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的历史档案真相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四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四--又一场完胜,第三次长沙会战(上)(新抗战系列之七十七) [原创 2015-1-3 15:40:20]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41年11月7日早上7点40分,珍珠港上空的日本机群投下了第一枚炸弹。第一枚炸弹的投掷者是机队指挥—渊田美津雄。在第一枚炸弹还没有落地之前,渊田美津雄就急不可耐的向东京发挥了偷袭成功的密码:虎虎虎!日本传统神话中认为虎可以从万里迢迢的战场上归来,虎也就是传递胜利的使者。毫无戒备的美军几乎眼睁睁的看到炸弹落到自己的头上,甚至在战友被炸的血肉横飞的时候,他们还认为:这可能是一场特殊的演习!由此,日美开战,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而日本为此已经准备了30年之久。

 

太平洋战争打响了

 

日本在1853年被美国佩里海军准将的四艘军舰轰开了大门,这比鸦片战争还晚了13年。而当时的德川幕府其实还牢牢地控制着国家,不过国内的有识之士,尤其是半独立的几个藩属认为,封建制度必须改革,不然等待日本的就是灭顶之灾。相比强大的封建帝国大清在鸦片战争后的迅速衰落,资源贫乏,领土狭窄的日本如果不改革自强,只会比大清惨十倍,最终像东南亚各国一样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于是,在民众的支持下,已经进行改革的长州藩、萨摩藩、土佐藩,肥前藩等倒幕派大军,经过惨烈的战斗,最终打垮了德川幕府,结束了600多年的封建幕府专制,从此资产阶级走上日本舞台。

但是,完全扫平封建力量的种种叛乱,实现日本国内统一已经是1869年的事情了,仍然比中国改革的洋务运动迟了8年之久。

随后明治维新,开始一系列改革,但重中之重,是民生的改革和制度的改革。

民生的改革让日本国立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大有改善,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老百姓是极少吃肉的,武士阶层也只是偶尔吃一吃。但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已经把牛肉罐头作为每日必备的食物了!体现在军队上,就是日军战斗力迅速增加。

而制度的改革更为重要,日本虽然表面上位天皇执政,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执政,他们仿效英国建立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制度,颁布了自己的宪法。但实际上君王权力很小,实际上基本相当于政党制度。

虽然二战期间日本主要是财阀和军方独裁统治,但总体来说,也是相对的独裁。统治者不是某个集团,而是各集团的调合产物。

 

先进的制度和务实的国家政策,加上勤劳的人民,日本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通过一次次军事战争,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甲午战争是只进行经济改革的中国和进行全方位改革,尤其是制度改革的日本一次碰撞,当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0多倍,人口是11倍,资源丰富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当时大清的GDP仍然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远远高于日本。

甚至可以说,就大部分指标上来说,中日不是一个水平线的对手,但结局是以满清的惨败告终。

 

1891年7月,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去日本访问,惊呆了整个日本。当时日本的大部分军舰还是钢骨木质结构,没有一艘军舰能够击沉这两艘7000吨的德国造铁甲舰。

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实际上,北洋水师只是一支通过购买国外军舰和接受国外训练的雇佣军,他的军队仍然是封建制度的一份子,同道光时期腐败的八旗兵绿营兵没有本质的区别。

当时满清的这些军人并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他们从军不过是为了吃粮养家,混得好搞个官职封妻荫子而已,没人会真正的拼命。所谓北洋水师,洋务运动,不过是把这些封建士兵手中的大刀长矛换成洋枪大炮军舰而已。

 

而日本则从1873年开始建立现代海军体系,前后用了21年之久,终于在甲午战争之前大体完成。日本是拥有造舰,训练,研发,组织和先进海军制度的国家!

在随后3年内,日本全力发展,并且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获得大胜。虽然海战中没有击沉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却也让李鸿章吓破了胆,不让北洋水师出港,最终不战而败,定远镇远全部完蛋。

实际上,就算当时甲午海战胜利者是北洋水师,依然没用。因为当时日军正在建造的4艘新型战列舰就要服役,其中2艘排水量12000吨,远比定远,镇远更先进。

而当时的北洋水师因为资金匮乏,只能购买一些不三不四的小船,无法进行更新武器装备了。无数事实证明,靠买是买不带现代化军队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才行。

当然,武器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在甲午战争中,日军表现的很好。

虽然老萨极为厌恶日本人,却仍然要说,日军在当时是一只有信念的军队。且不谈这种信念是否正确,却让他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希特勒说过:凡是一种理想寄托的,无论什么组织,它的伟大,就是在于它的宗教狂热,和那不能容忍的固执精神,他们攻击其它的组织,并且坚信着人家都是不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如果理想的本身合理,再加上这种武器,那么,这种理想,奋斗于世界之上,必定是所向无敌的。凡把压力加在这种组织上,那是为促使其内部的实力提高。

日本当时就是这样,他们的军国主义思想对于国外甚至国内都是灾难,但至少让他们具有强悍的精神武器。

日军官兵都认为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国家的壮大,进而让自己的家庭又好日子过,自己的子女的未来会很好。在日本,军人是受到优待和尊敬的,军人的待遇很高,万一军人自己战死了,家人也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就算今天,二战已经结束了70年,日本还活着的老兵仍然有每月大量的津贴,绝对可以安享晚年。所以日本军人往往愿意拼命,况且他们民族性中本来就有求死的一部分文化。

以反人性的神风敢死队为例,虽然这是一种变态行为,但日军却并不是仅仅让年轻人去送死,最后连日本联合舰队第三航空舰队司令宇垣缠中将,在8月15日投降当天也亲自登上飞机,做最后的象征性攻击。换句话说,连中将都去做自杀性攻击了!

抛去意识形态的变态不说,这种牺牲精神很少见的。

 

而清军则不过是雇佣军而已,他们根本不晓得什么国家民族,上级也不愿意他懂得什么国家民族,因为思想复杂的士兵不容易听话。这些雇佣军就算打赢了仗,对他们也没有好处。国家壮大不代表他们的家庭会变好,反而如果自己战死了,自己老婆孩子没人管,只会过得更惨。军界,官场,社会都一样黑暗,领功的永远是不出力的上级,送死的永远是混不好被欺负的小卒子,常此以往,谁愿意做傻瓜?

所以这些人只是为了钱打仗,和今天的社区保安超市保安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不愿意为了所谓的皇上而送命,不然就是最大的傻瓜,所以只能打顺风战,绝对不能打逆风战。

 

所以甲午战争中,虽然清军武器装备比日军要先进,可是日军作战比清军勇猛十倍,很多时候清军根本不敢应战,一触即溃。

就武器来说,朝鲜的淮军花费巨资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无论是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都比日军先进的多,数量也多很多。但每次作战,日军拼死玩命,冒着清军炮火前仆后继,而清军稍微打打就坚持不住。平壤作战中,参战的都是淮军精锐,激战中日军弹药耗尽,死伤狼藉,粮食也耗尽,却还坚持猛攻。后来日本史学家说:当时日军最多只能支持两天。但主将叶志超见大将左宝贵战死,吓得魂飞魄散,立即下令突围。结果平壤的淮军全线溃败,你争我夺,抢道出门,踩死挤死的无数。日军尾随追击,几乎没有伤亡就歼灭清军3000多人,还俘虏500多人,这比之前战役所有伤亡还要高得多。清军溃逃还在平壤城内丢下40门新式大炮,1万多只新式步枪和大量弹药,狂奔500里,逃过鸭绿江。

这种战例随处可见。北洋海军成立之后,李鸿章在海军基地旅顺、威海卫均修筑了坚固要塞区,从洋人手中花费重金购买大量新式重炮和数百万发炮弹。其中旅顺共计有二十多处炮台群,火炮一百四十余尊,其中不乏100毫米口径,甚至200毫米以上的重炮。威海卫各炮台群装备火炮也达一百七十余尊。光是旅顺口的防御工事,经营10余年,耗费白银数千万两,驻守兵力达14700人。

所谓坚不可摧的旅顺仅仅守住了一天,战前驻防旅顺口的清军统领,李鸿章的亲信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见势不好,全部保命逃走,1万多清军士兵们也基本上都树倒猢狲。日军仅仅付出426人的伤亡的代价,就占领旅顺并血洗全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之战也是类似,日军3万人在最冷的1月,冒着刺骨严寒强行涉水登陆山东荣成。结果这3万人大部分都是冻伤,甚至冻掉手指脚趾,冻伤大腿,留下终生残疾,甚至瘫痪。

随后的作战中,清军一触即溃,日军轻松的连续占领耗资巨大的威海卫几个炮台,然后用缴获清军的280毫米重炮将北洋水师摧毁在威海卫港口里面!在黄海海战中,平均每船中弹近千发的铁甲舰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完蛋了。定远号被击沉,镇远号触礁后被日军缴获,成为日本联合舰队历史上第一艘铁甲舰,这是对北洋水师最大的羞辱。1912 年4月6日退役的镇远号被日军出售拆解,但却将指挥舱中的陈设炮等交付日海军部纪念馆保存,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


所谓洋务运动,不过是购买了一些洋枪洋炮,但由于制度不变,骨子里面烂掉的清军根本无法有效使用这些武器。这就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你就算给他配备全部黄金制成的铠甲,长矛,还不是被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一扁担打倒!

