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孩子“学得死”,问题到底出在哪?

常有家长问我,说自家孩子学习态度很端正,就是脑子不灵活,因此成绩总上不去,怎么办?



比如上次研究发文之后,有一位从事微商的家长,和我谈起来了孩子这样的学习问题:

小诗(化名)是个很乖的女孩儿,性格内向,为人也特别随和。妈妈从小就很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小诗小学时就考下了钢琴十级。


不过,小诗的妈妈发现到了初中之后,孩子的理科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小诗的妈妈发现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老师说孩子“学得死”,问题到底出在哪?


当问起小诗上课内容是否听懂时,小诗总给出“差不多听懂了”“大概听懂了”之类的答案;

老师讲完课,小诗感觉都能听懂,可是一做题就又不会了;

不会做的题,只要听老师一讲很快就会,可下次遇到新题又不会做。


老师说孩子很努力,可是脑子不知变通,不够灵活。可怎样才能变得灵活呢,家长陷入了困惑。


其实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孩子都可能遇到,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归因:


可能有人说,这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的;也可能有人说,这是孩子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还可能有人说,这是由于孩子缺乏信心造成的……


而我想说,以上的回答都有可能是正确的回答,然而却都是不负责任的回答。猜测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无比轻松的事情,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基于长期默默地努力。


我在刚开始教育生涯的时候,遇到过一位“老教师”和我说,家长往往有很多问题,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稍有不懂就会问老师,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无解的。他还说:

不管孩子是什么问题,你只要告诉他“你的孩子学习方法有问题”,然后随便说两句,家长就会很满意地感谢你。

当时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难道孩子的问题,真的都是无解的吗?


一句“学习方法有问题”的搪塞之语,激起了我心中的执念:真正找到孩子学习问题的根源,用行之有效地方法,却解决孩子的问题。


再回到刚才,我们经常说“兴趣”、“学习方法”、“缺乏信心”,这些人们经常总结孩子出问题的原因。


然而,这的确什么作用也没有,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孩子的问题,却指望孩子自己能解决。


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却在我们自己身上。


每一个子女如同父母的镜子。当你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很丑想变漂亮,是应该改变自己还是改变镜子呢?


现实却是,我们总是认为是镜子(孩子)的问题,想努力改变镜子(孩子)本身。



就如同我的第二篇文章分析信心中所讲,我们如果发现孩子学习缺乏信心,不去思考我们作为家长造成了孩子本身情绪的问题,而是却一味地要求孩子“你要有信心”,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今天我们来讲的这个问题,依旧是同样的道理。


经过我和小诗的交流,我发现小诗是一个非常乖的女生,人也很温和,心也宽。


而往往越是这样父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越容易被父母和老师带到歧途之中。今天我来和大家剖析一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结果导向是如何扼杀学习兴趣的

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小诗琴技一流,但是一点也不喜欢弹琴。“考过十级之后,我再也不想弹了。”



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扼杀兴趣的例子:由于家长、老师过度关注结果,给予过高期望,导致孩子永远处于达不到期望的挫败感之中,最后丧失兴趣。


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能推动孩子继续学习。如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痛苦的,谈何兴趣?


中国很多孩子的钢琴生涯,贡献给了一次次的考级。到了十级之后,原本应该是自己可以随心弹琴的起点,却成了孩子弹琴的终点:很多孩子以后都不想再碰琴了。


当我们的孩子在咖啡厅里看到一台空着的钢琴时,他会不会自己主动走过去弹上一曲,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这是我们的天性:大脑喜欢自己做决定,不喜欢被被人所操控。当大脑感觉到被控制的时候,就会不开心。


弹琴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但是大脑希望由自己把控,不希望在别人的安排下“被弹琴”、“被考级”。



学习亦然。小诗的学习情绪已经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因为每一次上完课都会有妈妈去问今天学懂了没有,每一次考试都会被关注成绩,不管考的如何总被要求下次做得更好。


