关系思维,缺少生命价值的意识,缺少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实施教学的自觉,由此导致课堂生态“荒漠化”。这一点,与当前全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是相违背的。
而随着我市“学讲计划”的不断深入,一种与“学讲课堂”相适应的、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文化正在构建。作为教师,如何顺应这种改革趋势,积极正确与“学讲”对接,寻找课堂中生长源和提升点已迫在眉睫。
基于此,本课题尝试通过对语文学科内容的深度研发以及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加强“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来进一步改变语文学习“无味”“无力”的状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素养:
英文词为“literacy”,即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引申意指个人获取或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等。
2、核心素养:
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代表学生发展的需求程度。
欧盟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002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了“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并认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
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2003 年出版的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中最早直接使用了“核心素养”一词。
2015年07期《人民教育》发文认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是指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感悟该学科的核心思想与方法,从而形成必备的学科观念、学科能力,并掌握独特的学科本质。
根据文献资料与教研研讨,课题认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诸要素是中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4、语文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素养,是学科教学的首要教育目标;育人,是学科素养的首要教育价值指向。语文学科对学生独特个体生命的发展价值,对学生自我个性与人格、发展理想与信心、策划与在现实中践行的生命自觉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其育人的重要支点。只有找到学科知识与落实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的最佳平衡点,充分有效地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内涵,积极寻找育人路径,才能更好地诠释学科价值。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从语文学科出发,探讨“学讲教学”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教育本真,更好地实现“文本世界”向“生活世界”转化,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因此,本研究着力解决两个问题。
(1)高中语文学科具有哪些核心育人价值;
(2)针对目前学校教育,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高中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专家文献梳理、中外课标对比、中学实地调查等途径,本研究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三个方面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同时,调查发现中学语文教学中面临诸如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育人认识不足、缺乏多样的育人方式和优质育人资源、过于关注高考对育人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易受外界诸种因素干扰的影响等问题,使中学语文学科对人的发展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1)从语文学科的育人角度,对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形成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2)建构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最有意义。
(3)从语文教学实践层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行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
四、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研究选读书目
1、《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怎么看怎么办》,柳夕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3、《中小学语文能力培养与实践》,吴玉如、叶澜,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5、《课堂与核心素养》,孙明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
6、《“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张向众、叶澜,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
7、《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子,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8、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文献资料.
(二)具体时间安排
1、2016年8月- 9月,阅读完毕《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怎么看怎么办》,并在博客中体现。
2、2016年10-11月,阅读完毕《中小学语文能力培养与实践》、《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并在博客中体现。
3、2016年12-2017年1月,阅读完毕《“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课堂与核心素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并在博客中体现。
五、完成读书心得与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16年08月-2016年09月,独立撰写两篇读书笔记并上传到指定地点。
2、2016年10月-2016年11月,独立撰写两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并上传到指定地点。
3、2016年12月-2017年1月,独立撰写两篇读书笔记并上传到指定地点。
4、2017年2月-2017年3月,独立撰写两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并上传到指定地点。
5、2017年4月,完成结题报告并提出结题申请。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并进行综合分析,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重点调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语文学科内容的深度研发以及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加强“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全程跟踪研究,通过一定的检测方式,考察研究的效果。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