资料中写道:平壤战役,清军丢弃大炮48尊,步枪10000余枝;鸭绿江防之战,丢失大炮78尊,枪4400枚;大连湾、旅顺口失陷,日军缴获大炮270多尊,枪600枝。以上数处清军遗弃的炮弹达数百万发,子弹达4000万发以上。另据日方统计,日军在牙山、平壤、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等地,一共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枝,炮弹267.17余万发,子弹7745.8万发。其后,在牛庄、营口、威海卫、澎湖等地清军遗弃的火炮亦达数百门,枪枝、弹药更是不计其数。而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日军仅仅消耗子弹124.18万发,炮弹34090发。两相比较,怎不令人触目惊心!

 

甲午的胜利提升了日本的地位,吃掉了朝鲜和台湾,获得了东亚的优势支配地位。但他并不算列强的一员,稍后列强就强迫他退出了已经占领的辽东半岛。


------------------------装备先进武器的清军,却没有什么作用,大部分都是逃命或者投降。当兵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他们谁也不会傻到为老爷们献身!



 

到了庚子事变,日军是出兵最多的部队,有2万多人,其次才是俄军,有1万多人。所谓的八国联军其实只有七国,意大利只有80多人的护旗兵,奥军300多人和德军的900多人,也几乎等同于没有。

真正有实力的,只有日俄的3万多人,以及美英法的不到2万人。可是,其中法军大部分是越南兵,英军大部分是印度锡克兵,甚至还有华人士兵。

这5万多人还包括大量的海军,真正的陆军不过4万人,其中长驱直入攻打北京的只有2万多人。

而清军实力如何?在这一线,清军高达12万人,还有各地的清军往北京赶来,最终守卫北京的清军就有20万人。这些清军中,6万人是装备当时最先进武器的武卫军新军,就武器装备来说并不比八国联军要差。另外还有几十万义和团,光是北京地区义和团有组织协同清军作战的部队,就有八万多人。

而就是这2万多洋鬼子,从天津顺顺利利杀到北京,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北京。这一路击溃了几十万清军和义和团的零星抵抗,八国联军官兵都回忆没有遭受过激战。洋鬼子伤亡仅有2500人而已,而光是北京之战,单单义和团就死伤被俘2万多人(其中被俘1万多人,所谓战死的,基本是被八国联军时候在北京城内屠杀的),而攻打北京的八国联军伤亡为:俄军有50人被打死、88人受伤,日军31人被打死、109人受伤,英军2人被打死,10人受伤,美军18人被打死,79人受伤,法军1人被打死,19人受伤,意军4人受伤,奥军则没有伤亡。

为什么呢?一路清军还是没有什么坚决抵抗,说到底都是打工的,谁也不会为别人,哪怕皇上去拼命。

中国民众甚至支持洋鬼子,帮着带路,运物资,拉大炮,抬弹药,甚至提供攀爬城墙的梯子,更有一支500多人的华人武装协同八国联军作战。

在他们很多人看来,满清政府和洋鬼子没有区别,都是压迫他们的,甚至洋鬼子还讲道理一些。

 

庚子事变期间,日本自己还有不平等条约,但通过此战和列强平起平坐,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二流的列强国家。

随后的日俄战争胜利,标志着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准一流列强,日本由此占领了东北南部的南满地区,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列强。

至于一战打败青岛的德国却不算什么,捡便宜而已,但日本也因此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增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威力。

相比日本陆军以苏联为假想敌,日本海军的敌人则是美军。北上打大陆国家苏联,海军无法发挥作用,而南下进攻东南亚,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海军。日本海军的南下政策,也就意味着迟早要与美国海军交手。早在1909年,日本军方就曾拟定过与美国的战争计划“国家防卫策略”,该策略中认为美国会与日本于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海域战斗。

就当是来说,世界海军第一强国是英国,第二美国,第三日本,日本现有的实力不弱,大约是美国的六七成。

但任何人都知道,日本现有的实力能够勉强和美国抗衡,主要是从1922年开始长达15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结果。为了防止各国在和平年代,进行一战之前那种耗尽国力的军备竞赛,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造舰的吨位。这样一来,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也就被限制住了,只能保证比日军略高的水平来造舰。

实际上,美国工业能力是日本的数倍,就长期来说,日本是必败无疑的。

可是,当时的日本却欲罢不能。

 

一次大战之后,日本大体完成了从手工业到轻工业的过度,重工业也有相当发展,国家力量巨增,开始不满足于地区列强的角色,试图在世界争夺霸权。只是日本当时国力还弱,不是英美德苏的对手。而当时东南亚和太平洋主要在盟国控制下,日本如果试图继续扩张,就迟早要和盟国一战。

以当时日本的国力,这是非常凶险的,光是一个美国他就对付不了。

而日本自己九一八入侵东北以来,就不可避免的侵犯了盟国的利益。好在当年东北主要是苏俄的地盘,欧美列强利益受损不大,多是在观望。

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虽然日本表面上保持英美法在华利益,但明眼人都知道,日本独霸中国占领区只是时间问题。

而当时的英法都在欧洲和德国激战,暂且无力管这里的事情。而美国由于是民主国家,国内民众反对参战,所以也只能观望。

随着法国被德国击溃投降,英国远征军狼狈逃往本土,苏联又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轴心国势力巨增,这样原本对美国甚为恐惧的日本开始蠢蠢欲动。

 

美国总统罗斯福非常清楚日本的目的,也就是称霸亚洲,至少是东亚和东南亚,甚至包括南亚和大洋洲,这对于美国来说自然是不可以接受的。


1940年的6月12日,日泰两国签定了“日泰友好条约”,并且协同泰国军队向法军开战,显然泰国已经沦为日本的所有盟友,这严重影响了列强在东南亚的霸权地位,这让罗斯福非常震惊。

到了1940年7月,随着日军借助维希法国的软弱进入越南以后,罗斯福就意识到日军已经开始开始南侵的前奏,日本和美英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美国一改以往袖手傍观的态度,开始给予苦战中的中国军事援助,并且对日本开始经济上的制裁。

1940年11月,美国同意提供给中国1亿美元的贷款,

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生效,稍后美国宣布中国也是盟友之一,随后运送了1亿50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到中国。

随着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开始一溃千里,美国总统罗斯福更是认为,美国务必在此时考虑参战。

目前美英苏已经失去了先机,被敌人先发制人。如果不能立即扭转,未来就会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对于德国方面,美国给予苏联和英国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大量的武器装备,而苏军已经逐步挽回颓势。

对于日本方面,美国一改之前的软弱态度,非常强硬的要求日本立即从越南和中国大陆撤军,最终于1941年7月26日下达了主要战略物资的禁运令。

由此,日本对于相当一部分战略资源的获取中断,其中重中之重则是石油。日本海军在1931年做过保守的预测,推断此后5年内,日本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最低可以压到每年250万吨;但即使这样,还有每年183万吨的巨大缺口,这是日本无法弥补的。到了1937年以后,由于侵华战争的爆发,上百万日军长期在中国大陆作战,石油的消耗更是惊人。

 

显然,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日本国力军力都会遭受极大打击,已经在中国激战4年的侵华日军战斗力也会大幅度锐减,甚至会逐步崩溃,日本强大的联合舰队更是会成为废铁。

 

现在无非是两条路,一,听从美国人的要求,从中国大陆地区和越南撤军。就当是日本来说,如果他们耍无赖,也许可能撤退中国关内,还保持这伪满洲国。那么,也许美国可能会减少经济封锁,因为毕竟日本大体不具备威胁性了吗。最惨的话,也可以保住朝鲜和台湾!

----------------------珍珠港事变是很成功的,但日军的虚弱很快就表现出来。在中途岛战役中,日军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随后就一蹶不振,一溃千里了!因为日本虚弱的工业能力,补充不了如此巨大的消耗!其实日本当时唯一的胜利机会,就是和德军一起东西夹击苏联,而不向美国宣战。如果苏联垮了,德日瓜分苏联以后,美国一时就拿日本没有办法。但日本人认为,攻打苏联解决不了他们急需的石油等资料,抢到的远东和西伯利亚也需要几十年时间开发。如果此时德军全力进攻日本,日本怕是不是德国对手,最终还是惨败。所以和德军夹击苏联,便宜的只是德国人!





