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 玩转中医(能看懂是福气,不保证更新)(第5页)

我在这里再总结一下中医的脉络,下面的话可以说是化繁为简,集大成所在。黄帝内经很多人看不明白,能看明白我下面的话也是幸事,下面的话如果有哪一句不清楚,再问,不过我不保证能给你讲明白: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成气血,气为人体精微,属阳分,如云泽,借血而行亦可自由行走;血为人体之本,属阴分,以气推动,内含津液。血走脉,气行经络,入体内相结为五脏六腑,六腑偏阳分,五脏偏阴分,六腑主传化,五脏主收藏,五脏聚一身之精气向上至顶,结为诸阳所会——脑;向下至底为诸阴所会,结为生殖器。至脑为九五之尊,阳之极,不可再上,只可疏泄;至生殖器为九泉之下,不可再下,只能温补。要记住,看明白,能看懂多少是多少,脑和生殖器是人之初,亦为人之末,生死奇点,太极图的黑白两点,是五脏六腑乃至全身的阴阳精华所结,不入五脏六腑行列,只可由五脏六腑来推动其病来或者病去。

福气 玩转中医(能看懂是福气,不保证更新)(第5页)
  五脏由血脉相连,血脉入心,心为脉之宗,或称脉之结,纯血脉之象,名为火象;血脉入脾则生土象,入肾则生水象,入肝则生木象,入肺则生气象。由此分别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合成周天,循环往昔,生生不止。

  五脏者,心为脉之宗,五行为火,四季为夏,行遍周身,主管传化,甭管传,还是化,皆借由心、脉之力,是以凡传化不行之症皆由脉主导,亦由脉来破;脾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人在五行中亦属土,万物入土而化,由土而生,所以后天补先天全仗土之力,一个典型,但凡脾不好的人,基本都爱生病,属于有事没事来点不对劲的那种,万物根基不稳啊;肾为先天之本,五行属水,不仅人所有生灵皆如是,所以肾虽属水,却具阴阳二相,而且,由肾而生诸奇恒之腑,凡人体根本之阴,之形(形属阴)借由肾所主,尤为重要女子胞,为人体至阴,集一身阴之精华所在(凡肾不好的小时候病多);肝五行属木,主一身生机清扬,如木之枝干,以肾水为源,借心脉之道,将脾土之气合先天之气,由内而外,由阴及阳,濡养全身,凡肝木易疏易清易散,戒郁戒怒戒结;肺五行属金,主一身之气,肃杀如秋,固外如兵戈,由气化阴,肃降入水,人体神明指挥元气化降为肾水之本,而得长寿,皆借由肺之力。

  凡一脏之病,或疏或导,或补或泄。凡因阳气衰弱浊阴集聚之症,谨记泄南补北之法,凡因阴弱之症,谨记相传相生之法,如肝阴不足,补用酸,助用焦苦,甘味调和。由此,五行五脏治法大致确立。

  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正治反治,各取法不一。总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泄之,医道同源,各安其气,清静养神,则病衰体正,延年益寿。

中医,古老而神妙的哲学,生态医学。
  中医的开山之作是黄帝内经,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是谁收集了这么多的智慧,留下这么浩瀚的财富,再次敬仰。
  我希望我下面所讲的观者能看懂。

  先说阴阳
  中医里阴阳是首位的,分不清阴阳也就玩不转中医,当然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前人留给我们那么多药方和对应的病症,就算不清楚阴阳,照方抓药也行,能治好病,但是,治不好新出的病,怪病,也不能把中医发扬光大。

  那么阴阳,到底是什么,我可以这么说,很少有哪个中医能真正弄清楚阴阳的,即使是一些大师,名中医,也不清楚。没办法,内经里就没说清楚,内经从没有干干脆脆告诉你阴阳的概念,他只是给你描述阴阳的特征和表现。这不是著作内经的人不懂,而是,他说不出来。古人有很多概念他心里懂,但是怎么用言语来表达呢,没有一个名词可以给这个东西定位,比如说“道”,这是古人用的名词,怎么表达?古今有别啊,所以,古人只好给你描述,给你归纳总结,当然,著作者自己也知道没说出具体定义,为了避免概念不清,他在内经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描述。所有这些描述其实都在说一件事,如果你看懂了,会发现:“啊,这些都说重复了,好啰嗦啊。”
  如果你看不懂:“啊,好深奥,每句话都很有深意啊,讲的什么意思啊。”

  下面,我就用现代人的概念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阴阳,很简单,就一句话来理解:“阳是能量,阴是物质。”阴阳就是在指能量和物质关系,我们可以想象一团火,火燃烧,碳是阴,火是阳;或者一道水,水流动,水是阴,推动水流动的能量是阳。
  但是,对于人来讲,并不是所有的能量和物质都对人有用,或者说,是人体所需要的。举个例子:电路,电路只对电有效,虽然水流中有能量,燃烧中有能量,但是你能把电路板扔到水火中让它起作用吗,不是漂走了就是烧坏了。人体也一样,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中医就是研究这个的。阴阳,或者说能量和物质,说白了一个东西,名词而已,殊途同归。

  让我们看看内经历怎么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根本,神明之府也。”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看到了吗,这里全是描述归纳总结,但是,没有定义。
  阴阳之道就是易,易字本身就是阴和阳相交相容的意思,阴阳本来就是不分家的,有人说我用能量和物质来定义阴阳有点自我主义了,大家可以去看看能量和物质是不是完全满足上面的描述。

  首先这个世界就是能量和物质组成的,
  积阳为天,天空还有大气,在古代就是认为是天,那里面当然物质极少,但是能量并不少,比如雷电,风;所有说天是纯能量的表现,也就是阳的表现(古人不知道空气是物质啊,当然这个物质分子已经很稀薄了,跟古人认为的物质确实可以忽略不计);同理,地就是具体的物质,以物质为表现,就是阴。
  “阴静阳躁”,那是肯定的了,一个物质,他肯定是安静的,没有外力不会动,一旦动了,那肯定是有外力,就是“阳”在推动他,“阳”作为能量,能量总是在运动的呀,肯定是“躁”的。
  “阳生阴长”
  阳呢,就是说能量在增长的同时,形体也在长大。但是注意:阳生阴长是有个期限的,过了这个期限,阳不再生,阴不再长,人体就会走下坡路,这个期限是什么呢,每个人不一样,什么时候你的身体不再生长了,到头了,这个阳生阴长也就到头了。内经里规定的这个时间大概是女的21~28岁,难得24~32岁,这以后,开始缓慢衰败,阳不再生,阴呢你可能会长胖,但是因为阳已经不再生,所长的阴没有阳的推动就会变成浊阴,有如一道水,没有推力的时候会流动缓慢,越来越慢逐渐变成死水,越来越堵,越来越臭,直至一切结束。
  “阳杀阴藏”这里“杀”呢,是生的对立面,生杀生杀,都归阳关,上文解释过了,阳不再增长的时候就是“杀”的开始,阴藏呢,很好理解,阴作为物质是主管收藏的。

  以上讲了一堆阴阳,都可以用能量和物质来表达,但是这里呢,内经还怕你看不出来,下文直接点明了:“阳化气,阴成形。”
  看到了吧,不管是把物质气化,还是气在流动中所需要的,都是什么呀,能量嘛,只有能量能做到;阴成形也可以一目了然了,阴就是物质,物质凝聚就会形成某个东西,就会有实体,就是形啊。在这里,我告诉你阳就是人体的能量,阴就是人体的物质,“黄帝内经”及以下皆可解释。接下来,内经又说了:“水为阴火为阳”还是在解释归纳,没办法,古人只能这么解释归纳,你不能指望他给你讲钙离子怎么指挥肌肉蛋白的运动(下面再讲),古人看来火是很奇怪的,看得见,但是没有形状,不成物体,又实在有热量,那就是纯能量,就是阳。相对的,水就是阴。对于现代科学是怎么讲呢,举个例子——人体肌肉运动,是肌肉里蛋白分子的运动,蛋白分子的运动是因为钙离子,当钙离子吸附在肌肉蛋白の上时,因为钙离子本身带有电极的作用,蛋白质的结构会因为电极的作用产生一个变化,当钙离子释放的时候,肌肉蛋白又会恢复最初的状态。肌肉蛋白就是阴,而钙离子就是阳。钙离子(阳)带来推力,导致运动。而这个运动是由肌肉蛋白(阴)来完成。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我们的身体里没有完全的纯粹的阳,也没有完全的纯粹的阴。钙离子相比肌肉蛋白很小,很轻(阴分的成分很少)但动能(阳)很大,而肌肉蛋白则正好相反。事实上我们身体里所有的反应都是这么完成的。阴和阳同时作用于我们身体,和谐,完美,我们可以看太极图,太极图就是阴阳的表现,多么完美,多么神奇,得有多大的智慧才能画出这么一张图。
  但是记住,阴阳并不是所有,在阴阳之上中医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神”,“神”是指挥阴阳的,是最高统帅,NO.1。
  下一节再讲“神”,然后讲“精”和“气”。

还是讲阴阳,
  人体呢,右为阳,左为阴;以隔膜为分界,上为阳,下为阴,人体就是一个“易”字,内经里怎么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同时呢告诉你:“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男的偏于阳,偏于气分,偏于阳则易散,易怒,爱出汗,汗里带油(清阳发腠理),易生体表的毛病;女的偏于阴,偏于血分,偏于阴则易静,易郁,容易在肝和血分出毛病;小孩是纯阳之体,小孩爱出汗啊,爱出鼻血啊,脉快啊,都是因为小孩是纯阳之体,阳分大,那么动能就多,向上向外的力量大,表现出来就是脉搏快,爱出汗,流鼻血,还有好动;老人呢,老人年龄越大阴分越重,越偏静,身体里面越容易积累浊阴,容易有血栓啊、癌症、风湿肿痛啊,这样的毛病。这是人生老病死的规律,一般人是不可更改的。
  有的人问:那怎么办?内经里有方法啊,所以说内经很拽啊。内经怎么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看见了吧,阳太壮则易散,阳太壮就会吞噬你本身的“气”;阳缓慢平和为少火就可以滋养你身体的气,阳分太过脱离了阴分的束缚就会散掉你身体的“气”,反过来,平和的阳分可以让你的气增长。
  所以呢,阳未必都好,阴未必都不好。人呢,从卦象上看呢,是个坎卦,大家可以去看看,坎卦上阴,中间阳,下面还是阴;就是说,阳是被阴包着的,不可越界。越界了就会虚耗。
  上面说了阳过分会怎样,当然没说完,这只是阳单方面的过,还没讲阴虚火热呢;下面呢讲一讲阴过,或者说阳不足会怎样。
  有的人呢,认为阴是不好的,是致病的元凶。其实不然,阴本身是一个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所谓好坏。所谓的“阴致病”其实是指的“浊阴”。内经里说:“寒生浊”,看看,不是阴生浊。寒有凝聚德作用,当阳气不足的时候,阴分就会活性降低,是因为阴分活性降低才使阴变成浊阴,本应该流动的排泄的营养的就沉寂下来,没有阳分的活跃力量,变成死物,积累在身体中,然后什么肿瘤啊,癌啊,痔疮啊,全出来了,哪里阳气不足,哪里阴分就会沉淀累计,变成浊阴,哪里就有毛病。
  内经里给总结的就是: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太胜);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阴太胜)。呵呵,说的很简洁啊。总之呢,还是那句话:阴平阳秘。                                  人参败毒散
  组成: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麻黄5克、紫菀14克、苏子10克。这个量小孩吃不了,一天的量小孩两天吃都行,你可以先找人看看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
  解释: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邪气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芎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良好的效果。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
                                       精气神  “精气神”,这三个东西可以说是中医的另一个精髓,其重要性可比阴阳,同样,“精气神”也是一个非常考验人悟性的东西,同“阴阳”一样,很多古人没有明确给他们定义,并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说不清楚,只能给你归纳总结。
  前面说过:气,就是维持我们人体生命运作的能量。神呢,则是控制气的能量场。二者区别在于:能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但是能量场是有方向的。这也是神为什么能够指挥、控制气的原因。或者,我们可以把:气:定义为人体能量的“大小”,而神是人体能量的“方向”。我的本事低微,只能描述到这里。有些东西呢,就是这样,心里明白,但是怎么给他定义出来,讲明白就又是一回事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悟。

