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任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张柬之简介
在武则天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做张柬之,他是唐朝襄州襄阳人。其一生中对于后世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发动了历史上伟大的“神龙革命”。
张柬之图像
关于这场革命的主人公,张柬之作为领导人,协同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一起发动神龙革命。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胁迫武则天让位给唐中宗,来复辟唐氏王朝。关于这场革命的是否成败,由于张柬之善于把握时机,挑选在武则天病重的时间段,发起革命,其结果也是胜利的。
关于张柬之,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那也是多亏了狄仁杰的推荐。他当年很幸运的中了进士,与狄仁杰相识。当时狄仁杰见他将来前途无量又加上当时武则天让他推荐一位人才,于是狄仁杰就将他举荐给了武侯。
由于武则天对狄仁杰很是信任,关于他推荐的人自然是欣赏的。于是就封了张柬之为洛州司马,没过多久,就在狄仁杰的推荐下当了宰相一职。可是随着武则天开始专政以来,张柬之就开始预谋策划想要推翻武氏王朝,想让唐氏再登历史舞台,并恢复唐朝皇室政权。
于是后期就形成了一个以张柬之为首的强硬派,预谋着要以最强硬的手段将武则天逼下皇位,并将皇位传授与当时的唐中宗李显,来恢复李姓天下。就在神龙元年时期,张柬之就启动了这场革命,但其结果也是胜利的。
张柬之政变兵变
神龙元年,这是武则天建立的武氏王朝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去世的一年。这年期间女皇帝病重不能上朝,张柬之想要复辟唐朝的心就在这时有了萌芽。他趁着武则天卧病在床发动神龙革命,逼武则天退位,宣告唐朝的复辟,武氏王朝的灭亡。
![张柬之 张柬之 张柬之发动兵变](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225/5121060409512530718432.jpg)
张柬之画像
神龙元年的大年初一,女皇武则天卧病不起,曾下令大赦天下,这也算是女皇一生中,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下达诏令。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就是张柬之发动政变的日子,为了达到成功,他们兵分三路进行叛乱。
第一路为主要力量。主要由张柬之为主帅,部分将领协同,目的就是攻入皇宫,挟持女皇退位。
第二路就是迎接太子李显进宫,主要由李多祚、李湛、王同皎率领,在东宫迎接太子,然后再到玄武门会合。
第三路就是警戒叛军。由司刑少卿等人率领南衙兵仗,以备非常。也就是起警戒作用。
等到第二路军队顺利接到太子李显,然后众人就拥着李显进到女皇的寝宫,张柬之再次命人围了起来。这时的女皇从睡梦中惊醒,问是谁在作乱?谋乱者就以张易之、昌宗谋反为由回应了女皇。女皇见到了李湛,就明白了这一切。
第二天,武皇就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据历史的记载,诏书内容是:因身子不好,不料有人叛乱,又染了风疾不能执政,所以立太子监国。第三天的时候,女皇就下诏传位太子,第四天的时候,李显继承了皇位。政变之后,张柬之就担任夏官尚书,其余参加政变的也都升了官,封了赏。
张柬之怎么死的
张柬之沉稳有谋,果断敢行。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仍是有复辟唐国之心。他曾与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多人一起发动神龙革命,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唐中宗,唐朝因而复辟。后来又因为在朝政上得罪了韦皇后以及她的情人武三思,被贬到边远的地方,气愤而死。
张柬之雕像
张柬之中进士后担任清源县丞。后又在689年以贤良征试,担任监察御史。之后相继担任了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多个职务。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狄仁杰相识,狄仁杰看他是有志之人便向武则天举荐了他,将他升为洛州司使。时间不长又被封为宰相之职。
张柬之想要预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唐朝皇室的政权。因此以张柬之为首,暗地里形成强硬派,打算以强硬的方式方法逼武则天退位,重新恢复唐氏天下。他先后任命了左右羽林将军,并说动他们参加复唐的计划。
就在神龙元年正月的时候,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干人等趁着武则天病重,发起了史上的神龙革命。革命刚开始,张柬之就率领部分人等,迎李显进宫。后李显成功登上皇位,而张柬之被封为汉阳郡主,不久后又封为汉阳王。
可惜革命是成功了,但不论什么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奸臣从中作乱。武三思就是其一,由于武三思早就忌恨张柬之,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如今李显登上皇位,他的情人韦后也恢复了权力。于是武三思就张柬之以诬陷韦后为由,让唐中宗下令杀了他。昏庸的李显听从了武三思的话,下诏命人将张柬之一干人发派了边疆,最终气愤而死。
张柬之和狄仁杰
狄仁杰是唐朝重臣,武则天对他十分倚重,对于狄仁杰所提的意见,武则天也十分重视。而张柬之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与狄仁杰的举荐有着莫大的关系。
张柬之人像
张柬之虽然满身才华,但是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直担任一些小官。在张柬之七十多岁的时候,在朝廷举办的召试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张柬之也因此得以升官。之后,由于多次触犯武则天的旨意,触怒了武则天而遭到贬谪,对于他所提的意见,武则天多半也不会采纳。
长安年间,武则天向狄仁杰求才,于是狄仁杰就像武则天推荐了张柬之,所以狄仁杰可以说是张柬之的伯乐。武则天问狄仁杰:“从哪里才可以寻觅到一位有才之士呢?”