 

二,破釜沉舟,同美国人翻脸,开战。

 

就第一条来说,日本人是很难接受的。军国主义分子,即使明知道敌我力量有差距,也绝对不愿意认输,所谓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日本古代的武士,宁愿切腹自杀也不愿意投降和让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从无败仗。此时美国尚且没有开战,日本就认输撤兵。仅仅花费几千人代价占领的东北和几百人代价的越南还好说,目前已经伤亡超过60万的中国关内地区,日本政府要怎么来交代?民众能愿意吗?

以日本人的个性,吃到嘴里的东西,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可能退出来。

 

但就第二条来说,如果和美国对抗,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后来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还担任过驻美国武官,对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非常了解,所以山本开始是坚决反对与美国为敌的!

1937年,美国、日本工业生产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分别是38%、4%。其中日本重工业的基础过分薄弱,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较小,1936年时仅为49.6%,尚不到一半,而美国重工业占百分八十以上。

1939至1945年间,日本的钢产总量为4800万吨,美国是它的10.6倍。

从1930年至1945年的16年间,日本汽车总产量是39万辆,最高年份在1940年,达5万7330辆。同样是1940年,美国生产竟达447.1万辆,超过日本16年总产量的10倍。

 

太平洋战争初期,由于珍珠港的惨败,美国只剩下3艘第一线的航空母舰,但珍珠港事件后的两年内,航空母舰的数目便猛增到50艘(包括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

同样,美军海军飞机的数量从1941年的3638架上升到1944年的30070架,潜艇的数量也从1941年的11艘增加到1944年的77艘。

美国1940年的士兵人数仅有25万人,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包括本国的国民自卫队),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

双方实力悬殊,从原则上来说,日本是不应该和美国对抗,因为明显死路一条。

更况且,当时日本海面临两线作战,和中国激战5年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投放了100多万部队,目前为止伤亡超过70万,但战争什么时候结束还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再开辟另外一个战场,投入几十万大军,就犯了兵家大忌。所以,战前包括冈村宁次在内的很多日军高层,都坚决反对对美国开战,他们认为没有解决中国之前,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支持两线的大规模战役。


 

但此时日本却有着相当好的机会,让他欲罢不能。

1.       当时由于欧战的原因,在整个东南亚,盟国的力量极为薄弱,除了菲律宾有几万美军以外,整个南亚,东南亚的英军,荷兰军,澳大利亚军都是很少的,甚至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而法军干脆已经投降。盟军在这里总兵力不会超过30万,海空军力量薄弱,还分散在整个东南亚广阔的地区无法集中。以日本400多万的兵力和强大的联合舰队,吃掉这些地方不费吹灰之力!

2.       当时日本南侵唯一的对手美军,还没有完整战争的准备,现役部队仅有40万。就算美国工业力量再强大,扩充到200,300万水平也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真是日本大有作为的时候。

3.       美军警惕心不高。当时美军的主要海军力量就是太平洋舰队。而根据情报显示,太平洋舰队丝毫没有作战的准备,全部在比较靠近日本的夏威夷。一旦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美国海军就会损失大部分战斗力。

4.       苏德战争正在最激烈的时刻。这个时候,苏军无论如何不敢进攻日本,那么日本则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全部放弃北上,选择南下。

5.       列强在东南亚和南亚并没有好的口碑,很多当地人民对英法荷的殖民统治不满的。日本攻打这些地方,可以利用当地人民反抗列强的心理,转而实现自己的称霸亚洲的战略目标。

 

显然,日本如果能够通过偷袭,一举歼灭或者重创太平洋舰队,然后占领东南亚和南亚,甚至澳大利亚因为是很轻松的。

这样一来,日本在这一地区获得绝对军事上的优势,以日本人的思维,务实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会考虑到现实,和日本人谈判,让出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利益,由日本接手。

 

所以,日本经过再三的犹豫,终于偷袭了珍珠港,重创了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中,太平洋舰队遭受相当惨重的打击,尤其他的9艘战列舰有8艘或者沉没或者严重损伤。如果放在一战,那么太平洋舰队等同于全军覆没了。

遗憾的是,二战太平洋上的海军主要力量是航空母舰,而美军的3艘航母都没事,所以离日本的预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至少半年到一年内,美军失去了进攻的能力,甚至在防御上也是极为吃力的。

随后,日本执行了南下计划,摧枯拉朽的轻松击溃了这里的盟军,歼灭了他们薄弱的路上,空中,海上力量。

 

这样一来,中国也就彻底进入了二战的盟国阵容。盟国包括苏英美法中,其中单纯苏联美国英国三国的工业力量,就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六十,比德意日的百分之二十强过三倍,想不赢都不容易。

 

只是就现阶段来说,中国却没有什么好处。因为美国的援助短时间内不可能越洋送到中国国内,日军既然进攻东南亚,可以预见中国陆地上的两条运输线越南到云南,缅甸到云南都会很快被日本封锁。中国只剩下一条可怜的驼峰航线,物资是无法大量进来的,也就是说列强提供的实惠,中国在1,2年内是享受不到的。

得不到物资,相反还要出兵协同洋鬼子作战,捞不到什么好处。

唯一的好处就是长远来说,日本必败,我们有盼头了。

-----------------由于在长沙已经打过二次,所以国军也颇有经验了。不但破路做的很好,所有关键地方都修筑工事,尽量的的给日军造成杀伤!




为了牵制国军对香港方面的的攻势,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

 

于是,在日本进攻东亚盟国最后的一个基地香港的同时,在湖南又爆发了一场重大的会战,这就是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出动38师团从深圳出发进攻香港。当时香港防御力量薄弱,仅有1万3000人左右,其中英军白人部队仅有3000多人,其他都是印度兵,华人,以及民兵部队,空军只有4架飞机,海军也只有1艘轻型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其他都是一些炮艇。

虽然香港英军从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开始,就大量修筑防御工事,建筑多个炮台增加武器,以防备日军的进攻。

只是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连基本生活物资都依靠外援输送的香港,是不可能长期抵抗入侵的。

 

对香港是志在必得,日军却对当时的国军有一定的忌惮,他主要戒备的是地处广西广东的第四战区。

 

日军第5师团由广西南宁出兵占领越南之后,由于战线过长和桂军在广西境内不断反击,决定放弃广西。

日军大本营在1940年中旬下令久纳诚一的第22军放弃南宁,该军于1940年10月23日从南宁撤退,11月18日撤离钦州湾,其军司令部回国后于11月9日解散复员。

国军乘机收复广西,但从越南运输到广西和云南的陆地物资运输线,却还是被日军切断了。

 

所以,当时保住从缅甸到云南的唯一路上交通线,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以后,蒋介石预计到日本很快就进攻缅甸,将广西的精锐第5军调到云南,将薛岳麾下的第74军等部调到广西,另外还有四川的60军等其他部队都进行南调,准备进入缅甸作战。

 

这样一来,国军几个战区的力量都有所削弱。

而此次得知日军进攻香港,蒋介石命令广西广东的第四战区发动反攻,牵制日军对香港的攻势。只是第四战区的实力不强,只有10几个师,基本都是地方军阀粤军和桂军。本来第四战区的核心主力就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它一调走,战斗力较弱的第4战区恐怕很难对日军造成什么威胁。

在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的要求下,蒋介石从第四战区别面的薛岳的第九战区,抽调第2军和第4军南下广东,准备协同反攻。

 

这两个军都是国军的一流部队,属于中央军嫡系。

欧震的第4军就是北伐期间大名鼎鼎的铁军,在中央军云集的第九战区也属于最顶尖的部队。第4军从抗战以来屡立战功,是能打硬仗的部队。

 

李延年的第2军相比第4军也只是稍逊一筹,在武汉会战的田家镇战役中,大放光彩,死守12天之久,造成日军大量伤亡,当然自己也伤亡惨重。

 

日军认为如果这两个军进入第四战区序列,就足以对广东的日军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日本军部下令给武汉的第11军,要他们立即南下进攻长沙,以牵制第九战区对香港方面的支持,迫使这2个军回头北上。

当时第11军司令官是阿南惟几中将,前任指挥官园部和一郎因为上高会战中的大败,被日本军部愤怒的解除指挥官职务,转任军事参议官,1941年6月,园部又被编入预备役。

阿南惟几是日本高级军官中,最死硬的一个军国主义分子。

阿南惟几出身在一个官员家庭,由于从小性格刚硬,被父亲认定为军人的材料,给予培养。随后阿南走的是一条职业军人的路线,1900年毕业于广岛陆军幼年军校,1905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8期,后来又从陆军大学30期毕业。

换句话说,阿南进入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教育都是军事。

 

只是,阿南惟几这个人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他的相貌堂堂,个子很高,相貌很英武,是个漂亮的衣架子。在矮小的日本军人中,阿南如鹤立鸡群,这样让他成为天皇的侍从武官,受到天皇的宠爱。

