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短命王朝 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为什么南京还是辉煌灿烂的古都(长江岸边说六朝368)

提到南京,一般称为“六朝古都”。


但后人的印象是什么呢?“六朝”似乎只是依赖着长江天险的半壁山河,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远没有俯望南北、纵横天下的豪迈和大气;“六朝”似乎只是内讧不断的短命王朝,像走马灯一样地更换,最终伴着漫天的柳絮,走向亡国。


简单概括就是:繁华竞逐、胭脂气浓、楼起楼塌、悲恨相续。沉痛、忧叹不自觉地从山川河流里弥漫开来,成一段不忍回忆的伤心往事,历史教科书也如风卷落叶,把这300多年匆匆翻过。


但是你如果慢慢靠近,会感到一股力量在城市的深处涌动。即便断井颓垣里也藏着姹紫嫣红,暴雨骤雨后洗出烟波画船,散发着永不能遏抑的勃勃生机。


来看一个人的故事。

 

“南京话”成为官方语言有1200年

 

590年,也就是陈朝灭亡的第二年,隋文帝杨坚在考虑一个问题:南北已经统一,语言也要统一,哪个地区的方言可以作为通行全国的“普通话”呢?


在“六朝”以前,这个不是难题,不论王朝如何更迭,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官方语言的首选多是洛阳话。可是西晋以后中原沦陷,300年沧海桑田,洛阳话还能成为风向标吗?

南京短命王朝 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为什么南京还是辉煌灿烂的古都(长江岸边说六朝368)


隋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8名最有名望的学者去讨论。8人中,北方的学者认为:还是洛阳话最合适。



一名学者反驳说:建康方言才最合适。为什么呢?因为西晋末年,经“八王之乱”,烽烟四起,北方分崩离析,洛阳城被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占领过,城池遭受无数次的毁灭、重建,居民也流落异乡,这里成了外来人口的汇集地。洛阳话被各种胡语渗透、杂交,早已面目全非,变得“四不像”了。而在大动荡中,北方的豪门士族衣冠南渡,建康城里的北方人甚至超过了本地人,于是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洛阳话带到了南方,和吴语大融合,形成建康新的方言——“金陵雅音”。当北方战火连天时,建康大多时候则显得安逸舒适、雍容平和,因此“金陵雅音”更加接近“大分裂”前的官方语言。


这个人叫颜之推,南方的另一名学者萧该也支持他的观点。


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融合“洛阳话”、“金陵雅音”,制定新官话的标准。这次座谈会由隋朝的音韵学家陆法言做记录,后来,陆法言根据这个审音原则编成了一本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迄今可考最早的韵书《切韵》。陆法言在序言中提到:主要采取了颜之推和萧该的意见(“萧、颜多所决定”)。也就是说“金陵雅音”占了大头。


到了唐代,沿承隋朝,还是以此为“普通话”;北宋时,官方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成为后来流传更广的《广韵》。明代时又以《广韵》等为基础,编订《洪武正韵》,因为定都南京,更是加重了“南京话”的份量。




一直到清代,“南京话”都是正宗的“普通话”(元朝除外)。到了清末、民国,北京话的地位才逐渐上升,终于取代了南京话的地位。


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言主要是“金陵雅音”,日本学校教的中国语言都是“南京话”,到1876年日本官方才变为使用北京话。


不管如何,“南京话”作为中国官方语言有1200年左右。如果追根穷源,这有颜之推的一份功劳。

 

颜之推是地道的南京人

 

颜之推不仅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名人,还有离奇的经历,在梁、西魏、北齐、北周、隋全部呆过,通晓多地风俗文化,尝过人生多种滋味,成了“学贯南北”的大学者。


他的原籍是琅琊(今山东临沂),但生于建康。父亲是萧绎的参军,家庭条件优越。他从小喜欢读书,文采出众。19岁出来做官,担任过湘东王萧绎的右常侍,后来外放到了郢州,任萧绎的次子萧方诸的参军。从此,开始了他的“九九八十一难”。


1、成为俘虏。侯景之乱爆发时,他被抓到建康,关了起来。幸运的是,没有被杀掉。


2、又成俘虏。等到侯景败死,他回到江陵,但江陵不久被攻陷,他被西魏军抓到长安。



3、成为逃兵。西魏人很看重他,推荐他到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东北黄河岸边)去做官。上任途中,恰好遇到黄河水暴涨,他带着妻儿冒着生命危险坐船逃到了北齐。


4、伺奉皇帝。北齐的高洋听说过他的大名,非常欣赏,授他奉朝请(意思是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个虚衔),让他留在自己身边,有学问上的难题随时向他请教。


5、再回长安。北周兵进攻晋阳时,颜之推劝高纬逃往陈国,但遭到丞相阿那肱等人的反对,没能成行。北齐灭亡后,他又来到长安,在北周担任御史上士。


隋代周以后,太子杨勇征他为学士,尊为老师。到了591年,也就是陈朝灭亡的第三年,他因病去世,活了61岁。

 