  说到“精”: “精”则是气的来源,是体内的营养物质。是我们吃进来的食物,或者在我们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经过人体转化,变成各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利用吸收的,其形态极其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我们叫做“精”,它们可以在体内任意地方参与进行生理功能的运作。还有一点,精:通常都是液态的。因为在体内,整个就是液态的大环境,这些微粒也是呈液态才能更好的(比固态容易)参与各种人体技能运作。

  举个例子:唾液中的消化酶就是精,人体内的氨基酸就是精,但是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是精,人体内的脂肪不是“精”,因为消化酶、氨基酸是可以直接参与人体转化、合成、传递等各项基本功能的,而脂肪、蛋白质则不行,不管是脂肪还是蛋白质或者别的细胞、组织,但凡这些不能称之为“精”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含能量,而是因为,它们不能直接参与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运作。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了。古人曾经在黄庭经里打过一个比方:精是一盏油灯的油,气是这盏油灯的火焰,神则是这盏油灯的光芒。能打出这样的比喻,其人的悟性和对中医的理解已经很令人感叹了。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气弱,前文也讲了气弱的表现,典型表现就是人体各项功能变弱。而精的匮乏会有什么表现呢?说到底,人体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的匮乏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人,倘若出了很多汗,不管起因是因为受寒,还是受伤,或者是因为过量运动,接下来我们必然会发现这个人看起来虚弱了,有气无力的,面色晃白。因为汗液,有人说汗为心之液,也有说法,汗血同源,还有人说汗是阴阳交的产物。对不对?都对。这个东西没什么好争论的,看你怎么理解了。可以肯定的是:汗和身体的能量有关。不管是使用汗解法,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养生的一个原则——汗不可出多。如果汗出多了,就会损伤人体的元气。需要补气。在胡希恕讲解的伤寒论里,认为“元气就是胃里津液”,但凡人大渴,需要补充元气的时候,就要用到人参。这个其实还不全对,我们应该有这么个常识,在影视小说作品中也有描述,人太虚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参汤。这个参汤就是补充人体元气的没错,人参是补充胃中津液的也没错,再具体一步,人参补充的是胃中之“精”,而且是高浓度的“精”,这个精可以生“气”。所以,人参又是典型的补气药。我们要知道,任何药物都不能直接补充气,能补的最多到精这一步,然后“精”是气的前身,精可以化气。同时呢,气可以固精。但凡气不足的,固摄力肯定弱:例子很多,有的人肾气弱,月经量很多;男的呢是遗精、早些,有的人宗气弱,喂奶的时候一边喂一边流,都不需要小孩用力,小孩还没吃饱呢,奶流没了;有的人呢表气不足,固不住体表,动不动就流汗。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气弱需要精来生气,越是固摄不住精,但凡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要补了。但是,很多人气弱,吃补药又克化不动,动不动上火,胸闷,没胃口。我们要看到,并不是治疗的大方向错了,而是没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知道,大凡补药,多是有一些滋腻的东西,如果病人本身体内有痰湿的,或者本身气弱不足以克化这些补药的,一堆补药吃下去,东西是好东西,可是消化不了啊。人参补气,可人参是会滞住的,很多人吃人参胸闷,没胃口,那就配上陈皮嘛。同样,很多人吃阿胶,这可是滋阴的货啊,不要以为滋阴的东西吃下去就不会上火,阿胶虽然滋阴,但药性又非常滋腻,如果再和滋腻的大枣、核桃等等配成固元膏,遇到克化力弱的不滞住才怪,所以,阿胶、固元膏要配上行气养血的当归才不会上火,阿胶和当归又是绝配,同理熟地这个滋腻的家伙和当归也是绝配。还有一样“羊肉”,羊肉性热,同样性滞,本身热又滞,所以“当归羊肉煲”这个名菜大家很熟悉了。但凡滞的,滋腻的要和克化的,行气的同服。如果本身痰湿呢,痰湿这个东西使体内最湿滞的一种东西。有的人吃归脾丸都会上火,胸闷。归脾丸可是里面加过陈皮的,药配的没有问题吃这种药还能滞住的,体内必然有痰湿,这种人想吃补药,必须先把体内痰湿去去,二陈丸也好,五苓散也好,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总之,体内痰湿不去,吃什么补药也是枉然。

  接着说神。如果说气是可以养的,神这个东西则完全没有办法用药力下手了。连补气的药都是通过补充体内“精”再进一步转化为“气”。而神,除非是因为生病伤到了神,可以通过病体好转,看起来“神”变好了。剩下的,正常人想通过补药补“神”全是枉然。我们常说补血补气,连填精益髓这种我们也经常听说,但是翻遍各种书籍,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说“养神”、“调神”而从来没有“补神”。神作为一种意识,一种生物场,他是不能补的。你可以在一个生病的人脸上、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脸上、一个暮年的人脸上看到神的体现,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欢庆、都乐意看到人脸上的神。古人把神比喻成灯盏的光芒是多么的恰如其分。有人问我如何“调神养气”。我可以告诉你“少火生气”,火力不大的药力可以生出气来。可“调神养气”又超过了“少火生气”的范畴,如果一个人学会了“调神养气”那么,他可以完全不用服用任何药物的,他可以自己就把身体调理的非常好。比如说我,我十多年没有生过病,这么多年来天气的各种变化都不会伤害到我,流行病毒也没有伤害过我。我甚至有一个习惯,每日吃冰,用生牛奶直接冻成冰块,每天少也要吃一斤,除了坐月子那些日子从不间断。这样的坏习惯也没有伤害到我。那么“调神养气”究竟要怎么做?在这里,我先问想学的人一句:你可否放得下?你能否不让一人一事一物影响到你的心情?我并不反对人们追逐名利,但是,你能不能对于名利这样的事拿得起,放得下。只要你能放得下,那么调神养气就不算困难。调神养气最忌讳“乱”,一个人无论是卑鄙,还是狠毒,还是伟大,还是高尚,都跟“调神养气”没有关系。不是说好人容易练,而是心理素质好的容易练,心理素质好的一般不会被外界影响到,而好人呢,一般没有亏心事,心胸宽广的也好练,坏人呢,真的坏彻底了,心理素质好到不择手段的,也好练。只要“心”能静下来,“调神养气”基本就成功一半了。为什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天地真的是不仁,它只按规则行事,绝不会有什么“孝感动天”、“六月飞雪”、“感天动地”的事情。那些都是人编的。天地是无情的,你掌握它的法则,哪怕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独裁者,小人,那也不会有什么妨碍。所以呢,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核弹,到处挑起事端,,他照样到处扬眉吐气,横行无忌。日本二战坏事做绝,他照样生活在高端发达国家,不认错都可以。股市里大股东和庄家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小散,照样过得豪华而舒心的日子。无他,只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规则,或者说更多的“道”,没有的人,活该吃瘪。
昨天说了,真人我们是学不来的,我们每天要上班上学,要养家考试,要上进要生活,杂事太多,学不来。圣人,贤人呢就好办一些。
  在这里,先列个表:
  五行:金 水 木 火 土 金
  脏: 肺 肾 肝 心 脾 
  腑: 大肠 膀胱 胆 小肠 胃
  味: 辛 咸 酸 苦 甘
  色: 白 黑 青 赤 黄
  果: 梨 坚果 李子 杏 枣
  牲: 马 猪 鸡 羊 牛
  方向:西 北 东 南 中
  季节:秋 冬 春 夏 季节转变
  性: 收 藏 生 长 化
  这个表,非常重要,基本概括了我们养生的方方面面,当然有些细节还需要说明,我希望有心的人把它COPY走,可以随时对照

养生从五行说起,跟我们平时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不一样,中医里是“金水木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过来: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相克。记住这里“相克”并不是相杀的意思,而是克制,制约的意思,只是让某个特性不要太过。
  肺属金,西方,气之本,魄之处,情志里为忧,反映在皮肤及汗毛,应于秋。肺是人体清阳所居,通天气
  肺主降,肺气向下生肾水,主行水,面部通窍在鼻。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性喜清肃,其气以下降为顺,故外邪袭人常先犯肺。
  肺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失调、体表屏障功能失常,以及气的生成、血液循环障碍和某些皮肤疾患等。
  肺的病变有虚实之分,虚则多为气虚和阴津不足,实则多由风寒、燥热、痰湿袭肺所致。
  风寒证寒气入体,第一道人体的屏障就是体表的卫气,这个卫气是由肺主导的,很多时候人感冒上来就是板蓝根啊,莲花清温啊,夏桑菊啊,其实不对,人体感冒一般就那几种:风寒,风热、暑证,温病(流行感冒),如果你是流行感冒,由病毒引起的,那肯定吃莲花清温了,蒲地黄了,胆木注射液(这个东西超好用)什么的,板蓝根、夏桑菊只能起到预防作用,真病起来了是不管用的,病毒性感冒一般有征兆的,会莫名其妙的开始嗓子疼,头疼,反映在脉上呢,微微有点数脉,但是脉管又不够浮,跟真正的太阳伤寒或者太阳中风(感冒的一种)完全不一样;更多时候我们感冒是风寒感冒(这个时候伤寒论里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的病名就出现了,这属于表证,就是疾病只在皮肉,基本上属于肺管,区别是出汗或者不出汗,现在药店里的药基本上不区分这两个病了,就是风寒感冒),就是因为受了凉,感冒,这个尤其小孩多,反映出来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流清鼻涕,以上的药决不能用了,那些药都是清热去毒的,风寒感冒吃上面的药会越吃越坏,这个时候就是吃“风寒感冒颗粒”,有的人身体弱,病会缠绵不去,那就吃人参败毒散,或者九味羌活颗粒,到病快结束的时候,清鼻涕会变成黄鼻涕,那是病向好的表现,这是可以吃一点夏桑菊,也可以不吃。至于夏天,人们有时候会因为暑湿肠胃不适引起感冒,那么用药就是藿香正气水一类的东西。
  肺主管人体体表,有的人爱出汗,一方面是因为火壮,比如有的男士,身体阳分重阴分弱就会爱出汗,不算病;但有的时候爱出汗是因为身体表面卫气不足,固不住汗,这种人呢,通常怕冷,易受风寒,这种人呢平时多吃点玉屏风散就好了。