但他的反应较慢,口齿不清,说话结巴,被同学们经常讥笑为迟钝者,于是他的仕途很坎坷。虽然是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却直到1933年的46岁才担任近卫步兵第2联队长的职务,大佐军衔,之前一天也没有上过战场。

到了1934年,上级认为他没有什么指挥能力,不能胜任联队长职务,干脆将他调出部队,担任东京陆军幼年学校长,成为一群军国主义孩子的头。由于上级也觉得此举有点过分,赏了他一个少将军衔。

不过,阿南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阿南惟几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勤恳,又善于学习,更善于结交,对朋友和上司都很好,军中口碑颇好。甚至连天皇裕人本人和他的皇后都对他另眼看待,认为这是一个重道义的好军人,皇后身边的女官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样熬到1938年,他没有立下寸功,反而升职到中将军衔。

没想到,迟钝的性格让他又惹祸上身!当年时任陆军省人事局长的阿南惟几,又对秩父宫雍仁亲王(军衔大佐)主持参谋总部的工作不满,发了很多牢骚。秩父宫雍仁亲王虽然是个小人物,却是天皇的弟弟。阿南因为久在宫廷活动,知道此人无能力,只是靠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耍威风,于是经常对他进行批评。由此当时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对不识时务的阿南惟几忍无可忍,将其赶出日本,发配到中国山西的109师团担任师团长。

109师团是一个特设师团,战斗力在日军中属于最差的几个,担任这个师团长实在不是什么美差。好在当时山西大的战事已经停了,这样又耗了一年时间,阿南没有什么出色的战功。

到了1939年底,他的宿敌板垣征四郎被解除陆军大臣职务,畑俊六继任。军国主义头子畑俊六对阿南惟几的强硬军国主义立场一直很欣赏,给予他重用(阿南惟几在日本投降时候切腹自杀,而且拒绝副手砍头减少痛苦,采用传统的方式缓慢死去,前后花费了2个小时)。于是阿南惟几在1939年底被召回东京担任畑俊六的副手,陆军次大臣。随后畑1941年3月,畑俊六正式被任命为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阿南也连带升级。畑俊六在南京上任以后,多次向军部举荐自己的副手阿南惟几。

到了4月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因为上高会战的瞎指挥,被解职。新上任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就顺水推舟的,让阿南惟几接替11军司令官的职务,畑俊六对此也是非常欢迎的。

 

阿南惟几上台以后表现还可以!11军曾经对长沙进攻过两次,第一次长沙会战指挥者是老辣的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采用兵力分击合进的战略,集中18万大军,从江西西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三个方向出兵,对长沙以北的国军进行合围,目的在于歼灭国军第九战区主力并且占领长沙。

结果薛岳巧妙的采用天炉战术,通过有计划的阻击和撤退,给岗村造成相当的损失和消耗,然后等待期疲惫无力赶到长沙以后,集中几个军主力进行反攻,然后集中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合围,重创日军。

不过,冈村宁次也不是傻蛋,他赶到长沙城下以后,就发现长沙以南有国军重兵部署。冈村发觉形势不对,顾不上攻击长沙,仓皇全军后撤,薛岳立即部署围攻。

结果虽然围攻期间也给日军造成相当伤亡,毕竟日军退的较早,没有被国军击溃。

所以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者是国军,日军既没有歼灭国军主力,又没有占领长沙,自己伤亡又很大。

由于冈村宁次指挥较为厉害,日军的伤亡算不上伤筋动骨,也被歼灭了2万多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就是阿南惟几刚刚上任以后指挥的,此战日军打的比第一次要漂亮。

阿南惟几一改冈村宁次反将兵力分散开,然后多路合围的方法,采用重兵聚集一起,然后从湖南北部一点出发,齐头并进南下的方法。

之前冈村宁次分散兵力,虽然对合围歼灭国军有着极大的帮助,却由于各部兵力薄弱,经常遭遇数量占优势的国军层层阻击,进展较慢,伤亡较大。如果能够合围国军,就是辉煌的胜利,但如果不能合围,之前的牺牲就都是白费的。

阿南惟几此战将四个主力师团12万大军聚集在一起推进,一旦遭遇国军拦截,立即集中1到2个师团猛击国军某个军。

这种作战方法的效果明显,因为当时中央军一个军的战斗力只相当于日军一个旅团甚至大半个旅团,现在日军以1个师团攻击,战斗力超过国军数倍,国军自然挡不住。

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国军防御阵地的几个军在遭遇优势日军猛攻下,纷纷被击破,向后撤退。甚至最厉害的74军在日军2个师团围攻下,也支持不住,2天后突围撤退。

日军甚至在9月28日短期占领长沙!

但日军仍然解决不了长驱直入的补给和伤亡问题,占领长沙以后,军队已经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

此时薛岳指挥第九战区各部开始反攻,第五战区又在宜昌一带发动反攻,重创日军,一度差点收复宜昌,阿南惟几赶忙下令放弃长沙撤退。而国军由于主力部队的几个军都被击退,所以此次围攻的部队兵力相对较少,战果也有限,大约是1万多人,由此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打的相对较好,这主要是日军改变战术,而国军应对的较慢。

由于薛岳没有预计到日军一反常态的将4个师团集中在一起使用,所以没有及时应对,加上日军破译了第九战区的通讯,对于薛岳的部署完全了解,导致长沙的失陷,第九战区几个军都被日军短时间内围攻击退,伤亡是比较大的。

只是,这种打法存在严重的问题,也就是难以彻底歼灭国军的主力部队。

冈村宁次的打发进展较慢,但一旦成功,就可以围歼国军的主力部队,给予歼灭性打击。

而阿南惟几这种打法,难以合围国军大部队,最终只能给予当面猛攻将其短时间内击溃。

对于国军来说,他并不怕击溃,因为损失百分三十甚至五十也不要紧,后方兵员补给充足,几个月后就能恢复部队的损失。

国军害怕的是围歼战,如果部队成建制的被歼灭,光是军官就补充不了,以国军的恢复能力绝对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重新复原,况且就算复原了,新部队战斗力和老部队也无法相比。

所以表面上阿南惟几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打的比较好,实际上这种打法只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改变第11军和第九战区长期对峙的局面,也无法改变日军陷入湖南战争泥潭的局面。

 

话虽如此,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毕竟伤亡较大,歼灭日军较少,长沙也一度失陷,总体来说国军在战术上是占了绝对的劣势,仅仅战略上获得了胜利而已。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仅仅2个月后,由于日军南下进攻香港,所以阿南惟几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对于此次会战,阿南惟几志在必得。2个月前他刚以不多的伤亡占领了长沙,还在短时间击退了包括74军在内的多支国军精锐,在他看来薛岳是手下败将,没什么了不起的。

更况且此时的第11军由于日军补给能力惊人,战斗力没有什么减弱,而国军补充能力低下,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伤亡较大的几个军在2个月内显然难以完全恢复,以防御长沙的第10军为例,他的主力预备10师每个连士兵不过50多人。

更重要的是,此次根据情报第2军,第4军和第74军三支劲旅又全部离开第九战区南下,国军力量更是削弱的厉害。

在这种情况下,阿南惟几认为胜利是必须的,甚至是胜之不武。

 

不过,日本军部给他的命令只是牵制性进攻,只要能够让第2军,第4军不能及时赶到广东省,等到日军占领香港就可以了。

日军预计占领香港最多一周时间,所以11军根本没有必要深入长沙附近进攻。

 

第11军于12月10日在武汉的司令部召开战前会议,由参谋长木下勇制定了作战计划。

木下勇认为既然是牵制性进攻,没有必要打的时间太久,也没有必要南下距离较远。根据情报显示,当时防御第一条防线,也就是新墙河防线的国军为第20军和第58军,防御汨罗江的为37军。

木下勇认为,此次只需要渡过汨罗江,击溃37军即可,正常来说这也需要一到二周时间,而此时香港的作战应该结束了,至于再渡过捞刀河进攻长沙也就没有必要,毕竟是牵制作战吗。

老萨的历史档案真相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四

根据国军的部署情况,这一线只有4个军8万人,加上有可能增援赶到的国军不会超过10万人,木下勇认为出动10万大军就已经稳操胜券。

所以,此次日军调动的部队为第3师团,第6师团,第40师团这3个师团,另外还有独立混成第9旅团,独立第14旅团,共3个师团又2个旅团,加上海军和空军共12万大军。

 

进攻定于12月22日开始,预计2个星期时间,大军渡过汨罗江歼灭37军就立即返回,携带的弹药和补给也只能维持2周的作战。

 

事实上,如果第三次长沙会战按照木下勇的计划去实施,日军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惨的结果只不过是打不到国军部队,但至少顺利完成了牵制任务,自己不会有什么伤亡。

只是后来的阿南惟几擅自改变了计划,才得到了一场结结实实的大败仗。

 

日军各部都向作战地区集结,与此同时,薛岳也很快收到请报。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完胜,日军从战术战略都是失败。这一切,都是以国军官兵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薛岳改变了战略,以柔克刚,摧垮日军

