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但是,凭借他手里的几千号人,显然无法完成造反这种高难度动作,所以他准备寻找合伙人。
李筠起事的时候,他想联合李筠,南北夹击,一块干掉新生的大宋。于是他派了谋士翟守珣为使者,联合李筠造反,可是这个人把他卖了。
翟守珣,赵匡胤的旧相识。翟守珣接到出差任务,返程去了开封,找到了李处耘,说明了情况。赵匡胤亲切接见了翟守珣。
赵匡胤问翟守珣:如果我赏赐李重进丹书铁券,他会信服我吗?
翟守珣说:重进终无归顺之意。
就是这句话,最后要了李重进的命。李重进最信任的谋士,都说李重进没有归顺之意,这句话让赵匡胤如鲠在喉。
如果李重进肯投降,我可以给他丹书铁券。可是即便如此,李重进还是不投降,他仅仅几千人,就敢如此嚣张。不能从精神上征服他,就只能从肉体上消灭他。一向宽仁的赵匡胤,因为翟守珣的话,对李重进动了杀机。
翟守珣是最了解李重进的人,他没有理由不相信翟守珣。即使李重进没有造反的实力。但是仍然有一颗坚定的造反心。
对于李重进而言,找了这个一个吃里扒外的谋士,只能证明他实在是用人不明,瞎了眼了。往往是你最信任的人,给你最致命的打击。家贼难防啊。
赵匡胤知道,自己再怎么迁就李重进,也不可能遏制他那颗造反的心,他始终都不会稍微让自己一点。而只要李重进在,大宋的安全,就存在巨大的隐患。
君子何罪,怀璧其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时候,人太有才华,功劳太大。反倒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小皇帝即位,担心李重进会谋反,把他外放到扬州。赵匡胤即位,担心李重进会谋反,不许他进京朝拜,哪怕他真的想进京朝拜。
他太有能力,太有才华,太有影响,太有威望,太有关系,也太有血统。这个世界上,只有柴荣能震得住他。可是柴荣已经死了,即便是赵匡胤这样的一代英主,对他也是心怀忌惮。他如果进京,将会对赵匡胤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柴荣死后,李重进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堂堂禁军侍卫司的老大,却要跑到扬州,这种在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城市,常年出差,李重进心中不乐,但也只能默默接受,他没有办法。
对于大周,自从对柴荣行过跪拜礼后,他一直忠心耿耿。即便他再怎么忠心,宰相班子也不会信任他,所以把他赶到扬州,这么做,实际是为大周自掘坟墓。
李重进的出差,给心怀异志的赵匡胤,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如果王朴还活着,如果李重进还在中央,赵匡胤的兵变基本不可能成功。
可是赵匡胤的命实在太好。上天帮他清理了王朴,宰相们替他赶走了李重进,这一切都替他的兵变清理了路障。
赵匡胤不想让李重进回来。李重进,只有你远离政治中心,我才能睡得好觉。你要是来了,我是杀你呢?还是不杀你呢?
赵匡胤厚赏了翟守珣,对他说:如果你可以说动李重进不跟李筠联合造反,不要让这两个坏人搅到一块去了(无令二凶并作),我绝不会亏待你。
翟守珣欣然接受了任务,他利用如簧巧舌,巧妙地哄骗李重进,他告诉李重进现在应该养威持重,不可以轻易举兵。李重进错过了造反的最佳时机。
绝望的反抗
收拾完李筠,皇帝下诏给李重进调动工作,把他从扬州调到青州当平卢节度使,这时李筠已经惨烈身死,作为前朝旧臣的李重进产生强烈的兔死狐悲之感,他更加疑惧,担心皇帝要对他下手了。
其实,从淮南节度使调到平卢节度使,是一种平级调动,从扬州调到青州在待遇上应该更好,青州比扬州要更繁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更加完备。
因为3年前,寿州失守后,李璟曾经下令火烧扬州,居民南迁。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人间天堂的扬州城,成为一片废墟。
在大唐,扬州是最繁华的城市,是人间天堂。唐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扬州是天下最繁荣的城市,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当时人的终极梦想。
现在今非昔比了,这里还是一片废墟。城市人口仅仅几万人,还都是从周边调集的民工,李重进即便想要造反,在这里也施展不开。
没有兵员补充,没有粮草,连城墙都是刚刚建好的,城防虚弱不堪。
赵匡胤也预测到,给李重进调动工作,会触及他的敏感神经,但赵匡胤仍然决定这么做,他想看看李重进会不会真造反。
赵匡胤虽然知道赐给丹书铁券没有什么用,但是他仍然赐了丹书铁券,他想最后安抚一下李重进。派去给李重进送铁券的,就是六宅使陈思诲,几个月前,他还是郭崇的监军,把郭崇的不法行为全部举报给赵匡胤。
派这么一个间谍高手,可见赵匡胤的居心。
赵匡胤为什么明知没用,还要赐李重进丹书铁券呢?这种无用功有意思吗?
