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埋头”哪有“出头”
有位地方领导在谈到“不求短期成效、重在长远”时说:一定不要怕“无作为”的误解,舍得时间、舍得面子、忍得住寂寞。<?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非洲草原有种尖茅草,半年里只长一寸高,堪称“草中最矮”,人们几乎看不到它在生长。但半年后雨水到来的季节,三五天时间,它便会由一寸蹿到一两米,成为“草中之王”。其实,尖茅草前半年长得并不慢,只是在往下生长,其根系可长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8米左右。营养和能量积蓄充足,后来居上就不奇怪了。但向下生长再快,也不为人所见,很容易被人误解成“无作为”。
经济建设也有尖茅草现象。南京有个区以软件产业快速崛起而闻名,软件销售年收入近300亿元,5年增长了30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考察后说,这要归功于决策者的观念和眼光。当年他们舍弃了土地回报,割舍了大量财税,不惜血本为软件企业生长营造良好环境,终于有了超常收获。试想,若是当初顶不住压力而不肯转型升级,又哪能有今日喜人景象?
任其职必尽其责,有职责就应有作为。不过,一切都得遵从规律。“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根系扎不深,根本无法支撑又好又快生长。向下扎根,属于“地下工作”,难免被人视作“无作为”。此时,就得像尖茅草那样,不眼馋身旁有草暂时领先,不为眼前面子和利益所惑,不因“说三道四”所困,坚信“出头”先要“埋头”,与左邻右舍比看谁能笑到最后。
有种现象令人担忧:“勇争第一”变了味。目标高远,力争上游,本是好事。但在有些地方,“勇争第一”似乎已异化成急功近利。刚给母鸡撒了把米,马上就要看下了几个蛋;只要任上面子足,就力排众议硬干盲干。“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演变成投入越多损失越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也越严重。这和心浮气躁有很大关系。忍不住暂时阵痛、忍不住暂时速度放缓、忍不住暂时财税减少,所谓转型升级,也往往沦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
顶住压力,贵在一个“顶”字。这种“顶”,并非“上面说东我偏向西”,而是坚守科学发展这个总导向,敢于把正确的事坚持做下去。在许多时候,这尤其需要“舍得面子”。舍,不是绝对不要,而是说不能光要面子、不要里子。希望政绩好看些,属于人之常情。然而,面子要靠里子支撑。不肯做好基础工作,没有里子支撑,面子迟早要被撕破。“里子工程”做足,最终才会如同尖茅草,因又好又快生长而风光无限。“无作为”之类的误解,也就自然化解了。
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人家像尖茅草那样培根固基时,很多人往往“看不见”;等人家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且把自己甩到后面时,又感到有些“看不懂”;等回过头来学习人家,已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作为决策者,应多些战略眼光,把竞争前移到“里子工程”阶段,切实对长远发展和人民利益负责。(刘根生)《人民日报》(2012年05月1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