 

日军在我国作战,一举一动都在国军的监视之下,所以第11军刚刚开始调动部队,相关情报立即传递给第九战区司令部。

指挥官薛岳虽然认为日军很快会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但也没有想到日军行动如此之快。

当时第二次长沙会战刚刚结束2个多月,日军的补充能力再强,也有一定数额的兵员和物资没有补充完毕,照常理来说进攻至少会在3到5个月之后。

大量的情报却证明日军就要立即进攻,诸如日军空军不断对新墙河、汩水、长沙地区进行侦察。紧急抢修南昌的新、旧机场和岳阳北岸的白螺矶机场;大量运输舰满载油料、弹药开向白螺矶;江北的部队沿粤汉路北段向岳阳地区集中;修复平整岳阳以南至新墙河北岸的公路;赣北日军突然大规模减少等等。

由此,薛岳下令第九战区进入临战状态,准备和日寇决战。

对于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失败,薛岳是极为耿耿于怀的。由于此战日军突然改变战术,一反常态的用优势兵力进攻国军某个军,薛岳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日军从七七卢沟桥开始,基本都是以劣势兵力对付国军优势兵力,比如打台儿庄,也不过是二个旅团约3万多人分两路围攻,台儿庄守军则有国军15个师,10万人。为什么这么打?主要日军的火力强大,虽然他只有1万人,实际火力相当于国军2,3万中央军,4,5万军阀部队。换句话,进攻台儿庄日军虽然只有3万人,但实际火力上至少相当于军阀部队10万以上。

实际上,日军以各种重装备对付只有土造机枪,手榴弹,步枪的川军这种部队,1万人只要指挥得法,击溃川军5倍甚至10倍兵力没有任何问题。这就等于是解放军正规军打地方民兵一样,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

所以,薛岳做梦也想不到,日军居然会集中两个师团对付国军区区一个军。日军改成三单位师团以后,甲种师团仍然有2万兵力,乙种师团也有1万5000左右兵力,而国军一个军不过2到3个师,1万多人顶多2万。也就是说,日军以3万5000到4万人,攻击国军1万多到2万人,这是以往绝对不存在的。因为在冈村宁次时期的11军,曾经宣称1个大队可以对付国军1个旅,1个联队可以对付国军一个师。而1个联队不过3000多人。

正是由于日军突然改变战术,薛岳措手不及,没有及时应对,导致国军几个主力军接战1到2天就支持不住撤退。连74军在日军2个师团夹击下也支持不住,撤走了。号称泰山军的第10军,在金井也就支持了1天而已!

最终导致长沙以北原本卫戍长沙的部队大部分南撤,长沙无兵可用,最终丢失。虽然薛岳立即组织部队反攻,最终收复长沙,并且也歼灭了日军1万多人,但薛岳损失超过4万,在他认为,这显然是一场打的很不好的仗。

所以,此次薛岳巧妙的调整了战术。

他认为在野战中,国军以绝对劣势装备,一个军几门火炮和简易野战工事,想要对抗日军重兵集团,是相当困难的。一旦日军以优势兵力猛攻,哪怕74军也抵抗不了。

所以,此战薛岳认为必须放弃在野战中坚持死守,而应该坚守长沙,株洲这样的城市,通过城市的防御战,给予日寇以阻击和重创。

日军的炮火可以轻松摧毁国军的野战工事,但难以短时间内消灭,国军以城市为核心的坚固防御工事群。

有上高会战的例子在前,城市战是消耗日寇的最好方法,自然,前提是要有强有力善于防守的部队才行。


同时,决战地点不能像第二次长沙会战一样设定在汨罗江以南,而是应该继续南移,移到捞刀河和浏阳河一线。

日军的兵力战力强大,杀到汨罗江以南一般只需要4到5天时间,不会有太大的消耗,还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擅自同其决战,就是以弱攻强!

第二次长沙会战失败的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此!

所以,决战地点应该继续南移,以最大程度消耗日军的战力和补给。

所以,此次薛岳的战略和第一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略大体一致,也就是著名的天炉战术。

首先将新墙河到长沙一线所有的道路交通破坏,让日军机械化和摩托化的优势无法发挥,让他重武器和后勤运输陷入困境。发动民众坚壁清野,让日军无法在战区获得补给和情报。组织一股部队在民众配合下进行坚决的游击战,不断骚扰日军后勤补给线。总之,让日军的重武器运输和补给线都瘫痪。

其次,通过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条防线进行防御,最大程度的杀伤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和弹药。但各部不要死守,一旦防御不住就立即作有计划的撤退,而且不要向南方撤退,而是向东南两翼的山区撤退,以准备后期的大反攻。

再次,通过长沙,株洲等城市进行重点防御战,投入精锐部队,以最大程度的阻击日军。

薛岳预计日寇经过层层阻击和成为荒野的战区杀到长沙,不但补给弹药几乎耗尽,病员也会伤亡惨重,不可能长时间的进攻作战。只能长沙能够坚守住几天,就可以彻底扭转战局。

 

最后,等到日寇在长沙城下筋疲力尽,被迫要撤退的时候,国军战区的预备部队以及之前撤退到两翼的主力立即一个追一个拦,四处进攻日军。此时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四面围攻下必将遭受惨败,伤亡巨大。

 

总体来说,除了以长沙作为重要据点死守以外,薛岳的部署没有太大的改变,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

 

战略制定完毕,薛岳就开始部署。

 

薛岳命令国军在二十多万湖南民众配合下,完全破坏了这里的道路。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从新墙河到长沙一线道路被破坏的很彻底。所有道路都被挖了大坑,一个坑连着一个坑,别说汽车无法通过,连骡马拉拽的大车都不行。

无法挖坑的地段,老百姓将道路傍边的树木砍倒挡住路面,或者将傍边山上的大石头推落,横在路上。

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很多日军认为道路两边的田地比公路好走,纷纷离开公路走田地。此次老百姓讲河流沟渠挖开,将河水灌入田地,成为一片汪洋,只有青蛙才能够通过。一些没有办法放水的田地,就在道路两边埋上地雷。

道路如此,所有河流上的桥梁都被拆除,连小河上的独木桥也不放过,渡船集中起来运到后方,运不到的就地烧毁。

 

这些成功的破坏工作,对于此次会战有着极大的帮助。

后来日军官兵回忆:过了新墙河以后,就发现道路完全被破坏。相比前两次战役,此次道路破坏的更为彻底,根本分不出哪里是路,哪里是田。当时天气雨雪交加,让原本就被破坏的道路泥泞不堪。虽然工兵部队尽了最大努力,仍然只是修复了一小段公路,我们部队前进困难,几乎像在沼泽里面一样。我们离开新墙河以后,补给就已经断绝,只靠随身携带应急粮食和弹药的支持。我们每人的负重都超过40斤,但也支持不了多久。

 

军队的部署上,薛岳认为日军对于江西境内会给予牵制性进攻,但主攻方向肯定在湖南。所以江西方面仅有第19集团军,另由第30集团军协同,余下主力全部到湖南来。

 

和日军情报类似,防御第一条新墙河防线的为第20军和第58军,第二条汨罗江为37军,而99军则驻守汨罗江防线最西端的归义一线,这里紧靠洞庭湖,以防止日军像前两次以后通过洞庭湖进行登陆作战。

而第三道方向则是由26军,第10军驻守,其中26军在东段的浏阳一线,而第10军负责驻守长沙。

 

那么这三道防线的国军总数是6个军,总兵力大概是13,14万人。但进攻日军为12万,按照当时火力来计算,国军防御要有最少2倍的兵力,火力才能大体和日军抗衡。换句话说,以10多万国军想要对抗进攻的12万日军,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在组织防线的同时,薛岳命令战区的预备兵力73军,79军立即开赴长沙一线,并且让已经南下广东的精锐第4军立即北返,同时抽调江西境内的78军进入湖南。

而74军当时已经进入广西,短时间内是回不来的,只好不能考虑。

这样一来,薛岳手中就有4个军10多万人的机动兵力,那么对付阿南惟几就相当有把握了。

 

鉴于日军大量运兵,预计很快就会发动进攻,12月20日薛岳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部署:  

(一)杨森副长官驻平江,指挥第20、第58军,第一步于新墙河韧强抵抗,消耗迟滞敌人。第二步待命转移至关王桥、三江口侧面阵地,自东北向西南侧击,追击南进之敌。  

(二)第37军在汩水现阵地韧强抵抗,消耗迟滞敌人,尔后东移至更鼓台、社港、金井间山地,俟敌向长沙进攻时,协同在社港以南的第78军自东北向西南攻击敌人。  

(三)第99军第一步确保三姐桥、归义、营田、湘阴既设据点阵地及湖防;第二步俟敌向长沙进攻时,以两个师自西北向东南攻击敌人,一部固守营田、湘阴及湖防。  

(四)第10军固守长沙、岳麓山及水陆洲,待命自西向东反击敌军。  

(五)罗卓英副长官由上高进驻浏阳,指挥第26军、第79军及194师作战。26军第一步确保现阵地,第二步俟敌进攻长沙时,自东向西攻击敌军,第79军以一个师驻株洲、1个师进入渡头市、东山既设阵地,194师由清江进驻醴陵,俟敌进攻长沙时,由南向北攻击敌人。  

