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名字是按毛氏祖先早就排定的谱牒而取的。《毛氏族谱》定下的子孙名字族牒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毛主席一生中,除毛泽东外,还曾先后用过二十六个名字(含化名)。
第一个名字:石三伢子,即毛泽东的小名。1898年,毛泽东5岁时,为了祈求长命富贵,素信佛教的母亲文氏领着他来到韶山观音石前焚香跪拜,认了“石干娘”。因毛泽东在家排行第三,故此父母家人以及乡人,都叫他为石三,或石三伢子。
第二个名字:“毛润之”。这是他早年常用的名字。1910年毛泽东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他在堂长李元甫交给的一份表上填:毛润之,韶山人,17岁。毛泽东在早期的书信和听课的《讲堂录》中,有时也使用“毛润之”或“润之”的名字。曾以“润之”为名发表过《浙江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原载《向导》第179期。“润之”典出《周易·系辞》:“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说挂》亦有“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第三个名字:子任。1910年秋,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时,因其仰慕梁启超(号任公),便以“子任”为笔名。
第四个名字:毛学任。
第五个名字:学润。
第六个名字:润芝。
第七个名字:永滋。
第八个名字:咏滋。
第九个名字:咏芝。
第十个名字:允滋。
第十一个名字:泳芝。
第十二个名字:“二十八画生”。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发表过征友启事,落款为“二十八画生”,这是毛泽东三字的演化,繁体“毛泽东”三字为二十八画。
第十三个名字:毛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毛泽东还有个“毛奇”的外号。这个名字本是德意志建国时一位赋有文韬武略的着名将军,同学们给他取了这个语意双关的外号,表明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志向非凡,才华超群,深受学友们的爱戴与推崇。当时毛泽东也常对同学说:“丈夫安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着奇文,创奇迹,作个奇男子。”他还用“毛奇”这个名字写过一些文章。
第十四个名字:毛石山。他在1923年9月28日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山,莫写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同年,他以此为名还在《前锋杂志》上发表过《省宪下之湖南》一文。
第十五个名字:杨引之。1927年7月至10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到福建西部农村养病,曾化名“杨引之”,“引之”的谐音即“隐之”,这个名字寄托着他对久别远方的爱妻杨开慧的思念之情。
第十六个名字:钟英。1932年9月6日,毛泽东向团中央执行委员汇报工作的报告手迹,落款署名为“钟英”。
第十七个名字:杨子任。在延安时,毛泽东给分别了10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老同学易礼容写信,还特地使用了“杨子任”的名字,用此名字不仅是为了故人免得因与他这个共产党的领导人物的关系而遭迫害,也表达了以拯救民族为己任的共勉,同时也表达了他和已故妻子杨开慧对他们共同尊敬的师长杨昌济先生无限怀念的深情。
第十八个名字:李得胜。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向陕北、山东等地发起重点进攻。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找歼敌良机,党中央决定将中共机关撤出延安。毛泽东说:“我们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弃延安,就意味着将来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国。这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李得胜”的谐音即“离得胜”,意为现在离开延安,则今后得到延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第十九个名字:事任。1946年,53岁的毛泽东曾用化名“事任”。当时抗日战争结束,国共鉴定停战协议,毛泽东看到了和平、民主的希望,他在停战令中说,“全中国人民在战胜日本侵略者之后,为建立国内和平局面所作之努力,今已获得重要之结果。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然而,国民党政府很快暴露了假停战、真内战面目,毛泽东不再对国民党报任何希望,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成为毛泽东的最大人生追求和事业的全部,“事任”一名的含义就在于此。
第二十个名字:马任。
第二十一个名字:自任。
第二十二个名字:周石林。湖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陈焕文会长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关于毛泽东名、字、号,据资料,除“毛泽东”外,毛泽东曾用过二十八画生,咏芝、子任,毛永滋,毛石山,李德胜,润之,周石林等。”
第二十三个名字:涧西。
第二十四个名字:毛万山。
第二十五个名字:赵东。
第二十六个名字: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