实际上,这种没用的事情,意义重大。赵匡胤试想试探一下李重进。如果李重进不反,赵匡胤可以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放李重进一马。如果李重进反了,那对于李重进,赵匡胤也已经仁至义尽,我对你这么好,你还要造反,无可救药,只能放弃治疗。
陈思诲来了,李重进打点行装,想跟大使一块进京。可是一个谋士告诉他:令公,你不能去,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了。 其实,李重进是死在他的谋士手里的。这时他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恭顺听命,服从新朝。造反是一条死路。如果不反,赵匡胤可能也会杀掉他,但是从赵匡胤的表现看,李重进全家可以保全。
李重进和李筠都是用人不明的主儿。李筠听不进阖闾仲卿的西进战略,刚愎自用,最终孤军奋战,以惨败收场。李重进倒是对谋士的话言听计从,可是这个谋士要么是昏聩,要么吃里扒外,李重进的正确做法都被谋士成功劝阻。
现在,他要投降,又跳出来一个谋士,否决了他的正确主张。李重进听从了。
如果李重进有个阖闾仲卿或者辛仲甫这样的谋士,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
李重进本来就很狐疑,很害怕,他招募死士,修浚护城河,与其说是造反,不如说是自保。李重进认为自己是头号皇亲,如果现在入京,生命安全实在无法保证。他犹豫不决,最后在谋士的蛊惑下,他做出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决定。
他拘禁了陈思诲。
非法限制一个人的人身自由,如果限制对象是一般人,那么李重进顶多也就是构成非法拘禁罪。但陈思诲不是一般人,他是朝廷的使者,他代表朝廷,拘禁他,李重进犯了谋反罪,而且已经处于犯罪既遂状态。
这时,李重进已经没了后路,他彻底失去了转圜的余地,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李重进开始进行毫无希望的战备工作,他修带着几千老弱病残,准备造反。
扬州现在是一片废墟,城防基本上是豆腐渣建筑。兵源粮草什么都没有,士兵斗志全无,连主帅李重进都没有什么信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重进知道自己不是大宋禁军的敌手,所以他准备请求外援。他向南唐国主李璟求援。李璟当然不会帮助他。当年唐周大战,打南唐最厉害的就是赵匡胤,现在赵匡胤要平定内乱。李璟自然不敢凑热闹。李璟清楚,李重进的几千老弱绝对不是赵匡胤的对手。
现在帮助李重进无异于引火烧身,等赵匡胤灭掉李重进,他会有充分的借口接着发兵南唐。李景不愿意给赵匡胤这个一个轻易的借口。李景把李重进的密信送给了赵匡胤。
得到李璟的密信,赵匡胤立即部署平叛工作。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他准备走一步棋。这步棋可彻底瓦解李重进的抵抗意志。
一天夜里,他把李重进在京供职的两个儿子召过来,对他们说:你父亲谋反,这又是何苦呢?扬州既无精兵良将,也无粮草外援。你们抓紧乘坐驿站的公车,回去告诉他,只要他肯悬崖勒马,我不会杀他。
李重进的儿子吓得心惊肉跳,汗流浃背,痛哭流涕。他们立即乘着专车跑回扬州。把赵匡胤的原话告诉了李重进,李重进正在跟部下商量造反方略。
听到这一席话,李重进大为恐惧,大家开始泄气,士兵惊惧不已,军心涣散。
李重进的部下开始叛逃,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感觉跟李重进没有什么前途,带着自己的几名亲信,逃出扬州,向大宋投诚。
安友规的出逃,让李重进对身边的大将产生了怀疑,他担心手下人不会跟着自己,也担心这些人会杀掉自己向赵匡胤邀功。
李重进失去了理智,他逮捕了十几名军校,开刀问斩。这些将士们在临行前高呼:我们都是大周的边将,您也是忠心于大周,为什么不让我们效力呢?
李重进不听,把他们悉数斩首。
下期预告:
【青埂连载47】赵匡胤卷 第十章 开国 6 登时攻拔,恫吓南唐
主要讲述:赵匡胤为什么只用了半天就平定了李重进叛乱?平乱结束后,赵匡胤在长江干了什么?那个在柴荣三征南唐时,削发为僧的冯延鲁又有什么表现?
敬请期待...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