(六)王陵基副长官由修水率78军及新编第15师进驻平江。第78军第一步确保平江、三角塘;第2步俟敌进攻长沙时,协同第37军从东北向西南侧击敌军。  

(七)第73军驻宁乡、益阳,为战区预备队。  

(八)赣北方面,以现有兵力守备高安、武宁一带现阵地拒止敌人,掩护战区主力之右侧。  (九)鄂南方面,王劲修总指挥的所属部队,切断崇阳、蒲圻、咸宁一带敌之公路,袭击敌司令部。

 

薛岳认为,此次日军绝对无法攻陷长沙,国军必将大胜。所以他不顾幕僚反对,下令将战区司令部设置在长沙附近的岳麓山,并且命令无论战局如何恶化,绝对不会移动司令部,借此以鼓舞士气。

 

事实上,和薛岳预料的完全一样,日寇杀到岳麓山下就筋疲力尽,最后崩溃了!

 

这边日军也在调兵遣将,并且在24日完成了战前部署。

日军主力3个师团全部从湖南北部出发,留下一个独立第9旅团在后方11军前线指挥部岳阳一线,随时准备接应南下部队。

另外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则在江西西部发动进攻,以牵制江西境内的罗卓英第19集团军。

江西方面第34师团第218联队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各一部,于1941年12月25日、26日,分由安义、箬溪向西进攻新3军及第72军的阵地,先后占领高安、武宁,但在第19军及第30集团军之一部奋勇阻击及反击下,于1942年1月5日至6日间,日军站不住脚,仓皇撤回原防地,恢复了原态势。

这一路属于牵制,意义不大,也就不多说了。

 

从湖南北部进攻的日军有3个师团,辖下8个步兵联队,2个骑兵联队,2个野战炮兵联队,2个山炮兵联队,1个野战重炮兵大队,2个独立山炮大队,3个工兵联队,3个辎重兵联队等,总兵力约8万人。

由于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日军认为重炮难以在这一线机动,所以仅有一个野战重炮兵大队,其余主要是易于携带的75毫米口径山炮和野炮。

原定22日发动进攻,第6师团于20日在新开塘附近集结完毕,第40师团于21日在托坝附近集结完毕,但由于国军敌后游击队破坏了铁路,进攻主要力量的第3师团直到25日才全部到达龙湾桥附近,该师团的进攻被迫推迟。

第6和第40师团不等第3师团赶到,在24日晚上就出动6个步兵联队发动了对新墙河防线的全面进攻。


在这之前,日军先头部队已经在18号赶到这一线,并且对国军发动了准备性的攻击。其中第40师团以第234、第235两联队于22日先期向油港河南岸守军阵地进攻。激战一昼夜,23日进至筻口。

 

有趣的是,24日当天,香港的作战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从12月8日开始进攻,花费了二周时间,基本占领了香港。12月22日至12月24日,日军相继攻破由西旅的苏格兰营及加军榴弹兵联防的金马伦峡、马己仙峡等防线,香港市区礼顿山据点失守,剩余守军两营印军、米德萨斯营Z连及炮兵海军等转步兵以湾仔卢押道及船街为最后防线。英军防线退守至赤柱村以南,海军船坞及城区被日军炮轰而引发大火。

按照一般军事常识估计,英军在香港最多还能坚持3到4天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阿南惟几却下令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显然,阿南惟几的内心深处此战并不仅仅是要牵制香港的作战,而且在此重创第九战区国军,占领长沙。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也再三表示务必占领长沙!

阿南惟几想要占领长沙,是认为第九战区已经没什么力量,占领长沙不成问题。丰岛房太郎则是因为他已经接到会东京担任近卫师团长的职务,想要带着一个漂亮的战绩回国。

大家出发点不同,但目的都是相同的。此战第3师团成为日军的先头部队,也是进攻长沙的主力!

----------------------日军此次就有很多麻烦,诸如坦克,在破坏的道路上很难有效调动。而且国军兵力虽然相对较少,却都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在长沙一线作战多年,颇有经验了!





日军苦战渡过新墙河,汨罗江

 

中午开始,第6师团和第40师团不等第3师团赶到,抢先发动了对新墙河的进攻。第6师团在新墙河西段进攻,第40师团在新墙河东端进攻。

当时已经是12月份,新墙河的水位很低,很多地方已经可以涉水通过。

当晚降下大雨,能见度非常低,这让守军有很多的麻烦,但随后又出现了湖南很少见的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5度,又让日军的渡河出现很大的麻烦。

其实,20军是川军,为杨森部,是国军中战斗力最差的部队,当时军长是杨汉域,这个杨汉域是杨森的侄子,一直是杨森的副手。杨汉域并不出名,之前唯一出名的是他在中央红军翻越大雪山之前,为了保存实力,和红军达成默契。在红军通过20军控制的县城之时,杨下令朝天放枪,应付蒋介石的命令。

 

而58军则是战斗力同样不强的滇军,军长为滇军悍将孙渡。

不过此战20军防御新墙河大部分防线,58军则负责侧翼的增援,日军主要的进攻都是20军承担下来。

 

相比起来,日军战斗力则要强大的太多!

 

日军第6师团,也就是所谓的熊本师团,是战斗力最强悍的甲种一流师团,号称战斗力全日本第二,是日军的明星部队。

第40师团则差了一些,他是乙种师团,不过自从1939年组建以后,也在中国作战了2年之久,参加过枣宜会战,中条山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战斗力和作战经验都是很厉害的。至少绝对比20军和58军要强大的多!

 

这两个师团的重炮极多,而新墙河以北都是日军控制区,重炮和弹药运输不成问题。于是,当晚日军重炮就开始猛烈炮击,掩护5个联队的进攻部队渡河。

 

根据之前的作战经验,在日军重炮的打击下,新墙河防线是难以长时间防御的。但20军和58军,仍然坚守了二天一夜时间,

由于守军火力猛烈,日军5个联队伤亡都有一定伤亡,其中龟川良夫的第236联队更因为防御火力猛烈,一度迷失了方向,差点走进国军的伏击圈。

 

25日清晨,紧急赶到的第3师团也开始强渡新墙河。第3师团也是甲种一流师团,是大名鼎鼎的名古屋师团,参加过日本近代史上所有战役,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到出兵西伯利亚和此时的抗战。该师团战斗力比第6师团稍弱,却比40师团强得多。

在3个师团的进攻下,尤其发射了大量的燃烧弹,新墙河防线于25日当晚被日军突破。

这和薛岳的预测基本一致,他立即命令防御正面的20军不要恋战,迅速向两翼转移,避开日军锋芒,放日军过去,以防止自己被日军合围歼灭。在侧翼受敌人压迫不重的58军则立即侧击,迟滞日军的推进!


于是,当晚第20军奉命向东南的三江口、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后撤,58军则向杨林街进行侧击。

因为新墙河是消耗日军实力的第一条战线,所以守军必须狠狠打。但因为日军攻击新墙河是背靠自己的控制区,所以物资齐备,兵员最充足,战斗力是百分之百的最强,新墙河的守军自然就很难打了,伤亡巨大。

中日两军仍然在这一线激战,20军和58军防御的都异常顽强。在新墙河防御中,20军133师非常顽强,793团长周炳文,794团团徐昭鉴都负伤,134师伤亡也不亚于133师。

而第58军的新11师守卫傅家冲、洪桥两据点的第398团第2、第3营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在敌人优势兵力和火力下,两个营的官兵誓死抵抗。

第2营在营长王超奎指挥下,在阵地前巧妙的部署了雷区。日军以高达3000兵力冲击第2,第3营1000多人阵地,但在阵地前则遭遇雷区。日军冲不过去,在雷区前后被毙伤和炸死600多人。日军暂时撤退用炮火猛轰,在雷区打出几条道路,然后再次猛攻。

战斗惨烈异常,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致重庆的电文中写道:十里纵横据点敌我混战,枪炮声及轰炸声,历历可闻,我伤亡惨重,与敌反复争夺,激战终日,雪雨交加,猩红满地。

日军连续几次冲锋不能胜利,将兵力猛增到7000,8000人,再次发动进攻。当时第3营500多人经过数次惨烈阻击战,苦战2天1夜,死死挡住日军的推进,日军在第3营阵地前前后伤亡500多人。但在日军优势兵力猛烈冲击和炮火下,第3营500多人仅剩60多人幸存,其中还包括伙夫,勤务兵,司号员等非战斗人员。当时营长王超奎少校胸部中弹已经负重伤,却带伤坚持指挥作战。重庆人王超奎在28年参加杨森的湘军,到此时也有10多年的军旅生涯。他在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中就曾经负过重伤,此时见部下伤亡殆尽,他扔掉手枪,亲自拿起一杆步枪到一线作战,结果中弹再次负伤。

经过日军又一次小规模冲击,第3营仅剩30多人幸存,第3营副营长吕海群殉国。眼见阵地就要失守,日军大部队像黑云一样压过来,王超奎少校认为徒死无益,让部下撤退。

但部下30多人都不肯撤退,有的战士说:就算要退,我们也要抬着营长一起走。


王超奎说:现在日寇已经杀到眼前,你们自己走尚且有极大危险,怎么可能抬着我走呢!

