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中国的爸爸们怎么了?

   近期,一部《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5个一贯在台前光芒耀眼的明星爸爸,却被自家孩子的哭闹折腾到手足无措;5个宝贝个个天真可爱,镜头前不是明星胜似明星。节目播出后,立刻引来强烈追捧。

  制片方称,中国亲子问题是关系到祖国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此话题一出,再次引来吐槽一片:中国的爸爸是全世界最不负责的爸爸?!中国爸爸把孩子的养育都推到了妈妈身上?!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爸爸们怎么了?

  背景: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2009年的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后,其他三国的高中生也仅将父亲视为第五倾诉对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中国的爸爸为什么会缺席

  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作战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视无睹。一个家庭的情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问题矛头指向了这个缺席的父亲,中国的爸爸,去哪里了?

  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教育孩子的矛盾,掩盖夫妻矛盾

  这种家庭状况难道单纯地是由于工作太忙造成的吗?当然不是。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父母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的部分,出现问题后没办法良性地交流和发展,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过度疏离,妈妈的关注被转移了,她就没有注意到夫妻间的感情问题,教育孩子的矛盾,让家庭维持一种平衡。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

  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丈夫更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更觉得心灰意冷。最终,成为一个怪圈,一个循环。一直持续下去,麻木的平衡,它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往外推。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母亲认为这是牢靠的、最安全的。丈夫没有办法作为妻子的重要情感的寄托,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从整个世界的社会分工,到传统文化,到家庭观念,今天的应试教育,及现在婚姻的不稳定等这么多理由来看,父亲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生活的技能是要向父亲学习的,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没人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对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但中国不同,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父子关系,又被挤了一下。父亲进一步退居二线。

  《爸爸去哪儿》这个标题很好,爸爸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丈夫到底去哪里了?说到了问题的本质。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男人害怕孩子的诞生和到来。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但是女孩没这个问题。所以女孩对于关系的依恋程度重于男人,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当然这是潜意识的、无意识的。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父亲”角色缺席了会怎样?

  父爱的缺席将影响下一代,并带来恶性循环……所以,中国女人对于丈夫的缺席,不要仅仅是愤怒或者冷漠地指责。

  父爱缺席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会把问题继续延续。一个被母亲过度照顾的小男孩,长大结婚后,内心仍然是个男孩,很难承受作为丈夫或者父亲的角色。这样的男人在中国大有人在,他们进入婚姻,就会把恶性循环无限地复制下去。小时候太过擅长做小孩,他就会一直做小孩。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大人似的孩子,他假装自己像一个父亲,但是他内心没有成熟的部分会逐渐暴露,于是,中国盛产各种各样的老男孩。

  女孩长期生活在妈妈的照顾下,她学习到的就是如何做妈妈,她不知道如何做个真正的女人。老是跟孩子在一起的妈妈,很难去呈现她女人的一面。这样的女性不知道怎么跟丈夫去交流,她只会去做最擅长的事情:怎么照顾孩子。或者,她让隔代去照顾孩子,她继续做个小女孩。丈夫就会感觉:妻子在哪里?

  不仅如此,还有更大的危机呢!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因为男人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换一个循环的角度: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这不是为男人开脱,而是把问题看得更深刻。从这个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这是更大的危机。

  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让大家更平和地看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很多配偶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系统地看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问题的正解是,女性需要去发展除了家庭之外,作为一个人的生活。女性的天空很大,如果单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那么,她是在浪费生命。一个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么,他无法去面对一个核心的主题,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怎么去挑战一个女人,而不是像躲避妈妈的小男孩一样去生活。

  父母、男女都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恢复些乐趣,多些放松,多些享受。工作有多重要?生活的享受有多重要?女人倾向于把家转化为痛苦的工作场所,也会把家变成男人难以回去的家!

  《爸爸去哪儿》育儿细节专家点评

  中国的爸爸真的不合格吗?《爸爸去哪儿》中的明星爸爸,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可是当他们真的跟孩子相处下来,你会发现:虽然他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千差万别,但是,几乎每个爸爸都逐渐进入了好父亲的角色。如何使亲子关系更上一层楼,请专家根据《爸爸去哪儿》进行点评。

  父亲:郭涛+儿子:石头

  ■ 教育模式分析

  节目中可以看出,作为爸爸的郭涛,对孩子的要求相当严格,当石头调皮时,几乎是毫不手软。有点小淘气的石头,每次都在爸爸的强势管理下服服帖帖。

  严格要求孩子无可厚非,不过,父亲过于说一不二,孩子就会刻意迎合爸爸,压抑了自己最本真的一面,真正的需求被压抑,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这样的孩子会更多地去关注别人,迎合别人,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自我价值感,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自己创新的一面被自己压抑,很难把最优秀的部分展现出来。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孩子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了解别人的态度,情商会更高,更能适应社会。