接着说肺(好像写的有点多啊,一个肺说半天了),肺是五脏的一种,五脏是我们着重要说的,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五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脏”通“藏”,内经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不管皮毛、肌肉、六腑,都只是通道,只是管输送,不管收藏的。有人奇怪了,难道胃啊,小肠啊,也不管收藏吗?不管!内经讲:“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腑就包括胃、小肠,只管收纳,运输。中医讲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志。看见了吧,跟六腑全没有关系。有人问:那大脑呢?多重要啊,子宫呢,多重要啊。我们没有歧视这些器官的意思,哪敢啊,中医里“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是地气所生。故藏而不泻,属于奇恒之府。”就是说这些东西很重要,怎么重要,以后单说。
  下面先说一下,脉的基本位置

  右手第一个脉就是肺,肺脉上半部通头顶,下半部通肺,脾脉呢上半部对应胃,下半部对应脾,肝脉呢上半部对应肝,下半部对应胆,左手肾阴右手肾阳,左手心脉上半部对应心包经和头部供血。正常情况这六个脉呢,肺脉最浅,手一搭就应该能摸到,心脉其次,脾脉不深不浅,要用点力,如果说肺脉三分力就可以摸到,脾脉需要6分力,肝脉需要用6~9分力摸到,肾脉最深,需要用9~12分力才能摸到。后面很多事情都需要这个脉来对应,所以先讲一下。
  接着说肺,肺是娇脏昨天已经讲了,那么这么娇嫩是不是需要狠补一补啊?这么想就错了,肺一般是不要补得,我们常听人说补肾,补腰,补气,补血,没听人说补肺吧。肺很重要,但是它是一身清阳所在,没事就喜欢往上窜,遇点风吹草动它就着急上火,撸了袖子和外邪玩命,然后你就会咽喉疼,咳嗽气喘,就算感冒好了,他还不肯安静下来,总要再在上面缠绵几天,咳嗽个不停。所以啊,我们昨天说了,肺这个东西“性喜清肃,其气以下降为顺”,所以,不要补肺,如果肺气弱怎么办?有的人啊胸阳不振,心绞痛,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肺脉本应该是浮的(就是脉比较浅,好摸)他的脉变得沉而慢(金匮要略原话是: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那就是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30~40克捣碎、薤白9~15克、米醋或黄(米)酒适量。这个药是以行阳为主,不是补阳。里面君药是瓜蒌:甘、微苦、寒,入肺、胃二经,宽胸行气。臣药才是温性的薤白。下面给大家一个方子:胸痹汤——瓜蒌30~40克,薤白10~15克,半夏10克,桂枝3~12克,檀香6~9克(后下),茯神木30克,红花10克,苏梗10克,五灵脂9~12克,蒲黄6~10克,焦山楂10克,赤芍12克。冠心病、心肌炎等病而出现心绞痛、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慌短气等症,你看他的脉象“寸(就是心肺脉)沉(脉深不好摸)关(就是脾肝脉)弦(就是脉直直的弓弦一样)或寸关弦滑沉紧(不解释了,估计解释又一堆讲不清楚,讲到脉再说吧)就是属于中医的胸痹病,只管服用,没跑。
  肺里的气呢,中医叫宗气(这个名词没什么用,知道就好平常治病只要说肺气就好了),气门是“膻中”,这个气有部分是从外面呼吸进来的,有部分呢是从胃里来的食物的精华之气。宗气上走息道(就是呼吸通路),推动肺的呼吸,即“助肺司呼吸。”所以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临床上对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之候,称宗气不足,其实就是肺气弱,想补,平常多吃些米酒就挺好(肺的五谷是稻)。肺气如果伤了呢,一方面是易咳嗽,一方面呢是容易肩背疼,谁要是肩背疼,或者感觉头重,头后面疼,刮刮痧,后肩背还有后脖子,一般都能好转。
今天说肾,肾是中医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中医认为:肾脏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后天可以滋补先天。这个说法很对,但是,“后天滋养先天”是有时间期限的,内经里说女子:“三七(21岁),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28岁),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35岁),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发为肾余(头发是肾的一个表现),当女子35岁开始掉发的时候就是肾开始衰败的时候,这之前,后天脾胃都可以滋补先天肾气,这之后就难了,人体的后天很难滋补先天,只能一步步衰老下去,除非你真的修行有功,否则养生只是延缓衰老的过程,而不能逆转。对于男的来说,这个时间期限要晚一点,中医里女子以7为周期,男子以8为周期,男子的规律是:“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40岁,40岁之后就很难补了。这个时间期限根据个人体质会有不同,但是区别不会太大。
  当我们年老的时候,经常会感觉腰膝酸软,膝盖疼,脚后跟疼,小便不利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跟肾的衰弱有关。然后我们会想起来补肾,这时候已经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半半了。其实,补肾——是年轻人该做的事,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女子28岁之前,男子32岁之前,补肾都是很容易的,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肾通常都好得很,我们也想不起来补,等想起来的时候,基本错过最佳时机了,一般的补肾的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等,对于老年人效果已经不大了,只能当治疗后的保健品用,但是,对于年轻人,这些东西很好,肾阴虚的年轻的时候服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阳虚的服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就很好。
  这里说一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说脉大家估计看不懂,我们把手伸出来,双手最下面的脉就是肾阴肾阳,左手肾阴,右手肾阳,用力摸,这个脉比较沉,看看哪只手的脉比较弱,那么就是哪个虚(相对而言)。一般说来,女子肾阴强,男子肾阳强,所谓弱就是到你摸上去没劲的地步,不会摸就算了,别自己吓自己。肾阴虚呢,会容易腰膝酸软,后脚跟疼,易累;肾阳虚呢会怕冷,膝盖不舒服,腰酸。如果一个人说我后脚跟疼,我的膝盖还怕冷,那他是阴阳两虚。早治早好。肾管二便,但是呢它主要管小便,小便基本上可以确切反应肾的问题,大便跟肾脏有关,但同时和别的器官也有关系,所以以小便为主,如果一个人尿频、尿急等等,查肾脏就好了。男子的前列腺,女子的子宫但凡出问题了,去找肾脏的病源。
  肾所属的颜色为黑,所属的季节为冬。如果一个人冬天看起来有点黑,不要紧,一个人脸色冬天看起来有点黑是好事,如果看起来有点青也不要紧,因为肾为水,水生木,木为肝,肝属青色,所以冬天脸有点发青也没事,怕的是脸发红,红属火,火克水,一旦脸上出现相克季节的颜色就要注意了,冬天人脸老发红可能会有心脏病。
  在这里说一句,人的脸色可以分辨病情,仅限于脸色无神,只要一个人的脸色有光彩就是有神,就是好事,都不用怕。有的人天生皮肤白,夏天皮肤也白,但是白的有光彩啊,那就没事。跟这个一样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人的脉。很多人认为脉有力就是好的,错了,其实只要脉象柔和,就没事,有病也不会严重。有的人天生六阴脉,所有的脉位都有点沉弱,但是脉相柔和,那就不要紧,只能说这个人不够壮,但是没病,六阴脉也是平人(正常人)脉象的一种啊。但是如果有个人脉象有力,但是不柔和,那可没什么值得高兴的。我不止一次把过这种脉,脉搏大而强,他自己把着还挺得意:“看我的脉有力吧。”我一句话他就不吭声了“你高血压吧?”所以大家记住,只要脸色有光彩就不要紧,只有脉象柔和就不要紧。
  接着说肾,可能我们很多人注意到,有不少人小的时候老生病,长大后才慢慢好起来。但凡这种人,你去把他的脉,肾脉没有多强的。肾是先天之本啊,小的时候爱生病肯定先天肾气不足,长大后好了,那是后天补起来的,像这种小孩,小的时候要多吃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经典的补肾药,而且在宋代它是作为儿科用药出现的,专门给先天不足的小孩补肾的,药方非常经典三补三泻,药力柔和小孩子可以经常吃,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很多人长大了甚至老了,开始吃六味地黄丸觉得没什么用,主要是因为吃错时间了,小的时候吃最好。
  肾是人体上最需要补的器官,跟肺不一样,肺不喜欢补,通常行的力量够就可以了。中焦的肝胆脾胃呢一般是有补有行,弱了补,积了行。到下焦基本上都是补,只要保证不滞住就行。我们经常听人说心火盛,肝火盛,胃火盛,肺火盛,可从没人说过肾火盛的。一旦过了人体的壮年,人的肾是五脏里面第一个开始衰败的,好好补起来吧。
接着说肾,肾实在太重要了,在西医里心脏是最重要的脏器,而在中医里,肾脏是决断你寿命的脏器。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法门、传说,也有一些人一直在搞什么阴阳双修,找处女,炼金丹,拜神仙,很多这些烂事,当然,我可以理解古往今来这帮家伙想长生不老的心理,但是我在这里要说冷笑一声:“所有种种全是白费心机。”想长生不老,除非你能修得元阳只入不出,只增不减,要做到这一步最起码也要做到独立守神。可惜,莫说元阳只入不出,便是独立守神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依仗外力就想做到长生不老,简直是痴人说梦。我自问只能某些时间段做到独立守神,靠此,仅能做到不惧外邪,寒暑不侵,百无禁忌,但是我也知道自己在慢慢衰老,或许我有一天会抛却俗世,闭关修炼,以保长生,那是后话,且不提。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到了一定年龄段,人的元阳,就是先天肾元,只能越用越少,所以到年龄了就要放缓生活节奏,不可过喜过怒,凡是平心静气,不要过度锻炼,不贪不嗔,少食甘厚,对于普通人这才是最好的养生延缓衰老法则。现代科学不是做过研究嘛,一样的猕猴,天天吃不饱的衰老最慢。当然,不是让大家去饿肚子,而是做任何事都要节制,这比吃任何一种补药有用得多。
  如果要吃补药呢,我建议补肾的药年少时以六味地黄丸为底方进行加减,年老时以肾四味+四逆汤为底方进行加减,六味地黄丸我们前面说了,就是儿科药,年少时补肾非常好;到年老时这个药已经不足以用,就要用药力更大的肾四味了,再加上人年纪增长阳气必然会越来越少,所以加上四逆汤补阳助推力,药方是: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 打粉,每服6-9克,四逆汤——附子(君,一枚,生用,破八片),干姜(臣,一两半), 炙甘草(佐使,二两)。当然,现在去药店是买不到生附子的,用制过的就行。上文的两是汉代的两,一两是15.6克,大家如果看现代人翻译的医书经常写伤寒论里一两折合现在的一钱,就是5克,全他妈扯淡,清代的一两是现在的5克,汉代一两就是15.6克,著书者连这些事情都不去考证清楚,根本就是敷衍了事。我给人开方养生附子3克/2次起步,治病4克/次起步,多的用到几十克一次,根据人的不同使用不同剂量,附子实际上是补阳第一用药,现在用的人少了。
  有的人问前列腺炎怎么治,中医里是没这么多病名的,不过可以说一下,所以小便的毛病都去找肾脏,结石是要攻的药方,这种呢则是要补,我们可以看了,但凡人肾气足的,那尿起来跟唱着黄河大合唱一样:向前向前向前,绝没有稀稀拉拉的臭毛病,怎么办,补肾了,底方就是肾四味,肾四味这个药说是阴阳双补,其实还是补肾阳偏多,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 打粉,再配上当归粉30克、熟地120克捣烂,合成大药丸,每次12~15克,一天两次,阴阳双补,延年益寿,专治各种肾虚肾弱,实乃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良药。
  肾属冬天,主收藏,内经里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到了冬天,人们要晚睡晚起,别受风寒,补补肾阴,要像动物一样尽量把身体蛰伏起来,别大量运动,少出汗,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法。
肾属水,水生木,肝属木,下一个要讲的就是肝,肝是春天的脏器,春天使养肝的最好时节,内经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就是说让你春天到了,赶紧养生补肝吧。