颜氏家训影响深远

 

颜之推另一巨著是《颜氏家训》。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弟怎么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总共20篇,分为教子、兄弟、治家、勉学、文章等多个方面。只举其中一个短篇。


北齐有个士大夫对我说:“我有个儿子17岁了,文章写得不错。我又教他学鲜卑语、弹琵琶,差不多也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鲜卑公卿,没有人不宠爱他。”我低头没有回答。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小孩即使将来会做到卿相,我也不会让他们去做。




颜之推以这个故事告诫子女:不要为了当官阿谀奉承,要一身正气,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历代统治者对这本书都推崇备至,此后出现无数种家训,基本都受到颜之推的影响。

 

南北朝时名人多在南方

 

颜之推一生坎坷,基本就是个流浪汉,然而不论到哪个国家,君主都非常尊重他,为什么呢?


西晋以后,中华文明在北方被游牧民族冲击、摧残、中断,在建康却得到了保存和延续。六朝时期的建康城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也成了华夏文明的避难所。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只有中国没有出现文化断层,因为在这一段时期,建康承担起了“救亡图存、薪水相传”的重任和使命。




不论北方的军事实力是如何的强盛,他们最仰慕还是汉人文化,心中的圣地也一直是偏安江南的建康。东魏的枭雄高欢曾经感慨:南方有个老翁萧衍,整天讲衣冠礼乐,中原的士大夫都认为南方才是正统。


北方的君主尊重颜之推,是尊重他身上有传统文化的修养,是对建康文明的认可和赞许。


在西晋以前,北方人瞧不起南方人;而到了六朝时,南方士大夫只要去北方,统治者多待若上宾,以事业、待遇、感情各种手段设法把他们留下来,北方大夫在南方大夫面前也渐渐有了自卑感。


六朝前,“野蛮”是指南方人;六朝时,南方人成了文明人,北方人沦为了野蛮人。




颜之推其实是众多南方士大夫的缩影,《颜氏家训》也是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一个代表。


事实上,在整个南北朝,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名人名作大多集中在南方。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画家顾恺之,雕塑家戴安道,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化学家、医学家葛洪,无神论者范缜,史学家裴松之、范晔,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艺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论诗的专著《诗品》,中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笔记小说的巅峰之作《世说新语》……


太多太多,琳琅满目,建康不仅捍卫、传承了中华文明,还在多个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高山一样让后人仰视、倾慕。


回望千年,铁骑横扫、雄霸天下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不屈的精神、文明的传承,才是生命的永恒。


这就是南京的“神韵”,不论世事如何变迁,外界如何喧哗,这种“王者气质”都静静地流淌在这座古都的深处,永未消散。


连载至此全部结束,感谢大家一年多的陪伴和支持。感谢余露、王梓宁同学做好的目录,可以翻看以往任何一期。最后祝大家心情愉快、万事如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151/6614108340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南京的名树——1400多年树龄的六朝松 南京六朝松

还有存活了1400多年老祖宗——六朝松。六朝古都是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在南京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据说六朝松是当年梁武帝亲手种植,六朝松所在地是当时宫廷的中心区,到明代这里建立国子监,民国时期是中央大学,如今为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 南京地名趣话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王府巷王府巷有大、小王府巷之分。大王府巷也就是现在的王府大街,北接三茅宫,南接建邺路;小王府巷东接丰富路,西接大王府巷。大小王府巷相交呈“T”字型。大王府巷如今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

南京特产购物全攻略 南京特产都在哪买

购在金陵 南京特产购物全攻略2013-02-20 11:45:15 来源:中华网(北京) 有58人参与金陵南京是旅游购物最佳之地,这里的工艺品和美食可谓享誉全国,爱购和爱美食的你可千万不能错过,不管是时尚范、复古范儿还是小清新范儿都能在这里体验

南京的旧书店 南京歌舞剧院10月

南京的旧书店主要集中在三块地方:南京大学附近,仓巷一带,夫子庙地区。南大周边,汉口西路、青岛路、广州路一带,有好几家旧书店,学人旧书店、唯楚书店、复兴书店、品雨斋,因此地靠近院校,学生、老师多是店里常客;而书多为文史哲类,数量多,品质

南京的法国梧桐树 上海梧桐树图片

南京的法国梧桐树南京的梧桐树见证了城市百年沧桑,经历了民国凄厉风雨,早已是南京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3月14日《南京晨报》)。站在南京清晨的街头,欣赏法国梧桐树的壮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美不胜收。中山陵的法国梧桐树,在

声明:《南京短命王朝 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为什么南京还是辉煌灿烂的古都(长江岸边说六朝368)》为网友不灭的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