  ■ 建议

  如果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快乐的未来,还是要讲究方式。教育方式不要过于强势,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孩子的人生会少些波折,多些快乐,幸福指数也更高!话说回来,一个幸福指数高的孩子,以常人眼光来看,未必是一个特别成功,或者有创造力的孩子。这就需要父母去抉择了。

  父亲:林志颖+儿子:KIMI

  ■ 教育模式分析

  节目播出后,对林志颖的评价,几乎是喝彩声一片。大家看到,林志颖蹲下来,跟孩子面对面交流;KIMI睡着了,起床给孩子打蚊子,用剩饭贴好窗户纸;KIMI抽签抽到破败的蜘蛛屋,林志颖哄着他,开心地打扫房间。孩子哭闹,他会反省自己陪伴孩子时间太少……

  ■ 建议

  KIMI虽然萌宠可爱,但有个小缺点:特别黏爸爸。也许是林志颖把孩子照顾得太好,给予得太多,所以造成孩子比较依赖爸爸,公共场所不太放得开。KIMI的幸福指数会较高,但是爸爸给予得太多,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成长,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因此爸爸照顾孩子时要适当收敛。另外,当明星的爸爸突然离开,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因此不如明确告诉孩子:当你醒来,我有事情出门了,反而不会让孩子太过担心。当孩子确定所有事情都在预料之内时,内心最安定。

  父亲:田亮+女儿:CINDY

  ■ 教育模式分析

  第一集的田亮比较狼狈,女儿经常哭闹。可以推断,爸爸陪伴孩子比较少,不太了解孩子的需求,更不懂得如何去应对,遇到孩子哭闹会手足无措。虽然他一直提醒自己:做个慈祥的爸爸,但是内心却很茫然。当爸爸内心慌张时,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不会安定,于是孩子也更慌张。可是,一旦孩子离开爸爸,反而更放得开。孩子的状态跟爸爸有直接关系。当孩子情绪激烈时,家长最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

爸爸去哪儿:中国的爸爸们怎么了?

  ■ 建议

  孩子越闹家长反而越要平静。孩子哭闹时,家长可以平静地陪伴着,等TA释放完情绪后,状态自然会改变,家长不要六神无主,内心慌乱地急于去做什么,慌乱的情绪只能让孩子的哭闹加剧。

  父亲:王岳伦+女儿:ANGELA

  ■ 教育模式分析

  节目播出后,王诗龄人气倍增,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公主。在专家眼里,她是一个最本真的孩子,遇到突发情况该哭就哭,遇到好玩的事情,注意力自然被转移,马上破涕为笑。是个高情商的宝贝。

  ■ 建议

  其实,作为导演,王岳伦工作也很忙碌,但是,可以想象,他掌握了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技巧。当下的社会,大家都很忙碌,因此,父母们都要懂得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却和孩子进行了情感交流。

  另外,陪伴孩子时自己的状态也很重要,你是内心很强大、淡定的人,传递给孩子的就会是更多的正能量。和孩子在一起,哪怕不去做什么,也很享受。

  据说,为了能独自照顾女儿,王岳伦在参加录制的前两个星期就在仔细观察李湘怎么带孩子,有备而来,自然从容许多。

  父亲:张亮+儿子:天天

  ■ 教育模式分析

  又是一个出色的孩子,虽然在第一集中,遇到了因为讨厌屋内的味道,哭闹不肯进屋,但是爸爸想了很多方法,比如把孩子扛进去,这个方法也不错。

  ■ 建议

  作为父亲,张亮并没有过多地说教,而是通过角色体验,让孩子既挖掘了内在的感受,又学会了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尊重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又把自己的想法准确传达给了孩子,以特别聪明的方式影响了孩子,是最懂得如何去跟孩子互动的爸爸。可以看出天天跟爸爸的感情很深,互动特别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1671/89042074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的诗人们 转载 中国制药厂大全

原文地址:中国的诗人们作者:中国诗歌圈博客按语:这是一个没有底裤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堕落,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诗人也不例外。法清先生的这篇文章,虽题为“中国的诗人们”,其实我们都清楚,它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远比他写出来的还要不堪

宠物经济学家们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

所谓专家,指的是对于某一领域知识或技能精通,知道做一件事情最佳方法的人们,其主要用途在于提高专业领域效率,进而无数的专家们一起提高社会整体效率,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只可惜某政府从没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执政目标来看,历史总是这样,开

跟着《爸爸去哪儿》到雪乡 爸爸去哪雪乡之旅

2013年最热门的电视综艺连续剧《爸爸去哪儿》的《雪乡之旅》,把我们带进了万里雪飘的北国腹地,它就是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施业区与山河屯林业局接壤,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交汇处的雪乡。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

声明:《爸爸去哪儿:中国的爸爸们怎么了?》为网友舊城憶舊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