  肝脏所属五畜为鸡,人呢在春天也要跟鸡一样,早睡早起,起来呢内经里说的是在庭院里披发缓形,就是早睡早起,起床后优哉游哉地散个步,春天是生的季节,这个时候树木要发芽,蛰藏了一冬的地气要薄发出来,人要顺应这个。你感应不到这个没关系,你只管早睡早起散步就行了,你的身体比你会感应,我有一个同事每年现在这个时候就出湿疹,难受的不行,那就是体内阳气的生机在春天把去冬的湿气带出来了嘛,正常现象,来点麻杏苡甘汤加桂枝就好了。
  现在正是补肝的好时节,中医里讲春夏补阳,秋冬养阴,但是不是绝对的,有的人肝阴不足,到了春天只管补就是。酸味的东西入肝,比如醋,酸枣仁,李子,还有桑葚,都是补肝的。补肝阴的第一用药是酸枣仁,很多人思虑过重,尤其以女性居多,太感性了有时会伤肝的,时间一长肝郁,晚上睡觉浅,爱做梦,做梦做的跟连续剧似的,那都是肝弱,补肝。这种情况服用酸枣仁汤就很好,几天见效。有的人可能会以为中医看病慢,在这里普及一下,中医看病不慢,我给人看病少则1天,多则5天,必见验效。如果有个中医给你看病吃了5天药(汤剂)没什么反应,果断换人,他绝对没给你看对。我看病最快的是给家里老人治胃里反酸水,恶心,胀气,把姜半夏、干姜粉、香附打粉各一小勺开水冲服,喝下去就好了,药到病除。酸枣仁汤呢熬起来挺麻烦,想省事呢就用酸枣仁粉:茯苓粉:当归粉=4:2:1开水冲服,胃里不舒服的加上一些干姜与姜半夏按1:1参杂的药粉就OK了,每次一大勺,早晚服用,连服几天,肝脉就变强,晚上睡得好了。这个是验方,给很多人吃过,疗效显著,出处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今天贡献出来,造福大众。
  肝体属阴,一般呢,我们补肝都是补肝阴,但是要记住,任何一个脏器都是阴阳互存的,肝体属阴但是肝阳不行的话也很难受,有的人一听“补“字就很高兴,总想补补身体,可着劲的补,什么蛋白粉,维生素,很多啊,只管吃,还有各种西医开的药只管吃。我这么说吧,常吃这些东西的人肝没有好的,为什么?补过了,我们平常吃的食物是合于天地之道的,是跟我们人体一样阴阳互存的,可你吃的那些人造的、提炼的补品呢,基本上都是高浓度的营养品,中医里面这些都是属于纯阴的东西,你要想一想,这些纯阴的东西你吃下去要花费身体里多少阳分才能把它们化解吸收,你吃多了会怎么样, 化解啊,那积累在身体里面就是浊阴嘛。
有人问脂肪肝的问题噢,内经里有句话:“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就是说如果阴太胜的话。阳就无法满足推动阴的需要,五脏开始争夺阳分,争夺的结果就是总有某个脏器阳弱,开始出现於堵,就是浊阴。脂肪肝呢,是肝没争过别的脏器,肝阳不够,浊阴积累太多造成的。
  我们平常吃药,是药三分毒,尤其很多西药药性都是寒凉的,那就需要你的身体努力地去把这些毒素或者说寒凉的药性分解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消炎药,所有的消炎药都是寒凉的,胃这个器官是喜欢温的,但凡消炎药吃多了,胃没有好的;其次呢,肝主藏血,所有的要到肝脏这里都会经过过滤,药吃多了,肝脏就会浊阴过剩。然后去把脉吧,肝脉都是弱的。我认识一个人,因为流产住院,后来呢出了点问题,医院采收的保守治疗,就是不动手术了,用打针吃药的方法让胎儿残留自然死亡剥落,我一开始不知道,后来她出院我给她把脉时惊奇滴发现她的肾脉还算好的但是肝脉很弱,仔细一问才知道医院给她打的化疗针,过了一个月她真的开始出现晚上多梦的症状了。很多时候过分治疗以及过分的服用保养品并不能是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而是会长远的伤害我们的脏器,多余的营养和药力都是要靠我们身体来消耗代谢的,如果你的阳分不够用就必然损伤你的阴分(身体),就像我同事,一时看着好了,出院了,可以后呢,肝脏已经受损严重,想养回来难了。她现在天天在吃我配的药,可那些不知道这些情况的人呢,谁来给他们保养。所以说,没事少吃那些人工提炼的保健品,营养品,都是一些让人积累浊阴的东西,想保养顺应天时四季规律,顺应自己的体质选择锻炼和饮食,静心养气,吃大自然产出的食物就好。
  有人问,很多人说“春天省酸增甘”是为什么?这个其实因人而异,肝体阴用阳,什么意思呢:肝这个脏器本身属性偏阴,但是它的作用是向上伸张的像树枝一样,是主管生发的脏器,它需要大量的阳分,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一般补肝呢就是补肝阴,在味道中,酸苦都属于阴,辛甘则属于阳(不绝对)。“春天省酸增甘”这句话应该出自孙思邈的千金方,这么说主要是怕春天生发的过了,伤了人体元阳。但是如果一个人就是肝阴虚,那么到了春天当然要吃酸的,最好的补肝季节嘛,但如果一个人本来就虚阳浮越,那还是算了,少吃点酸的吧。因人而异罢了,至于增甘那是养脾胃呢,等讲到脾再讲。
  内经讲:“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肝主筋,主握。如果一个人莫名手抖,握不住东西,即使时间很短,也要查一查肝。一个人春天脸色有点发青,好事,顺应了时节规律。一个人晚上梦多,那是肝弱藏不住魂。
  肝属阳中少阳,三阳中肺属太阳,主开;胃属阳明,主合;肝属少阳,主枢,肺管阳气的开,但凡外感风寒风邪,第一个侵犯的就是肺,然后就是肝,枢就是门的合页,如果病到肝不能好会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进入阳明,那不要紧,阳明主合,进了阳明,病不会再往下传了,也可能会进入三阴经,有人问我尿毒症的问题,尿毒症其实和这个外感也有关系,有一种尿毒症的病原就是外感从少阳直接传入三阴,看起来你的病好了,其实是病深入体内,只是没有外感自己察觉不到罢了,长时间外感的病毒积累下来再加上人体的衰老,吃的很多寒凉的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表现是尿毒症,也有癌症,也有痛风。在这里给问尿毒症的朋友们提一下,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你们直接告诉我一个尿毒症,我是没办法辩证的,尿毒症是个总称好吧,问病说详细点呗。我只给大家分析一下:

  尿毒症一般都会水肿,
  心属火、肺属金、火为气的上升,许多尿毒症皆因感冒病和不当用药长期积累,加上自然衰老,造成心、肾的衰弱,致火无法将金(肺)之水分蒸发从鼻孔或皮肤(汗)排出体外,心肾中之阳弱,痰湿、水气蓄积胃的上半部,阻截肺气不能下降,肺气不降则金不能生水,肾中无水,肾脏就会衰败。被检查为肾脏萎缩,小便不通,这种尿毒症是不好治的,因为牵扯的不只肾脏一个脏器,一般一个脏器不好,或通或补,两个脏器不好,也好说,倘若五脏中三个都不好,则攻、补都会相互掣肘,涉及生死,很难下手,非神医难以断,我想我水平有限,这种病治不了。
  这种尿毒症的水肿一般都是四肢先肿,然后才是腹部。
  如果水肿是从腹部开始的,则病根还在肾上,治法就是强壮肾气、化气排湿,用金匮肾气丸加五苓散治即可,自己问度娘去吧。
  下面说说肝体阳分不足的治疗,所有的脂肪肝用暖肝煎当底方进行加减就好了:当归9克,枸杞9克,茯苓6克,小茴香6克,肉桂5克,乌药6克,沉香3克,如果病人素体体寒,得加附子,体虚加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等分各6克。到肝硬化或者肝癌的份上得加大活血化瘀和附子的量
  内经里有一句话:“泻南补北”,说的就是肝脏阳分不行的治疗方法,肾属水,水生木,木是肝,如果肝的阳气受损导致不通,病因而致病(脂肪肝就是),那么要加大肝上游(就是肾,肾在方向上是北)还有肝,
  阳分的力量,同时疏通下游(就是心,心属火,木生火,心是肝的下游,心在方向上是南),暖肝煎就是一个典型的温肾暖肝以疏通肝浊阴於堵的方子。
下面接着说,上面已经讲解了肺金,肾水,肝木,也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方剂。很多人肝不太好,有两个方非常重要
  逍遥丸——主治肝脾不和,主要是疏肝气,生胃中津液,养脾。跟它类似的是“柴胡疏肝散”
  柴胡12克、陈皮12克、白芍9克、枳壳9克、炙甘草3克、川芎9克、香附9克。

  逍遥丸: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看到了吗,但凡涉及到肝郁肯定会用到柴胡,柴胡就是肝郁的主药,肝郁,肝阳弱,肝部气滞所有这些都要用到柴胡,不过呢逍遥丸增加了一些养脾胃的药,而柴胡疏肝散就是纯粹的疏肝。如果有肝炎怎么办,我们知道,但凡有炎症都是出现了热证,但是柴胡是少不了的,同时加上清泄只要就是治肝炎的,

  给大家两个药方:
  1: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炒川楝子10克,赤、白芍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厚朴10克,制香附10克,泽泻12克,焦四仙各9克,半夏10克,炙甘草3克。
  2:青蒿15~30克,黄芩10克,银柴胡9~12克,竹茹6~9克,枳壳10克,陈皮9克,半夏6~9克(口渴者不用),地骨皮9~12克,生白芍9克,丹皮10克,秦艽12~18克,茯苓12克,香附9克,青黛6克(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剂左右,如有效,再服15剂。两个要都是疏肝行气导滞,第一个就是针对肝炎同时消化不良有胀气的,治疗肝区隐痛,同时食欲不振,肚子里胀气,不消化;第二个方疏肝、泄肝中邪热,里有青蒿专门泄胆的湿热,
  这个呢是针对有肝炎同时胆有湿热,但这个腑脏是最喜欢疏泄的,肝最怕郁,胆比肝更甚,不管是胆囊炎,胆息肉,还是胆结石都已疏泄为主要。有人问,不是所有的脏器都有阴阳吗?为什么胆药疏泄的?是的,胆是不用补阳的,哪怕柴胡用胆上,也不是补阳的,柴胡这个药大家可能没想到,他并不是热性的温性的,而是寒凉的。肝胆所需要的阳主要来自心脏和血液。肝肾同源,很多人脉象上也可以体现,肾阴不足,肝阴也弱。
  不能把脉还有一个不方便,就是很多人肝炎,肝脉强(读jiang)其实同时还有胆弱的问题,比如胆息肉,胆囊肿,而这时如果能把卖脉的话,同时会发现他们肾阳也弱。
  一般是这么两个类型
  1:肾阴弱,导致肝阴弱,导致睡眠质量不好,贫血,多梦,用药是地黄饮子或者六味地黄丸或者左归丸,再加上酸枣仁汤,贫血的还要加上四物汤。
  2:肾阳弱,导致胆弱,导致肝强(读jiang)导致肝炎,高血压。这个时候除了上面的两个药方还要服用桂附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或者右归丸
  如果有人肝不舒服,如果是睡眠多梦,那对照一下有没有肾阴弱的症状,有的话,务必按照1执行,如果是肝炎,肝风上炎,高血压,那对照一下有没有肾阳弱的症状,如果有的话,就按照2执行,不然治病不治本,是没办法根除的。
  还有的人并没有上述肾的问题,而是中焦(肝胆脾胃)整个虚弱,导致些些问题,我们伸出手来,看看关脉的位置(不知道自己去上文翻图)如果单独这里凹陷下去,有这种人,中焦弱,但肾脉还是好的,那么除了治肝的药还要理中丸,怕冷的服用附子理中丸,调理中路。
  不论是那种问题,找准了病症,拿着这些方,别忘了找当地中医看看,我只管给大家提供方向。

