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敬人和他的书戏世界
文 | 物道
在电子阅读普遍的时代,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物质书是否有未来?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且先放下质疑,一起走进吕敬人的书戏世界,好好读一本书。也许你会发现,书还可以这样好玩,像一部正在上演的戏剧,调动我们的五官去感知,让我们化身为演员去体验。
窗外一树树樱花开得正粉,阳光静静地流淌在书架上。书桌上摆着一本《朱熹千字文》,它长得并不像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宝盒。《千字文》上的1000个字被犀利地刻在桐木封函上,摸上去像老树的肌理般苍劲有力,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论经过了多少年,这些字都会深深刻在心底。
书桌旁坐着一位留着花白络腮胡子,戴着圆圆的黑框眼镜的老人,他正是书的设计者吕敬人。作为国内书籍设计界的泰斗级大师,吕敬人老师却摆摆手,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别叫我大师,大师是死后才定的啊!我只是个做书匠。”
吕敬人和他设计的书
记忆的博物馆
《中国记忆》是吕敬人近年来的心爱之作,亦是2009年“世界最美的书”。这本书记录着国内各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封面上是吕老师拍的照片:长城内外,烟雾渺渺。在书脊上端,像画龙点睛,用红线非常潇洒地扎了个中国传统方胜图案。
整本书用了中国传统书籍制度中独有的包背装,就是将页面一边对折,一边粘在书脊上,等于每一页包着两层纸。右边几列竖排文字,左边有大片空白,但余白处隐约有一些纹样的阴影,再细看,原来是内页里印有各朝代的图纹,透过轻薄的纸张形成了虚实的对应。
有些页面设计了筒子页,如徐徐打开画轴一般,有行云流水的大气优雅。“柔软性是东方设计的语言”,吕老师将这本厚重的书轻轻卷成圆筒,刚好露出这一页的文字,“你看,古人就这样读书,很酷嘛!”
剪纸的剧场
这本被评为2012年“世界最美的书”银奖的书名为《剪纸的故事》,乍看时,这只是一本被封在透明封套中的普通的书,当把书从封套中抽出的瞬间,封套内的彩色纸屑随之纷纷飘落,仿佛剧场要缤纷开幕的一刻。
关于“剪纸”的一切故事从此开始,清脆作响的翻页声,如剪刀滑过的咔嚓声,这是故事的画外音;某些页面在中间被划开,营造出阅读者用剪刀将书页从外往里剪的感觉,这是故事的剧情;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色彩缤纷,与彩色装订线遥相呼应,这是故事的舞美;每一页剪纸都是不一样的,页面之间的空白,如同剧场的留白,让我们去想象、去期待惊喜:下一页会用什么颜色,剪出什么花样呢?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感都可以来体验与感知”,这就是吕敬人和他的团队所遵从的设计剧场感原则。
历史的图像
《房山古塔》则体现了吕老师的另一个设计理念:信息可以视觉化。翻开这本书,每座塔都有它们的身份信息图,线条勾勒出塔的样式,高度、宽度、建造时间等信息都一一标注在旁。附页还描绘了从唐至清各个朝代的古塔图,塔的兴衰演变史一目了然。
一开始作者认为只需放上采风资料与图片,并不太了解为什么吕敬人要做如此细致繁杂的工作。但当他看到成书时,非常赞赏。设计是一种沟通,所以吕敬人每次要与作者等人反复沟通、了解作品。“我们要把作者未想到的东西也设计上去”,他缓缓地将附页摊平,“才能让学术体现得更美好,让记忆在读者心里更深刻。”
采访快结束了,吕敬人拿出一本让我们惊呼不已的书,这本写着《西藏珍稀文献丛刊》的书,有着如布达拉宫般庄严的红色封皮,上面勾勒着精美的藏族纹样,而书脊上是层次分明的色块,翻页时就像蓝天下草原上随风而舞的五彩经幡。
这是一场“书戏”:阅读语境是故事背景,色调是灯光,材质是造型,文字图像的“躲让”是舞台走位,既有紧凑的节奏感,亦有镜头之外的联想。而演书为剧,包含了吕敬人对这个世界最丰富的善意。
话题互动
文字为物道原创,部分图片由吴颖露摄影,部分图片由吕敬人授权提供。
·精 · 致·推·荐·
我们想舍弃的过去,恰是走向明天的希望
点击图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