在这种外界的强控制下,小诗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导致她学习效率低下,虽每天投入大量时间学习,但是有效学习时间却很少。


在此,给各位父母的建议是:


每次孩子考完试回家,不要上来就问孩子考得怎么样,而是和孩子一起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

每次孩子放学回家,不要只问今天课是否听懂,而是多问问今天学的知识是否很感兴趣,耐心去听孩子给我们分享今天学校的收获,与之一起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优秀的家长,敢于抛弃自己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做施令的发号者,而是做孩子成长的伴跑者。


2更可怕的结果:思维上的依赖

比情绪对孩子影响更深远的,是孩子的思考方式。我们还是回到小诗身上,她乖乖的性格,是她突破成绩瓶颈最大的障碍。


我观察了了她的学习笔记,几乎是完全把老师上课板书进行誊抄,鲜有自己的思考(你的孩子有类似经历吗?)。



我问她为什么要记笔记,她只知道这是老师、家长的要求,真正记笔记的价值自己并不知道,笔记该怎么用她也不知道。



小诗经常会出现“不知变通”的问题:比如老师讲了个数学公式,小诗只能代一模一样的题里套用,如果题目换个字母,比如把“x”换成“AB”,小诗就不知道把AB视作一个整体换成x去思考。


在我的进一步追问下,我发现小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就是小诗“学得死”的原因。


比如,有这么一类题,是考察量筒液面读数的问题,小诗只记住了“仰小俯大”的口诀,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小诗只知道“负负得正”这样的计算技巧,却不懂一个负数乘以一个负数代表了什么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是为了赶进度,也可能是为了快速解决应试问题,部分老师忽略了启迪思维的过程,直接把知识的结果层面告诉孩子,是剥夺孩子思维能力的罪魁祸首。


我小时上学的时候,一些同学问我问题,我一般会先启发一下他的思考,给他讲一下问题的背景。


而同学往往不耐烦:你赶紧给我讲下这道题的答案吧,别说别的了。


我想,是否关注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一个人的思想底层上,成为了一个人的习惯。


传统的观点认为,知识就是这个世界的事实和程序的总和,老师是这些总和的持有者,工作职责就是把这些知识复制到同学们的脑袋里,而考试就是对复制结果的考核。


而现在有了新的观点,知识传授的目的,不仅让孩子掌握知识本身,而利用传授改造孩子的思维方式。


我一直认为,孩子学得死,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举一反三不是对孩子能力的要求,而是对老师能力的要求。


老师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唤起孩子内心思考问题的天性。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珍惜孩子每一个知识开始学习的第一次,用知识传授的方式改造孩子的思维。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了,虽然现在我们能找到一个好老师是那么不易,但孟母尚且三迁,还望各位家长重视起来。


至于怎样的老师算好老师,其中有不少门道,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予以说明,感谢各位家长关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151/35985032724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当我一看到书名,我便觉得这本书会在我困惑的时候帮助我。走上教师的岗位已经第十个年头了,一轮教学已经完成,当我把一个班级从初一带到初三,很多学生已经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孩子渐渐会变得不肯学习,我

如何教导孩子 如何教导孩子学做家务

 如何教导孩子学做家务爱华阅读配图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还要让孩子学会生活上的,要让孩子全方位的成长,教导孩子学做家务是一个好方法。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学做家务?  如何教导孩子学做家务?  以表扬的方

学外语最好的方法 孩子学外语什么时候最好?

  问: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最好?  答:这是许多打算教孩子学外语的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太早,孩子连自己的母语都无法理解,学习外语很困难,太晚,又会错过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有关专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学龄期儿童在四岁左右开始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书笔记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书笔记  有这样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作为一位刚刚步入工作的青年教师,“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正是我想知道的。我之前也看过许多有关教育类的书籍,学习过一些教育理念,

声明:《老师说孩子“学得死”,问题到底出在哪?》为网友高傲自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