  总体来说,一般人该补肾的补肾,很多时候肾补好了肝的问题自己就解决了。如果不是肾引起的,那么就要考虑平日是不是心思过重,爱生气,一般来说爱生气会肝火旺,思虑重会肝郁。一个脏器生病,病因不外乎内因外因,外因多因风起,内因无外七伤:一为大饱伤脾;二为大怒气逆伤肝;三为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为形寒、寒饮伤肺;五为忧愁思虑伤心;六为风雨寒暑伤形;七为大恐惧、不节伤志。我们现代人一般不会受到过去讲的什么刑伤,官伤(跌打损伤也会伤及肝),能伤肝的不外乎情志和肾,断了病因,肝病也就好治了。
今天讲心,前两天那么多问肝的人,估计回头问心的人也不在少数。
  首先,心在季节上属于夏季,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是万物长的季节,这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适应夏气,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养生之法。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味过于甘,心气喘满,
  心在味道属于苦,焦枯的苦,心在五行属于火,在方向是南方,颜色为红,水果是杏,牲畜是羊,五谷里属于红米,同时主管神明。
  什么是神明?我只知道什么是神。呵呵,这个以后再说,我这里要说的是:
  其实我们一直高估了心的重要性,或者说是低估了脉的重要性。在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脏器是脾和肾,然而其重要性不亚于脾肾的不是心,而是历来隐藏在心后面的脉。
  内经里是这么说的:“南方赤色,入通于心,藏精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臭焦。”
  历来中医里解释,心管脉,脉是心的表现。但是实际上,错了。心只是作为脏器出现的一段特殊的脉。很多人认为是心脏供给了全身的血液,推送了所有的营养物质、津液等等,但是实际上不是。完成这一切的是脉。如果是心完成这一切的,那么把小腿断掉流的血那股冲力肯定不如把手臂断掉的大,因为手臂离心多近啊,但实际上不是,腿断掉,即使是小腿,血冲力也大于手臂血冲力。另一个佐证,如果心脏统管一切血液,那么血压的分布应该和心脏的远近有关系。实际上大家没想到吧,很多人下肢的血压高于心脏血压,尤其下肢动脉硬化的人,下肢血压都会高于心脏血压。在西医里,心脏坏了可以换的,但是一旦你得了血液病,脉管病,你看看他们有办法治没有。同样,西医里但凡给人做手术必须检测的是什么?血压。血压就是脉的体现。
  在这里,我再郑重声明一遍:“脉”,不仅包括血管,还包括里面所有的血,以及提供给血液流动的能量(阳)。心脏只是一段特殊的脉,负责给肺及脑部供血。心脏属火,实际上应该说脉属火,脉才是人体阳分最重的器官,它推动了我们全身的运作,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脾和肾。
  好了,有了上面的话,以下的讲解就方便了。
  上面那段内经的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气关联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徵,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这是主要的关于心的描述,夏天呢,是阳气最重的时候,使我们养阳气的好时节,这个时候适合养心,养脉;夏天,不要惧怕流汗,应该顺应时节,不要老是呆在空调房里。到夏天啊,积聚在体内一年的湿啊,浊阴啊,都会随着身体阳气升发到极点而带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要流汗,把这些东西排走,然后到了秋天冬天,又是我们身体收和藏的季节了。如果你错过夏天大自然给我们排泄体内於堵的机会,那么去年一年积累的浊阴就会又随着秋冬藏于体内,这些浊阴会随时随地损伤你的身体,很多血液,血管方面的病就是这么来的呀。所以,再三,再三叮嘱大家,到了夏天不要那么眷恋空调,出出汗,有好处。
  同时呢,内经还告诉我们,夏天呢,虽然要流汗,可是也不要忒过了,别没事找抽去大太阳地下面烤着(原话我就不写了),找个阴凉地呆着比较好,这个和冬天一样啊,内经同时还建议冬天找暖和地呆着。这个大家都理解,我就不解释了。

  问输卵管积水的明天再说,其实看今天的文,悟性高的应该已经想到,输卵管以及各种类似组织全属于脉。
作者:探索进化 时间:2014-02-28 00:50:00  回复第20楼(作者:@我亲爱的熊仔宝宝 于 2014-02-17 12:55)
  看上面回复,可能大家对阴阳还不是够理解,不行的话,晚上还是接着讲阴阳吧?有意见提啊,不提的话,晚……
  ==========
  虽然不太认同楼主说的阴是物质,阳是能量,但想想差的也不是太远!
  阴,你说是物质,物质是什么呢,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高能物理里,物质就是能量组成的!在这提醒个词,那就是“组成”两个字!我上面说物质是能量组成的,你可能会认为你说的阴是物质是错误的,恰恰相反,你说的阴是物质说法是对的而且是最直观的!有问题的是阳的解释!
  阳你说是指能量,并且拿水跟火来做比如,我只想说你理解可能是对的,定义可能错误了!怎么错误,可能你限于平时所见!我拿个比较直观的东西来说,黑洞你知道吧,那东西定义也是能量的一种,你能说他是阳吗!不能,怎么都不能!当然你也可以怀疑那东西的真实性,或说那是现代的玩意,老祖宗的东西解释不了!为什么我说你打的比喻是对的呢?那我就说说我对阳的看法,阳要定义用“散发式的能量运动方式”这句可能最合适。比喻火,火炎是在往外散发,没有往内聚集!你可能都说它怎么往内聚集呢,你只要知道内向爆炸和核聚变应该都能理解了!
  阴我的定义用“聚集式的能量累积”这句应该合适点,不过也有些不确定,学识有限!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昨天说到脉,今天继续说。脉在内经里叫做奇恒之腑,与它同样的还有:胆、脑、女子胞、骨、髓,内经里说这些东西藏而不泄,只管收藏。当然,我们现代人知道,在人体内部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然就是死人了。与奇恒之腑相对应的是传化之腑,泄而不藏,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发现区别了吗?传化之腑是专门负责把饮食、水分气化的,在中医看来饮食水分只有气化了才能被人体所吸收,传化之腑是专门负责气化的,是阳分,是运动;而奇恒之腑:脉、胆、骨、髓、女子胞、脑是阴分,是有形。在这里,大家有清楚一点,就是在中医里阴阳是互化的,气是阳分,凝聚起来则为阴分,营养物质是阴分,气化了又成阳分了,如果不能气化又成浊阴了。
  其实,我一直不认同内经里关于奇恒之腑的描述,事实上,这件事在当时就存有疑问。如果奇恒之腑藏而不写,那女人的月经哪里来,不是泄啊,还有大脑,他怎么会是阴分?其实,内经里一直就没有怎么说大脑,我就一直纳闷了,这么重要的器官为什么言之寥寥,为什么心主神明,而不是大脑,现代医学认定一个人的死亡是脑死亡,而不是心脏停止跳动。
  我认为:大脑才是我们人体最纯粹的阳分。我们一生的阴阳都在互化,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成气血,血走脉,气行经络,入体内相结为五脏六腑,六腑偏阳分,五脏偏阴分,六腑主传化,五脏主收藏,五脏聚一身之精气,向上至顶,为诸阳所会,为脑;向下至底,为诸阴所会,为生殖器。至脑为九五之尊,阳之极,不可再上,只可疏泄;我们看到大脑中有什么?髓海和脉,就这两个,别的没了。大脑这个阳到极点的时候,就是该往下走的时候了。凡脑之病,多由风发过甚,淤血不受控怕生气,怕上火,因为它已经到顶了,再生气上火的话,阳分就会超出人体控制,脑溢血,中风这些词大家都很熟悉了。总之一句话:大脑这个器官在养生里面是许降不许升的。 至生殖器为九泉之下,不可再下,只能温补;女子胞之病都是寒积水湿,脱垂这样的。而脑与女子胞同时也是生命生死的奇点。道教认为:人死,神明从天灵盖溢出;人生,胎儿于女子胞这个至阴之地诞生纯阳之体,胎儿。就像太极图黑色里的那一点白,我们常说小孩是纯阳之体,那么胎儿呢,更纯了,胎儿最先长出的是什么,是大脑啊。所以大脑是阴分吗?不是,大脑是有形的没错,但是大脑也是人体最顶端所有阳分汇聚的地方,我们现代知道,大脑的运作花费了人体做多的能量,大脑从来就不是阴分,内经说他是奇恒之腑,可以这么叫,但我从来不认为大脑是阴分,我认为大脑是阳分,人体中最阳的阳分。
  到现在我们应该也清楚,为什么伤风感冒好治,在表啊,太阳症嘛;接下来呢,寒热往来,默默不思饮食也好治,少阳症;或者到阳明胃里或大肠实结也好治;三个阳证,太阳、少阳、阳明都是好治的,按伤寒论抓药就好了。接下来进入三阴证,太阴,少阴,厥阴,就比较麻烦了,这是病一层层深入人体;在这里呢说一点:有的时候人的皮肤病是因为阳明腑热引起的,外来风邪淫气传到阳明就会无所传,不再向三阴传了,到此结束。但是他不相离穿,它向外传啊,如果到阳明人体正气还是抗不了邪,就会向外传,从血脉经络重新归于体表,人就会出现皮肤病的病状,这就是中医名方“化斑汤”的应用出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皮肤病比伤风感冒难治,这是从阳明症又转回来的病,而不是单纯地表症。在接下来的更深入人体的就是骨、髓这样奇恒之腑的病症。在中医里肾主骨,肾生髓。骨、髓都是由肾主管的,但是这比单纯的肾阴虚,肾阳虚难治,因为更深入了,最最后,就是髓海和女子胞的病了。怎么治?还是那些方子,该化气的化气,该活血的活血。关键还是看辨证,有人说神医啊,几副药下去就好了吧?没有的事,病真到这程度,神仙也只能徐徐图之,唐代孙思邈够神医了吧,他自己中风吃的续命汤也是一天四回,日夜服用十天才好过来。
接着说,我们今天先讲一段脉,因为讲心呢,必讲脉,而脉又是我最拿手的,今天愿意把自己所学所得告诉诸位。
  我们现在把脉比较简单一些,大家从影视上也看到了,就是双手手腕外侧,大家可以从以前的发文里找。在过去,把脉就复杂一些,不仅把手腕(中医叫“寸口”),也把头部和脚部的脉:
  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头部和脚部的脉诊,现在一般都不用了,因为寸口脉已经够反映了,如果寸口脉比如肾脉把不到了,有这样的人,需要把脚部的肾脉和胃脉,但是通常是用不到的,我把过上百人,只给两个人把过脚部的脉,所以,现在只教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 。
  把脉,没有学到位的时候,姿势非常重要,首先手平放,大致与心脏平齐,手腕下垫高一点,让手可以自然下垂。