部下不管王超奎怎么说,坚持不退。王超奎无奈,突然拿起一把步枪,枪口对着脑袋,脱下胶鞋,用大脚趾踩住了扳机!

部下大惊,纷纷赶上来制止。王却厉声说:不要拦我,我有军令在身,必须在此死守三天。现在,阵地是守不住了,我决心和阵地共存亡。全营五百兄弟,就剩你们几个了。我不死,你们就得陪我一起在这里送命。我死了,你们还有逃命的可能。

话应刚落,王超奎少校开枪击穿头部,当场殉国,年仅34岁。部下30多人看到王营长自杀,各个痛哭流涕。

此时日军又扑了上来,一度占领阵地。余下的官兵暂时撤退,等到日军杀过去以后回来寻找王营长的遗体,他们当时仅剩10多人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寇在第3营阵地前伤亡惨重,他们占领阵地以后,发现了王营长的遗体。恼羞成怒之下,日军居然用刀对准王营长遗体猛砍,将其头颅斩下泄愤。

这十几个战士知道阵地受不住,在抢出王超奎身首分离的遗体,用担架抬着往南撤去,一直到汨罗,才遇到副军长夏炯。在听闻王超奎的事迹后,夏炯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脱下将军服,覆盖在王超奎的遗体上,抚尸痛哭。战后,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王超奎陆军中校。


虽然守军很顽强,毕竟日军觉有绝对的优势,日军于26日尾随20军占领了关王桥,基本打通了这一线的道路,又挡住侧翼58军的进攻,保证部队顺利南下。

于是,从26日开始,日军向第二条汨罗江防线推进。

只是,渡过新墙河以后,日军则发现此处道路完全被破坏。

其实由于之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这种破坏倒是日军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日军还是被迫将大口径重炮都丢在了新墙河一线,让它们慢慢前进,随军前进的只有山炮和相对比较容易机动的75野炮了。

好在日军也有经验,此次有大量的山炮部队,在重炮不能跟进的情况下还是具有强大的炮兵力量。

由于日军曾经两次走过这条线,道路熟悉,推进的速度也很快。


26日当晚,第3师团先头部队就到达了归义,第6师团先头部队到达了新市的对岸,第40师团前锋突进至长乐街,都逼近了汨罗江防线。

 

但汨罗江防线则不那么好打!

其实就防御阵地来说,汨罗江和新墙河差不多,区别在于汨罗江南岸丘陵较多,地形相对有利于防守,但也只是相对而已。但由于日军重炮跟不上部队前进,所以依靠75野炮和山炮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突破。

加上汨罗江水位较高,无法涉水渡过,所以日军3个师团都在这一线同守军37军发生了激战。

37军前身是湘军,但抗战期间成为中央军的骨干部队。在2个月前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37军也遭受日军主力师团夹击,伤亡惨重,目前只恢复了部分实力。不过37军是一直相当顽强的部队,又是湖南人在本乡本土作战,更是誓死保卫自己的故乡。

此次他以1个军兵力,在99军的协助下对付日军3个师团的主力部队,仍然依靠坚固阵地,苦苦支撑了2天2夜时间,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杀伤。


黄埔十七期毕业生李启能,当时在37军179团7连担任排长,他也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惨烈:27日清晨,侦察人员回报,敌人已突破新墙河与杨林街,马上就会攻到长乐街了。我立即将情况上报,并通知军士哨。敌人袭击时鸣枪射击后,迂回撤退至南岸排哨抵抗线。下午四时许,军士哨已响起枪声,我即将排哨撤至南岸江堤排哨抵抗线埋伏,待命攻击。此时军士哨也已抵达排哨,报告了情况。大约30分钟后,敌人以火力搜索,鸣枪入市街,放火烧屋,以示已夺取长乐。敌人见无动静,都聚集在码头观望。我在南堤一声:“瞄准、射击”,子弹如雨点般射过去,敌人一阵大叫,中弹者无数,纷纷倒入江中。

稍后,敌方即以大炮、机枪、掷弹筒向我尽泻。当时,我方没有重武器,在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下抵抗不住,我亦被弹片擦伤,只得向第二道防线转移,伤口在包扎后并无大问题。天空黑幕沉沉,忽见长乐街的江岸火光冲霄,敌人正在江面架桥。我即率部前往侦察,敌人正在施工中。我扫射一遍,敌人四散躲避,有些惊慌的跳入水中躲避,我们在敌人反击之前,仍回到第二道排哨防线。  

28日上午,敌人l00多兵力向我周公塘连哨阵地攻击,目的是要掩护架桥施工。连哨一度被突破,我排向敌侧翼夹击敌人。反复混战后,近距离拼刺肉搏,终于杀退敌人。战斗惨烈异常,击毙日军甚重,我军亦阵亡战士32人,伤者更多,连长李豪在肉搏中壮烈牺牲。团长命我代连长职务继续战斗,我就这样火线升职,从排长变为连长,但我所能指挥的部队已经不到一个排了。

29日拂晓,奉命归营建制于孙家山营指挥所。我连由周公塘撤至孙家山营指挥部后,营长命我连暂且休息,作为营的预备队,与重机枪连和迫炮排在孙家山构设营的第二道防线。到乌石尖阵地前实行火力支援。汨罗江南岸是丘陵,主要有三个尖峰。左边名为鹞鹰尖,是我三十七军六十师一八○团防地;中间的叫乌石尖,是我营防地;右边的磨刀尖是我团一营防地。12月30日上午,敌人以炮火猛轰我三个尖峰阵地,掩护其步兵向我前行进击。

12时许,左边尖峰被突破,我中间的乌石尖亦遭猛烈攻击,但被我反击后受挫。下午,磨刀尖亦失守。黄昏前敌炮兵以燃烧弹烧山,敌人从三面向我强攻,我营不得已把兵力撤至第二道防线。

12月31日拂晓,我营奉命以少数兵力留孙家山警戒外,主力集中在俞公桥待命。我连即奉命在俞公桥南阳庙待命。

1942年1月1日,团便衣回报,获悉乌石尖约有敌兵一个排,长乐街敌人不多,敌人大部分往南进了。当日下午团长召我,将以上情况告知我,并鼓励我说,新代连长应立功,命我连工兵一排,在今夜前往长乐街破毁浮桥,于1月2日上午六时前完成任务并及时上报。受命后,我即命令工兵排来我连协商并带齐工具、炸药。当工兵排来到后,我向全连宣布了今晚的任务,并分配各排任务:由第一排为先头,挑选勇敢机警战士先消灭敌人哨兵(须带大刀,隐蔽接近敌人并刺杀之);第二排与工兵排随我,负责完成“毁桥”任务;第三排负责掩护,在江堤埋伏准备战斗。并下达命令要求以摸进为主,在敌人开枪前一律不得射击。

  俞公桥至长乐街约30里,孙家山距目的地l5里,所以,黄昏前在孙家山待机前往。晚十时许,即按次前往。因对这一段地形比较熟悉,部队很快就过了周公塘。此时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呼,一排长马贞华发现敌人岗哨后,俯伏观望,看见在岗亭内的两个敌人正面对面在烤火,他随即手一挥,勇士们冲上前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劈倒了那两个敌人。二排与工兵排的战士将炸药与爆破筒装上了浮桥。顷刻间,轰天动地,浮桥被炸成数段,顺水漂流。这时,敌人开始盲目疯狂地向江中射击。我率部由原路返回,至俞公桥向上级汇报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五点了,团长亲自与我连官兵一一握手称庆。

 

但第3师团却于27日成功的从第99军驻守的归义一线强行渡江成功,虽然37军还同第6师团和第40师团混战,但汨罗江防线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到29日,第6师团和第40师团先后渡过汨罗江,这样一来,日军3个师团已经渡江成功。

这一线的第99军和第37军全部退守二线阵地,继续和日军周旋。

 

