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两首 苏轼一首诗骗了全世界

苏轼一首诗骗了全世界—— 重读《题西林壁》李铎 昨天 16:39

聪明人最可恨,动不动就爱弄点脑筋急转弯捉弄人。

有一则笑话,讲的就是聪明人设圈套算计了笨人:

聪明人问:“老鼠为什么会飞?”笨人答:“因为它变成了蝙蝠。”

聪明人说:“错,因为它偷吃仙丹。蛇为什么会飞?”笨人答:“因为蛇也吃了仙丹。”

苏轼诗两首 苏轼一首诗骗了全世界

聪明人说:“错,因为蛇吃了老鼠。猫头鹰为什么会飞?”笨人答:“因为猫头鹰吃了蛇。”

聪明人说:“错,猫头鹰本来就会飞。”

苏轼大概是太过聪明,所以,只要他心情好,他就要捉弄捉弄人。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因为调侃捉弄王安石次数太多,王安石便借乌台诗案之名,把他给贬到黄州。

他有时也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他写了一首诗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老实了一阵儿后,王安石觉得,还是把他调到离首都近一点的地方吧,毕竟是个能够与自己斗一斗智的主,呆在黄州着实可怜,便准备把他调到汝州。汝州离首都百十里远,骑马来也就一两个时辰。苏轼得知消息,一下子来了精神,决定在去汝州之前,先登一登庐山。他心仪庐山已久,和他一样聪明的李白就去过,还留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传遍全世界的诗作。可是已经在黄州多年,又不甚远,为什么就没有去?心情不好。

其实苏轼自己也知道,自己捉弄别人,往往都是在心情好的时候。现在心情好,要登庐山了,就要特别小心,不能再捉弄人,他给自己定下戒律:不写诗。

可是一到庐山,他就把持不住了。并不仅仅是因为山太美,水太清,而是因为,他一进山,山里人一下子像炸了窝,奔走相告:“苏子瞻来矣!”他哪里想得到这深山老林还竟然有如此众多的粉丝,一高兴就破了戒:“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破了戒就破了戒,老老实实写几首诗也不是啥坏事,无非是增加点现在小学生背诗的负担。可是这老兄,不仅是破了戒,而且又被聪明误起来,又开始调侃别人了。读到唐代徐凝的诗,他觉得太烂了,就写了诗嘲弄:“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詩。”由于此诗亦流传甚广,害得徐凝的后人将自己的诗集就称为《恶稿》。

最可恨的是,酒足饭饱之后,他更得意起来,竟恶搞了全国人民。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留下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本人记作‘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后两句,简直成了千古名句。什么意思呢?三年级小学生都能回答说,是因为在庐山之中,所以不识庐山真正的面目;若要识庐山真面目,就要站到山外看。三年级小学生的老师会进一步讲,这是首伟大的哲理诗,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人们大多都这样理解,而苏轼自己却在偷着乐,为什么?因为他捉弄人民很成功。他用“只缘”两字,把原因完全局限在“只缘”以内,而使人民忘记了前面的话,就像那笨人忘了猫头鹰本来是会飞的一样。他的“横看侧看”、“远近高低”,不就是在山外吗?山外不识庐山面目,到了山中,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

比较逗的是,他用“山中”二字,说的仍是“山外”。因为对于山来说,不论你离它多么近,只要不是打了洞钻进去,都是在“山外”,就像衣服,即使穿到了身上,仍然是身外之物。平时人们所讲的“山外”和“山中”只是离山的远近,与里外无关。

比苏轼智力稍差、又比别人智力高很多的好友黃庭坚就读懂了。黃庭坚读到这首诗时,拍案叫绝:“此老人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舌,安能吐此不传之妙哉?”这可以说是夸赞到了极点。

“般若”是佛语的音译,如果意译的话,则是“智慧”。因为它是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即超越了一般的智慧,所以用音译。如实理解一切事物便是识山之“真面目”。黃庭坚认为,就这么横说竖说,一下就道出了获得庐山真面目的方法,不过这是“不传之妙”,别人是理解不了的。

这方法是什么?有人说,站到山外。去!还在被捉弄着。这方法就是将山装到你的心中。唐末高僧释延寿在《受菩萨戒法序》中说:“以寂而照,故名为般若。”寂,就是寂灭,就是除却一切妄念;照,是观照。只有人彻底静下来,事物的实相才会像镜子一样照到人的心灵中,《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大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所以,苏轼想说的是:欲识庐山真面目,只有一条路,澄怀静观,让庐山驻进到你的心中。他为什么不直说?上面讲过,就是想调侃调侃人,捉弄捉弄人。试想,这么首苏轼自己得意到不得了的诗、黃庭坚说蕴含着大智慧的诗,让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就给解了,那还是苏轼的哲理诗吗?

(责编:贾嘉)

阅读(6.7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451/330383278911.html

更多阅读

古代两首犀利的清明诗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网络红人“犀利哥”出现后,犀利一词迅即也走红网络。清明节马上就到了,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两首极为犀利的清明诗。一首是南宋江湖派诗人高翥的《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两首《咏柳》诗(贺知章、曾巩)比较赏析 咏柳 贺知章翻译

两首《咏柳》诗(贺知章、曾巩)比较赏析我国璀璨夺目的古典诗歌中,有两首题为《咏柳》的七言绝句,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堪称咏物诗中的“双璧”:咏柳(一)(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居然再一次侵犯我老婆 我再一次被骗了!我……

       2002年7月我用自己的汗水修成了通往大学的“马路”!完成了父母的期待,学校的期望!我是在一个小城市里长大的!对与我们那种不算优秀的学校,能考进福州大学的,寥寥可数!我很幸运!         可是家庭的资金问题,让我在学校

宫词 顾况 自居易与顾况《宫词》两首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宫 词自居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茏坐到明。宫词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2)这两首诗语

二次根式导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下《外国诗两首》导学案(3)

人教版九下《外国诗两首》导学案(3) 文章来自:学优网《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设计:老骥伏枥【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理解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学习诗人从不同角度抒发爱国

声明:《苏轼诗两首 苏轼一首诗骗了全世界》为网友青山隐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