  
看见了吗,上面图中这个病人手摆放的姿势就很标准,非常标准,我都可以拿来给我的病人们做个示范了,但是旁边那个穿唐装的把脉的手是个反面教材。我现在把脉姿势都要百无禁忌了,一般都不敢这么把,容易把不清啊,把脉的人手是放在病人手外侧的,不能放在内测,大家不要放反了。
  
  这个样子就对了,我放在病人手的外侧,我刚才在网上找图,发现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图,有位置不对的,有方向不对的,有姿势不对的,给大家一个血管的图,因为把脉其实就是把血管了
  
  看到了吗,图片上面血管的位置就是我们要把脉的位置。
寸关尺各自反应的身体脏器及相关组织也不一样,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寸关尺只管反映我们的内脏,实际上寸口散脉不仅管脏器,也管腑,同时反应气血,乃至肌肉不和,骨刺,囊肿,淤血等等全都能够反应。下面我们慢慢说
  在把脉的时候,平人脉就是正常人的脉象是柔和有力的,不管是六阴脉六阳脉还是单纯的平人脉,都以柔和有力为正常。
  一般一个呼吸间4~5次脉搏为正常,多于此数为数脉,一般是上火的表现,如果少于次数,可能是运动员体质,脉搏就是慢,也有可能是体内有寒,但更大的可能是,这是个阴脉。如果仅仅是体内有寒,把脉的时候,可以从相应的脉位上感应到,那个脉位的感觉会比正常稍冷,严重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那个脉位有寒气往外传。如果任何脉位上把到手下脉管不清,那个地方必有多余浊阴於堵,而且多半是水性於堵,不管是囊肿,还是别的肿瘤,像这样的脉管不清,如果出现在尺部多半同时伴随着脉管上有寒气。如果一个人的脉所有的脉象都沉而不清,那么这个人体内肯定水湿寒重,如果一个人所有的脉都向外薄发而数,他可能是太阳伤寒,这个时候你看他的脉象是不是紧,如果紧,那么这个人的体表一定有大量的水分,紧的程度越厉害说明体表充水越厉害,就是在脉管里有大量的水分,充斥着脉管,那是人体在感受外界风邪的时候,在体表凝聚了自身的力量抗邪,那些脉管里凝聚的水分津液,这时是抗邪用的,如果你把到所有的脉都浮而数,但是不紧,说明病人这时已经出过汗,脉管里的正气津液已经泄过一部分,脉管就没那么紧了,如果你把到一个人所有的脉都有点浮,同时还有点硬,那么他是高血压,硬的程度越狠,血管於堵越厉害,那基本上都是血管里的血栓,往外浮的力量越大,说明血压越高,如果有个人脉象浮硬,浮的不厉害,但是明显有点硬,那么他一定吃了降压药脉象要素分解 
  一、脉位与脉力
  脉位可分浮中沉三候。浮中沉前面已经讲了,肺脉最浮;心脉其次,特征大而有力;脾胃脉象以柔和为重,不沉不浮;肝胆脉象长而直,略沉;两肾沉而有力,柔和为上,男子右强,女子左强。
  我们要知道,脉里面就是气血,脉浮呢,就是气往外鼓,脉就会鼓起来,这个不是血在那鼓着呢,推力是气,脉学心悟里讲是“无非是气血搏击于外致脉浮。”气往外鼓呢,带着血和津液,不是抗邪就是阴扯不住阳导致阳气浮越,这么说,大家应该就清楚了;如果脉浮而鼓,那说明脉管里津液是不缺的,缺津液的话只会浮,不会鼓起来的,一般津液不缺,气就不会缺,津液是气化来的嘛。
  同理,脉如果沉,不是血管里於堵太多,导致气鼓不动,就是气本身弱,所以鼓不动。前者是浊阴太重,后者是阳气不够,前者是实邪,后者是虚。 

  脉呢,柔和第一,有力第二,实还是虚,以沉取论。 

  四季脉象各有不同,春脉弦,夏脉宏,秋脉浮,冬脉沉,瘦人脉浮,胖人脉沉,壮人六阳脉,弱人六阴脉,长人脉疏,短人脉密。

  虚实亦分正气实和邪气实两种,正气实则脉象有力而柔和,邪气实,则脉象鼓燥发强(读jiang),邪实可攻。
  二、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但凡脉摸上去有力到往外鼓,不是表邪就是阳气虚浮,阳气虚浮的重按则脉力变弱,越用力,脉力越弱说明身体里面越虚。如果脉浮越而急躁,那是上火了,这是看哪个脏腑脉象最浮,往外鼓得最厉害就是那个脏腑的热证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率
  就是数脉和迟脉,数脉有火,前文已说,虚火还是实火看用力按脉力如何,再看看脉体如何,如果脉体涩而有力,说明是阴虚火热,脉管内津液已被火力熏炙减少,这时候一方面是滋阴育液,一方面是补气化液。滋阴育液和补气化液不一样,比如白芍是滋阴育液的,是良性的,补血管中津液的;而人参是补气化液的,是进入胃中生成气化之力。人要是阴虚呢,白芍,生地,麦冬都用得上,中医里这些滋阴育液的东西也是补药,叫凉补,人参党参呢那叫温补,补体液损失过多同时气虚,单纯的阴虚生热用不上。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如果用力按,有力而缓,那是脉管里有於堵,实邪,一般是要活血通络的,如果重案无力,那么是要补得,或者温补,或者看是不是寒气重,要上热性药。   
  脉律
  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
  这个代脉我也把过,就是心律不齐,脉跳着跳着停一下,有的是很规律地停,有的呢就是隔几下停一下,也没什么规律,这个原因和上文差不多。《脉学心悟》里写了7个要素,其实没那么多,


 @dylw60 1275楼 2014-03-25 13:21:00
  楼主,有没有什么方子吃了让月经量多一点的?我经量少,第一天颜色暗,第二、3天颜色淡,第四天基本没有了。B超检查说子宫内膜厚,回声不均,医生叫我去刮宫,暂时还没去。我怀疑内膜厚回声不均可能就是月经量少内膜脱不下来引起的。平时肩膀后背、腰腹部、屁股和脚经常发冷,吃了10天金匮肾气丸和乌鸡白凤丸,暂时还没啥效果。这两天姨妈快来了,感觉更冷了。
  -----------------------------
  不好意思,没看见。
  不要去刮宫,太伤元气。金匮肾气丸是好药,也对你的症,不过应该配上生化汤,或者桃红四物汤才合适。而且金匮药力弱了点,成药的话就用右归丸配上桃红四物汤(或者生化汤)。你这个问题不大,我以前的一个病人直接不下血,后来用的温经汤+抵挡汤才好起来
内伤七情简述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我们要看到“七情”属于人的“神”失控。而神失控首先影响的就是“气”。但凡,七情为病首先都是气滞气郁,或者气缓气泄。这个是由气分发展而来的病。

  《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由于七情的变化不同,对脏腑的影响也不一样。这些异常剧烈的精神活动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由气机为病开始接着会气血失调,血分失调有时又会影响到气分,亦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如肝阴(血)不足则易怒,心火亢盛则发狂等。与五脏的对应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
  但并非那样绝对,我们知道五脏是相生相克的。举个例子,一种情志可以伤及多脏:如暴怒伤肝,亦可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臌胀、飧泄、呃逆、呕吐等症;思虑太过,不但损伤脾胃,亦能耗伤心血,神失所养,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过恐伤肾,精伤不能上奉,则水火失济,可出现心中烦、不得卧,或心神不安、心虚胆怯等症。其二,多种情志可以同伤一脏:七情过激过久,虽可分别伤及五脏,但与脾脏的关系尤为密切,因为脾脏为后天之本,在遭遇不良心理因素影响时,所有的其他四脏还不及反应时,通常是胃口(脾)先起了反应。同样,当良好的心理因素影响时,胃口也会首先恢复过来。此外,由于肝的疏泄功能能够调畅情志,关系到机体全身气机的运转,因而,七情致病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必然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发生太过或不及,所以肝失疏泄也是情志致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又由于心脏和一身血脉,任何一处的传化最终都会反映到心脏上来,不过一般说来,首先呢是气郁、气滞、如此导致肝脾不和,如果不是过喜,大部分不良的心理因素会最后影响到心脏。
  任何时候这些事情都会造成相传,由于情志造成的病,是最麻烦的,中医里讲:“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很多时候,因为情志的病一时治好了,过一阵又犯了,我治得肝郁病人,就有这样的,没有办法。
  七情详解: 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这个说到底,喜影响的还是血脉。当然这个血脉属阳,最易受影响的位置是阳之巅——大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乐的厉害了就会的失心疯。失心疯其实真正说的是脑: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另一个,过度喜悦会引起最大的心脉脏器的不适: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犯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故当生气后,人们常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中医里讲“肝病传脾”,气郁或者气盛,都会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中医术语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处在极度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形成消化性溃疡;亦有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冠心病导致猝死的。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戒怒,因为这对人对己有益。
  “忧”,指忧愁而沉郁。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而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若过度忧愁,则不仅损伤肺气,也要波及脾气而影响食欲。这个呢,主要是因为忧愁导致肺金不降,肺气堵在胸膈以上,自然会影响到下面的脾胃。“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这说明悲哀太过是会伤及内脏的。
  “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思虑完全是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来加以支配的。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诸如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病,大多与过分思虑有关。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因此,对待社会上或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