狄仁杰回答道:“您寻求的人才若只是擅长文章和资历的话,现有的臣子中就已经有这样的人才了。难道是因为这样的拘泥于小节而难与之共成大事吗?”见武则天认同了他的话,狄仁杰继续说:“张柬之虽然已经年老了,却有做宰相的才能。如果您任用他,他必定会为尽心竭力的”于是,武则天就任用张柬之为司马。
等到武则天再次向狄仁杰求才的时候,狄仁杰依然向武则天提起了张柬之。他说:“我举荐他可以做宰相,但是您却任用他为司马,这并不能发挥张柬之的才华。”于是,武则天再次将他升官,却依然没有让他做宰相。
直到后来又有人在武则天的面前举荐张柬之,武则天才任命他为宰相。正是有了狄仁杰在武则天面前多次为张柬之美言,张柬之才有了升任的机会。
历史上的张柬之是怎么样的人
张柬之算是一位晚年得志的代表人物,一生平平淡淡,直到八十岁的时候,很幸运的受到狄仁杰的推荐当上了宰相,在此期间还发动过一场军事政变,逼武则天退位匡复唐室。可惜还是抵不过小人的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张柬之影视剧照
历史上的张柬之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七十多岁参加征试,从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监察御史,随后又相继的担任了一些官职。直到在狄仁杰的推荐下一路高升,最终担任宰相一职。八十岁之前的他,默默无闻,富有才华却没有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
自从当了宰相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原本默默无闻的他却发动了一场政权的斗争,这也算的上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了。张柬之沉稳有谋,不畏强权,果断敢行。年岁已高却还不忘匡复唐室的使命。早年在担任刺史的时候,就曾跟荆州长史有过一次长谈,他们相互约定:不论是谁未来有了一定的权力,必当互相帮助,来匡复我们的唐室。没过多久,张柬之就入朝为相,立即推荐荆州长史为羽林军将军,控制军权。同时有拉拢了一些复唐之人,暗地里策划政权斗争。
对于如何让武则天降服,张柬之采用了“以硬对硬”的做法一步到位,取得了胜利。此次的斗争胜利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而在这场斗争中贡献最大的就是张柬之了。
张柬之传
《张柬之传》一文选自《新唐书》,作者是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这四位人物。《新唐书》是他们四人合撰的一步关于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内容的记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功劳。而在《张柬之传》这个小节中,主要讲述了张柬之的人物事迹,大多事情都是围绕张柬之这一人物生平展开描述。
张柬之影视剧照
张柬之,字孟将,是唐朝襄州之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名相和诗人。张柬之考取功名中了进士,担任清源丞。后再689年以贤良征试,担任监察御史一职。一次偶遇使得他与狄仁杰结识,狄仁杰认为他有一定的过人之才,于是向武则天举荐了他,被升为官职担任洛州司马。
没过多久又在狄仁杰的推荐下担任宰相一职。在神龙元年的正月,张柬之连同其余两人乘武则天病卧在床是发动兵变,想要复辟唐朝。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武三思记恨他,遭到他的排挤,被流放到边疆,最终气愤而亡,年仅82岁。
他年轻时常常会读一些经书史籍,还补缺为太学生。他中进士时已经是七十多岁,在对答过程中的一千多人里,他名列第一。在长安年间,武则天问狄仁杰能否找到一位奇士,于是狄仁杰就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也或许是机缘巧合的缘故,张柬之屡屡升官,才导致了在政变过程中遭到陷害,被流放到边疆。张柬之为人刚制不牵强附会,学多识广,关于评议篇数的就有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