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一本散文集《素年锦时》的出版已经过去九年。
当年的她,还叫“安妮宝贝”
九年时间,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举办冬夏奥运会的城市;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死了之后,已经从世界上最华丽的电子产品开发商变成了安卓系统的花样翻新机;朝阳群众这个秘密组织,已经屡破奇案载入史册;网络和移动用户端的发展,更是已经到了你只要走走路,床照就可能会被曝光的境地……
而那个让你大学时阴郁地起不来床的“安妮宝贝”,也已经变成让你看完想赶紧振奋快跑的“庆山”……
如今,她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已是一别九年的“庆山”
《月童度河》是时隔九年之后,她第一次以庆山的心境拾遗与整理,既有正式的专栏文章、小说,也有在旅途、闲暇、临睡是灵光一现的散见于各种纸片上的只言片语,庆山花大力气,将它们重新整理,形成篇章。散文与小说穿插,使得阅读更具节奏感。全书内容大多数完成于2009年至2014年之间,是九年变幻莫测的世界之中,记载“安妮宝贝”到“庆山”的专属蜕变记录。
她作为母亲,眼见新生命的成长,也失去亲人,经历离别,同度生死让她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她甚少独自旅行,开始回归家庭,将时间留给所爱之人:她坚持每日五公里的行走,闭关自省和阅读;她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不断留下文字,内容却在喧嚣的网络世界中独立异常,看一段,人就仿佛冷静三年。
付印之后,庆山剪掉了十多年的长发,剃成干净清凛的板寸。比起许多人年轻时叛逆和搞怪的板寸,庆山的板寸更像一种对生命某个阶段净化与整理完成后的仪式,她剃掉的好像不是长发,而是生活中的多余和累赘。
到底她在这段蛰伏的时间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变故和顿悟,都在《月童度河》的字里行间一一给出答案。
在这本散文集中,除了作为“自己”的感悟之外,另外一层更为有趣的身份,便是作为“母亲”的感悟。从中,也能体会到母女二人世界一种既依赖又独立的关系,有趣又不失满满的爱意。庆山觉得作为母亲,既有让女儿健康成长的责任,也不能丧失了让自己成长的能力,女人即便身为母亲,重要的核心,依然是有自己的生活,保持彼此间的独立,才是生活本应的“如此”。对于孩子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庆山的觉得让女儿时时觉得欣喜,按照想象力和天性去成长,快乐和自尊是重要的。至于其他,终有一天会知道。所以我们才会在书中看到:“有人送她硕大的一只石榴。太喜欢,把它塞到衣服里面,搁在肚子上,当作自己的孩子。晚上坚持抱着它睡觉。”的天真一幕。
新书首版限量发行的藏书票,也由女儿恩养亲手绘图设计,纯净的蓝色波纹与波点象征月色下的水波,以女童涉水的意向代表生活中不断前行的你我。正如书中所写--“每个人的生活穿行一条暗河里,你经历着写出她,而我还在跋涉”。
月光皎洁,照得河面银波闪闪,童子撑着木筏,不紧不慢,扬起涓涓的水声,画面空灵、音效清澈、心态纯然,也许这就是“月童度河”想表达的意境吧。
(文|杨默,龚楚麒)
月童度河
庆山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16-06
《月童度河》是继《素年锦时》后最新散文小说集,用清简的文字,记录了对生活的诸多观察和思省。阅读、写作、旅行、自我修习,对情感的体悟,与亲友共处的点滴,以及生活的琐碎细节。这些在时间中累积的文字,如实展现了经由思考步步前行的心境,是对往日的梳理,亦是一路的探索与成长。正如书中所说:“把这几年的痕迹和记录,打包整理起来。在其中,可以看到盛放与凋谢过的花朵,结出的果实,以及坠落在泥土中的新的种子。”
《月童度河》上市在即,点击“阅读原文”可在当当预订。
月童度河,象征着一种进行的状态。度,是一种时空上的概念,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灵,都应往生命更远更深处行进。正如书中所写:“每个人的生活穿行在一条暗河里,你经历着写出它,而我还在跋涉。”
九年后,她的文字,是否依然熟悉?或是似一个新结交的朋友?
?1?