  “恐”,是惧怕的意思,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惊”,是突然遇到非常事变,导致精神上的卒然紧张。诸如骤遇险恶,突临危难,目击异物,耳听巨响等,都可发生惊吓。惊与恐不同,惊是自己不知道而惊吓;恐是自己知道而恐惧。无故恐惧害怕的人,大都肾气虚,气血不足;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总之,人的情志活动若要保持相对的平静,我前文说过:
  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舍得。修心以静为贵。
我们上一节说过,七情对于气的伤害,所谓调神养气,调神自然可以养气,那么不调神,任由七情为祸自然就会伤气。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其中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同时,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
  这是说的伤气,由于情志原因引起的伤气。
  那么什么行为会伤精呢。
  我们讲过,精是一个人的能量储备,这个能量储备可不是指脂肪这样的,而是可以随时提出来供身体消耗的,可以转化为气的,是气的前身。精一方面指身体里的津液,另一方面指这些津液里富含的精微营养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氨基酸;不是蔗糖,而是血糖;同时还含有参与身体运作的各种酶及催化剂。
  人体的健康好比油灯,油多,表示精力旺盛,元气充足,抵抗力强,可以燃烧很久;油少则表示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不足,元气衰微,烧不了多久。
  如果有人天天把油灯的火焰拨的亮亮的,高高的,同时又不给他及时加油,那么很快这个油灯就不行了,叫做油尽灯枯;如果有的人虽然油少,但是油灯的火焰也低,慢慢烧,同时经常给灯添油,那么也可以燃烧很久。
  我想我说的比喻大家都懂。
  那么什么行为是把火焰拨的又高又亮呢?也就是说什么行为是大量损耗我们身体的“精”进而导致元气亏虚呢?最直接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手淫、房事、邪淫等等丧失肾精的行为,特别是手淫和邪淫(其心不正,耽于淫欲),元气的耗损量非常大。有一句话叫做“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这是说首先这个人的神,他的情志就没有守住,情志里多淫欲,这是情志不守,情志不守本就已经伤气,再加上手淫或者和他人纵欲,越发损害到“精”,这是从神开始伤,一直伤到精,所以伤害程度很大,那么为什么夫妻同房没那么大伤害呢?因为夫妻同房本是天伦,一般夫妻同房没有什么邪念,这种行为不伤神,而且若是两情相悦,灵肉合一反而是可以调神养气的,所以不伤气,只伤精。但是手淫和与他人纵欲一般是先起淫邪之意,神先堕落了,怎么能不伤。有的人淫念多,不可遏制,那是相火妄动,肾里的虚火不受控制了。
  中医将欲望称为“相火”,最耗元精,避之唯恐不及。我们在古人的医案(医疗记载)中每每看到,古代名医治病时,特别是虚劳、消渴等慢性疾病,往往要求病患夫妻别居,甚至集中一批患者居住于大森林、寺院庙宇中,远离都市的声色犬马,隔断外在的诱惑,从而降低病患的欲望,使之清心寡欲,不漏真精,再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慢慢调养身体,才有痊愈的希望。清心寡欲就是要调心调神,如果有人说我调不了,怎么破?我只能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对比古代,现今的诱惑不知是古代的几十倍,充斥于电视、网络、游戏、手机、书刊杂志、平面广告的色情信息比比皆是。走在马路上,放眼望去书报亭的杂志封面,半成以上都是勾引人的欲望的画面。走进网吧冷眼旁观,沉迷其中的青少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在聊天、打游戏、浏览黄色网站,除此以外查阅资料、发邮件等干正事的不到百分之五。游戏、网络所充斥的越来越多的是暴力和色情,看看电脑游戏的封面,女主角的身材和打扮越来越露骨。而这些却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可想而知,这批沉迷于其中的孩子,身心受到多么严重的污染?
  年轻人正当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在目前社会媒体、网络、书刊杂志的诱惑下,很难把持心性,非常容易手淫甚至过早发生性行为,而导致元气衰败丧失,精神颓废猥琐,生命精华过早丧失,不但身体衰败,智力也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发育不良。
  还有很多疾病的低龄化,都与 “伤精”有着极为密切而直接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苍白萎黄的面容、颓废的神态、污浊的眼睛、枯萎的头发、沙哑的声音、低俗的谈吐、自私的行为、衰败的体力和智力……
  那种不用你用心体会,只要一眼看过去可以看到的猥琐和不堪,欲望和浮躁,能改过自新的,自然也就好了,不能的,也无话可说
  我们知道纵欲首先伤的是精,然后伤的是肾元,肾和脑又是相通的,脑为髓海,肾主髓,但凡纵欲的人很少有脑子多好使的,尤其是青少年,耽于淫欲,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跟红楼梦里贾瑞一样,精虫上脑。一般人在泄精后即刻便会感到大脑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肾这边耗得多了,脑那边也就供应不上。内经里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一个肾精充足的人,其记忆力和思考能力都比较高,精于构思技巧,智力超群。
  而经常泄肾气的人,精缺的太多,首先表现是津液的不足,就是肾水不足,火就会比较亢,这个火首先是相火,越是纵欲越是欲望盛,然后相火妄动又导致心肾不交,就睡不着觉啊,胡思乱想,心神不能宁定。这个很多人可以看到满脸油光,青春痘,口气重,已派阳胜的场面;另一方面的呢,又早泄,无法勃起,一派阳痿的虚样,这是阴阳隔离之象,起因就是心中淫邪妄念太多,又损耗肾精太多。
  这是损耗身体之精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就是“熬夜”,我们经常形容熬夜是“点灯费油”,睡觉使我们安息阳气,平定心神,恢复津液的时机,白天为阳,我们活动,舒展;夜晚为阴,我们安静,收藏。一动一静所谓阴阳和谐,不睡觉,天天只有阳,没有阴,身体津液不亏才怪。很多人不知哪里来的思想,认为阳就是好的,就是身体需要的,阴就是不好的,身体致病的元凶。扯淡!阴阳合才为我们的身体。我们追求的是阴平阳秘,阴不平阳不秘,见天虚阳浮越呈亢奋状,很快就油尽灯枯了。
给大家讲讲病因赋哈,引号部分是原文,以下是解释。下文皆为本人个人理解,如有不同,绝非偶然。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
  人之患病,必有其因,因之不同,症亦各异。医者临证,审察内外,辨证求因,正确施治,定能中的。
  “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
  一个病的病症,比如高血压、心脏病、胃炎、关节炎等等只是一个病的病征,是这个病在身体上的表现,而不是病的病因,不是这个病的根本。
  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所以内经上说:一个病如果你能判断出来这个病的表象和病的本质、起因,那么你怎么做都是对的,一个风寒感冒,你用风寒感冒颗粒可以,你用生姜大葱水也可以,你用神术散还可以,解病的方法都是疏风散寒。怎么样都能把病治了。但是一个病如果你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病的本质,病的起因,那么就是胡来,是有可能把病治坏的。

  “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
  世界上那么多病,原因虽多,总结起来是无非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病邪,就是环境导致人体的生病,这个环境有气候的原因,有时节的原因,也有我们居住、工作环境的原因。比如,职业病,老师的咽炎,技术员的鼠标手。司机的腰椎间盘突出,这都是典型地工作环境导致的生病。古人把这种外界环境导致的生病因素总结起来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叫六淫)。这六气里面,根据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将火、热、暑三者归为一气。那么实际上就是风、热、湿、燥、寒五气。这五气其实是对应于五行的,所以说,中医是全息的,是一个大体系,哪跟哪都连着呢。
  其中风气属木,主“生”,在脏为肝,在时节为春,春天爱犯风病。热气属心,在脏为心(就是血脉了),主“长”,在时节为夏,夏天爱中暑了;燥气属金,主“收”,在脏为肺,在时节为秋,秋天爱犯肺燥病;寒气属水,主“藏”,在时节为冬,在脏为肾,冬天易犯寒症,湿气属土,这个我估计很多人没想到,湿气怎么会属土,湿气应该属水啊,实际上,不是的,因为湿是土里的,真的到水那一步,就已经是寒症了。湿和水是不一样的,湿是体内点点滴滴夹杂在身体各处的,象梅雨季节的被子,不会滴水,但是潮乎乎的,不爽利。我们给人把脉的时候,可以看出来,但凡体内有湿的,脾脉必然是无力的,因为脾是主湿的,这个时候人的大便通常就是湿而黏腻的,人的舌头是拖着一层水液的,人的四肢是沉重的,这是湿;看到了吗,湿是这种点点滴滴的夹杂在身体各处的;而水,就是直接就反映在小便上了,那才是水,比如什么尿清长,尿不尽,前列腺炎;湿和水完全不同,湿证一般和脾有关系,不管如何都少不了培土健脾;而水症一般和寒有关系,一般来说是和肾脏以及肺脏有关系。在五行和五脏中对应也完全不同。湿在五脏为脾,在时节为季节转化的那两个礼拜。
  这是致病的外因。
  而内因,内伤致病,有气、血、痰、食四因。所谓气,我们前文讲了,就是情志导致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同时对应: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恐(惊)伤肾,思伤脾。而血和痰合起来为津液损伤的反应,就是:“伤精”的反应。
  前面很多人问咳嗽怎么治,有痰怎么治?今天给大家讲痰的成因,有一种痰:当人得感冒了,或者呼吸道感染了以后,会有痰,但一般这种痰,都伴随着咳嗽而发,也就是咳出的痰。这一种,先不讲们今天只讲体内生的痰。
  一般说来,痰的生成是在脾胃,而痰的储存是在肺里。为什么说痰的生成是在脾胃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痰是体内湿气凝结所致。而湿就是脾管的事情。痰的生成是这样的:痰是体内湿气的凝结。这个湿气是浊物,我们不需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体内湿气在津液的润滑下,在气的推动下可以顺利排出,当以上条件有任意一个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会生痰。所以:1)津液有亏导致湿气凝聚可以生痰,2)气分不足不能推动湿气外出可以生痰,3)同时湿气浊物太多也可以生痰。

