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事迹
蔡元培事迹包括了他早期考取清朝学位到最后抗日救国坚持教育改革的一生事迹。清朝晚期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的蔡元培从小发奋读书,十七岁就考取了秀才,后又陆续考入了清朝的更高学位直到翰林。
蔡元培画像
三十岁辞去朝廷任职开始转向教育行业,担任绍兴学院院长。33岁创立了中国的教育会,并且还组建了爱国女学堂,开创中国女性学堂的先例。此时民主改革势在必行,许多民主人士都投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浪潮中,35岁的蔡元培和其他民主人士组织成立了光复会同盟会等。
蔡元培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蔡元培37岁的时候开始出国留学深造,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42岁回国后担任政府教育部长,管理教育事业。但是当时的时局动荡,袁世凯专权,蔡元培再次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去了法国德国,46岁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此时他得到了法国美国大学授予他的荣誉学位。之后在国民党政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被选为监察委员,但是蔡元培辞去了职位专心发展教育事业。1928年五十多岁的蔡元培担在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担任多个职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元培从北平移至上海同其他国民党人士积极组建抗日保国组织,为国共合作抗日而努力。抗日战争国内局势恶化,蔡元培带着妻儿迁往香港,并在香港定居,1940年在香港生病去世。
蔡元培的贡献
蔡元培字鹤卿,浙江省绍兴人,因年少时做过校书工作文学底蕴深厚。光绪十八年考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就是这样一位儒家理想的拥护者,蔡元培的贡献在于在为了振国兴邦借鉴西学挽救了当时的清政府,他可以誉为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第一人。
蔡元培雕像

蔡元培1912年开始担任江苏省南京的教育总长,在教育制度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废止尊孔读经,打破封建习俗,确立了新式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蔡元培改变了大学中传统的教育理念,让西方思想首先传到最有朝气的青年心里,同时他还向教师们广开言路,多提出自己的建议。蔡元培的贡献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地为中国大学的教学方针做了多方面的改革,力求保持教育独立性,自主性,不管时事怎么转移,从不做政府的传声筒,极大地扭转了当时在青年中流行的不正当的思想。蔡元培在选用教师方面,只要是学术的造诣精深,哪怕初中毕业也能在北大讲课。蔡元培的出现让岌岌可危的北京大学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蔡元培还坚持国共合作,积极抗日,为新中国的诞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蔡元培作为我国新文化教育的开山者,不为历届政府的威压所吓倒,坚持己见,守得一身清风傲骨,为我国在危难之际的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蔡元培的贡献将永远被人民铭记。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添上自己的一笔。
对蔡元培的评价
蔡元培在封建旧科举制度到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本身是晚清科举里的进士,但是通过到出国学习到先进文化,蔡元培不断摸索改变中国的旧教育,引领中国文化教育走向前进道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世人对蔡元培的评价也非常多,小编这里简单说说几点。
蔡元培照片
第一,蔡元培的包容思想。虽然他出生封建家庭,祖先甚至能追溯到明朝,但是他个人具有博大胸怀,包容精神。他让中国的平民,女性都有机会得到教育。第二,他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习者走向正确的道路上,他坚决发对文化知识成为官场利用的工具,坚持人文发展,重视人格的培养。在儿童教育上他做出了大胆创新,引进了新的理念,使得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第三,他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他在外国侵略中国的时候,积极为中国自强而努力。虽然他一直在资产阶级阵营,但是面对国难,他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精神,坚决站在国共合作这一方,并且联合了许多的民主人士共同组建联盟,为中国抗战贡献了个人力量。
蔡元培是一个以身作则的思想实践者。他自身的婚姻在早期受到封建束缚被迫接受了家族安排的妻子,但是他不断的影响和改造妻子,使妻子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学习男女平等先进的婚姻观。蔡元培本身也是一个一夫一妻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实践者。庆幸的是,所有对蔡元培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蔡元培后人
蔡元培作为中国教育事业革新的第一人,一生都在做学问,年过半百依然在为教育事业奔波。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单身汉,相反他结婚三次,并且每一段感情都很舒服。蔡元培后人绝对有,因为他直系的儿女就有七个。
蔡元培后人照片
蔡元培的第一位夫人王昭是旧时代的女子,所以在蔡元培的纪录片或者故事里,这一段描述的不多。但是蔡元培后人却觉得不妥,因为王昭虽然是旧时代女子,但是见识广,在蔡元培身边十多年,二人也是在摸索中过日子。最后蔡元培受不了王昭的封建习气,还写了公约跟妻子分享学习,这样一弄夫妻俩反倒有了恋爱的感觉,但是同年王昭病逝了。之后蔡元培为了应付不断上门来说亲的媒人,立了分惊世骇俗的“征婚启事”,虽然放现在来说很正常。至此他找到了自己第二任妻子黄仲玉,二人日子过得也是幸福,但是最后妻子同样是病逝。第三人妻子是一直崇拜蔡元培的一位学生,二人相处23岁,但是结婚之后相当甜蜜。
如今他的后代如果还活着,肯定都有孙子辈了。2010年的时候年近80多岁的蔡英多在父亲建立的中国美院面前回忆父亲。他对父亲的印象不深,因为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国内形势混乱,他跟母亲避难,那时候父亲卧病在床没有办法跟他们一起走。所以蔡英多对于父亲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十多岁。但是仔细观察蔡元培后人,不难发现,没有一人做官。这是因为蔡元培在生前叮嘱过子女们:以后要从事实用的学科。可见当时的蔡元培希望子女们可以实业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