瑜伽老师每周来上一两节课,教导练习呼吸和体位。温和而干净的男子。每天,把他教给我的体位重复十次左右,浑身会发热和通畅。我想,这是一个写作者必要的内容。不做瑜伽,这长期在阅读和写作的身姿的确辛苦。
最早的时候阅读圣经。至今阅读印度教、小乘、禅宗、金刚乘、苏菲派的一些书籍,它们带来的帮助,用醍醐灌顶来形容,并不为过。
最近读《奥义书》、瑜伽的一些书籍,感觉人类对自己内心的训练和要求,是一个源头。古印度文明里,生命有洁净和向上的高级意识。
瑜伽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身体健康或优美,而是向神靠近,与神合一。
它是一种联结。
瑜伽的制戒要求,顾及一切生物,尤其是那些比我们更拮据更悲惨的众生。通过言说、书写、姿态和行动,正确无误地沟通。“不垂涎,或是抗拒对不属于我们之事物的欲求。一切行为有所节制,合乎中庸。不贪婪,或是只收受恰如其分的事物。它的内制要求,纯净,或是保持我们身体和周遭事物的干净和整洁。满足,或是对所拥有的和没有拥有的事物感到安适、充足。经由保持正确的习惯,如睡眠、运动、营养、工作和消遣,去除生理和心识系统的污染。学习和研读。崇敬高等智慧。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这些要求,让人觉得瑜伽是一个很好的通道。所有的训练方法,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为了超越在物质世界之上。获得更多心灵自由。
最近在读的书回答内心很多疑惑。这些言行发生于一百三十多年前。这种内心联结是如何产生的,并不很清楚,但它的确带来帮助。
顶礼这位印度老师。
?2?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仁波切坐在水边的一家餐厅里,他说,我跟你说,你要心存感恩,这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婚姻。但它们不会永远是这个样子。当时我一笑置之,现在回想起来,发现他讲的是无常的深奥道理,以及珍惜人生的重要性,他教我去体会世界的神圣性。”
秋阳·创巴仁波切的妻子,英国女子黛安娜,在其回忆录《作为上师的妻子》一书中所记录的一个片段。初见之时,她十五岁。虽然刚刚相识,却已经有了爱的感觉。她觉得自己跟他心心相印,而与之外的世界格格不入。这使她更加觉得身外的一切如梦似幻。这位少女时便嫁给还俗的仁波切的女子,跟随着他经历了激荡而不凡的一生。
天气凉爽,出门骑车。夏日常有突如其来的雨水。顶风骑行。
整理东西发现几年前用康泰斯小相机拍的一些胶卷照片,蔡司镜头出来的色彩和光感特殊。有些二次曝光,有些发虚,有些对焦则格外准确。现在拍胶卷照片吃力不讨好。但我很想学一学,把它重新用起来。
和朋友聊天,她说一段话。说,现在没有伴侣,就抓紧时间给自己挣积分。我说你怎么挣?她说,努力地专心地工作、修行、学习,给周围的人带去愉快和益处,多调整自己,更温柔安静一些……总之,在生命的账户里多存入。这世上没有必须追求的事情,只有心愿确凿,即发心。
?3?
韩国的法顶禅师,身居山林,对自然有清净和细致的心意。建屋、种菜,喜欢阅读、听音乐、汲水煮茶、用美好的瓷器喝茶(他自认这是心中应断除的小小执念)。美国的梭罗对他有影响,他也曾亲自去到瓦尔登湖。虽然喜欢独居山林,但仍与别人分享一切美好事物。
蔬菜收获季节,带着种的莴苣去寺庙,让大家一起分食。也在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写些小文章陈述人生观点。
他对出家有一套自己的定义。认为和尚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做的事情就是在出家。从所做的事情中领悟道理,再循着这个道理去过活。每个瞬间所做的事情,“即是自己的人生,是修行,是精进”。
这些文字朴实,没有晦涩。大多随心所欲,想到什么便写下什么,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何在冬季碎冰煮茶,如何烧起木柴,如何整理打扫,如何缝制一只枕套,如何欣赏一只烛光下的茶杯,如何赏花,如何准备餐食……描绘恬淡,但读看之人并不觉得琐碎或微小。
大概此间用以观照的是清澈明净的心性。
“早晨的山岭,吸入的空气里有森林的香气,以及夜里露水的气味。能够以如此愉悦的心情迎接清新的早晨,这一天的生活才算是充实的。这样的时刻若是被报纸或是新闻等庸俗繁杂的外界声音所沾染,无疑是一种亵渎。端看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迎接崭新的一天,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如何。若是以无谓之事展开新的一天,那么接下来的一整天都可能是浑浑噩噩的。若是从美丽且良善的事情开始,生命会相对地充满美丽和良善。”
古代的人早起,惯常做的事情是清扫、挂画、插花、焚香。这大概也是他所说的美丽和良善之事。让一天有序而高雅地开始。在印度时,看到早起的人,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小城,惯常的事情也是清扫,买来鲜花去供养神庙。这种宗教性的开场,能让人的一天更加平心静气,更有倚靠。
在夏日清晨,读一本好书,读一篇佳作,也是美丽和良善之事。