  这个湿气凝结有三个原因,一是体内寒湿重,但是阳气不足,体内有很多我们不需要的多余的水分,但是阳气又不能够把他们化动,这个时候我们的痰是白沫沫痰,只要我们看到痰是白色沫沫那就是寒湿;第二,是因为体内津液有亏,我们体内的浊物很多时候要靠津液来润滑,靠气来推动才能排出体外,但是如果体内津液有亏,那么浊物就会变干,变涩,就不容易从体内推出去,比如大便干结,再比如体内有痰,这个时候病因是津液有亏,也就是阴分不足,是由阴分不足引起的热证(我们通常说的阴虚火热了)这个时候痰是黄色的,而且黏腻,比白沫沫痰要稠很多,因为体内津液都给烤干了嘛。很多人抽烟、熬夜等等、做了许多伤精,损津液事情,就会有痰啦。
  还有一个痰的成因:体内浊物太多。当我们大吃大喝之后,也会排出痰,这种痰怎么来的?民谚说“鱼生火,肉生痰”, 这个肉一般多指猪肉。为什么多吃肉,尤其是猪肉会生痰。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先来看看,猪肉的特性: 猪肉:中医认为:猪瘦肉有补中益气、丰肌体、生津液、润肠胃和强壮身体的功用,有利于滋补阴虚不足、头晕、贫血,以及老人和青少年营养不良等症。 换言之,阴虚之人,瘦弱之人,宜食猪肉。但因猪是杂食动物,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吃,所以,猪肉是体内垃圾比较多的一种,这些猪肉的垃圾,如果没有被猪代谢掉的,就会沉淀存储在猪体内,或者在组织内脏之间,当人进食了这些猪肉的同时,也一起把这些肉中的垃圾物质吃了进去,所以,吃猪肉就会产生的浊物比较重,同理狗肉的痰也重。人在大吃大喝之后的排出痰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换言之,能排出痰,说明人的机体还算健康,吐痰,就像排便一样,也是一个排毒的过程。 如果我们吃的不是猪肉,而是牛羊肉。因这些动物吃的都是草,因此,肉质中垃圾的成份也相比猪肉少,所以常吃这些肉的人,就没那么容易生痰,如果吃羊肉,反而容易上火。 
  “痰”就是湿气的凝聚,如果湿气凝聚起来老不能被运化的话,就会造成血液黏稠、经脉不通畅,甚至血栓等情况。 在这里还有一个概念经常和“痰”一起被提到,在这里提及一下,就是“饮”。中医里边的“饮”是指什么呢?饮就是水饮,水宣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在人体内造成肿胀,比如像脾虚的人会出现虚胖这类症状。 痰证是分寒热的,而饮证基本上都是寒症,就是水湿不化。中医经常把他合起来称为:“痰饮”。也有人说痰是热,饮是寒。无所谓,病因我已经给大家写在上面,一些名词不必计较,冷暖自知。
  痰饮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伤。中医里讲像精神疾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痰饮闭塞所致。 那么痰怎么治?根据病因,寒湿的就用麻附细辛汤,桂枝汤,香苏饮,止嗽散加减,小青龙汤等等,这些驱寒祛湿(有的时候有表征需要解表)的方,如果是津液有亏的痰,要用增液汤,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桑菊饮一类的方,如果是津液有亏同时人又有些不足之症,那就需要用使用姜枣汤送服,如果气虚,需要用一些党参、黄芪一类的补气的药。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咳嗽之辨证论治》写的简单明了,可以看看,按照个人情况抓药。
 @ljq_008 2382楼 2014-04-23 08:22:00
  这几天就是晚上三四点醒了咳嗽几声、早上咳嗽几声。白天也许好几个小时也不咳嗽。别的症状没有,和正常人一样。稍微吃点油肉什么的就可能感觉有痰、咳嗽的厉害点。吃点肺力咳就好点。医生让吃顺尔宁。
  -----------------------------
  一般说来晚上病情加重都属于阳分的不足,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人体和天地都有一个阴阳变化的过程,晚上是阳气弱,阴分长的时候,这个时候病加重,只能说是你的气本虚弱,就是你身体运作能力弱啊。
  那你的身体运作能力弱,你就化不动那些大油大肉的东西,化不动就是浊阴,就会生痰。你这身体必然不是多强壮的。你看每次呢是先有痰,然后咳嗽,然后耳鸣,这个顺序就是先体内气化能力弱导致浊阴的出现,然后出现痰,这个痰是你脾胃里生出来的,但是会在肺里贮存,肺通着咽喉,你又会咳嗽,咳嗽引起津液的损伤,津液的损伤又引起阴虚,导致你耳鸣。病根在于你胃气不足。
  你运动后不咳,也正说明这个原因,运动后,你身体气机通常,就不那么容易咳嗽了,所以呢,治这个病一来是壮你的胃气,而来呢是自己注意饮食。
  (生)白术:(生)鸡内金:芡实:清半夏:干姜:陈皮=1:1:2:0.6:0.8:0.8打粉开水冲服。
@我去饿啊 2729楼 2014-04-26 23:41:00
  男士阳气浮越什么意思啊?我头上油也是很多。以前看过中医,说我肾热,给我拿了中药,也不见效果,还有我从小都不吃肉,别人说我缺乏什么东西
  -----------------------------
  下面肾里的津液、阴分不足,导致阴扯不住阳,阳分就会完全依照本性往外走,往上去,但是没有阴分的滋养只能是浮阳,又叫阳分浮越。说肾热也行,不同的说法而已,治法都是下火、滋补阴分津液、填精益髓。
@木辛小女子 3264楼 2014-05-13 13:14
  楼主,女性28岁,以前不怎么长痘痘,去年11月开始到现在,反反复复复发,看了几个中医吃了很多中药不好,我把吃过的药方写出来 
  1.桑白皮20克,地骨皮15克,牡丹皮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20克,败酱草15(吃12天) 
  2.麦冬、石斛、元参、生地、地肤子、地骨皮。(3天)
  3.黄芩15黄连5姜半夏15干姜20党参15甘草20 (15天)
  4.制附子20茯苓30党参20砂仁10生白术20细辛5姜半夏15炙甘草15 (15天)
  脸上什么地方都有长,额头中间和左右发际……
  -----------------------------
  嘛医生啊,你这是气郁住了,中焦气机不畅,气机通畅自然也就好了,你吃点柴胡舒肝散都比吃这些东西强。肝气不舒,则疏泄不通,浊阴在中焦被堵,无法下行,占据阳位,所以脸上才会长痘,你这病时间长了,当归也得来点。柴胡 瓜篓开胸气,木香 香附一样来点,让气机左升右降,然后活血的川芎,理中的党参甘草白术,用点清血毒的丹皮,生津的白芍助排毒,最后用生赭石细末做药引,引浮热下行。柴胡8生黄芪 12丹皮 6白芍 8瓜篓 8党参 6当归 6木香 6香附6甘草4白术5 对了,川芎芳香性燥,还是用三七吧,生赭石细粉10克做药引,药煮好再放进去,三七粉每次二三克温服。外用黄柏粉合蜜涂抹,也可用大黄粉合三七粉等分涂抹
@hyf2010峰 3336楼 2014-05-14 16:48:00
  疏肝解郁不宜添加参、芪益气之品
  -----------------------------
  参知道了,不过生黄芪可以助肝生发之力,我看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讲的,自己也没试过,不知对错
 @hyf2010峰 3354楼 2014-05-14 20:50:00
  目前是要舒气,不应助气。黄芪性温有升阳固表的作用,你觉得此例患者适用吗
 @皓月晚风 3515楼 2014-05-17 23:05:00
  楼主我又来了,听了楼主意见现在我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今天来帮我朋友问问,她是属于晚上不管几点睡,早上都会准时醒来那种,两三年了,都是七点多醒来,然后怎么也睡不着了,最近几天有越来越早的趋势,五六点就醒了,很累还睡不着。。。这是身体出问题 了吗?
  -----------------------------
  这个要先清楚睡眠是怎么回事。睡眠中人的阳气收敛,这时是阴分的世界,所有的举动包括精神都安静下来,那些外向的、活动的、积极地阳性的属性都藏匿起来,而安静的,液态的、物质性的东西开始丰富积累,人的“精”,主要是这个时候积累的,这就是人体能量来源的物质库。这个时候人的血管里津液增多,大脑里脑髓增多,把白天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废物借助增多的津液排出体外。这是一个阴分主管的世界。所有跟睡眠有关系的问题归根究底都可以和阴分扯上关系,不管是肝阴虚睡眠多梦,还是心火太盛,心肾不交,还是胃里不和,气上冲;只要是阳分安静不下来,或者说阴分占不了主导地位,就会出现睡眠问题。所以,大多数人睡眠的问题都是阴分的问题。她除了睡眠早醒还有什么症状?
 @盗乃常道 3503楼 2014-05-17 20:47:00
  喝凉茶,越上火,越不觉得苦?理在哪?
  -----------------------------
  一句话:虚阳浮越。原因呢:中间堵了,或者下面虚了,有阳气也下不去,不是堵在中焦,就是下焦阴虚,阳分无所依恋都跑上面来了,所以不疏通中焦或者把阳分引下去,再怎么都不行,这种情况下,你喝凉茶,越喝,阳分越往外逼,越上火。
@是梦实幻 3559楼 2014-05-19 10:48:00
  峰大夫好,可能宝宝大夫太忙了,只是说我肾阳虚气弱,建议先补气,但没开方子,能否麻烦您给开给方子,我的基本病症如下:
  熊仔宝宝大夫,您好:
  有幸看到您的帖子,这两天从头开始一直不停地看你的每一个回复,获益不少,到现在还没看完。我现在也有些病症需要您诊断下:
  首先我大概将我主要的病史讲下,或许有助于你断病对症:
  1、13年前,2001年我得过银屑病,后来也没有怎么治疗,就基本康复了,现......
  -----------------------------
  @hyf2010峰 3563楼 2014-05-19 11:34:00
  党参10黄芪15茯苓12陈皮10白术12鹿角霜10菟丝子15
  吃一星期看看
  -----------------------------
  挺好的方,但凡治肾,药里总要以填精益髓为主,肾这个脏器虽然有命门之火,但本质上还是以水属性为主,即使是寒症,也不能一味补阳,想金匮肾气丸,其中大量的熟地、山萸肉滋阴,填精益髓,只用少量的桂附,就是因为肾为水脏,少火生气,只要一点火就可以生“气”了,如果弄上一堆火性的药,那绝对会耗费煎熬人体津液,于肾脏或许一时壮大火气,驱寒气,但终究会伤了肾阴。李可的肾四味有人说“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实在不敢附和。肾四味燥,是补肾阳,可惜少点出路,又力大,容易上火。
很多人正气伤了,来咨询我。来咨询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正气已伤,只是描述症状,身上有种种不适,看起来哪哪都不舒服,一开始有一点不舒服,但是好像不舒服会传染一样,一点点波及身上其他的器官。
  这个人体的正气,伤上起来容易,补起来难,尤其是先天元气,伤了就伤了,年轻的时候还能后天补先天,到一定年纪,就只有消耗的,没有补的。
  关于这个伤正气,前文伤精里面有相关介绍。我要说的是,任何时候不舒服可以治,见效也会很快,但是伤了的正气,并不是说补就补回来的,即使身上不舒服的症状已经减轻很多,但是你的身体并不是真正的好起来。
  人参、白术、黄芪、熟地这些补药,只是一时把你的气血提起来;泽泻、茯苓、三棱、莪术这些通药也是一时疏通你的身体。你身体的本源并没有发生改变。很多人反馈,吃了药见效,停过一阵又复发了,无他,不是你生活习惯有问题,就是你身体正气伤了,即使在服药后身体向好的情况下,药一停,没有了外力,伤了的正气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其身体的运作,所以,过一阵又复发了。
  我教大家凝神练气的功夫,是希望大家能恢复一些人体的正气。正气回复才是强身健体最好的药。如果,做不到,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精神,不让自己的精神过分放纵,只要精神能收敛住,也不至于伤精过甚。我自己就是个例子,其实,我晚上通常睡得很晚,每天爱吃冰,即使例假期间也不间断。还有人说自己年轻时放纵行为,手淫啊,很早交男女朋友啊什么的,其实啊,人嘛,何况年轻,帖子里很多人都结婚了,谁没干过这些事啊。但是,记住如果做这些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精神,行为上放纵,精神上也淫邪,那才是真的没治。但是精神守住了,并不碍事,好像夫妻间,有着正常的爱,做这些事心意相合,真的不会伤害什么。
  我可以说,很多人伤了精,并不只是性行为导致的,而是心理的放纵,精神上的不约束自己。神放纵,身体放纵,元气岂能收敛。
  到一定时候,身上的先天元气消耗得差不多了,各种病出来了,想医治。记得,医药解得了一时而已,解不了一世,即使是补药,靠着药力提着气血,终非长事。正真治根,还得凝神敛气,把自己放纵的心收回来,让自己静下来,才能慢慢恢复身上的正气,让身体向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451/823874835741.html

更多阅读

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发点大家能看懂的! 太阳照常升起解析

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今天看了太阳照常升起!基本上算是既看懂了又没看懂,有内涵的电影只能去网上找找影评了,发现了3个写的不错的,看完之后算是豁然开朗,鉴于现在0点明天还要上班,等着在看遍吧,下面把网上的给转下,没太看懂的可以借鉴下!第一

佳能60d新手入门 入门新手零基础玩转佳能1100D

零基础玩转1100D随着影像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曾经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单反相机已经越来越平民化,购买一台单反相机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但很多刚入手单反的人却并不能熟练的使用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差强人意。

衣服价格标签 衣服的标签你能看懂多少,不要只看价格

   衣服的标签你能看懂多少,不要只看价格,买衣服应看看这些标志。  纺织品质检中心的专家们日前为读者提供了购买服装的小常识,在这里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1、购买内衣时,应该先看级别标注。  A类是能让2周岁以内

揭房价上涨真相 玩转“饥饿营销” 看房价是怎么被“上涨”的

买房是幸福的事,可这件幸福的事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变味。因为信息的不对称,缺乏购房知识,进了售楼处只能听任置业顾问摆布,“315”刚过,但在买房这一块,各种维权始终居高不下。一套房子价值太大,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那些售楼处

小学一年级英语笑话 一年级能看懂的英语笑话

许多英语笑话都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流传下来的。小编精心收集了一年级能看懂的英语笑话,供大家欣赏学习!一年级能看懂的英语笑话:有头有尾Finish what you startMy therapist told me the way to achieve true inner pea

声明:《福气 玩转中医(能看懂是福气,不保证更新)(第5页)》为网友阳光下的承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