根据原有作战计划,第6师团和第40师团以两个师团重兵,突然夹击37军,试图将其歼灭或者重创。

阿南惟几于28日晚令第3师团不要管正面拦截他的99军,而是立即向左急进,迂回至第37军后方的福临铺,切断该军的退路。该师团遂由大娘桥附近连夜兼程东进。


但薛岳对此早有预料!第二次长沙会战,阿南惟几就是用这一招,以优势兵力和绝对优势火力猛烈攻击国军一个军,短时间内将其重创。此次薛岳自然不会中招,他立即下令37军白天给予日军坚强防御,以做出要和日军决战的假象,在晚上立即向东侧山区转移。

 

37军在30日同这两个师团各一部激战一天,日军见37军防御顽强,误以为它收到了死守的命令,大喜过望,准备第二天集中两个师团主力攻击。

没想到37军当晚乘着夜色,由浯口以南向东面的社港地区后撤,甩掉了日军和追击。

为什么突围比较顺利,因为日军一般是不会进行夜战的,夜晚基本宿营不动。而我军在本土作战,地形极为熟悉,又有当地民众领路,是很容易突围的。

 

而当日第3师团也向正面的99军发动猛攻,并且迂回试图将其包围。薛岳给予99军同样命令,该军也经过一天的激战,给予第3师团相当的杀伤,随后连夜向西退至湘江沿岸的营田与湘阴一线。

这样一来,日军虽然顺利度过汨罗江,但并没有抓住37军和99军,更没有抓住新墙河一线的20军和58军,战果甚微。关羽抡大刀,一刀砍了个小老鼠,狗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

 

与此同时,薛岳让新墙河一线退到两侧的20军和58军立即攻击日军空虚的后方!

20军火速出击,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在夜间抓住了新墙镇东南长胡镇的敌辎重兵第40联队。经过一夜猛击,该联队几乎被歼灭,联队长森川启宇中佐在该镇的寺庙内被击毙。

虽然辎重兵在日军不受重视,但刚刚开战就有一个现役联队长战死,也大大影响了日军的士气。

 

37军和99军都顺利突围,却让出了正面,长沙就暴露在日军面前。

 

到了30日晚上,第3师团除留宇岛良雄大佐的骑兵第3联队于枫林港以北进行警备之外,整个师团由栗桥、枫林港渡过捞刀河经牌楼铺、榔梨市、东山,赶到长沙。


---------------------------在这个时候,国军还是能够得到一些外援的,因为滇缅公路还没有彻底封闭。所以国军武器装备虽然稀少低劣,却还是源源不断的在补充。但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后就完全不同了,所有外援通道都被封锁,国军武器装备急剧减少!




 

第6师团由空军协同配合,由汩水南岸的新市前进,经长岭、福临铺、麻林市、到达榔梨市,以协同第3师团对长沙进攻。

 

2个师团都逼近长沙,但毕竟侧后还有国军4个军,处于稳妥考虑,阿南惟几让第40师团负责侧翼的掩护,不要继续南下。

于是,第40师团以一部在浯口以西汩水河湾地区的牙尖、磨刀尖、天荆庙抗击37军的95师,主力向南经栗山巷、长岭、天王庙、象鼻桥到达金井一带,牵制东部山区的守军,策应第3、第6师团在长沙作战。


但即使这样,日军也有2个师团不下4万多重兵可以使用,距离长沙也是近在咫尺了,而当时长沙仅有第10军一个军2万人防御。

 

此时,阿南惟几就遇到一个极大的难题。

 

本来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策应香港战役,但目前已经是12月30日,而4天前12月26日香港的英军已经宣布投降,并且缴出所有武器,那么所谓的策应就完成了。

 

根据战前的计划,虽然没有歼灭37军,但牵制第九站去的目标已经实现,显然日军就要退兵了。

 

如果此时阿南惟几宣布退兵,日军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他的主力没有什么损失,国军就算集中10多万大军正面猛攻,很难攻的动他。

而以后方仅有国军20军和58军两个军来说,也很难在日军有计划的撤退中给予敌人什么严重的损失。

换句话说,日军此时退兵也就损失了几千人,还有效的策应了香港作战(毕竟第4军回头了吗),作战是很成功的。

 

不过,阿南惟几对此却极为不满,目前为止由于国军有计划的主动退却,日军的战果甚微,预计最多造成国军1万人的伤亡,相比第九战区30万的军队规模,不值得一提,但日军也伤亡了4000,5000人,阿南惟几自然是不满意这个战果的。

 

如果此时继续南下进攻长沙,就是推翻了之前的计划,又违背了会战的最初目的,更会改变本来日军稳赢不输的战局。

 

此时的阿南惟几早已被所谓的好形势冲昏了头!

 

在他看来,日军此次进攻非常顺利,从25日发动进攻,仅仅5天就杀到了长沙附近,比预定的还要早了2天。期间国军4个军虽然有一定抵抗,不过最后都是主动撤退,在阿南惟几看来就是一触即溃。

 

而根据情报,当时长沙的守军仅有第10军一个军,而合围长沙的日军高达2个师团。当时日军都狂妄的认为,日军1,2个大队可以对付国军1个师,那么1,2个联队就可以对付国军一个军,现在攻击长沙的日军有6个步兵联队之多,打下长沙有什么难度!

以阿南惟几估计,最多1,2天就可以占领长沙。

 

阿南惟几唯一顾忌的是长沙以南可能有国军重兵增援,没想到根据30日当天的空中侦察情报,国军二线部队距离长沙比较远,而长沙附近的国军37军,99军,都开始不顾长沙向四面撤退。

阿南惟几毕竟智商不是太高,他高兴的认为,这是国军经过第二次长沙会战后刚刚2个月,实力没有复原,又恐惧日军,自己溃败了。国军师要主动放弃长沙,要退守衡阳了。

 

鉴于战场形势如何之好,阿南惟几如何舍得放弃这个大好局面,于是,他先是在26日就请示侵华日军司令部,要求占领长沙,在27,28日没有得到回复下,他却不管不顾的在29日下达了进攻长沙的命令。

他命令第3师团立即南下,第6师团在解决侧翼威胁以后,也立即南下策应第3师团。第40师团则南下接替第6师团的作战地带,负责侧翼的防御。

第40师团的空挡则有独立混成第9旅团弥补,该旅团于29日到达岳阳,立即向关王桥前进,以接替40师团的防务。

其实在阿南惟几看来,光靠一个第3师团就足以占领长沙,第6师团主要是用来对付国军增援长沙的援军的。

本来日军士兵认为此次进攻就是打过汨罗江,都在准备31日做总撤退,甚至有人计划元旦在新墙河以北的日战区渡过。

但到了31日,却接到继续南下进攻长沙的命令,日军官兵士气受到一些影响,但仍然坚决执行命令。

 

相比阿南惟几的弱智,此次他所谓的大好局面,实际是薛岳和蒋介石给他布的一个局,给他一些甜头吃吃。

 

当时薛岳命令第10军死守长沙,同时下令第二线的国军立即向长沙开进,但务必隐蔽,不要让日军飞机察觉,同时不能离长沙太近。但薛岳命令,第二线部队不得擅自加入长沙的作战,务必等到日军在长沙城下碰的头破血流,补给耗尽以后再出击,这样可以一击击溃日军。

如果一个军一个军的加入作战,日军见国军防御力量强大,可能在他还有一定补给的情况下,自行有组织退却。那么之后追击和合围日军就非常困难了。

 

但薛岳仍然怕第10军架不住日军3个师团的攻击,命令73军开往岳麓山,协同第10军作战。

 

对此,蒋介石的观点也是类似。

蒋介石将军为防止在该地的二线部队被迫投入战斗,30日电令第9战区:第9战区在长沙附近决战时,为防敌以一部向长沙牵制,先以主力迫我第二线兵团决战,然后围攻长沙,我应以第二线兵团距离战场较远地区,保持外线有利态势,以确保机动之自由,使敌先攻长沙,我乘其攻击挫顿,集中全力一举向敌围攻,以主动地位把握战机。


阿南惟几,要栽大跟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251/359132257132.html

更多阅读

视频 历史档案·追捕”二王” 老电影追捕二王

历史档案·追捕”二王”王宗方、王宗玮,为兄弟二人,沈阳人。中国公安机关为抓捕”二王”,鄂、湘、赣、皖、豫等南部重点省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追踪。1983年9月18日,在江西广昌县将”二王”击杀。至此,二人共潜行7月有余,横行半部中国,捉拿

历史档案解密全集 益若翼 益若翼-档案,益若翼-略历

益若翼,日本超人气模特、歌手、演员。被称为带动日本流行经济效益100亿日元的GAL系の神样。是日本的GAL系教主、流行教主。日本涩原系四天王之首(小森纯 星野加奈 菅野结以)在09年带动日本流行经济效益100亿日元后于2011年带动日本经济

世界历史档案 震惊世人的凌迟案!满清十大酷刑之凌迟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几次最著名的凌迟事件: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

声明:《老萨的历史档案真相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四》为网友茶暖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