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争议中热销
在《陆犯焉识》《百年孤独》《纸牌屋》等多部超级畅销书的强势压迫之下,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刘声东、张铁柱主编的《甲午殇思》此番登榜实为不易。
平心而论,易中天的《中华史》立意颇高,眼界之宽,覆盖世界史。但以严格的学术标准衡量,它可能还不够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有些对历史细节的考证,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显得力不能逮,争议声频起。但易氏史书的好处却一望可见,它摆脱了教科书式的学术语言系统,让语言在接近地气的环境下野蛮生长,通俗、生动、鲜活,甚至有些俏皮的语言,将一个个历史事件和故事讲得千转百回、恣肆汪洋。回望易中天前几部历史作品,不难发现易氏史书仍旧没跳出《百家讲坛》的窠臼。天空飘过五个字“这也不是错”。事实证明,易中天自成一格的写作风格已经被大众接受,即便存有争议也一样能畅销。
世界杯如火如荼,我们却只有熬夜看别人的份儿。国外球星和教练赛前的言论令我感触颇深。由此想到,不单是中国足球出了问题,而是整个民族长期浸淫在温文尔雅的儒家礼仪中,反倒缺乏那种必胜的自信、唯我独尊的霸气。刘心武续写红楼怎么了?易中天重写中国通史怎么了?你也可以写,写全球通史都没关系,只要你敢写,写得出来。
今年正值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涉及甲午战争的著作扎堆上市,比如历史学家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马幼垣的《甲午一百二十年祭》等。在这些作品中,由刘声东、张铁柱主编的《甲午殇思》从书市上脱颖而出。据称,该书邀请了28位将校级军事名家分别从学术、制度建设、战略战术、文化等多种角度反思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启示。隔了120年的时光,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创伤却如影随行。追忆历史、不忘前辱应该是这本书带给读者的要义。
注:本报图书排行榜根据北京图书大厦、开卷公司、中关村图书大厦、当当网书店、京东网书店、三联韬奋书店等图书销量统计数据综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